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了解全国采供血机构保密性弃血现状.方法 以发放调查表的方式对全国357家省、市2级采供血机构2009 ~2011年的保密性弃血情况进行统计,将收回的有效数据按采血量吨数分类整理分析.结果 2009~2011年3年中,357家采供血机构采血总人次分别是10447 775人次、11 113907人次和11 641 881人次,保密性弃血人数分别为222人、320人和375人,其占采血总人数的比例是0.002 1%、0.002 9%及0.003 2%,呈现逐年增长现象.其中保密性弃血的原因以危险性行为居首,在给出合理回复的161家血站中,有79家提及此项,比例高达49.07%.结论 保密性弃血比例的高低受诸多客观因素影响.2009~2011年保密性弃血人数和比例的逐年增高说明了我国社会发展水平、献血回告保密性弃血工作的宣传力度、献血者的道德水准逐年提高.现阶段保密性弃血比例的增高对于降低输血的潜在风险意义重大.应加强血站员工对保密性弃血概念认识的教育力度,以提高保密性弃血统计数据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研全国357家省、市两级采供血机构的供血情况,预期全国临床用血总体发展趋势,为全国采供血机构制定新的无偿献血发展战略提供依据.方法 2009~ 2011年,采用问卷调查与电话咨询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国31个省会城市32家血液中心及非省会城市325家中心血站,共计357家采供血机构进行供血情况调研.结果 2011年全国人均用血量增加到2.80ml;临床对全血的需求呈逐年递减趋势,至2011年全国全血供应率已降至红细胞总量的1.13%;去白和非去白红细胞悬液是临床用红细胞的主要品种,且非去白红细胞悬液的用量稳步提高;全国临床供血情况存在地区差异,华东地区临床供血量居全国首位,华北地区人均用血量全国最高.结论 全国临床供血情况持续增长,但增长速度趋于放缓;科学、合理用血理念基本形成;全国临床供血情况存在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国献血纪念品的经费支出现状和价格标准。方法制定统一的《调查表》,向全国32个省级血液中心和325个市级中心血站发放,调查2009~2011年各血站献血纪念品的经费支出情况、捐献不同血液成分及不同捐献量的纪念品价格标准等,在规定的时间内收回《调查表》后汇总并作统计分析。结果目前献血纪念品经费投入额的约2/3由采供血机构自筹,发放给献血200 mL、300 mL者的纪念品价格标准中位值均为20元,400mL者的中位值为28元;发给献1个治疗量血小板者的纪念品价格标准中位值为50元,2个治疗量者中位值为80元。结论发放献血纪念品是我国无偿献血宣传招募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现阶段需要国家根据无偿献血的实际情况,结合人均用血量差异,统一制定我国无偿献血纪念品的发放标准并加大对无偿献血的财政投入。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了解各级政府在无偿献血工作中的作用。方法以发放调查表和实地考察的方式对国内355个采供血机构进行调查。结果各采供血机构所在地政府中有52.39%制定了地方法规,74.93%的地方政府设置了无偿献血委员会/领导小组,只有不足1/3的地方政府将无偿献血工作纳入考核;3年间,政府对无偿献血宣传经费的投入只占30%左右,纪念品经费的投入在20%左右,献血车的投入占39.09%,献血屋的投入占18.54%。结论无偿献血事业要发展,离不开各级政府的支持,只有加大政府在政策和财政方面的支持力度,才能保证无偿献血事业持久、健康地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5.
本期关注     
<正>六年前的本刊第24卷第3期,刊登了单位署名为中国输血协会献血促进工作委员会(简称献血促进委)的"无偿献血与采供血现状调研专题",8篇专调成文于献血促进委2009年首次对当时全国355家省市采供血机构(血液中心和中心血站)的调研结果,分别以全国的"无偿献血现状"、"临床供血现状"、"献血屋与献血车设置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无偿献血人群的分布规律,加强无偿献血宣传,促进血液科学合理应用。方法对本地区2008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无偿献血人次的登记资料,采用圆形分布的统计方法,录入Excel并计算平均角。结果2008~2011年共采集138341人次。2008-2011年我院临床用血14702人次,经Watsonwilliams检验,显示献血人群和临床用血均不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差异(P〉0.05)。结论本地区无偿献血人员献血和临床用血无季节性差异。全年都应合理安排,确保献血服务工作顺利的开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解全国采供血机构纪念品经费的投入和来源、纪念品标准及单采血小板其他补助标准等现状,以便为将来公民无偿献血活动的纪念或答谢指明方向,从而促进全国的无偿献血工作。方法设计统一的调查表,于2015年7月1日下发,截至8月31日共收回339份,回收率为95.76%。回收数据经确认全部为有效数据。结果从全国采供血机构纪念品经费各来源上看,机构自筹所占比例呈现大幅下降趋势,财政拨款呈大幅上升趋势,其他来源略有增加,这说明各级政府较之以前对采供血事业逐步加大关注程度;按照采血量吨数划分看,血液中心的采血量越大,财政拨款所占比例越大,机构自筹所占比例越小;中心血站采血量越大,机构自筹所占比例越大,财政拨款所占比例越小;从采供血机构的纪念品标准、捐献单采血小板的其他补助标准等方面看,血液中心和中心血站总体标准、均值差异不大。结论不能一味地依靠高额献血纪念品或另类补助来吸引献血者参与献血,必须通过对献血者服务的质量、血站软环境的提升和切实关爱献血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全力提高无偿献血者的社会地位,引导献血者从关注物质奖励过渡到把献血作为健康人对社会应尽的义务,使其具有较高的无偿献血参与度和忠诚度,才是血液安全的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2020年全国各地采供血机构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无偿献血工作面临的问题以及相应对策,为广大无偿献血工作者提供参考借鉴.方法 由中国输血协会献血动员专业委员会发放《2020年疫情期间采供血情况调研表》,对全国采供血机构进行专项数据调研.结果 收回115个城市的有效数据,获得采供血机构在2019~2020年新冠肺...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广州市无偿献全血数据和无偿献血开展的现状,探索社区无偿献血新模式的发展。方法选取在2008-2015年广州市区内辖区以街道名义组织的大型献血活动和社区无偿献全血活动,分析由辖区街道一级动员和组织辖区内居民参加社区献血的比例和增长率。结果 2015年广州市区内共有262 897人次参加无偿献全血,共418 267单位,团体单位献血人次占50.90%,献血量占45.79%。社区献血活动参加献血的人数和献血量都呈上升的趋势,2015年社区无偿献全血人次为40 295,献血量为55 122 U,分别比2014年增长11.20%和9.86%。社区献血所占团体单位献血的人数和献血量比例从2008的7.41%和8.59%增加到2015年的43.08%和28.78%。结论社区献血工作模式是未来无偿献血工作之路,采供血机构应通过尝试更多新型社区献血,深化与社区互动,构建稳定的社区献血服务模式,无偿献血才能稳定、健康和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分析杭州市2011-2016年采供血与临床用血需求情况,提出有关对策建议。方法选取2011-2016年杭州市有关采供血表征指标和在杭所有医院血液需求表征指标的有关数据,对2类指标增长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采供血表征指标数值2012年最低,之后逐年提升(2015年略有波动);血小板采集、供应量年均增长分别为8.09%和8.47%,其余指标增长相对平缓;2016年千人献血率达到18.28‰;同期采供血机构人员数量基本稳定。2)2011-2016年在杭所有医院血液需求表征指标均保持较快速增长。在杭医院数年均增长10.65%,2016年较2011年累计增长65.87%。床位数、门急诊人次数、住院人次数年均增长分别为10.21%、6.09%和11.40%。住院人次数增长率超过门急诊人次数增长率。医院从业人员数保持年均近10%增长。3)临床用血需求增长明显大于采供血增长。结论加快采供血机构建设步伐,保持和医院建设同步协调发展。加强无偿献血宣传和健康教育促进,促使更多献血适龄人群加入无偿献血者队伍。加强采供血机构人员队伍建设规划,不断完善薪酬和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我国无偿献血人次和献血量的现状.方法 以中国输血协会献血促进委员会的名义,向全国357个地市级及其以上的血站(含32个血液中心、325个中心血站)发放《无偿献血调查表》(简称《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2009~2011年3个年度各地(站)无偿献血(捐献全血和机采血小板)的人次、献血量和献血形式等情况,在规定的时间内收回《调查表》后,按血站所属地域对其中相关信息汇总和作统计分析.结果 2011年我国平均献血人口比例为9.14‰(1 225.06万/133 972.40万),其中机采血小板的捐献者比例为0.45‰(60.87万/133972.40万).我国献血量平均年增长率,2010年较2009年增长8.17%(141.09万U/1 726.97万U),以西南地区最高[10.06%(17.5万U/173.94万U)];2011年较2010年增长4.63%(86.53万U/1 868.06万U),以东北地区为最高[10.58%(15.24万U/144.09万U)].我国无偿献血形式主要为个人无偿[2009、2010及2011年的比例分别占84.7%(1 462.67万U/1 726.97万U)、83.42%(1 558.28万U/1 868.06万U)及81.13%(1 585.69万U/1954.59万U)],团体无偿逐年增加[3年分别为14.64%(252.75万U/1 726.97万U)、15.39%(287.57万U/1868.06万U)及16.26%(317.84万U/1 954.59万U)],互助献血也占有小额比例[3年分别为0.41%(7.01万U/1 726.97万U)、0.95%(17.80万U/1 868.06万U)及2.34%(45.65万U/1 954.59万U)].2011年我国400ml全血的捐献量已达到69.70%(1 362.26万U/1 954.59万U),其中华北和东北地区分别达到87.28%(244.44万U/280.06万U)和86.85%(138.37万U/159.33万U);机采血小板的开展率2009年为86.55% (309/357),2011上升为88.52%(316/357),其中华东地区2011年达到100%(83/83);机采血小板捐献以个人无偿捐献为主[2009、2010及2011年的比例分别94.98%(61.51万治疗量/64.76万治疗量),94.27%(70.84万治疗量/75.15万治疗量)和92.68%(78.29万治疗量/84.47万治疗量)],团体无偿和互助捐献形式所占比例较小(2011年分别为2.93%、4.38%),且在各地区有较大差异;献血者每次捐献2个治疗量机采血小板的比例3年分别为47.91%(31.03万治疗量/64.76万治疗量)、52.21%(39.23万治疗量/75.15万治疗量)和56.16%(47.44万治疗量/84.47万治疗量).结论 2009年~2011年我国无偿献血及采供血工作呈稳步推进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期间,利用融媒体进行无偿献血宣传招募,提升献血人次,力保疫情期间的临床用血。方法 通过回顾总结疫情期间的无偿献血融媒体宣传招募的实践,对比宣传前后及上一年度同时期献血人次,对融媒体提升无偿献血宣传招募效果进行探讨。结果 疫情期间,市民大多足不出户,街头人流量骤降,一周之内平均每天不足百人献血,利用融媒体进行“轰炸式”无偿献血宣传招募效果明显,在街头5个献血点停点的情况下(共17个献血点),使全血献血者在1 d内迅速提升到百人以上,第2天提升至200人以上,第3天提升至400人以上。结论 对突发采供血困境,利用融媒体宣传招募可以在短时间内有效提升献血人次和献血量。  相似文献   

13.
重庆市区县无偿献血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重庆市区县无偿献血现状,为制定无偿献血宣传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本中心血库无偿献血的献血者资料,对献血者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献血频次和一次献血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献血人群中男性略多于女性,女性献血人数逐年增加;献血年龄主要集中在36~45岁;中学学历、自由职业者是我区献血人群的主力军;初次献血人群仍然较多;献400mL血液比例不高,但呈逐年递增趋势。结论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区县无偿献血宣传的重视和投入,使区县无偿献血与全国同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全国及国内重点城市献血舆论的整体状况及献血舆情特点,为进一步推动无偿献血工作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和工作方向。方法分析百度搜索平台上献血相关关键词搜索指数变化,了解全国与北京舆情特点;分析大众检索献血相关关键词和献血相关主题搜索热度城市,对比献血舆论热度差异。结果全国献血搜索指数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周期波动趋势明显;搜索热度地区差异大,波动趋势大致相同;献血的利弊是大众关注的重点。结论血液管理部门和采供血机构应从宣传内容、宣传形式、献血服务、献血者关爱等方面加强合作,建立长效机制,形成互补、互利的宣传格局,营造良好的无偿献血舆论大环境。  相似文献   

15.
本单位自2006年开始组织在册献血者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开展无偿献血宣传和志愿服务工作,2008年牵头成立了全国首个经民政局批准的献血志愿服务组织省红十字无偿献血志愿者协会。几年来,协会成员深入街头、社区、乡镇和团体献血单位以多种形式开展了献血宣传和服务工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调查全国357家省、市两级采供血机构固定无偿献血者队伍的建设现状,分析固定无偿献血者队伍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发展的参考策略。方法对2011年全国357家采供血机构固定无偿献血者队伍的建设情况、在册人数、有效运行人数进行调查统计,并使用Sigmaplot 12.1软件分析数据。结果固定无偿献血者队伍的数量和人数呈现逐年增长趋势,2008年和2011年的队伍数分别为796支和915支,固定献血者在册人数分别为2 783 486和5 099 883人。但2011年的有效运行率(60.75%)比2008年(77.36%)出现下降(P0.05)。结论我国固定无偿献血者队伍的建设工作仍然面临着很多困扰,探求固定无偿献血者队伍更科学的建设理念和更有效的运行模式,是采供血机构工作人员面临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热线有效地进行献血宣传,做好献血咨询服务工作。方法通过分析献血者咨询项目的比例,了解民众对无偿献血的关注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献血咨询及宣传工作。结果与2010年相比,2011年咨询的问题中献血招募及关爱活动达到15 581个电话,采供血行业热点事件4 702个电话,关注度增高。结论献血者及咨询者对献血知识、献血后血液检测结果、用血费用报销,尤其是献血招募及关爱活动、采供血行业热点事件等较为关注。可从这些方面妥善解释引导,完善献血咨询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2012-2014年期间全国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处置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全国354家采供血机构(含32家血液中心和322家中心血站)进行调研。计数资料使用Excel 2003进行原始数据录入,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描述性信息采取汇总后分析。结果共计201家采供血机构(含23家血液中心,178家中心血站)反馈了有效的调研数据。2014年全国201家采供血机构献血反应发生率为0.53%,较2012的0.45%及2013年的0.44%有所增高。2014年23家血液中心的献血反应发生率为0.37%,低于178家中心血站的0.61%;发生献血反应的献血者中82.43%为初次献血者;200 m L及300 m L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比率均高于400m L献血者。共有147家(73%)采供血机构反馈使用过药物处理献血反应,使用较多的是补液类药物。结论采供血机构应不断提高献血服务质量和采血操作技术,加强对团体献血的管理,以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规范急救药物的使用管理,加强急救知识的培训,保障献血者的安全。应按照统一标准的体系收集和报告献血反应数据,推进国内血液安全监测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9.
采供血机构人力资源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为了解我国采供血系统人力资源发展现状,中国献血促进委员会于2009年对全国中心血站以上的采供血机构355家进行了相关的问卷调查。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坚持对社会群体进行献血及献血科普知识等的培训和宣传,普及献血知识,提高公众献血认知,逐步改变献血行为,不断壮大献血志愿队伍,保障血液供给,探索建立无偿献血工作的长效机制。方法一是对各大中专院校推选出义务宣传员的定期培训,及随后他们在校园开展宣传教育;二是每年新生入学后2~3次知识讲座、各校"艾滋病防治"健康宣传教育项目合作教育讲座;三是与医院联动开展"告受血者书"活动;四是对无偿献血志愿者进行分级培训,每期培训后组织他们利用电话、网络、面对面等各种形式开展招募,通过以上四种形式的培训讲座后及时开展时间场次不等的献血活动,以被招募者参加献血为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并进行综合分析评估。结果 1)2006~2011年在各院校经过培训宣传和动员后参加献血的人数(开展献血活动共计131次,献血12 473人,平均95.2人/次)远大于随机献血的人数(随机献血活动161次,献血5 748人,平均35.7人/次)。2)经过教育宣传招募两次献血的献血者从2006年2 471人,占总献血人数11.9%上升到了2011年的8 934人,占总献血人数24.1%,6年间增长了3.6倍。而经培训的志愿者进行招募并献血成功的人数,从2006年643人上升到了2011年4 568人,6年间增长了7.1倍。3)2007年开展告受血者书活动第1年招募患者家属亲友献血者215人,至2011年达到2 623人。结论通过实施面向社会群体培训教育和培训后的献血活动及时开展,提高了人们对无偿献血的认知,改变了一些公众无偿献血行为、行动、价值观,从无偿献血层面影响和推动了社会文明的变革运动。不断壮大了无偿献血队伍和固定无偿献血志愿者队伍。培训和教育形成了一支有学生、献血志愿者、医务工作者等组成的无偿献血招募的宣传师资队伍。摸索和建立了一套无偿献血宣传招募行之有效工作方法和抓手,推动了无偿献血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