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缺氧对大鼠皮层、海马NMDA受体NR1亚单位磷酸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缺氧模型大鼠皮层、海马NMDA受体NR1亚单位酪氨酸磷酸化的变化.方法 成年大鼠置于模拟海拔5 500 m高度的低压氧舱内,每天缺氧8 h,分别缺氧3、7、14 d和21 d.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 免疫共沉淀方法检测皮层、海马NR1及其酪氨酸磷酸化的变化.结果 免疫组化显示缺氧皮层、海马NR1表达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Western blot检测进一步证明NR1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缺氧各组酪氨酸磷酸化水平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缺氧14 d后酪氨酸磷酸化达到最高峰,而后开始下降,21 d时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高原缺氧条件下大鼠皮层、海马NMDA受体NR1亚单位表达及酪氨酸磷酸化水平显著增加,酪氨酸磷酸化的变化可能是影响NMDA受体功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内NMDA受体(NMDAR)通道电流在发育中的变化。[方法]取新生1dSD大鼠海马制成细胞悬液,接种在培养板上进行培养。培养到1周和2周时,采用膜片钳全细胞模式记录神经元突触内自发的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mEPSC)。[结果]培养2周海马神经元突触内NMDA受体介导的mEPSC(mEPSCNMDA)幅度比培养1周神经元小,对NR2B的特异拮抗剂ifenprodil的敏感性降低。Ifenprodil对培养1周神经元mEPSCNMDA的抑制作用达到(80.47±6.12)%,却只抑制(12.27±2.02)%培养2周神经元的mEPSCNMDA。[结论]培养海马神经元突触内NMDA受体通道电流有发育变化,提示培养1周神经元突触内NMDA受体NR2亚单位主要为NR2B;而神经元培养到2周时,突触内NR2B亚单位逐渐被NR2A取代。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苷对脑出血大鼠前脑兴奋性氨基酸受体NR1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胶原酶诱导的脑出血大鼠前脑内NR1在给药组和对照组的表达变化.结果:脑出血后大鼠前脑NR1在病灶内部少量表达,病灶周围、大脑皮质、海马等部位均有不同程度的高表达,给药组在皮层、病灶周围阳性细胞明显减少,反应强度减弱.结论:三七总皂苷明显降低NR1在病灶周围、皮层海马神经元的阳性表达,从而发挥对受损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内NMDA受体(NMDAR)通道电流在发育中的变化。[方法]取新生1dSD大鼠海马制成细胞悬液,接种在培养板上进行培养。培养到1周和2周时,采用膜片钳全细胞模式记录神经元突触内自发的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mEPSC)。[结果]培养2周海马神经元突触内NMDA受体介导的mEPSC(mEPSCNMDA)幅度比培养1周神经元小,对NR2B的特异拮抗剂ifenprodil的敏感性降低。Ifenprodil对培养1周神经元mEPSCNMDA的抑制作用达到(80.47±6.12)%,却只抑制(12.27±2.02)%培养2周神经元的mEPSCNMDA。[结论]培养海马神经元突触内NMDA受体通道电流有发育变化,提示培养1周神经元突触内NMDA受体NR2亚单位主要为NR2B;而神经元培养到2周时,突触内NR2B亚单位逐渐被NR2A取代。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NMDA受体在突触内和突触外发育中的变化.方法 采用膜片钳的全细胞模式和外面向外模式分别记录突触内和突触外NMDA受体通道电流.结果 培养2周海马神经元突触内NMDA受体通道介导的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mEPSCNMDA)幅度比培养1周神经元小,对NMDA受体亚单位NR2B的特异拮抗剂ifnprodil的敏感性远低于培养1周神经元;培养2周神经元突触外NMDA受体的单通道电流幅度和开放概率比培养1周神经元增大,但两者的电导和翻转电位无显著差异.ifenprodil降低培养1周和2周神经元突触外NNDA受体单通道电流的电导和开放概率,且对培养2周神经元开放概率的抑制作用更显著.结论 NMDA受体通道电流在培养海马神经元突触内和突触外有发育变化,提示NMDA受体NR2亚单位在培养1周的神经元突触内和突触外均主要为NR2B亚单位;而神经元培养到2周时,突触内NR2B亚单位逐渐被NR2A亚单位取代,突触外仍主要为NR2B亚单位.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糖皮质激素(GCS)对神经细胞的作用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 采用了动物行为学观察、免疫组化法神经细胞染色和形态计量学方法。结果 在大鼠后爪掌面皮下注射稀释甲醛20μL可造成注射处急性持续性炎症。1h后,同侧脊髓腰膨大(L4,L5)背角浅层(Ⅰ层、Ⅱ层外带)Fos样免疫阳性(FLI)神经元总数上升明显。对侧脊髓内少量散在分布。甲醛刺激前2h,分别用0.05,1.00,5.00mg/kg地塞米松(DEX)腹腔注射,可见同侧背角浅层FLI神经元数降低明显高于其他各群细胞,具有剂量依赖性。外周水肿、疼痛表现与同侧背角浅层FLI细胞数呈正相关。用糖皮质激素受体阻体阻断剂RU486可部分反转GCS的效应。结论 ①脊髓背角c-fos的表达与伤害性刺激传入有关。②GCS对脊髓不同亚群的神经元的兴奋性存在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7.
离体培养神经干细胞中NMDA受体亚单位NR2B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离体培养的大鼠神经干细胞(NSCs)中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亚单位NR2B的表达。方法从孕18~19天胎鼠海马中分离、培养、传代、鉴定NSCs,用免疫细胞化学、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检测传代1次NSCs中NMDA受体亚单位NR2B的表达。结果源自孕18~19天胎鼠海马的NSCs,即可以表达NMDA受体亚单位NR2B。结论体外培养的NSCs能表达NMDA受体亚单位NR2B。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电刺激大鼠下丘脑室旁核(PVN)对海马CA1区ghrelin调控胃扩张(GD)敏感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影响,初步探讨ghrelin在PVN-海马通路中的调控作用。方法选用成年Wistar大鼠84只,采用电刺激PVN、核团微量注射及细胞外记录神经元单位放电方法,记录电刺激PVN海马CA1区GD敏感神经元自发放电活动的改变;同时观察海马CA1区给予ghrelin受体阻断剂[D-Lys-3]-GHRP-6,海马CA1区GD敏感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变化。结果海马CA1区记录的255个神经元中有120个(47.1%)神经元对GD刺激有反应,其中84个(70.0%)为GD兴奋性(GD-E)神经元,36个(30.0%)为GD抑制性(GD-I)神经元。在GD-E神经元中,微量注射ghrelin可兴奋其中53.1%的神经元,与核团注射生理盐水组相比,放电频率显著增加(t=2.686,P<0.05);而在GD-I神经元中,微量注射ghrelin后58.3%神经元呈抑制效应,放电频率显著降低(t=3.591,P<0.05),且ghrelin的效应可被其受体阻断剂[D-Lys-3]-GHRP-6完全阻断。对ghrelin有兴奋反应的GD-E神经元,电刺激PVN,其中23.5%GD-E神经元的兴奋效应可被[D-Lys-3]-GHRP-6部分阻断。结论 PVN可调控海马CA1区GD敏感神经元放电活动,在PVN-海马直接或间接通路中ghrelin参与了兴奋传递的调控。  相似文献   

9.
P2X_7受体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表达下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P2X_7受体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型脑损伤后的表达变化.方法 选择出生7 d的SD大鼠建立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通过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检测缺氧缺血前后脑皮层、白质、海马P2X_7受体表达.结果 缺氧缺血后2 h,患侧皮层、白质和海马P2X_7受体蛋白较假手术对照组明显下调(P<0.05,P<0.01);免疫组化也显示患侧皮层、白质和海马P2X_7,受体表达下降.结论 P2X_7受体可能参与了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NMDA受体NR1亚单位(NMDA/NR1)和AMPA受体GluR2亚单位(AMPA/GluR2)在正常成年大鼠海马结构的分布特征。方法在多聚甲醛固定的海马切片上,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染色,通过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NR1和GluR2在正常成年大鼠海马结构中的表达与分布。结果NR1和GluR2在正常成年大鼠海马结构广泛表达,并且两者免疫荧光染色阳性表达的分布基本一致,其中在CA1和CA3区的锥体细胞层以及齿状回门区的中间神经元表达最强;在CA1和CA3区的分子层以及齿状回的颗粒细胞层中也有明显的NR1和GluR2免疫荧光染色颗粒的分布;但在CA3区的分子层和齿状回的多形层NR1的表达阳性强于GluR2。阳性反应主要位于神经细胞的胞膜和突起。结论NMDA/NR1和AMPA/GluR2在海马结构中的分布特征基本一致,提示它们可能共同参与完成海马的某些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窖蛋白-1在脑与脊髓中的分布.方法 用免疫组化ABC法及Western blot法研究窖蛋白-1在成年SD大鼠脑与脊髓中的分布与定位.结果 窖蛋白-1广泛分布在成年SD大鼠的大脑皮质、小脑、脊髓和海马;主要表达于微血管壁,在胶质细胞中也多有散在的阳性细胞分布.结论 窖蛋白-1在脑与脊髓中较为广泛的分布提示窖蛋白-1在脑与脊髓的功能活动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钙网蛋白在三种疼痛模型大鼠的脊髓中表达的变化,探讨其与疼痛的可能关系.方法:分别制作甲醛炎性痛模型、保留性坐骨神经分支损伤(SNI)模型和慢性缩窄性坐骨神经损伤(CCI)模型,观察大鼠疼痛行为学改变,并分别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大鼠脊髓c-Fos和钙网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模型组大鼠脊髓后角c-Fos 阳性神经元增多(P<0.05); SNI模型组和CCI模型组大鼠脊髓钙网蛋白的表达均上调(P<0.05),甲醛炎性模型组大鼠脊髓钙网蛋白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髓钙网蛋白的表达上调与SNI和CCI模型的慢性神经病理痛发生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核转录因子环磷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和兴奋性氨基酸NMDA受体亚型NR1在癫痫后学习记忆功能改变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制备戊四氮点燃大鼠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SE)和慢性癫痫(chronic epilepsy,CEP)模型,采用交替电刺激Y迷宫试验动态观察大鼠癫痫后学习记忆功能变化.RT-PCR方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CREB和NR1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磷酸化的CREB蛋白水平表达变化.结果 SE大鼠致痫成功后24 h交替电刺激Y迷宫试验错误次数增多(P<0.05),30 d恢复正常.CEP大鼠24 h和30 d错误次数均有所增加(P<0.05).同时伴有海马组织NR1 mRNA和CREB mRNA表达的下调(P<0.05)及磷酸化CREB蛋白水平表达量的下降(P<0.05).结论 海马组织NMDA受体和CREB的表达变化可能参与了癫痫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改变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SD大鼠为研究对象,探索组胺对海马C1区神经元的效应以及对抑郁症大鼠行为学的影响。方法通过离体脑片细胞外记录的方法,观察在体外组胺对海马C1区神经元放电频率的直接影响。通过在体细胞外记录的方法,电刺激下丘脑,观察内源性组胺对海马神经元放电频率的影响。通过旷场实验和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抑郁症模型大鼠在海马C1区微量注射组胺后运动欲望以及空间记忆能力的变化。结果离体脑片细胞外记录数据显示,组胺通过H1受体对海马神经元产生浓度依赖的兴奋性效应;在体细胞外记录发现内源性组胺对海马神经元表现出先短期兴奋后长期抑制的双向效应。行为学实验中,海马C1区注射组胺,使抑郁症大鼠在旷场实验中运动欲望明显降低,在Morris水迷宫实验中空间记忆能力明显削弱,而注射组胺H3受体阻断剂clobenpropit则能明显改善抑郁症大鼠运动欲望和空间记忆能力。结论在细胞和整体水平,从体外和在体不同角度分析表明,组胺对海马C1区神经元表现出先兴奋后抑制的双向作用,综合表现出抑制效应,能够使抑郁症大鼠运动欲望和空间记忆减弱,而组胺H3受体阻断剂clobenpropit能改善抑郁症大鼠运动欲望和空间记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神经脊髓损伤的亚急性期(第7天)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脊髓内移植对大鼠受损伤脊髓神经电生理的影响.方法 正常成年SD雌性大鼠15只,分为3组:单纯全横断组、假手术组和神经干细胞移植组.测定3组大鼠的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ortical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CSEP)、运动诱发电位(motion evoked potential,MEP)和电针刺激大脑皮质运动区.结果 神经干细胞移植组的诱发电位CSEP、MEP的潜伏期短于单纯脊髓全横断组大鼠,电针刺激大脑皮质运动区发现NSC移植组大鼠双后肢出现明显收缩,且以对侧更为明显.结论 神经干细胞脊髓内移植后能部分促进损伤脊髓的感觉和运动传导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OPC)的发育特点及围生期电生理特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观察生后不同发育阶段大鼠大脑皮质、海马等区域OPC细胞数量。应用脑片膜片钳记录出生后7d大鼠皮层白质和海马OPC电生理学特性。结果出生后0、7、14、21、35、50d、18个月大鼠大脑皮层及海马区域均有OPC细胞表达。在发育生后7d,细胞数量密度最高,成年大鼠也有较高数量OPC的分布。P7d大鼠海马OPC有小的内向Na^+电流,而白质区域OPC仅表现外向K^+电流和细胞膜被动反应。结论P7d大鼠皮层及海马区域OPC细胞数量及NG2蛋白表达量最大,海马和白质区域的OPC表现电生理学特性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鼠内脏缺血刺激后行为学反应及脊髓背角NMDA受体NR2B亚单位的表达变化。方法 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n=18)和造模组(C组,n=18)。各组在手术后30、60、120、180min、第2d、第3d共6个时间段分别进行内脏疼痛强度的行为学评分。分别于术后3、7、14d随机取6只大鼠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脊髓L4~5背角处的NMDA受体NR2B亚单位表达。结果造模组大鼠在结扎结肠系膜血管后60min均达到疼痛评分的最大值,与假手术组比较,造模组所有时间点疼痛行为评分明显升高(P<0.05);在脊髓L4~5节段NMDA受体NR2B亚单位的免疫阳性产物主要出现在背角深层和中央管周围。造模组大鼠3d的脊髓NMDA受体NR2B亚基的表达与假手术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组大鼠7、14d的脊髓NMDA受体NR2B亚基的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同组比较,7d组蛋白表达高于3d组和14d组(P均<0.05)。结论 NMDA受体NR2B亚基在肠管缺血引起的内脏痛形成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缺血性内脏痛模型大鼠可用于相关内脏痛发生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胃动素对大鼠海马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鼠海马胃扩张神经元的特点及胃动素对胃扩张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影响。方法采用微电极细胞外记录方法在体观察胃动素是否对82只大鼠海马胃扩张(GD)神经元放电有影响,胃扩张神经元根据刺激后的变化可分为胃扩张兴奋性神经元和胃扩张抑制性神经元。结果①在82只大鼠上记录到的358个海马单位电活动,根据神经元放电模式可分为位相性、连续性和单个性。神经元放电频率可分为:高频(>10Hz)、中频(5~10Hz)和低频(0~5Hz)。②海马内358个对GD刺激有反应的171个GD神经元中,放电频率增加的海马神经元有130个(70.5±4.8)%,为GD兴奋性神经元(GD-E);GD引起海马神经元放电频率减少的神经元41个(-60.3±4.2)%,为GD抑制性神经元(GD-I);③海马CA1区内的66个GD-E神经元中有38个(57.6%)对胃动素呈现兴奋性效应;在18个GD-I神经元中有10个神经元(55.6%)表现为兴奋效应,6个神经元放电频率降低。结论海马区有胃扩张反应性神经元;胃动素对海马胃扩张神经元有兴奋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采用海洛因依赖大鼠模型来探讨海洛因成瘾对大鼠背侧和腹侧海马痛觉调制的影响.方法 按剂量逐日递增原则,1日2次,连续9d皮下注射海洛因建立其依赖SD大鼠模型.从第10天起,每天给予一次维持剂量的海洛因27 mg/kg,第14天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分别记录依赖组和对照组大鼠背侧和腹侧海马神经元在鼠尾伤害性电刺激后的单位放电.结果 给予伤害性刺激后,海洛因依赖组大鼠背侧海马神经元以无影响效应(59.09%)为主,对照组海马神经元受痛刺激的调制的比例为66.67%,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腹侧海马神经元对伤害性刺激呈激活、抑制、无影响反应的比例在对照组分别为20.69%,41.38%和37.93%;在海洛因组分别为40.74%,33.33%和25.9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海洛因依赖改变大鼠海马神经元的痛觉调制,并且以影响背侧海马为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吸入3%七氟烷对老年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30只老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吸入30%氧气6 h)和S1组(给予3%七氟烷,30%氧气吸入6 h,1 d后行实验),S2组(给予3%七氟烷,30%氧气吸入6 h,7 d后行实验),每组各10只。分别在大鼠苏醒后1 d或7 d进行水迷宫实验,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将大鼠脑组织切片,记录并比较单位长度海马神经元树突棘个数。通过Western Blot法测定大鼠海马NMDA受体NR2A亚基、NR2B亚基的表达。结果 S1组与对照组比较逃逸潜伏期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减少(P<0.05)。S2组组逃逸潜伏期、穿越平台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组单位长度下海马神经元的树突棘数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1组与对照组比较NR2A和NR2B表达明显下调(P<0.05)。结论 3%七氟烷造成麻醉后1 d老年大鼠认知功能障碍,但不造成麻醉后7 d老年大鼠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