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我院自2001年采用上颌骨前壁带蒂肌骨膜瓣,经鼻底隧道修补鼻中隔大穿孔2例,全部Ⅰ期成活,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男1例,25岁;女1例,27岁。2例均为鼻中隔矫正术后并发穿孔,穿孔部位均在鼻中隔软骨部,穿孔大小均约2.0 cm×1.5 cm。男性患者曾行耳后骨膜修补穿孔未获成功,女性患者曾行鼻粘膜转瓣修补穿孔未获成功。  相似文献   

2.
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大穿孔修补术12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4~ 1 997年我们利用鼻内窥镜下视野清晰、便于操作的技术特点 ,用阔筋膜修补鼻中隔大穿孔1 2例 ,均 期治愈 ,无一例失败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1 2例中 ,男 9例 ,女 3例 ;年龄 1 6~ 45岁。因中隔矫正术后穿孔 6例 ;鼻出血灼烧、冷冻穿孔 3例 ;长期接触铬酸气体穿孔 1例 ;面部翻揭手术后穿孔1例 ;外伤穿孔 1例。主要症状 :头痛 8例 (其中 3例严重影响日常工作与学习 ) ;经常性鼻出血 6例 ;鼻阻 6例。穿孔 1 .2 cm× 1 .2 cm~ 3.0 cm× 3.2 cm。住院后均行康华反应检查阴性。1 .2   手术方法先于穿孔上、下缘及…  相似文献   

3.
外伤性鼓膜穿孔临床多见 ,为避免鼓膜在修复过程中发生继发感染 ,促使鼓膜早期愈合 ,提高听力 ,我们在 1997年10月~ 2 0 0 1年 10月间采用酚甘油棉片贴补加微波理疗的方法治疗外伤性鼓膜穿孔 83例 84耳 ,鼓膜愈合率 10 0 %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83例 84耳 ,男 44例 ,女 3 9例 ,年龄为 8~44岁 ,平均 2 3岁。原因 :掌击伤 80例 ,挖耳致伤 2例 ,爆震的气压伤 1例 ;外伤时间多在 7d以内 ,其中 1耳长至 10 0d。穿孔部位均在紧张部 ;其中 10耳穿孔 0 .2cm× 0 .2cm ;45耳0 .3cm× 0 .3cm ;2 5耳 0 .3cm× 0 .4cm ;3耳 0 .4cm×0 .5cm ;1耳 0 …  相似文献   

4.
中鼻甲组织移植挟入鼻中隔内修补鼻中隔穿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年以来笔者应用中鼻甲组织移植挟入鼻中隔内修补鼻中隔穿孔14例,效果满意,特介绍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鼻中隔穿孔患者的症状主要是鼻腔干燥、鼻出血、呼吸吹哨音,穿孔越小呼吸吹哨音越明显。本组病例都是有上述不适就诊。其中男性11例,女3例。年龄在18~62岁之间。(一)穿孔原因:鼻中隔手术4例,长期接触化学物质刺激3例,原因不明7例。(二)穿孔范围:0.3cm×0.2cm2例;0.5cm×0.5cm1例;0.6cm×0.5cm2例;0.7cm×0.3cm1例;0.8cm×0.4cm3例;1.0cm×0.5cm3例;1.2cm×0.4cm2例。(三)穿孔位置:位于鼻中隔前中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鼻中隔穿孔的原因、部位和大小。方法收集57例鼻中隔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四方软骨与筛骨垂直板的交界线将鼻中隔分为前部和后部。根据穿孔大小将鼻中隔穿孔分为大(〉2cm)、中(1~2cm)、小穿孔(〈1cm)。结果57例鼻中隔穿孔患者中,因传统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引起33例,其中前部穿孔30例,后部穿孔3例;小穿孔8例,中等穿孔15例,大穿孔10例。原发性因素(未知因素)引起7例,均为前部穿孔,其中小穿孔1例,中等穿孔4例,大穿孔2例。创伤引起5例,其中前部穿孔3例,后部穿孔2例;中等穿孔3例,大穿孔2例。化疗引起5例,其中前部穿孔2例,后部穿孔3例;小穿孔1例,中等穿孔3例,大穿孔1例。感染引起5例,均为前部穿孔;其中小穿孔2例,中等穿孔2例,大穿孔1例。肿瘤侵犯引起2例,均为后部穿孔及中等穿孔。结论传统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是鼻中隔穿孔的主要原因,其部位以前部多见,大多为中等穿孔。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性 ,79岁。因左侧鼻塞及鼻涕 2个月 ,鼻衄 7天于2 0 0 2年 1月 10日入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情况 :外鼻无畸形 ,鼻粘膜淡红 ,鼻甲不大 ,左下鼻道少许粘液积聚 ,鼻中隔左侧黎氏区多处浅溃及血痂。鼻中隔后段靠后鼻孔见指头状肿块隆起 ,大小约 1cm× 1cm× 1cm,尖端紧压下鼻甲。肿块表面光滑 ,淡红 ,质中等 ,触之不出血。鼻咽无新生物。颈无肿大淋巴结。鼻CT扫描示鼻中隔左侧结节状软组织密度肿块 ,CT值 75 Hu,大小约 1cm× 1cm× 1cm,边缘光滑 ,犁骨部分受压吸收。 1月 11日下午表局麻下 ,经鼻内镜行鼻中隔肿块切除术。术中完整切除肿…  相似文献   

7.
我科自1998~2001年间采用微波治疗鼻前庭乳头状瘤45例,经临床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45例中,男28例,女17例;年龄15~70岁,平均年龄33岁;病程2个月~3年;左侧25例,右侧18例,双侧2例;体积最小如芝麻,最大1cm×0.5cm×0.5cm。  相似文献   

8.
带蒂鼻中隔软骨-粘膜瓣修补鼻中隔穿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院自 1990~ 1999年采用带蒂鼻中隔软骨 粘膜瓣修补鼻中隔穿孔 11例 ,疗效满意 ,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11例中男 9例 ,女 2例 ;年龄 2 1~ 6 8岁 ,平均 39岁。病因 :天花 3例 ,化学药品刺激 2例 ,手术、外伤各 1例 ,不明 4例。鼻中隔穿孔区后份偏曲者 5例。曾做鼻中隔穿孔修补术失败 2例。穿孔大小约 6~ 8mm× 10~15mm ,多位于鼻中隔软骨、软骨与骨部交界处。2 .手术方法 :半坐位 ,2 %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及 1%丁卡因鼻腔粘膜表面麻醉。以鼻中隔穿孔区后上缘为后界 ,距鼻中隔顶 3mm为上界 ,距鼻小柱缘后 5mm为前界 ,作以鼻底为蒂…  相似文献   

9.
小儿颌面部感染在小儿常见。我科于 1994年 2月至 2 0 0 1年 5月 ,共收治 36例 ,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36例中男 16例 ,女 2 0例 ,年龄 4 0~ 12岁 ,病程 1~ 3天。均以颌面部肿痛并高热而就诊 ,其中 15例有牙痛病史 ,2 1例有淋巴结肿痛史。临床检查 15例牙源性患儿白细胞数为 2 0 .0×10 9/ L~ 2 3.4× 10 9/ L ,B超包块范围为 2 .5 cm× 2 .5 cm~ 5 .0 cm× 4 .0 cm,脓培养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 ;2 1例腺源性患儿白细胞数为 2 0 .0× 10 9/ L~ 2 4 .7× 10 9/ L,B超包块范围为 2 .5 cm× 3.0 cm~ 8.0 cm× 5 .0 cm,…  相似文献   

10.
1990年 3月至 1996年 12月收治鳃裂囊肿及瘘管病人 2 8例 ,其中男 13例 ,女 15例 ;年龄 6~ 5 7岁 ,平均年龄为 2 4岁 ;病变大小在 1.0 cm× 1.0 cm× 1.2 cm~ 10 .0 cm× 8.0 cm× 6 .5 cm之间 ;发病时间 1周~ 30年 ;左颈 18例 ,右颈 10例。术前行针吸细胞学检查 2 2例 ,诊断为鳃裂囊肿 7例 ,鳃裂囊肿伴感染 10例 ,囊肿 1例 ,表皮性囊肿伴感染 3例 ,脓液 1例。颈部鳃裂囊肿伴感染有症状者 15例 ;术前造影 3例。治疗方法 :均采用手术切除。囊肿切除或摘除术 2 1例 ,囊肿加颈前瘘管切除术 5例 ,颈部肿物探查加大部分切除术 1例 ,肿物 (脓肿…  相似文献   

11.
临床上鼻中隔较大穿孔修补比较困难。1 995年1月~ 1 998年 3月 ,我们利用上颌骨前壁带蒂骨膜瓣修补鼻中隔前部中等穿孔 5例 ,穿孔全部闭合。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5例患者中 ,男 4例 ,女 1例 ;年龄 2 8~ 54岁。2例有不良的挖鼻习惯 ,3例为鼻中隔矫正术后继发性鼻中隔穿孔。均有鼻腔干燥、结痂及反复鼻出血病史。鼻腔检查 :无炎症、肉芽及肿物 ,无全身性慢性疾病。鼻中隔穿孔呈圆形或椭圆形 ,直径 1 .0~1 .5cm。穿孔全部在鼻中隔软骨前部或鼻中隔软骨与梨鼻软骨交界处。术前准备 :术前 1周用生理盐水 50 0 ml加庆大霉素 8万 u冲洗鼻腔 ,…  相似文献   

12.
粘骨膜肌瓣修补鼻中隔穿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 8~ 2 0 0 0年 ,我科收治 9例鼻中隔穿孔患者 ,用上唇颊部带上唇肌蒂的粘骨膜瓣 ,经鼻前庭底部隧道修补鼻中隔穿孔 ,全部一次修补成功 ,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9例患者中 ,男 8例 ,女 1例 ;年龄 2 0~ 5 2岁。穿孔原因 :鼻中隔矫正术所致 4例 ,麻疹后并发穿孔 1例 ,外伤性穿孔 1例 ,化学物质腐蚀性穿孔 1例 ,原因不明 2例。穿孔面积 :0 .5cm× 0 .9cm 6例 ,1 .0cm× 1 .3cm 3例。穿孔位于前下方 6例 ,位置偏后 3例。 5例边缘较厚 ,可分离双侧中隔粘软骨膜 ,4例鼻中隔矫正术者 ,在手术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只有 1侧粘软骨膜存在 ,…  相似文献   

13.
患者 ,女 ,48岁。因反复左侧鼻塞、间断出血 3个月 ,颈部包块 1周 ,伴头昏、左侧嗅觉减退于 2 0 0 2年 1 2月 8日入院。当地CT示鼻腔新生物。体检 :生命体征正常。左颌下及锁骨上各有一约 3cm×2cm× 2cm、4cm× 3cm× 2cm大小的包块 ,表面不光滑 ,质硬 ,固定。左背肩胛下有 7cm× 4cm×2cm大小的包块 ,质硬、活动。胸腹无异常。专科检查 :鼻腔左侧有 2cm× 2cm× 1cm大小的新生物 ,来自鼻中隔前部 ,易出血 ;鼻黏膜充血 ,鼻甲无肿大 ,鼻道有少许黏液性分泌物 ,鼻咽部正常。入院后疑恶性淋巴瘤行鼻腔活检示浆细胞瘤 ,取锁骨上包块活检 ,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带蒂黏膜瓣用于修补鼻中隔穿孔和脑脊液鼻漏的疗效。方法2005年8月~2008年2月北京同仁医院鼻科共11例鼻中隔穿孔和8例脑脊液鼻漏患者。鼻中隔穿孔位于鼻中隔前部,穿孔大小0.8 cm~2.0 cm,在鼻内镜下采用邻近穿孔后上方的鼻中隔带蒂黏骨膜瓣(黏软骨膜瓣)向前下反转覆盖于鼻中隔穿孔黏膜缺损处,对侧采用穿孔前下方带蒂黏骨膜瓣(黏软骨膜瓣)和鼻底黏膜瓣或下鼻甲带蒂黏膜瓣覆盖修补穿孔。8例脑脊液鼻漏患者,2例漏出部位在嗅裂,5例漏出部位在筛顶,1例漏出部位位于嗅裂延续至后筛顶,面积大小为0.1 cm×0.8 cm~0.3 cm×0.8 cm。采用邻近的鼻中隔带蒂黏骨膜瓣反转覆盖于缺损处,必要时黏膜瓣中间夹层钩突或中鼻甲骨片,外覆邻近的鼻中隔带蒂黏膜瓣修补漏出部位。结果11例鼻中隔穿孔和8例脑脊液鼻漏均一次修补成功,随访3个月~3年,未见复发。鼻中隔黏膜转瓣后供区黏膜缺损区在2周后基本上皮化。结论鼻中隔带蒂黏骨膜瓣(黏软骨膜瓣)自身有血供,成活率高,获取容易,取材区域广泛,转蒂距离充足,是修补鼻中隔穿孔和嗅裂和筛顶脑脊液鼻漏的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1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2012年11月~2016年8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颈部脂肪瘤患者9例,年龄43~67岁,均为中老年男性,病史为10个月~30年不等.9例患者病变区均无疼痛、压痛,无呼吸困难、吞咽困难,无咽喉疼痛,无声音嘶哑,无咳嗽、咳痰.查体:肿物大小约4 cm×4.5 cm ×6 cm~18 cm×12 cm×9 cm,质软,表面光滑,无红肿、破溃,包绕颈部,上至下颌骨,下达甲状软骨,双侧至颈后竖脊肌外侧,与周围边界不清,颈部活动度可,气管居中.颈部MRI示:颈部前方、两侧及后方见弥漫大片状短T1信号影,脂肪抑制序列呈低信号,边界不清,部分病变突入颈部肌间隙内.血、尿常规、胸片、心电图大致正常.既往9例患者中3例有高血压史,2例脂肪肝,1例鼻窦炎合并鼻息肉.  相似文献   

16.
1 一般资料 5例患者中,男4例,女1例;年龄18~47岁;囊肿最大3cm×4cm,最小1cm×1cm。患者均要求手术切除。2 手术方法 先用1%地卡因液喷咽喉部3次表面麻醉,取  相似文献   

17.
混合瘤发生于鼻腔者少见 ,两年来我科收治了2例鼻中隔混合瘤。报告如下。例 1 女 ,2 6岁。因左鼻塞并自行触及左鼻内肿物 4年求治 ,不伴鼻出血、鼻漏。曾在外院行左鼻内肿物激光治疗无效。检查 :鼻中隔居中 ,其左侧面软骨部局限隆起 ,见一 1 .5cm× 1 .2 cm× 0 .5cm大小的半球状新生物 ,质地中等 ,表面光滑 ,境界清楚 ,不活动 ,无触痛 ,触之不出血。活检病理报告 :混合瘤。局麻下行鼻中隔肿物切除术。手术采用鼻腔径路 ,距肿瘤边缘 0 .2 cm作切口完整切除肿瘤 ,包括相应软骨膜。创面以肾上腺素棉片压迫止血后覆盖明胶海绵 ,左鼻腔内填塞碘…  相似文献   

18.
胶片固定在鼻中隔穿孔修补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鼻中隔穿孔修补术难度大、操作困难 ,术后移植物固定和鼻腔填塞方式是影响手术成功率的关键步骤之一。本文对 2 6例鼻中隔穿孔修补术后运用胶片固定技术 ,探讨其在预防和治疗鼻中隔穿孔中的应用价值。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2 6例鼻中隔穿孔患者 ,其中在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中导致粘膜对穿者 2 3例 (包括无粘膜缺损的鼻中隔撕裂患者 1 3例和有鼻中隔粘膜缺损的鼻中隔穿孔者 1 0例 ) ,男 1 4例 ,女 9例 ;平均年龄 35.6岁 ;陈旧性鼻中隔穿孔者 3例 (均有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史 )均为男性 ,年龄分别为 1 9、2 6、47岁。所有患者术前常规检…  相似文献   

19.
我科从 1 980年起对 1 2例鼻翼部分缺损和 1 0例鼻外病变切除缺损用游离皮瓣移植整复 ,获得了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2 2例中 ,男 1 2例 ,女 1 0例 ;年龄 1 7~ 63岁。鼻翼外伤愈后部分缺损 1 2例 ,其中右侧 7例 ,左侧5例。均属楔状缺损 ,缺损范围约 0 .5cm× 0 .5cm~ 1 .0cm× 1 .0cm。手术切除缺损 1 0例 ,其中右鼻翼色素痣 3例 ,左鼻翼角化棘皮瘤 1例 ,鼻尖部腺瘤 1例 ,右侧鼻翼基底细胞癌 3例 ,左侧 2例。手术缺损范围约 1 .2cm× 1 .2cm~ 1 .5cm×1 .5cm。但均未侵及鼻翼软骨和前鼻孔皮肤。1 .2   手…  相似文献   

20.
异位甲状腺疾病1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异位甲状腺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疾病。不同的异位甲状腺疾病因其发生的部位及临床表现不具特征性 ,故常发生误诊误治。 1 975~ 1 997年我院共收治 1 2例异位甲状腺疾病 ,半数以上病例术前未能确诊。现报告其临床资料 ,以供同道参考。1 临床资料1 2例中 ,男 4例 ,女 8例 ;年龄 1 8~ 65岁 ,平均35.8岁。异位甲状腺位置 :颏下 1例 ,甲状舌骨间 3例 ,舌根 5例 ,颌下 1例 ,腮腺 1例 ,纵隔 1例 ;肿块大小为 1 .5cm× 1 .5cm× 1 .0 cm~ 5.0 cm× 5.0cm× 4.0 cm。发现时间为 0 .5~ 2 8年 ,平均 5.3年。初步诊断 :甲状舌管囊肿 2例 ,涎腺肿瘤 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