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普通酸和盐对XPI系列破乳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研究了普通酸和无机盐对XPI系列破乳剂对原油脱水性能的影响。通过对中原油田和兰炼用新疆原油的脱水试验,表明该系列破乳剂具有较广的适应性。本文提出了一种评价炼厂用破乳剂的简易方法。  相似文献   

2.
原油破乳剂选用规律及在大庆油田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破乳机理及原油破乳剂选用一般规律的分析和研究的目的是通过采用不同性质的原油与不同类型的原油破乳剂进行配伍试验与筛选,最终根据实验结果选用适合不同原油性质的破乳剂,以适应油田开发与油气储运的需要。根据不同类型的破乳剂在大庆油田的应用,得出以下结论:一是不同性质乳化原油需用不同类型的破乳剂;二是同一油田的原油,使用不同类型的破乳剂,原油的脱水效果也不同。通过本项研究,为不同类型的油田选择经济、脱水速度快、脱水效果好的破乳剂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辽河油田的原油性质比较复杂,有性质较好的稀油;胶质、沥青质含量高的稠油;含蜡量较高的高凝油。目前,又在试采特粘稠油,三次采油的采出液也已进入原油生产系统。为此,研制系列破乳剂,适应油田不断变化的原油性质及增产工艺,已成为油田生产中的重要环节。辽河油田设计院进行了大量的合成、复配、试验等一系列工作,研究了破乳效果、原油的性质。脱水参数等的关系,找到了适应于各种原油的破乳剂类型和结构。实验结果表明:对于稀油,大多数破乳剂可达到较高的脱水速度和脱水量,较适宜的破乳剂为SP型和部分BE型,它们能同时满足脱…  相似文献   

4.
结合冀东油田实际生产情况,采用"瓶试法"研究了酸化返排液对原油乳状液破乳脱水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单一与混合酸化返排液都大大降低了原油脱水效率,同时筛选出满足外输要求的破乳剂;对单一酸化返排液筛选出破乳剂C-1(返排液G104-5P30,破乳剂选取C-2),原油破乳脱水率为92%~96%;对混合酸化解堵液筛选出破乳剂YJ-1和YJ-5,原油破乳脱水率为92%~94%。  相似文献   

5.
水溶性破乳剂LTBF-01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冀东油田使用的原油破乳剂JDP-6破乳湿度偏高、能耗较大的情况,采用双组分复配法研制了水溶性低温高效破乳剂LTBF-01。室内对比评价表明,LTBF-01在脱水率、脱水速度、油水界面等项指标上均明显优于JDP-6。高一联合站3个月的现场试验结果表明,使用LTBF-01破乳剂使冀东油田破乳温度下降15℃,投入使用后平均每天可节约加热用天然气3000m^3  相似文献   

6.
三塘湖油田原油快速脱水新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三塘湖油田原油脱水存在的问题,根据油田原油特性及乳化机理,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高效的FC系列破乳剂。该破乳剂在牛圈湖联合站应用表明,在现场温度条件下,破乳剂用量从平均320mg/L降低到了75mg/L,并且脱水速度快,油水界面清楚,取得了脱水效率高、净水效果好的应用效果,满足了现场使用需求。  相似文献   

7.
稳定原油脱水工艺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面河油田在原油脱水工艺上形成了适合自身的一套体系,运行一直保持平稳.但近两年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与新探区块的动用,混合原油性质发生一定改变,导致其联合站采用的破乳剂脱水工艺效果受到较大影响,主要表现为原油脱水稳定性较差,破乳剂用量较高.针对原油脱水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稳定原油脱水效果的办法与工艺措施.  相似文献   

8.
油田作业液添加剂对原油破乳剂脱水效果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作业液中主要化学添加剂对原油破乳剂脱水效果的影响,利用瓶试法对冀东油田的原油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酸化、解堵液中的HCl、HF、土酸加量使原油乳状液中的pH值低于5时,可显著降低破乳剂CH-07的脱水效果;钻井液配方中的磺化沥青、聚合醇、磺化酚醛树脂、聚丙烯酰胺和聚丙烯酸钾均显著降低破乳剂CH-07的脱水效果,胺盐对破乳效果几乎无影响;压井液配方中的EDTA对破乳剂影响不明显,KCl提高了破乳剂CH-07对原油的破乳脱水效果;NaCl(加量10%)和胍胶都使破乳剂CH-07的脱水效果降低;射孔液中OP-10显著降低破乳剂CH-07对原油的破乳脱水效果,CaCl2提高了破乳剂CH-07对原油的破乳脱水效果。  相似文献   

9.
针对河南双河油田的原油物性,运用复合配方的原理,研制出水溶性破乳剂JH-1.该破乳荆适用于高含水(大于85%)原油的破乳、脱水.室内和现场试验表明该试剂用量小,脱水速度快、效果好.该种破乳剂已在河南等油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GT破乳剂的研制及在靖安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靖安油田为长庆油田采油三厂的主力油田之一。以前主要使用CQ—C3破乳剂,由于该破乳剂是1992年针对红井子及油房庄油田的原油物性而研制的。对于靖安原油,该产品已不能有效地破除溢流沉降罐的中间层,导致脱水温度偏高,脱水速度慢,已不能满足快速脱水的要求。针对上述问题研制出了一种适合于靖安原油物性及脱水工艺现状的破乳剂,经现场试验表明,GT型破乳剂可实现低温破乳和快速脱水。1.GT原油破乳剂的研制与评价(1)破乳剂的研制。采用“瓶试法”破乳试验,对13种破乳剂进行评价,在加量为100mg/L和脱水温度为45℃下,试验结果表明这13种破乳…  相似文献   

11.
天然乳化剂对三元复合驱采出液破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雨  陈文海 《油田化学》1999,16(1):27-30
在克拉玛依二中区三元复合驱先导致试验区采出液中外加胶质,沥青质,环烷酸等天然乳化剂进行破乳实验,考察这三种天然乳化剂对四种不同HLB值(亲水亲油平衡值)的AP型非离子破乳剂破乳脱水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外加的天然乳化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破乳剂的分水速度和脱水率,最终影响破乳效果,从破乳剂分子本身的结构特性和天然乳化剂的乳化作用等方面对实验结果给予一定的解释,用标记同位素示踪法定量测定了破乳后油和水中  相似文献   

12.
驱油剂对中间层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孤岛油田中间层原油和外输原油的稳定性差异以及驱油剂对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对于同一种破乳剂TA1031,在相同的脱水条件下,外输原油与中间层原油的最终脱水率分别为95.48%和78.40%,加入二元复合驱之后,脱水率分别为83.33%和70.30%.随着驱油剂浓度的增加,zeta电位的负值越来越大,乳状液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二元驱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进行考察,发现由于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的进入,使原油采出液的的乳化现象加重,导致原油的破乳过程复杂.文中分析了二元驱采对原油的性质、类型及稳定性的影响;对破乳剂进行了实验室筛选和复配;研究出适合二元驱采原油脱水的破乳剂及其配方,可以有效提高二元驱采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泾河油田原油破乳剂的优选与复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泾河油田原油密度大、非烃及沥青质含量高、脱水困难、破乳剂用量大等问题,测定了6种商品破乳剂对含水20%稠油的脱水效果。单剂破乳剂25-A和HL-1的脱水效果均优于其它破乳剂,破乳温度65℃、破乳剂浓度600 mg/L时的脱水率分别为65.6%和62.5%。复配破乳剂脱水效果明显优于单剂破乳剂,相同条件下,脱水率高出15.7%。通过破乳剂浓度和破乳温度等影响因素的分析得出,泾河油田原油的最佳破乳条件为:破乳剂浓度400 mg/L,复配比例2∶1,破乳温度80℃,沉降10 h后脱水率可达94.5%。  相似文献   

15.
坨五站中间乳化层快速增长原因及治理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胜利采油厂坨五站高含水(95%)原油化学预脱水中,二级沉降罐内油水相之间的中间乳化层增长迅速,引起了一系列问题。现场调查和大量室内测试结果表明,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有:油溶性破乳剂WD-1加入点不合理。有2/3的含水原油在通过油水分离器之后才与破乳剂混合;二级沉降罐进油口伸入油相内,油流的冲击达不到中间层;WD-1对坨五站混合原油中的稠油破乳脱水性能欠佳,不能适应坨五站混合原油组成和含水的变化。针对上述各种原因筛选出了性能更好的一种破乳剂1916。根据确定的几种原因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将破乳剂加入点改在3个并联油水分离器之前;将二级沉降罐的进油口移到水相内;改用筛选出的破乳剂1916,结果使中间乳化层的增长受到了抑制。图2表4参2。  相似文献   

16.
文研究了NaCl、KCl、CaCl_2、A1Cl_3、MgCl_2 5种盐对长庆油田使用的YT-100-Ⅱ破乳剂的破乳脱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盐对其破乳脱水性能有明显的影响,影响破乳剂的破乳脱水的因素不仅与破乳剂的组成、结构、原油物性、温度等有关,而且与原油中盐的种类和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17.
以多胺、多元醇聚醚为主要成分,用交联剂进行交联扩链,研制出适合孤东#联合站原油物性和油水处理工艺的低温高效破乳剂SLDE-01.室内评价表明,SLDE-01破乳剂在脱水率、脱水速度、油水界面等指标均明显优于MPR-2.矿场试验结果表明,SLDE-01破乳剂对孤东4#联合站原油破乳沉降脱水效果显著,加药量由250降至200 kg/d,外输油含水基本控制在10%左右,满足现场要求,解决了孤东4#联合站原油脱水难题,并且年节约资金79.38万元.  相似文献   

18.
SLDE-01低温高效稠油破乳剂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胜利孤东油田东四联稠油的处理工艺存在的问题,研制了SLDE-01油溶性低温高效稠油破乳荆。该药剂是以多胺、多元醇为起始剂的聚氧丙烯聚氧乙烯双嵌段聚醚的扩链产物。室内实验和现场应用情况表明:SLDE-01破乳剂脱水速度快、油水界面齐、脱出污水清,能使东四联原油一段脱水温度降低10℃,脱水效果明显好于现场在用水溶性破乳剂,节约了能源,且降低了原油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9.
随着稠油开采规模逐步加大,孤六联稠油采出液破乳脱水难度增大,依靠提升脱水温度进行脱水大大增加了能耗,常规的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类非离子破乳剂对孤六联稠油脱水速度偏慢,最终脱水率偏低,严重影响了孤六联的正常生产。通过研制投加提高破乳剂脱水速度和最终脱水率的破乳增效剂,在55℃条件下可提高破乳剂脱水速度1倍以上,降低了原料油含水率,提高了加热效率。孤六联稠油采出液破乳脱水效率大幅提升,现场应用取得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20.
The crude oil in Longdong area is produced in the form of emulsion containing associated oil and water, which needs to be separated before dispatch to end user. Chemical demulsification under high temperature is the most widely used technology to break the emulsions. In this study a rheological method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curve of viscosity-temperature and lower limit of temperature was determined. A series of experiments on low-temperature commercial demulsifies were implemented for studying demulsification performance by bottle test method. Mechanism of low-temperature demulsifier was studied by using spinning drop interfacial tensiometer to determine interfacial tension between the crude oil and demulsifier solution by considering the concentration. Turbiscan stability analyzer was used to study the effect of water content, temperature, and demulsifier concentration on emulsion stability. The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facial tension and demulsification was verified through the study of low-temperature demulsifier effect on interfacial tension. Efficient low-temperature demulsifiers AR102, AR901, PR929, and PRC06 were selected. PRC06 was chosen to be the best at 40°C, and when the optimal concentration was 200 mg/L, dehydration rate was 99.5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