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2 毫秒
1.
析哑门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哑门穴 ,首见于《素问·气穴》论 ,属督脉 ,位于项后正中线 ,后发际上 5分凹陷处 ,为督脉、阳维脉的交会穴 ,具有开治哑的作用 ,故前人命名为哑门。又名门 ,《针灸甲乙经》又有“舌厌”、“舌横”等别名 ,《针灸大成》、《铜人》、《针灸图翼》亦均类同。本穴为“回阳九针穴”之一 ,穴下深部是延髓。因此 ,讨论该穴既有重要主治作用的一面 ,又有针刺操作值得注意的一面 ,对本穴的针灸法 ,历代医家争议较多 ,一般均告诫浅刺禁灸。但近人曾有打开聋哑禁区——深刺 2寸的提法和穴位注射 [1]、温针灸 [2 ]等疗法。因此 ,“哑门”穴的针刺深…  相似文献   

2.
哑门治哑关键之门,为督脉阳维之会穴,是回阳九针穴之一。具有回阳救逆,益脑增智之功能,临床用之得法,疗效肯定。1 哑门学简考1.1 穴名浅释 哑门又名喑门、哑门、舌横、舌厌、舌根、厌舌、横舌、舌肿。它位于项后两筋之间,形如大门、具有开喑治哑的作用,故前人命名“哑门”等。  相似文献   

3.
哑门穴,首见于《素问·气穴论》,属督脉,位于项后正中线,后发际上5分凹陷处,为督脉、阳维脉的交会穴,具有开痦治哑的作用,故前人命名为哑门。又名痦门,《针灸甲乙经》又有“舌厌”、“舌横”等别名,《针灸大成》、《铜人》、《针灸图翼》亦均类同。  相似文献   

4.
针刺风府穴的安全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风府穴属督脉,风府出于《素问·骨空论》:“大风颈项痛,刺风府。”《甲乙》别名“舌本”;《千金》名“鬼枕”、“鬼穴”;曹溪《本事方》名“惺惺”。《甲乙》以其为督脉与阳维脉交会穴,《针灸聚英》作足太阳、督脉、阳维之会。它是临床上常用的腧穴之一,用于治疗中风、舌强、失语、癫痫等症。近年来以针刺风府穴为主治疗脑血管病获得了显著疗效。它位于人体头颈部,与颅脑中的延髓、椎管中的脊髓相邻,并与脑脊髓血管关系密切,由于其所处位置特殊,在针刺时如果操作不慎,针刺过深或针刺方向错误,  相似文献   

5.
谈后溪穴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溪穴是手太阳小肠经穴位,经脉所注为艺,也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督脉。《针灸大成·八脉图并治证穴》后溪治病之“西江月”词中说:“手足拘挛战掉,中风不语痫癫,头疼眼肿泪涟涟,腿膝背腰痛遍,项强伤寒不解,牙齿肋肿喉咽,手麻足麻破伤牵,盗汗后溪先砭”。历代针灸歌赋中,后溪治病也有具体记载,如《通玄指要赋》中说:“痫发癫狂兮,凭后溪而疗理,头顶痛拟后溪以安然”。《针灸聚英》有后溪穴主治颈项强,不得回顾。《拦江赋》言:“后溪专治督脉病,癫狂此穴治还轻”。从上可见,针刺后溪穴对多种疾病有显著疗效。1 定位刺…  相似文献   

6.
电针遏制痫样放电及督脉穴位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癲痫为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之一。历代针灸文献和医籍均有以督脉穴位为主治痫的丰富经验。《针灸大成》指出:“治疗癫痫,极救之法,妙用者针”。《针经摘英集》列举了治病取督脉和足三里穴的条文。此外,《灵枢  相似文献   

7.
风府,又名鬼林、舌本,属督脉,在"项后入发际一寸,大筋内宛宛中",其应用范围广泛,《素问·骨空论》载:"大风颈项痛,刺风府。"《针灸大成》载:"主中风,舌缓不语,振寒汗出,身重恶寒,头痛,项急不得回顾。"《普济方·针灸》载:"督脉阳维之会。治头痛,颈急不得回顾,目眩,鼻衄,喉咽痛,狂走目妄视。"风府穴既可单穴应用,也常与风池、哑门、承浆、太冲、百会等配穴应用,《行针指要歌》载:"或针风,  相似文献   

8.
督脉的“督”字有总督、督促之意。督脉循身之背,背为阳,说明督脉对全身阳经脉气有统率、督促的作用。故有“总督诸阳”和“阳脉之海”的说法。因为督脉循行于背部正中线,它的脉气多与手足三阳经相交会,大椎是其集中点。另外,带脉出于第二腰椎,阳维交会于风府、哑门。所以督脉之脉气与各阳经都有联系。又因督脉循行于脊里人络于脑,与脑和脊髓有密切的联系。《本草纲目》称“脑为元神之府”,经脉的神气活动与脑有密切关系。体腔内的脏腑通过足太阳膀眈经背部的俞穴受督脉经气的支配,因此,脏腑的功能活动均与督脉有关。督脉“为阳脉…  相似文献   

9.
关于“《针灸甲乙经》中针灸治疗内容是否归属针灸处方”这一问题 ,争议颇多。有人认为是针灸处方 ,也有人认为[1 ] 《甲乙经》中腧穴治疗内容除了少量是针灸处方 ,主要归属于腧穴主治。我在仔细研究《甲乙经》后 ,认为将其归入腧穴主治的范畴似有不妥 ,而倾向于将其归属针灸处方 ,并将理由叙述如下 ,请同道指正。  第一 ,从体例来看。行文体例是作者写作意图表达的形式 ,《甲乙经》中对某病症针刺治疗的记述方式是“病症 ,某某穴主之” ,而现代常以“某穴主某某病”这种形式记述腧穴主治的内容 ,由于同样都是“某穴主……” ,因此《甲乙…  相似文献   

10.
论述“形神共调”在针刺治疗卒中后痉挛中的应用,发现头部穴、督脉背部穴、夹脊穴是调神的主要穴位,痉挛肌局部及其拮抗肌穴位则为调形的主要穴位,认为调神与调形相结合、穴位与刺法相结合,可凸显“形神共调”理念,提高针刺治疗卒中后痉挛的应用价值,提出针灸临床应多关注恢刺、关刺等经典抗痉挛刺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廉泉穴相关古代文献的整理分析,归纳总结古代廉泉穴应用规律。方法:以《中华医典》(第5版)收录的1 156部中医古籍为检索范围,对廉泉穴主治病症、腧穴配伍、配伍主治病症以及刺灸法的相关条文进行归纳整理,并建立数据库。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符合要求条文共计196条,涵盖60本古籍,与廉泉穴主治相关条文共155条,包括35种病症,涉及内科、儿科及五官科等多门学科。其中单穴及配伍主治病症频次最高的均为五官科疾病,配穴频次最高的为少商穴。廉泉穴刺灸法条文共计78条,使用治疗方法共4种。结论:廉泉穴主治规律以局部病症为主,其中关于舌咽疾病的选穴体现辨证分经的规律,并以循经主治病症为辅;相对穴、五输穴等配穴应用主要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廉泉穴刺灸方法主要以灸法为主,刺激量以灸3壮为多,针刺深度多为针3分。  相似文献   

12.
大椎穴防治感冒之我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卫华 《光明中医》2000,15(5):35-37
大椎穴出自《素问·气府论篇》 ,是督脉常用穴位之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指出 :“手足三阳 ,督脉之会。”在《针灸大全》又名百劳 ,《常用腧穴临床发挥》指出 :“大椎 ,因位于最大的椎骨 (第 7颈椎 )之下而得名 ,因它有治疗诸劳虚损的作用 ,故又名百劳。”至于其主治范围 ,《针灸学》六版教材列出 :“热病、疟疾、咳嗽、气喘、骨蒸盗汗、癫痫、头痛项强、肩背痛、腰脊强痛、风疹。”笔者根据经络腧穴理论 ,仅就其在感冒病的防治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以求同道斧正。1 督脉经穴与感冒病的防治督脉乃奇经八脉之一 ,是人体诸阳经脉之总汇 ,…  相似文献   

13.
睛明穴为治疗眼病要穴,临床实践中发现浅刺睛明穴,针感仅限于眼球部;而深刺(深度在1~1.5寸)时,针感可达眼部后方,使整个眼眶均有酸胀感觉,甚至有针感似入脑后,可提高疗效。但操作不当易引起球后出血的针刺意外,因此掌握好睛明穴的取穴特点和操作要领具有重要意义。1 深刺睛明穴的取穴特点取穴位置的最佳选择是深刺睛明穴的基础。历代针灸医籍在取穴位置及针刺深度的描述各有差异,据《针灸甲乙经》记载:“睛明,一名泪孔,在目内眦外,……刺入六分,留六呼,灸三壮。”《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曰:“睛明二穴,在目内眦。”以上说明睛明穴定位在目内…  相似文献   

14.
睛明、承泣穴的深刺法及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睛明、承泣穴的深刺法及临床观察张宏,靳瑞针刺治疗眼底病有较好的疗效,睛明、承泣为主穴,深刺该两穴是提高治疗效果的手段之一。现将深刺方法及临床体会介绍如下。1对针刺睛明、承泣穴的一般认识1.1睛明为足太阳膀胱经穴,对其针刺深度,《针灸甲乙经》为6分,《...  相似文献   

15.
透穴刺法的取穴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透刺作为一种刺法,其理论萌芽始于中医传统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灵枢·官针》篇“十二刺”中的“直针刺者,引皮乃刺之,以治寒气之浅者也”及“五刺”中“合谷刺者,左右鸡足,针于分肉之间,……”等的记载即可看作是后世的直针透刺、一针多向透刺等刺法的源头。至金元针灸大家窦默在《针经指南》首次提及一针两穴的刺法。其后,元·王国瑞所著《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透穴刺法已有多处提及和论述,并与临床紧密相关。至明·杨继洲著《针灸大成》,并在此书注解《玉龙歌》时发挥其透穴之未尽之意,增述透穴十余组。发展至清,《循经考穴编》中已…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古代文献中申脉穴的相关文献整理,总结其主治病证及刺灸特点。方法以"申脉"、"阳跷"、"鬼路"为检索词,在《中华医典》(第4版)中进行检索,筛选关于申脉单穴及配伍主治病证、腧穴配伍和刺灸特点的条文,建立相关数据库,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申脉符合纳入标准的有287条,主治病证共有274条。单穴主治病证47种,单穴优势病证19种,前5位的为腰痛、目痛、眩晕、头痛、癫狂;配伍主治病证64种,优势病证22种,前5位的为痫证、腰痛、中风、足痛、头痛;常用针刺深度为3分,针刺时间为6、7呼,灸法刺激量为3壮。结论申脉单穴及其配伍均善于治疗内科病,且均尤善治疗肢体经络病证;常用的刺灸法为针刺法、灸法。  相似文献   

17.
《辽宁中医杂志》2016,(10):2176-2179
目的:通过整理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痔疮的腧穴,归纳总结出主治痔疮的"同功穴",为腧穴配伍及针灸处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网络检索和人工检索两种途径,检索30部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痔疮的腧穴,分析痔疮的"同功穴"及其规律,并对其进行频次、归经、所在部位的统计分析,同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腧穴主治(GB/T30233-2013)》进行对照。结果:经统计30部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痔疮的"同功穴"有36个,经脉以足太阳膀胱经和督脉为主,部位以下肢部、上肢部、臀部和腰背部为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腧穴主治(GB/T 30233-2013)》中主治痔疮的腧穴有11个穴位,经脉以足太阳膀胱经为主,部位以下肢部和臀部为主,其中30部针灸教材中主治痔疮的"同功穴"全部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腧穴主治(GB/T 30233-2013)》中主治痔疮的11个穴位。结论:选取主治作用相同或相近的"同功穴"为现代临床针灸治疗痔疮提供最佳的选穴方案及科研思路,进一步佐证腧穴配伍的协同增效作用,提高临床针灸治疗痔疮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王玲 《四川中医》1999,17(7):51-52
透穴刺法,通常又称为透针刺法。本法多采用不同的方向、角度和深度以同一针作用于两个或多个穴位,以增强针刺的强度来治疗疾病的一种针剂方法。透穴刺法有四肢内外侧或前后侧相对穴位的“直透”,有各部上下方或前后邻近穴位之间的“横透”、“斜透”,以及一次透刺多穴的“多向透”等法。大量实践表明,透穴刺法临床应用甚广,其疗效优于传统方法。下面就“透穴刺法”的源流、作用、操作及临床应用谈谈个人认识。1透穴刺法的源流“透穴刺法”始见于《黄帝内经》,在《灵枢·官针》篇有九刺、十二刺、五刺等各种针法,其中“输刺者,直入…  相似文献   

19.
梳理《内经》《难经》中合穴的释义、穴名、定位、主治、刺灸法、禁忌等内容,发现其中已形成特指五输穴之合穴的概念义项;记载了十一经合穴的穴名、定位及其取穴方法;其中有诸多合穴主治的总结性概括未纳入教材,且有待解析;合穴刺灸方法灵活多变,且需注意"秋刺合"与"冬刺合"之别;针刺合穴需注意大动脉出血引发的昏厥及针刺过深导致的关节活动障碍。  相似文献   

20.
癫痫的针灸治疗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癫痫的针灸治疗 ,古书中早有记载 ,后世不断发展 ,经验颇丰。兹据近年来有关临床报道 ,就其选穴特点、针法、灸法及机理的研究等方面作一概述如下。1 选穴特点1.1 多选督脉经穴 ,疏通阳气 《脉经》云 :“督脉为病……大人癫疾 ,小儿风痫。”治疗“宜灸顶上 (即百会穴 )三壮”。癫痫属神志病 ,因脑为元神之府 ,而督脉总督诸阳 ,为阳脉之海 ,并行于脊里 ,入络于脑 ,故临床医家治痫多从督脉入手。针刺督脉能有效地调节体内诸阳经气血的运行 ,调整和振奋周身阳气 ,起到清心宁神 ,调节阴阳平衡的作用 ,使气至病所则癫疾乃除。徐氏 [1 ]针刺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