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绍兴市农机部门按照“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的要求,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发展适应绍兴市现代农业建设要求的农业机械化,重点开展了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示范推广,突破水稻机械化插秧瓶颈,取得了较好成绩,2008年机插面积达6552.1hm^2。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地处长江三角洲,下辖23个镇,94万人口,现有水稻种植面积32万亩,水稻机械化收获水平达到91。5%,机械化种植水平达到95%,其中机插秧水平达到81.4%。武进以水稻收种比例双超90%为标志,获得了“中国水稻机械化生产第一县(区)”的称号。目前,全区插秧机保有量达到1314台,机插秧面积超过26万亩,15个镇的机插秧比例超过85%,300个村基本实现了水稻机插。随着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和普及,武进区农机局因势利导,引导插秧机由分散经营向大户和公司集中发展,机插秧大户和服务公司纷纷涌现。具有组织性强、作业规模大、机具利用率高等优势的机插秧大户和服务公司,已经成为推动武进农机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3.
水稻机械插秧具有“六省”“两增”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6年起,我区开始推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至2008年底,全区推广水稻插秧机达1776台,完成机插秧面积达25万亩。为什么广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发展这么快?除了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对水稻插秧机实行重点补贴、广西创出简单、实用的“拌浆育秧”方法外,我区农机部门在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推广示范中,通过聘请农业、科技、统计等部门的专家组成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推广示范工作小组,对机插秧和人工抛秧进行对比试验,全程跟踪测试。  相似文献   

4.
推广机插秧技术,提高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是全省“十五”农机化工作的重中之重。2004年,泰兴市按照省、市农机主管部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加大了插秧机推广力度,机插水稻面积达800hm^2,取得了较好的示范效果。但在机插育秧过程中,也出现了育秧死苗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袁秋平 《湖南农机》2011,(12):15-15
衡东县耕地面积4.133万hm^2(62万亩),常年晚稻种植面积3.27万hm^2(49万亩)。随着机插秧项目的示范推广力度加大,2011年晚稻机插面积突破1200hm^2(1.8万亩)。机插晚稻效果如何?县农机部门特组织农业、农机等技术人员,对霞流镇、大浦镇、石湾镇、蓬源镇等机插联片乡镇的机插晚稻生育期及产量状况进行...  相似文献   

6.
地方动态     
正武汉农机合作社凸显水稻机插秧辐射效应2014年,武汉市农机部门积极培育和发展农机大户和专业服务组织,加大机械化育秧技术培训和推广力度,鼓励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2014年预计推广水稻插秧机838台,机插秧面积达到65万余亩(1hm2=15亩),机械化插秧率达到25%左右。农业机械作业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减少了作业成本,增加了经济效益。武汉市农机办表示,2014年将以农  相似文献   

7.
宁国市是个山区县市,水田面积达17万亩,以粮油种植为主。近年来,市农机部门一直致力于推广机械化育插秧技术,以解决制约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的“瓶颈”。特别是今年全市共推广插秧机26台,建立25个机插秧示范点,实施机插秧5500多亩,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  相似文献   

8.
湖北省水稻常年种植面积约200万hm^2(3000万亩),该省提出“十一五”末全省实现机械插秧面积53.37万-66.7万hm^2(800万-1000万亩),机械插秧水平达到30%。2006年计划完成机械插秧面积133万hm^2(200万亩),各县市机械插秧面积争取达到0.2万hm^2(3万亩),水稻主产区和血吸虫疫区是推广机械插秧的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江苏省如皋市水稻机插秧工作取得了跨越式发展。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推广插秧机2088台,其中高速插秧机35台;2009年新增插秧机513台,全市74.3万亩水稻中水稻机插面积45.2万亩,机直播面积16.1万亩,机插水平达60.8%,机械化种植水平达82.5%。2009年被评为江苏省率先基本实现水稻生产机械化先进市。  相似文献   

10.
目前,衡东县水稻栽插主要有抛秧、直播、机插和人工手插4种方式。机械化插秧在衡东还处于示范推广阶段。从近两年的实践情况看,其难点、重点不是“机插”.而是“育秧”。育秧是机插秧成败的关键,育秧质量直接影响机插秧效果。2008年开始,衡东被列为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示范县,我们边学习边实践边探索,总结了一套适合我县早、中、晚稻大面积推广的最佳育秧方案——双膜泥浆育秧技术。此技术操作既简便又省时省力.2009年全县机插早稻秧近200hm^2(3000亩),全部采用双膜泥浆育秧技术,受到农户普遍欢迎。  相似文献   

11.
如何突破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中的机械插秧这一“瓶颈”制约,台州市路桥区农机部门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2005年以来,该区农机部门与插秧机生产企业、农技部门密切配合,革新育插秧技术,创新服务机制,水稻机械插秧技术推广取得突破性进展。到目前,该区已拥有高速和手扶式插秧机51台,规格化播种育秧流水线5条,2007年完成水稻机插面积2367hm^2,占水稻播种面积的30.1%,水稻机械化插秧水平位居全省第一。  相似文献   

12.
《湖南农机》2008,(2):15
2008年4月18日,益阳市农机局在桃江县石牛江镇双陵坪村举办“水稻机插秧现场推广演示会”,旨在大力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福田重工”、“碧浪”等4类品牌的8台插秧机进行了现场作业演示,机插演示分杂优稻、常规稻两种,作业面积达2.7hm^2(40亩)。技术人员现场讲解了机插秧技术的有关知识和操作要领。解答了农民提出的相关问题。益阳市所属县(市、区)农机部门的领导、农机技术推广人员及近千名群众到现场观摩。  相似文献   

13.
水稻综合机械化技术是牡丹江市农机推广站工作的重点推广项目。牡丹江市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从2006年起已开展试验、示范、推广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累计推广水稻综合机械化技术种植面积33.3万亩、推广新型水稻收获机398台、插秧机488台、播种机覆土器302台(套)、催芽器98台,平均增产10%。如何让牡丹江水稻机插秧技术迈上新台阶,是我们农机人现阶段的工作目标。  相似文献   

14.
2001年以来,如皋市以试验示范为基础,宣传培训为先导,发展大户为抓手,技术指导为重点,完善服务为保证,实现了行政推动与市场运作的有机结合,水稻机插秧工作取得了跨越式发展。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推广插秧机2088台,其中高速插秧机35台;2009年新增插秧机513台,全市4.95万hm^2水稻中水稻机插面积3.01万hm^2、机直播面积1.07万hm^2,机插水平达60.83%、机械化种植水平达82.5%。2009年被评为江苏省率先基本实现水稻生产机械化先进市。  相似文献   

15.
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引导下,水稻生产机械化速度明显加快。至2004年底,全国水稻机械化栽植面积达180万hm2(2700万亩)、机械化栽植水平水平达6.8%,水稻机械化收获面积773,33万hm2(11600万亩)、收获机械化水平达2913%。水稻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的40%,水稻采用机械化插秧可增加产量5%。10%、机械化收获可减少谷粒损失0.8%~2%。因此,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巨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汉寿县地处洞庭湖西滨.全县30个乡镇(园)555个行政村,总人口77.1万,其中农业人口65.6万,常年种植水稻面积80.6hm^2,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之一。2005年开始示范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至2009年全县其推广插秧机87台.水稻机插面积3000hm^2(4.5万亩)。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对农机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已是农机部门的当务之急。辽宁省辽中县耕地面积130万亩(1hm2=15亩),水稻面积53万亩,已突破了水稻机械化种植难题,建成了水稻机械化育秧中心,采用现场示范的模式推广机械化育秧,并大力推广机械化插秧技术,2012年我县机插秧面积22万亩,约占全县水稻种植面积的40%。  相似文献   

18.
汉寿县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之一,常年种植水稻面积8.06万hm^2。2005年被确定为“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实施县.县农机局以此为契机。结合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的实施,把“插秧机推广”列为工作重点。3年多来,通过政策宣传、现场演示、示范引导、培训及机插水稻全生育期跟踪服务等工作,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浙江省嘉善县突破了水稻机械化种植难题,建成了水稻机械化育秧中心,采用育秧巾心加基地的模式,推广水稻规格化、规模化育秧面积185亩,机插秧面积1.4万亩,占全县水稻种植面积的5%。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泰兴市泰兴镇根据市农机化工作的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机购置补贴为导向,大力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插秧机推广数和机插秧水平逐年提高。2006年推广了11台,2007年推广了13台,2008年推广了15台,插秧机保有量达到57台。机插秧面积也由2005年的不足66.7hm^2上升到2008年的653.3hm^2(占全镇中稻面积的27%)。但对照“十一五”期末全市机插秧水平50%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必须攻坚克难,强力推广,力争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