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塑性混凝土弹性模量室内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4种变形标距的弹性模量试验,研究了塑性混凝土弹性模量的合适测试方法。塑性混凝土棱柱体试件设置300mm、200mm、150mm和100mm共4种测试标距,其中300mm标距下的力和位移数据采用计算机自动采集,其余标距采用人工读数。结果表明,利用自动采集数据模式测得塑性混凝土弹性模量值最稳定,且其值远远小于人工读数模式下的值;一般而言,测试标距小,弹性模量值大,全长标距下弹性模量值最小;利用自动采集数据模式下得到单轴压缩应力应变曲线具有典型初始压缩弯曲段、较长的下降段,而人工读数下几乎不能测出初始压缩弯曲段,而主要表现为较长直线上升段。分析了塑性混凝土利用普通混凝土弹性模量计算公式的不足,提出利用其单轴峰值强度的0.3倍、0.7倍对应的点计算其弹性模量。同时提出室内测试塑性混凝土弹性模量试验时不需预压。  相似文献   

2.
煤岩动静力学参数关系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岩的动、静力学参数关系的试验研究,对研究煤岩的位移和变形特征及工程支护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将取自新河煤矿3煤的煤样加工成Φ50 mm×100 mm的圆柱体标准试件;采用500 kHz频率的纵横波换能器分别进行纵横波速度测试;在MTS815.03电液伺服试验机上进行单轴压缩试验,得到静态弹性模量和泊松比。试验结果表明:煤岩动弹性模量与横波速度相关性强于与纵波速度的相关性,煤岩介质的纵波对孔隙和裂隙发育程度的敏感程度要比横波高;煤岩试件Ed/Es比值主要集中在1.4~1.7,室内煤岩试件动、静弹性模量和动静泊松比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含有锚杆的水泥砂浆试件进行单轴压缩试验,系统地研究了锚杆的布置方式对试件强度和变形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 当锚杆横截面的连线呈直线或者正方形时,随着锚杆数量的增加,试件的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均会逐渐增加,试件峰值应变的变化没有固定规律;(2) 当锚杆横截面的连线呈直线时且试件中的锚杆数量相同时,荷载方向垂直于锚杆横截面的连线时试件的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大于荷载方向平行于锚杆横截面的连线时试件的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  相似文献   

4.
蔡晓飞 《岩土工程技术》2010,24(3):139-141,146
路面土质底基层材料需具有良好的干缩性能,对土质干缩试件的尺寸、试模及测试仪器的设计、试件的制作与养生进行了探讨,论述了干燥收缩试验的机理、测试及计算方法,并列举了干缩试验的实例,提出了一种土质干缩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5.
岩石单轴压缩光纤光栅传感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世明  柴敬 《岩土力学》2008,29(11):3174-3177
通过在岩石试件表面粘贴光栅与应变片的方法,测试了岩石单轴加载过程中轴向、环向的应变变化。将测试结果相对照,研究了光纤传感技术在岩石变形检测中的应用。加载方式为循环加载,最后一次至试件破裂,仅测试试件破裂前小变形阶段的变形。3次加载后结果显示光栅与应变片的测试结果一致,二者数据相吻合,证明光纤光栅传感技术可以应用于岩石试件变形检测中,对于提高岩石变形的测试手段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岩土力学》2017,(6):1600-1608
对取自陕北榆横矿区小纪汗煤矿顶板砂岩的干燥及饱和试件进行单轴循环加、卸载试验,分析了干燥与饱和状态下岩石的强度和变形特征以及岩石破坏过程中的能量演化与能量分配情况。结果表明:(1)循环加、卸载导致干燥试件的峰值强度较单轴压缩时下降19.47%;(2)饱水对砂岩的强度和变形均有影响,饱和试件的平均峰值强度比干燥试件低39.55%,同时饱和试件具有更加明显的压密阶段;(3)循环加、卸载下砂岩的加载和卸载弹性模量均呈现增大趋势,但饱和试件的弹性模量低于干燥试件;(4)通过峰值强度归一化处理后发现,在应力加载的不同阶段,饱和试件的弹性应变能Ue和耗散能Ud均低于干燥试件;(5)加载过程中,饱和试件弹性应变能Ue的占比高于干燥试件,该比例随着加载过程逐渐下降并在破坏前与干燥试件的Ue的占比达到近似水平。  相似文献   

7.
循环冻融条件下节理岩体损伤破坏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红岩  刘冶  邢闯锋  张力民  马敏 《岩土力学》2014,35(6):1547-1554
通过循环冻融和相似材料试验,研究了节理岩体在冻融条件下的损伤破坏机制及其相应的力学特性。通过对经历冻融循环后的试件损伤破坏模式的观察和单轴压缩试验,重点研究了节理倾角、节理贯通度、节理条数、节理充填物厚度、节理充填物类型、试件饱和度、冻融循环次数等对试件冻融损伤破坏模式、单轴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的影响。研究发现:节理存在及其物理力学性质对岩体的冻融损伤破坏模式及强度均有很大影响。节理倾角通过影响冻融裂纹的起裂位置进而影响其破坏模式和强度;随着贯通度的增加,试件表面裂纹由稀变密;随着节理条数增加,试件受冻融影响明显加剧;随着节理充填物厚度增加,试件冻融损伤程度先增加后减小;节理充填物类型对试件冻融损伤程度也有一定影响;随着试件饱和度的增加,试件冻融损伤程度先减小后增加;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节理试件表面因冻胀引起的裂纹逐渐增多、变宽,且其抗冻融特性较完整试件差。上述研究成果对寒区岩体工程建设及安全运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节理岩体超声测试及单轴压缩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旭曙  李建林  王乐华  陈兴周  李飞  程冬 《岩土力学》2014,35(12):3473-3478
为了获取节理岩体各向异性力学特性和声波传播规律的相互关系,通过制作圆柱形单一预制贯通节理试件,开展了7种不同倾角节理试件的超声波波速测试和单轴压缩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节理试件波速测试值离散性较大,但总体服从正态分布,波速平均值介于石膏试件和完整试件之间,波速随节理倾角增大呈线性递减;(2)不同倾角的节理面对节理试件力学特性的影响很大,在应力-应变关系、变形特征、强度特征和破坏模式上均表现出显著的各向异性特征;(3)节理试件的力学性质和超声波传播特性变化规律区别很大,采用超声波波速确定节理试件的力学参数会存在很大误差。  相似文献   

9.
张燕  于大伟  叶剑红 《岩土力学》2018,39(6):2295-2303
研究表明岩石材料在拉应力、压应力条件下具有不同的力学行为,因此,岩石材料存在两种弹性模量,分别为拉伸弹性模量和压缩弹性模量。为了甄别出直梁弯折试验和巴西劈裂试验哪一种更加适合测试岩石材料的拉伸弹性模量,以大理岩、花岗岩和砂岩为典型的岩石类型,开展了一系列的单轴压缩、直接拉伸、三点弯折和巴西劈裂试验,测试了岩石材料的拉伸弹性模量;并对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准确性开展了系统的对比研究。最终发现,巴西劈裂试验因为较好的测量精度、制样简便、试验操作简单等因素,可以成为测量岩石材料拉伸弹性模量的推荐方法。  相似文献   

10.
空心包体应力测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白世伟  丁锐 《岩土力学》1992,13(1):81-85
本文以一现场实测资料为例,将两种不同理论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指出为了解决空心包体轴向应力偏大的问题,除了理论上的深入研究改进之外,还应改进探头粘贴材料和方法。对于软岩不存在上述问题。用于应力计算的力学参数,必须准确测试和选择弹性模量,但泊松比取值范围小且对应力计算影响不大,参考有关资料取值即可。  相似文献   

11.
陈建胜  陈从新  鲁祖德  陈维维 《岩土力学》2011,32(11):3409-3413
对利用原位直剪试验法向压缩变形曲线求取弹性模量的两种传统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认为利用压缩曲线法和间接现场荷载试验法的经验公式计算出的结果均小于实际值。提出了一种新的利用原位直剪压缩曲线求取弹性模量的综合方法,同时采用3种方法求取了岭澳3期工程强风化角岩的弹性模量。分析表明,原位直剪试验压缩曲线综合法求得的弹性模量为压缩曲线法与间接现场荷载法取值之和,其计算原理与直剪试验法向加载时力学变形机制一致,计算值更接近于真实值,有效地解决了边坡岩体变形稳定性分析中弹性模量取值问题。  相似文献   

12.
橡胶砂作为一种廉价环保的土工材料,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关于其力学特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弯曲–伸缩元法对橡胶砂进行了剪切波和压缩波联合测试,分别采用离散频率扫描法和初达波法确定了剪切波和压缩波的传播时间,进而得到其弹性动力学参数:初始剪切模量、侧限模量和泊松比,分析了橡胶含量和围压对橡胶砂弹性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样围压下,随着橡胶含量的增加,橡胶砂初始剪切模量和侧限模量逐渐减小,初始泊松比逐渐增大;在同样橡胶含量下,随着围压的增大,橡胶砂初始剪切模量和侧限模量逐渐增大,初始泊松比逐渐减小。最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两种因素耦合效应的分析以及相关力学机制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地震波散射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波散射是地球物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其进展对人们正确认识和了解地球深部的细节及物性具有重大意义,对地球动力学的研究也具有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这里从地震波散射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二个方面,对地震波散射研究的进展作评述。首先回顾了地震波散射的基本概念、研究历程及研究的各个方面,对散射理论进行了系统评述,同时对先辈们关于散射波数值模拟的情况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4.
首先基于布西奈斯克解,将表面作用有集中荷载时半无限弹性体的应力变形解在荷载作用区域利用复合辛普森公式进行数值积分,得到了表面处于不同形式的分布荷载作用下土体自由场水平及竖直方向应力和变形的计算公式。结合有限差分法及Mindlin位移解分别推导出弹性地基中桩顶作用有集中荷载时单桩桩、土单元的位移,两者结合便得到主动桩的分析方法。通过将堆载作用下的土体自由场位移施加于桩上把上述自由场分析及主动桩分析结合起来,推导出堆载作用下被动单桩的竖向和水平向承载特性的分析方法。选取地表附近作用有矩形均布荷载的计算工况,通过与有限元计算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所提出的分析方法的正确性;将所提出的方法计算结果与某处工程案例中实测数据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表明利用该方法分析堆载对邻近桩基的水平及竖向影响是合理可靠的。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三轴和直剪试验的特点并以Mohr强度理论为基础建立了Mohr包线的曲线形式。基于弹性理论导出了条形地基在均布荷载作用下塑性区方程,根据方程可以确定临塑荷载及塑性区的范围。与基于直线型Mohr-Coulomb准则建立起来的塑性区方程相比,该方程能反映土体抗剪强度增长随正应力增加逐渐趋缓的特点。算例分析表明:按两种方法计算得出的临塑荷载相差不大,塑性区连成一片时的荷载也基本一致;两种方法得出的塑性区的形状极为相似;随荷载增加,塑性区向下发展的速度比按传统方法得出的结果稍慢。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presents an analytical solution for determining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axially loaded piles embedded in elastic-poroelastic layered soil of finite thickness. The interface between the elastic and poroelastic soil coincides with the groundwater table level, which is explicitly taken into account in the solution. The pile is modelled as elastic one-dimensional rod to account for the effect of its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n the response of the soil-pile system. The solution is based on Biot's poroelastodynamic theory and the classical elastodynamic theory, which we use to establish the governing equations of the soil and pile. Accordingly, the pile base resistance, shaft reaction, and the complex impedance of soil-pile system are obtained using the method of Hankel integral transformation. Following the validation of the derived solution, we identify the main parameters affecting the vertical dynamic impedance of the pile via a parametric study. The presented method poses as an efficient alternative for quickly estimating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axially loaded piles, without having to resort to complex numerical analyses.  相似文献   

17.
劈裂注浆可以有效改善土体的变形参数,大大降低土体在受力状态改变时的变形量,对劈裂注浆后复合土体的等效变形参数进行研究十分重要。在综合分析劈裂注浆扩散机制和工程应用实际的基础上,基于均质化理论提出了劈裂注浆后复合土体的三维单元体几何模型,按等效原则给出了浆-土体积及受力分配关系模型图;接着基于横向各向同性本构关系推导了模型的等效弹性模量和等效泊松比的解析解。然后采用有限元方法取得了模型特定条件下的等效弹性模量和等效泊松比,并与解析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最后把模型和相应的解析结果引入Flac3D岩土工程专业分析软件,结合一个热力隧道工程实例对隧道劈裂注浆后关键位置的沉降进行预测分析,并与实测值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对所提出的计算模型,解析计算与有限元方法计算结果吻合度较高,说明了解析结果的正确性;基于该模型及其解析结果得到的隧道开挖后的沉降预测值与实测值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说明所提出的模型和相应的解析计算方法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应用遗传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方法,以文72块沙三中为例,在取芯关键井流动单元聚类分析的基础上,选用流动层指数、孔隙度、渗透率、粒度中值、泥质含量、最大孔喉半径6项参数,将取芯井流动单元划分为4类,采用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方法,通过建立遗传神经网络的学习及预测模型,对文72块沙三中油藏进行了流动单元识别,阐述了各类流动单元的特征,并应用序贯指示模拟,获得了流动单元的时空展布.流动单元与沉积微相空间分布的对比表明,物性和储集能力都较好的流动单元大部分位于水下分支水道微相中部及河口坝微相,水道和河口坝沉积是控制物性较好流动单元的主要沉积微相.储集层流动单元比沉积微相更精细地刻画了影响储集层流体流动的地下结构,通过流动单元研究可以预测剩余油的可能分布.  相似文献   

19.
罗飞  赵淑萍  马巍  蔡聪 《冰川冻土》2016,38(5):1340-1345
基于黏弹性理论,对土的动弹性模量和阻尼比确定方法进行探讨,并结合青藏铁路沿线黏土在一系列温度下的动三轴试验结果,给出冻结黏土的动弹性模量和阻尼比的确定方法.结果表明:冻结黏土的骨干曲线不是双曲线,建议通过滞回曲线求冻土的动弹性模量和动应变幅,从而获得它们之间的关系;不同计算方法得到的阻尼比随动应变幅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用滞后角法计算得到的阻尼比整体小于用能量损失法计算得到的阻尼比,建议采用相关函数法计算应变滞后于应力的滞后角,然后用滞后角法计算土的阻尼比;冻结黏土的阻尼比随动应变幅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20.
冻融循环对不同塑性指数路基土弹性模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静  刘寒冰  吴春利 《岩土力学》2012,33(12):3665-3668
在季节性冻土区,不同状态(塑性指数,围压等)路基土在通车运营期间经历冻融循环后,其物理力学性质会发生变化,但目前针对冻融循环对其的影响研究还不够广泛和深入,不能给季冻区路基设计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故路基设计时并未将这种变化考虑其中,只取设计前期所采土样的试验值。取季节性冻土区3种不同塑性指数路基土,在室内采用最佳含水率制备成最大压实度试样,在封闭条件下经历0~7次完整冻融循环过程后,进行不同围压下的三轴压缩试验,在偏应力-应变曲线中通过直线段应力-应变关系得到弹性模量数据,结果表明,同种土相同冻融循环次数下,弹性模量随围压增加而增加;相同围压下弹性模量随冻融循环次数基本呈下降趋势。采用指数函数对所有弹性模量数据进行多元非线性拟合,建立不同塑性路基土弹性模量与围压及冻融循环次数的关系,拟合效果理想,可为缺乏相关资料的季冻区路基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