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了解决长距离供水管道运行状况及企业用水量巡查困难、实现对长距离供水管道运行状况及企业用水量实时监测,设计了以微功耗遥测终端、流量计、压力传感器作为现地控制单元,以操作员站、服务器、工程师站等作为信息管理及中央控制层的无线4G管网监测系统。该监测系统通过4G网络技术连接现地控制单元和中央控制层,实现了对管网的压力、流量、企业用水量的实时监测。介绍了系统组成、系统功能、通信网络、电源。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在实现管网监测过程中的可靠性、准确性。该系统充分发挥了微功耗终端、4G网络的优势,使供水管网监测更经济、可靠、简单易行,为解决长距离、监测点多且分散的管网监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以人工协调操作为主的供水管网管理运行方式己无法满足现行系统的需求,针对供水管网监测的特点,提出了利用GPRS网络和单片机构成监测终端,建立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远程管网自动监测系统的总体方案,系统分为控制中心、远程终端和数据通信三部分。提供出了监测终端的低功耗硬件及软件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3.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建立了城市供水系统故障蔓延动力学模型,模型考虑了城市供水复杂网络结点的自修复功能、故障蔓延机制。研究了自修复因子、延迟时间因子两个特征参数对三种应用广泛的城市供水复杂网络(随机网络、无尺度网络和小世界网络)结点修复率和故障结点数的影响。模拟结果与实际城市供水系统的特征一致,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可以有效地模拟城市供水系统故障蔓延动力学。  相似文献   

4.
针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人畜饮水安全供水、多水厂联合供水调度和供水管网信息化管理的需要,提出了软件群组协作化框架设计思路,并基于无线传感网络、开源GIS组件和MySQL数据库设计了人畜饮水管网安全供水WSNGIS系统,该系统能有效保证在水源污染及机井供水不足时辖区内人畜饮水供水的灵活调度.实地运行表明,系统网络连通性好、信号稳定、功耗低,软件运行稳定、人机界面友好、可扩展性强,达到了供水管网远程无线监控、科学高效安全用水信息化管理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5.
铁路远程自动供水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结合铁路供水工程的特点,旨在提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设计铁路供水工程自动监控系统的设计方法;供水系统利用无线通信(和有线通信)技术和微机控制技术相结合实现遥测遥控;文中详细探讨了系统的结构,通信方式和软硬件组成;该系统能够实时显示整个系统的运行状态,对现场各设备进行远程控制,同时具有实时显示的数据处理、远程控制、报警处理等功能;克服了传统控制方法的缺陷,提高了供水质量,降低了供水成本,应用在生产实际中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某自来水加压站为例,介绍了一种可编程控制器恒压供水监控系统的原理、结构、特点以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为应对突发污染物注入预防供水管网的问题,水质监测传感器网络布局优化已越来越多地受到研究关注。针对基于"服务水平"概念的布局优化模型易受主观因素干扰的问题,提出了污染事件检测时间最短模型。该模型以污染事件平均检测时间为优化目标,无需人为设定"服务水平",所得布局方案监测点数量完全由预算决定。一旦给定监测点数量,能够保证污染事件平均检测时间最优,充分保证了模型的客观准确性。对供水管网系统状态进行了平均化处理,提高了计算资源的空间利用率。同时,针对目前常用的模型参数寻优算法难以满足大规模供水管网模型求解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多线程机制的并行粒子群优化(PSO)算法,从而充分发挥多核心处理器的计算能力,提高了硬件资源的利用率,加快了模型计算的速度。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和优化算法对实际的供水管网水质监测网络布局优化选址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某供水工程SCADA监控系统的设计方案。所采用的SCADA监控系统是基于工业以太网的分布式控制系统,具有高度的分散性、实时性、可靠性、开放性和兼容性等特点,而且,冗余光纤传输系统可以实现数据、语音和视频的同步传送。本设计方案所采用的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显示技术体现了供水工程自动化系统的最新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基于组态和多串口的恒压供水监控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适应我国供水事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建设自动化供水站,实现供水管理现代化,根据农村供水工程的特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设计和供水自动监控系统的设计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组态软件和多串口通讯的变频调速恒压供水监控系统设计方案,详细讨论了系统硬件的组成、工作原理、运行方式,并介绍了三维力控的组态软件PCAuto6.0在恒压供水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该系统具有功能完善、运行稳定、可靠性高、节能效果显著和性价比高等特点,并已成功应用于农村供水工程中。  相似文献   

10.
张海峰  侯海俊 《测控技术》2005,24(10):28-31
结合西宁市自来水公司供水调度SCADA系统实际情况,阐述了该系统方案决策过程中考虑的主要问题.从供水系统的数据实时性、系统柔韧性、系统可靠性、可维护性、系统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要求出发,扼要说明了新一代智能RTU的主要特点.基于ELPRO系列智能RTU无线SCADA系统的决策方案不仅成为西宁自来水厂供水系统的实际操作方案,对其他市政供水方案的设计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基于GPRS通信网的远程供水监控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针对由水源井取水、加压泵站加压输水、供水泵站供水三部分组成的供水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根据该系统的特点及监控系统的要求,基于GPRS通信网,提出了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配置、运行方式等。经过半年试运行,各项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GPRS网络传输性能稳定,保证了整个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也保证了企业的生产过程安全、连续,说明此技术方案成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城市供水系统进行变频改造实践中出现的一系列技术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PIC与模糊控制技术的小区供水控制系统,详细讨论了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运行方式、模糊控制策略的设计思想。这种系统较好地克服了传统PID控制中稳定性差、参数调整困难的问题,提高了供水质量。该系统具有运行稳定、可靠性高、节能效果明显等特点,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针对供水企业降低水泵的能耗和维护成本,设计了一种基于DSP变频自动恒压供水系统。采用TMS320F240 DSP和一台160kW大功率变频器控制三台大功率水泵电机实现对某水厂的变频自动恒压供水控制;详细分析了其硬件组成和DSP编程原理。实验运行表明,此系统运行稳定可靠、稳压精度高、节能效果明显,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城市供水系统管网调度决策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以往供水系统管网调度决策模型,利用系统分析建模的方法,对生产的全过程进行量化分析,建立了更为经济合理的供水系统管网运行调度决策模型。并提出了正常管网状态下简化的调度决策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5.
采用变频调速技术,调节集中供热系统中换热站的循环水流量以及补水定压,运行结果表明,系统达到了理想的控制效果,运行可靠,实现了节能降耗。  相似文献   

16.
西门子公司的MPI网络技术采用全局数据通信模式,可实现PLC间的少量数据交换。由于不需要额外的硬件和软件,结构简单,成本低。介绍了MPI网络技术及全局数据通信的原理,基于该技术构建了冷冻水供水自动控制系统的网络结构,给出了该系统的组成及网络组态方法。该系统目前已投入使用,运行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7.
基于力控软件的供水水压流量远程监控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水塔供水系统现状的研究,介绍了力控软件在供水流量、水压远程监控系统中的运用。重点阐述了系统的硬件组成和软件实现,通过设置多个采集点,以及硬件组态、数据组态、图像组态等功能实现上位机对供水管路的实时监测与控制,为操作人员合理实施调度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实现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了供水管路的稳定性和对事故的预见性,降低了能耗。该系统运行正常,完全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8.
基于CPS-20B1智能控制器的恒压变频供水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CPS-20B1智能型变频调速供水控制器和变频器的恒压供水的控制策略,并自动地调整泵组的运行台数和电机的转速。利用内置的PID控制器调节变频器的输出,实现闭环自动调节、恒压供水。运行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在管网流量变化时具有稳定供水压力,工作可靠和节约电能显著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模糊自适应控制在变频恒压供水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变频恒压供水系统的研究,结合其具有的非线性、不确定、大迟延等特点,采用了模糊自适应控制策略,并进行了模糊自整定PID控制器的设计,克服了传统PID控制设计中的参数调整困难的问题。仿真结果表明,系统取得了良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20.
对PLC和触摸屏相结合技术应用于钢筋网成型机焊接控制系统的设计思想作了介绍,对系统的硬件组成和系统工作原理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现场应用情况表明,该控制系统操纵灵活、工作可靠、维修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