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药物保留灌肠是治疗婴幼儿腹泻等下消化道疾病的方法之一.灌肠法中14~16号肛管不适于婴幼儿,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治疗效果,因此,我科改用输氧管代替传统的肛管,并进行了两组效果观察.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在药液保留持续时间、平均药液损失量方面均有显著差异(P<0.01).证明采用输氧管作为保留灌肠用具,其临床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或肛管灌肠法.  相似文献   

2.
撰写结构式摘要须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物保留灌肠是治疗婴幼儿腹泻等下消化道疾病的方法之一。灌肠法中 14~ 16号肛管不适于婴幼儿 ,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治疗效果 ,因此 ,我科改用输氧管代替传统的肛管 ,并进行了两组效果观察。经统计学处理 ,两组在药液保留持续时间、平均药液损失量方面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1)。证明采用输氧管作为保留灌肠用具 ,其临床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或肛管灌肠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单囊双腔肛管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将需要不保留灌肠和保留灌肠的患者各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给予单囊双腔肛管灌肠,对照组给予传统橡胶肛管灌肠,比较2组患者的反应和临床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疼痛不适感较对照组明显减轻,肠道清洁度好,灌肠液保留时间延长,患者满意度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操作方便.结论 临床应用单囊双腔肛管,患者痛苦少,疗效好,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及护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4.
陈燕  王丽  王丹丹 《全科护理》2011,9(23):2129-2131
从灌肠器材、肛管插入深度、灌肠液的选择、灌肠前后的体位安置4方面综述婴幼儿腹泻保留灌肠的护理进展.  相似文献   

5.
从灌肠器材、肛管插入深度、灌肠液的选择、灌肠前后的体位安置4方面综述婴幼儿腹泻保留灌肠的护理进展。  相似文献   

6.
彭劲  蔡江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26):2701-2701
灌肠足临床护理工作中常用的一项护理操作,灌肠根据不同的目的 可分为保留灌肠和不保留灌肠.保留灌肠法是将由药液灌入到直肠或结肠内,通过肠黏膜吸收达到治疗的目的 .常用于镇静、催眠和治疗肠道感染.由于在灌肠的护理操作中,通常由护士预先配备灌肠用品,如手套、垫单、棉球、注射器、肛管和治疗碗等.准备上述用品往往需要很多时间,即麻烦又影响工作效率,而且还容易污染灌肠用品.我们针对此现象设计了一次性保留灌肠包,已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200720084164.2).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还可避免用物污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加深插入保留灌肠法对婴幼儿腹泻治疗的效果。方法将300例婴幼儿腹泻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采用加深插入保留灌肠法,对照组采用传统保留灌肠法,观察2组患儿灌肠后首次大便排出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大便排出时间及临床疗效2方面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加深插入保留灌肠法对治疗婴幼儿腹泻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8.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类病因不明的局限于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的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及里急后重等症状[1].小剂量保留灌肠是目前临床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简便有效方法.但是,普通肛管插管时患者有疼痛不适及灌肠过程中药液外溢药物不能有效利用,影响治疗效果.本院采用气囊硅胶尿管保留灌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思密达联合山莨宕碱保留灌肠在婴幼儿秋季腹泻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治疗组采用思密达、山莨宕碱灌肠加思密达口服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80例,与对照组以思密达口服治疗为主相比较,通过临床观察、经方差检验以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经过对比表明,思密达、山莨宕碱保留灌肠治疗可以缩短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治疗时间,提高疗效.结论:思密达、山莨宕碱保留灌肠结合口服治疗可以更快加速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痊愈,缩短疗程,减轻患儿痛楚,并能减少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利用思密达、药用炭粉、温生理盐水保留灌肠法治疗婴幼儿腹泻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60例临床诊断腹泻病的2岁以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给予用温生理盐水、思密达十药用炭粉混悬溶液保留灌肠;对照组80例,给予常规口服思密达治疗.两组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结果 通过思密达十药用炭粉混悬溶液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腹泻,总有效率达95%.结论 利用温生理盐水、思密达加用活性炭混悬溶液保留灌肠,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灌肠作为一种治疗方法,应用很广。但在为婴幼儿灌肠,特别是保留灌肠时,因为患儿年龄较小,肛管相对较粗,易造成肠道损伤和药物的浪费,从而降低治疗效果。我科从2006年至今,采用头皮针代替肛管灌肠,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婴幼儿进行保留灌肠是我科的常规操作,婴幼儿用药剂量小、要求准,而传统的灌肠用主要是灌肠器、肛管等。其缺点是肛管较粗,易引起患儿不适,灌肠后常导致排便。影响治疗效果。重新灌肠又给患儿带来新的痛苦,玻璃灌肠器管径粗,乳头内贮存的1ML药液常被忽略,现介绍一种简易、准确、疗效好的保留灌肠法。  相似文献   

13.
卢晖 《临床医学》2010,30(11):88-89
目的探讨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婴幼儿腹泻患儿250例按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补液、利巴韦林,口服思密达、妈咪爱,合理喂养,禁用抗生素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改口服思密达为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用药后有效率、止泻时间和总疗程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腹泻能够迅速改善症状,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4.
小剂量不保留灌肠法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常用的护理方法,以往采用灌肠筒灌肠法操作繁杂,给病人造成了不必要的痛苦.另外肛管插入肛门时常有粪便同时溢出,既污染了床单和周围环境,且肛管上无刻度,使插管深度难以把握.为此,我们通过摸索,采用阴道冲洗器灌肠,效果较好,现将具体操作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临床上诊断和治疗小儿肠套叠常需做钡剂灌肠[1],目前通常使用一次性肛管.在操作中存在一定的缺陷,如小儿常哭闹不安,不配合,易导致肛管脱落等,造成钡剂量灌入不足,影响检查效果.而且反复肛管插入会增加小儿痛苦,且易污染数字化X线机(DSA)操作台;延长有效检查时间,从而增加了曝光次数.近年来,经临床实践,笔者发现双腔气囊导尿管代替肛管进行小儿钡剂灌肠,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婴幼儿腹泻是儿科常见病之一,近几年来,我院儿科将思密达保留灌肠法作为婴幼儿腹泻的辅助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蔡雪青  王洁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7):1572-1573
因菌群失调导致腹泻是老年住院病人常见的症状,保留灌肠是有效且常用的治疗方法。老年患者因生理反应,肛门括约肌比中年以下患者的松弛,而且肛门又是受刺激较敏感部位,传统灌肠方法(使用硅胶肛管灌肠)不宜保留液体,经常出现边灌边流,治疗效果不是很理想。为此,我们对80例病人分别采用硅胶肛管和一次性吸痰管进行保留灌肠,观察其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蒙脱石散保留灌肠辅助治疗婴幼儿腹泻的护理方法.方法:将177例腹泻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87例和对照组90例,对照组采用补液、纠酸、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口服金双歧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蒙脱石散保留灌肠,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0.4%,对照组总有效率6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蒙脱石散保留灌肠对婴幼儿腹泻有辅助治疗作用,能提高治疗有效率,减轻患儿痛苦和家长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19.
654-2联合思密达灌肠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654-2联合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对2007年10月至2008年10月在我科治疗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用654-2联合思密达保留灌肠,对照组60例用思密达口服,进行对比性研究.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95%、78%,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654-2联合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药煎液保留灌肠治疗夏季婴幼儿腹泻临床疗效.方法将158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8例,采用中药煎液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70例,单纯采用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73.9%,有效率为90.9%,对照组分别为42.8%、78.5%.2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显效时间为(1.6±0.8)d,对照组为(2.8±1.2)d,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药煎液保留灌肠治疗夏季婴幼儿腹泻简单易行,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