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李卫平 《中国保健》2007,15(24):5-6
目的评价不同干预方式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影响.方法将入选67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口服降糖药治疗组(OHA组n=35)和胰岛素治疗组(INS组n=32).OHA组可选磺脲类或双胍类或α-糖苷酶抑制剂,或它们二者合用,或三者联合使用;INS组应用诺和锐30每日两次或3次,皮下注射;分别于治疗前和12个月末实验结束时随访采血检测糖化血红蛋白(GHbA1c)和75g葡萄糖负荷(OGTT)0、30min、2h的血糖(G)、胰岛素(I),并计算胰岛B细胞功能指数(HOMAB)、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ΔI30/ΔG30来分别评价基础状态下及糖负荷后的早期胰岛B细胞功能,利用治疗后I0、HOMAB、HOMAIR、ΔI30/ΔG30等来进行组间比较,以评价不同药物对胰岛功能的影响.结果随访至12个月时INS组I0、HOMAB、ΔI30/ΔG30、HOMAIR较治疗前显著上升;而OHA组则有所降低.INS组与OHA组上述指标进行比较,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NS组比OHA组能更快更好更稳定地控制血糖,更好的保护患者的胰岛细胞功能,故而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宜提倡早期应用胰岛素治疗,最大程度地保护胰岛B细胞功能,令早期可逆转的胰岛B细胞功能尽早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胰岛细胞瘤的临床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某院2001.1~2010.12收治的胰岛细胞瘤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诊治分析。结果 25例患者中,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12例,功能性胰岛细胞瘤13例。肿瘤位于胰头7例,胰颈4例,胰体尾14例。肿瘤直径0.5~20cm。13例功能性胰岛细胞瘤均有Whipple三联征。全部病例术前均行B超和/或CT检查,7例术前行DSA检查。25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单纯肿瘤切除16例,胰体尾部切除5例,胰体尾切除加脾切除2例,胰颈部切除1例,瘤灶切除后十二指肠修补+旷置+胰头-十二指肠空肠壁吻合1例。术后发生胰漏1例。全部患者治愈出院。结论 NIT无特异临床表现,但影像学检查能较有效检出。FIT临床主要表现为典型的Whipple三联征。CT和DSA是有效的术前定位方法。手术切除是胰岛细胞瘤治疗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瑞格列奈或西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安全性及对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的情况。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瑞格列奈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组(A组)和西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组(B组),每组30例,A组每日睡前注射一次甘精胰岛素,联合三餐前口服瑞格列奈;B组每日睡前注射一次甘精胰岛素,联合早餐前口服西格列汀,随访24周。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体重指数等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控制情况、胰岛β细胞功能恢复情况及安全性。结果 A组和B组治疗24周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明显下降,早期胰岛素分泌指标ΔI30/ΔG30、基础胰岛素分泌指标HOMAβ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B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指数的变化,A组治疗后的体重指数较治疗前有所上升,有统计学差异,B组治疗前后体重指数变化不大;A组有7例低血糖症的发生,其中有1例为严重的低血糖症,而B组无低血糖症发生,两组之间低血糖症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诊2型糖尿病采用瑞格列奈或西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的方案都具有明显的降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Hb Alc并改善胰岛功能的作用,且两者的治疗效果相当,A组治疗后体重较治疗前有所上升,B组治疗前后对体重的变化不大,两组低血糖发生率无差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胰岛B细胞的功能障碍在2型糖尿病(DM)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对49例正常人及125例2型DM一级亲属进行研究,测定了空腹血糖(FBG)、空腹血浆胰岛素,并计算HOMA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B细胞功能指数(HOMAB)、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胰岛初期分泌功能指数(△I30/△G30),差异显著性用t′检验。结果一级亲属正常组HOMAB和△I30/△G30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一级亲属糖耐量减低(IGT)组HOMAB和△I30/△G30分别高于和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新诊断DM组HOMAB和△I30/△G30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2型DM一级亲属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增强,但在IGT病人B细胞初期分泌功能下降,在2型DM分泌功能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胰岛素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1966年7月至1999年12月收治的105例胰岛素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病人的血糖均<2.75mmol/L,60例测定空腹血清胰岛素均>25mU/L,平均65mU/L,术前B超检查45例,2例发现肿瘤,CT检查35例,10例发现肿瘤。行肿瘤摘除60例,包括肿瘤在内的胰体尾脾切除35例,单纯胰体尾切除8例,活检2例。结论Whipple三联征及胰岛素释放指数(IRI/G)>0.3可作为定性诊断的主要依据。对少数血糖在2.75mmol/L以上者,可结合饥饿试验进行诊断。胰岛素瘤多数直径较小,术前定位不易,术中探查及术中B超是发现肿瘤的主要手段;二者互为补充。对良性胰岛素瘤应力争行肿瘤摘除术,对肿瘤位于胰体尾较大且深或为多发肿瘤者应行胰体尾切除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阳性的妊娠糖尿病(GDM)患者胰岛素敏感性与β细胞功能变化。方法选取GDM孕妇84例(GDM组)和糖耐量正常孕妇82例作对照组(NGT组),孕期24~28周测定GAD-Ab和胰岛素水平及糖代谢指标,随访GDM产后6~12周和产后2年胰岛素水平及糖代谢指标。采用稳态模式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价胰岛素敏感性,稳态模式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BCI)和30 min净增胰岛素/30 min净增血糖比值(ΔI30/ΔG30)评价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结果⑴GDM组的HOMA-IR高于NG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ΔI30/ΔG30和HBCI低于NG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⑵GDM组中GAD-Ab阳性率17.0%,而NGT组中GAD-Ab阳性率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⑶GAD-Ab阳性的GDM孕妇有糖尿病家族史、在孕期需胰岛素治疗者所占比例均高于抗体阴性组(P<0.05),GAD-Ab阳性的GDM孕妇HOMA-IR高于抗体阴性组,而ΔI30/ΔG30和HBCI均低于抗体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⑷GAD-Ab阳性GDM孕妇于产后6~12周和2年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高于抗体阴性组(P<0.05~0.01),而产后2年ΔI30/ΔG30、HBCI明显下降,GAD-Ab阴性的GDM孕妇的胰岛功能在随访期间则无显著变化。结论 GAD-Ab阳性是胰岛β细胞功能损伤的一个预测指标;GDM孕妇中混有一些亚临床状态的1型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功能性胰岛细胞瘤诊断和治疗.方法 分析1例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本病例得到准确诊断,并进行了成功的手术切除, 术后血糖上升5. 5 mmol/L以上,临床症状消失,治愈出院.结论 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经手术切除肿瘤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血糖明显升高的初诊2型糖尿病经2周短期胰岛素泵强化降糖,继之以不同降糖方法治疗,1年后远期疗效的比较.方法 32例血糖明显升高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经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周后,按照胰岛素使用剂量进行分组:未用药组[胰岛素总量< 0.3 U/(kg·d),8例]仅予生活方式干预,口服降糖药组[胰岛素总量为0.3 ~0.4 U/(kg·d),13例]应用口服降糖药,胰岛素组[胰岛素总量> 0.4 U/(kg·d),11例]应用门冬胰岛素30早、晚2次皮下注射.观察1年后三组的血糖控制情况、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敏感性.结果 三组2周胰岛素泵治疗期间胰岛素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胰岛素组(580.00±21.45)U、口服降糖药组(447.00±20.48)U、未用药组( 267.50±34.54)U,P<0.05].1年后三组空腹C肽(FCP)、稳态模型评估法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均较胰岛素泵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糖化血红蛋白(HbA1c)、稳态模型评估法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较胰岛素泵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1年后三组间FCP、糖负荷后2hC肽(2hCP)、HOMA-β、HbA1c、HOMA-I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糖明显升高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其后续降糖方案无论采取何种治疗方式,仍可维持良好的血糖控制、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及增强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评价不同病程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代谢的作用.方法 选取无糖尿病家族史的糖耐量正常者48例(对照组)和T2DM患者182例,T2DM患者根据病程不同分为<5年组(DM<5组)74例、5~10年组(DM5 ~10组)51例和>10年组(DM>10组)57例.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和胰岛素释放试验,以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全身胰岛素敏感指数[ISI(Matsuda)]评估胰岛素敏感性;以早期胰岛素分泌功能指数(△I30/△G30)和葡萄糖处置指数(DI)评估胰岛β细胞功能.结果 DM<5组、DM5~10组和DM>10组HOMA-IR较对照组升高(8.78±7.12、8.08±3.67、7.84±5.08比4.76±3.43,P< 0.05),ISI(Matsuda)较对照组降低(46.78±29.00、36.71±16.67、38.86±21.72比61.13±32.08,P<0.05),DM<5组、DM5~10组和DM>10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M<5组、DM5~10组和DM>10组△I30/△G30和DI均较对照组降低[△I30/△G30:(68.41±361.52)、(4.31±3.42)、(7.70±5.78) mU/mmol比(92.65±309.29)mU/mmol; DI:0.0421±0.0123、0.0412±0.0123、0.0363±0.0116比0.1151±0.0236,P< 0.05]. DM<5组、DM5-10组和DM>10组△I30/△G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DM<5组和DM5~10组比较,DM>10组DI显著降低(P<0.05).结论 HOMA-IR、ISI(Matsuda)、△I30/△G30对评价不同病程胰岛素抵抗程度敏感性不高;DI能更早地反映胰岛β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调节血糖稳态能力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胰岛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 17例胰岛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结果  17例患者中 12例胰岛细胞瘤者手术 9例 ,术后血糖全部恢复正常 ;5例无功能胰岛细胞瘤中 3例为恶性 ,2例为良性 ,手术后均无复发或转移。结论 胰岛细胞瘤容易误诊误治 ,早期诊断是关键 ,手术切除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每日2次注射双相门冬胰岛素30(BIAsp 30)和预混人胰岛素30/70(BHI 30)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T2DM)的血糖控制和血糖波动情况.方法 选择52例口服降糖药效果不佳的老年T2D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每日早、晚餐前皮下注射BIAsp 30和BHI 30,三餐前及睡前指尖血糖达标后进行动态血糖监测,比较两组整体血糖控制水平、血糖波动系数、餐后血糖漂移、低血糖发生等情况.结果 两组三餐前、午餐后及平均血糖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IAsp 30组较BHI 30组血糖波动系数减小[(1.69±0.42)mmol/L vs.(2.07±0.51)mmol/L,t=-3.013,P<0.01];早、晚餐后血糖漂移幅度减小,分别为[(2.89±1.32)mmol/L vs.(3.83±1.18)mmol/L,t=-2.705,P<0.01]、[(2.69±1.37)mmol/L vs.(3.55±1.40)mmol/L,t=-2.232,P<0.05];血糖漂移至11.1 mmol/L以上的时间百分数减低[(621±6.04)% vs.(10.0l±6.80)%,t=-2.132,P<0.05].BIAsp 30组较BHI 30组低血糖频率减少,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老年T2DM患者,每日2次注射BIAsp 30和BHI 30同样有效,但前者能更明显降低餐后血糖和减少血糖波动,减少低血糖风险.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blood glucose levels and variability of premixed insulin aspart (BIAsp 30) with human insulin premix (BHI 30) used in a twice a day injection regimen in elderly type 2 diabetes patients. Methods 52 cases of inadequate glycemia controlled by oral anti-diabetic drug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reated on a twice-daily regimen with BIAsp 30 (n=26) and BHI 30 (n=26) respectively. After achieving the target goal, a 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 (CGMS) was used to compare the blood glucose levels, blood glucose fluctuant coefficient (BGFC), postprandial glucose excursion (PPGE), and occurrence of hypoglycemia.Results BIAsp 30 was as effective as BHI 30 in controling glycaemia. Detected by CGMS,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in blood glucose levels among pre-three main meals, post-lunch and the mean blood glucose (MBG) (all P>0.05). The BGFC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BIAsp 30 group than in the BHI 30 group [(1.69±0.42) mmol/L vs. (2.07 ±0.51)mmol/L,t=-3.013,P<0.01]. The blood glucose increment over breakfast, dinner and the percentage of time at hyperglycaemia (BG >11.1 mmol/L) were lower in the BIAsp 30 group than in the BHI 30 group[(2.89± 1.32) mmol/Lvs.(3.83 ± 1.18) mmol/L, t=-2.705, P<0.01; (2.69 ± 1.37) mmol/L vs. (3.55 ± 1.40) mmol/L, t=-2.232, P<0.05; (6.21 ± 6.04)% vs. (10.01 ± 6.80)%, t=-2.132, P<0.05]. The frequency of hypoglycemia was lower in the BIAsp 30 group than in the BHI 30 group, but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P>0.05). Conclusion Pre-meal injection of BIAsp 30 in a twice-daily regimen could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ontrol of postprandial glucose level and reduce the overall glucose excursions so as to lower the risk of hypoglycaemia when compared to BHI 30.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T2DM)患者空腹血糖(FPG)水平与胰岛α及β细胞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437例T2DM患者,按空腹血糖(FPG)水平分为三组:F1组:FPG≤6 mmol/L (73例),F2组:6 mmol/L< FPG≤7 mmol/L(103例),F3组:FPG>7mmol/L(261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联合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及胰岛素、胰高血糖素释放试验,比较各组间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胰岛素、糖负荷后30 min胰岛素和血糖净增值的比值(△I30/△G30)、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UC1)等的变化,并对胰高血糖素与胰岛β细胞功能、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T2DM各组HbA1c、糖负荷后120 min血糖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各组随着FPG的升高HbA1c、病程、糖负荷后120 min血糖呈现升高的趋势.F2组、F3组三酰甘油高于F1组、对照组,F3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F1组、F2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1组糖负荷后60,120 min时,F2组糖负荷后30,60,120 min时,F3组糖负荷后30,60,120,180 min时胰高血糖素均高于对照组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2组糖负荷后60,120,180 min时,F3组空腹及糖负荷后30,60,120,180 min时胰高血糖素均高于F1组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3组空腹及糖负荷后30,60,120,180 min时胰高血糖素均高于F2组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胰高血糖素曲线下面积为9.5±0.3,F1组为9.7±0.2,F2组为9.9±0.2,F3组为10.2±0.3,呈逐渐升高趋势,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1组空腹及糖负荷后30,60 min时,F2组空腹及糖负荷后30,60,120 min时,F3组空腹及糖负荷后30,60,120 min时胰高血糖素/胰岛素均高于对照组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2组空腹及糖负荷后60,120 min时,F3组空腹及糖负荷后30,60,120,180 min时胰高血糖素/胰岛素均高于F1组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3组糖负荷后30,60,120,180 min时胰高血糖素/胰岛素均高于F2组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2组和F3组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高于对照组和F1组,F3组高于F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2组和F3组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均低于对照组和F1组,F3组低于F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各组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和△I30/△G30均低于对照组,T2DM各组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2组AUC1低于对照组,F3组AUC1低于对照组、F1组和F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胰高血糖素与△I30/△G30、HOMA-β、体质量指数、ISI、AUC1呈负相关(r=-0.229,-0.153,-0.151,-0.146,-0.136,P<0.01或<0.05);与FPG、血糖曲线下面积(AUCG)、HbA1c、病程、HOMA-IR呈正相关(r=0.545,0.476,0.273,0.193,0.189,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胰高血糖素与FPG、AUCG、HbA1c、病程呈正相关(P<0.01或<0.05),与△I30/△G30呈负相关(P<0.05).结论 T2DM患者随着FPG的升高,在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减低的同时,胰岛α细胞出现高分泌,对于FPG水平过高的患者,在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的同时关注胰高血糖素的调控更容易使血糖达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及视频脑电图(VEEG)在不同血糖水平足月儿的变化趋势及特点,为辅助评估不同血糖水平下患儿脑损伤及脑功能变化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1-8月淮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83例入院血糖低于<2.8 mmol/L的足月儿为研究对象,按住院后最低血糖水平分为轻度低血糖组39例(2.2 mmol/L≤血糖<2.8 mmol/L),中度低血糖组31例(1.1 mmol/L≤血糖<2.2 mmol/L),重度低血糖组13例(血糖<1.1 mmol/L);选取同时期入院血糖正常,但存在高危因素的新生儿40例作为对照组。入院后低血糖患儿均每3 h检测1次血糖,连续2次检测血糖均在正常范围后行aEEG检测6 h,对照组在入院后72 h内检测aEEG。所有患儿完成aEEG后12 h内检测VEEG;入院1 d、3 d、5 d检测血清NSE。对aEEG及VEEG采用秩和检验,NSE变化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F检验。结果 1)各组新生儿母亲妊娠期血糖升高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低血糖组患儿的NSE均明显升高;不同血糖水平足月儿的NSE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65.759,P<0.001),时间与血糖值对NSE水平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F=31.14,P<0.001)。3)轻、中、重度低血糖组aEEG周期性评分及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5.192、17.824,P<0.01),重度低血糖组的总分、周期性、带宽与下边界振幅低于对照组,其总分和周期性低于轻度低血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重-对=113.0、111.5、188.0;U重-轻=132.5、110.5,P<0.05);中度低血糖组的总分及周期性评分低于对照组及轻度低血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中-对=366.0、348.5;U中-轻=420.5、344.5,P<0.05)。4)各组患儿视频脑电图均无异常。结论 不同血糖水平下NSE存在差异性,可作为辅助临床医师评估单纯低血糖患儿脑损伤的可能性及程度的指标之一;中重度低血糖可导致新生儿aEEG改变,以周期性改变为主,VEEG不敏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及视频脑电图(VEEG)在不同血糖水平足月儿的变化趋势及特点,为辅助评估不同血糖水平下患儿脑损伤及脑功能变化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1-8月淮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83例入院血糖低于<2.8 mmol/L的足月儿为研究对象,按住院后最低血糖水平分为轻度低血糖组39例(2.2 mmol/L≤血糖<2.8 mmol/L),中度低血糖组31例(1.1 mmol/L≤血糖<2.2 mmol/L),重度低血糖组13例(血糖<1.1 mmol/L);选取同时期入院血糖正常,但存在高危因素的新生儿40例作为对照组。入院后低血糖患儿均每3 h检测1次血糖,连续2次检测血糖均在正常范围后行aEEG检测6 h,对照组在入院后72 h内检测aEEG。所有患儿完成aEEG后12 h内检测VEEG;入院1 d、3 d、5 d检测血清NSE。对aEEG及VEEG采用秩和检验,NSE变化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F检验。结果 1)各组新生儿母亲妊娠期血糖升高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低血糖组患儿的NSE均明显升高;不同血糖水平足月儿的NSE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65.759,P<0.001),时间与血糖值对NSE水平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F=31.14,P<0.001)。3)轻、中、重度低血糖组aEEG周期性评分及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5.192、17.824,P<0.01),重度低血糖组的总分、周期性、带宽与下边界振幅低于对照组,其总分和周期性低于轻度低血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重-对=113.0、111.5、188.0;U重-轻=132.5、110.5,P<0.05);中度低血糖组的总分及周期性评分低于对照组及轻度低血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中-对=366.0、348.5;U中-轻=420.5、344.5,P<0.05)。4)各组患儿视频脑电图均无异常。结论 不同血糖水平下NSE存在差异性,可作为辅助临床医师评估单纯低血糖患儿脑损伤的可能性及程度的指标之一;中重度低血糖可导致新生儿aEEG改变,以周期性改变为主,VEEG不敏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及视频脑电图(VEEG)在不同血糖水平足月儿的变化趋势及特点,为辅助评估不同血糖水平下患儿脑损伤及脑功能变化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1-8月淮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83例入院血糖低于<2.8 mmol/L的足月儿为研究对象,按住院后最低血糖水平分为轻度低血糖组39例(2.2 mmol/L≤血糖<2.8 mmol/L),中度低血糖组31例(1.1 mmol/L≤血糖<2.2 mmol/L),重度低血糖组13例(血糖<1.1 mmol/L);选取同时期入院血糖正常,但存在高危因素的新生儿40例作为对照组。入院后低血糖患儿均每3 h检测1次血糖,连续2次检测血糖均在正常范围后行aEEG检测6 h,对照组在入院后72 h内检测aEEG。所有患儿完成aEEG后12 h内检测VEEG;入院1 d、3 d、5 d检测血清NSE。对aEEG及VEEG采用秩和检验,NSE变化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F检验。结果 1)各组新生儿母亲妊娠期血糖升高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低血糖组患儿的NSE均明显升高;不同血糖水平足月儿的NSE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65.759,P<0.001),时间与血糖值对NSE水平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F=31.14,P<0.001)。3)轻、中、重度低血糖组aEEG周期性评分及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5.192、17.824,P<0.01),重度低血糖组的总分、周期性、带宽与下边界振幅低于对照组,其总分和周期性低于轻度低血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重-对=113.0、111.5、188.0;U重-轻=132.5、110.5,P<0.05);中度低血糖组的总分及周期性评分低于对照组及轻度低血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中-对=366.0、348.5;U中-轻=420.5、344.5,P<0.05)。4)各组患儿视频脑电图均无异常。结论 不同血糖水平下NSE存在差异性,可作为辅助临床医师评估单纯低血糖患儿脑损伤的可能性及程度的指标之一;中重度低血糖可导致新生儿aEEG改变,以周期性改变为主,VEEG不敏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血糖紊乱与远期预后的关联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人民医院住院的HIE患儿114例,以发病18个月后贝利婴儿发展量表(BSID)<80分为标准分为智能异常组77例和智能正常组37例,分析血糖异常情况与远期预后的关联性.结果 智能正常组高血糖、低血糖,及反复高血糖、反复低血糖比例均低于智能异常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274、9.003、4.404、7.881,均P<0.05),而两组高血糖合并低血糖、反复高血糖合并低血糖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030、0.720,均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高血糖、低血糖、反复高血糖、反复低血糖4个因素均为BSID评分<80分的危险因素(χ2值分别为5.571、5.996、7.227、5.179,均P<0.05).结论 HIE患儿发病早期内血糖紊乱发生率较高,而高血糖和低血糖均与远期不良预后存在关联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维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5月确诊2型糖尿病并需甘精胰岛素治疗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维格列汀组(甘精胰岛素10~25 U/d,维格列汀50 mg,2次/d)和甘精胰岛素+阿卡波糖组(甘精胰岛素10~25 U/d,阿卡波糖100 mg,3次/d),每组25例。治疗6个月,根据血糖情况调整剂量。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胰岛素用量、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餐后2 h血糖(2 h PG)、Hb A1c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甘精胰岛素+维格列汀组空腹血糖(FPG)下降更明显、胰岛素用量减少(P0.05);体质量指数(BMI)及低血糖发生次数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格列汀联合基础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更有利于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同时可减少胰岛素用量,降低低血糖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糖控制满意的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血清抵抗素水平、胰岛素抵抗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选取孕24~ 28周GDM孕妇98例,其中血糖控制满意的72例为血糖控制满意组,血糖控制不满意的26例为血糖控制不满意组.选取同期孕24~28周健康孕妇95例为健康对照组.分别于孕24~28周和孕37 ~ 40周测定三组孕妇空腹血清抵抗素、空腹血糖(FPG)和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记录并观察三组孕妇的妊娠结局.结果 血糖控制满意组孕妇的早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过多、巨大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剖宫产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血糖控制不满意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控制满意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巨大儿的发生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早产、羊水过多、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剖宫产的发生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24 ~ 28周时,血糖控制满意组抵抗素、FINS、FPG、HOMA-IR明显低于血糖控制不满意组,但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37 ~ 40周时,血糖控制满意组FINS、HOMA-IR仍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糖控制满意组抵抗素、FPG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着血糖水平控制,GDM患者抵抗素水平下降,但高胰岛素抵抗仍持续存在.血糖控制满意并不能完全改善GDM患者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9.
周树荫  任淑红 《健康研究》2014,34(6):648-650
目的研究妊娠合并糖尿病与新生儿低血糖的关系。方法将735例孕妇按血糖监测结果分为正常组(632例)、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11itus,GDM)组(92例)、糖尿病(Diabetes me11itus,DM)组(11例),再根据是否接受胰岛素治疗分为治疗组31例(GDM20例,DM11例)、非治疗组72例,比较各组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结果正常组、非治疗组、治疗组新生儿血糖值、低血糖发生率逐渐升高,治疗组新生儿血糖值、低血糖发生率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血糖值与孕妇产前血糖值无明显相关性(r=0.013,P〉0.05)。结论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新生儿低血糖发生危险性增加,即使经过系统治疗,产后也应加强对新生儿的血糖监测,及早发现并治疗新生儿低血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