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比较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TDF)和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对拉米夫定耐药后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挽救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将68例拉米夫定耐药后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随机分为TDF单药治疗组(300 mg/d)40例和恩替卡韦(0.5 mg/d)联合阿德福韦酯(10 mg/d)治疗组28例,在换用治疗方案后12、24、48周分别检测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epatitis B virus desoxyribonucleic acid,HBV DNA)、肾功能、血钙、血磷。2组患者在换用替诺福韦酯和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效果的差异。 结果在治疗12、24、48周时,TDF组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55%、70%、93%,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组分别为43%、57%、86%,2组在治疗不同时间检测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耐受性均较好,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拉米夫定耐药后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换用TDF作为挽救治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欠佳者改用替比夫定的疗效。方法将32例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欠佳者在继续应用常规保肝药物的基础上改用替比夫定600mg口服,1次/d。在第3、6、12月各检测HBVM、HBV-DNA及肝功能,观察治疗前后的疗效。结果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欠佳者换用替比夫定后3、6、12月时的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HBeAb阴转率、ALT复常率分别为43.7%、71.9%、78.1%;9.4%、56.3%、68.8%;6.3%、40.6%、46.9%;62.5%、78.1%、93.8%。结论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欠佳者换用替比夫定后取得显著抗病毒疗效并较快恢复肝功能,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恩替卡韦、阿德福韦酯单药治疗血清ALT水平为正常值上限(ULN)的1~2倍、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观察我院应用恩替卡韦和阿德福韦酯治疗的ALT水平为ULN的1~2倍、HBeAg阴性中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其中60例为恩替卡韦组,47例为阿德福韦酯组,剂量为恩替卡韦0.5 mg/d、阿德福韦酯10 mg/d,疗程至少96周.32例患者治疗前接受肝穿刺组织病理学检查.治疗过程中每3个月监测1次ALT、HBV DNA水平,同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及耐药性.结果 失访6例,其中恩替卡韦组4例、阿德福韦酯组2例.治疗前行肝穿刺组织病理学检查的35例患者中,30例(86%)有明显的肝组织炎症(≥G2)或肝纤维化(≥S2).96周时,ALT复常率阿德福韦酯组和恩替卡韦组分别为67%(30/45)、95%(53/5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33,P<0.01);HBV DNA水平低于检测值下限率阿德福韦酯组和恩替卡韦组分别为78%(35/45)、100%(56/56)(x2=13.81,P<0.01).恩替卡韦组未发现耐药病例,阿德福韦酯组耐药率4% (2/4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发现与恩替卡韦及阿德福韦酯相关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ALT水平为ULN的1~2倍、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大部分有较明显肝脏炎症或纤维化,恩替卡韦治疗的临床疗效优于阿德福韦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阿德福韦酯和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肝病科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阿德福韦酯组和恩替卡韦组,每组各45例.阿德福韦酯组患者口服阿德福韦酯胶囊治疗,恩替卡韦组患者口服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4周、48周后血清HBV-DNA和ALT水平.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治疗24周、48周后HBV-DNA、ALT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治疗24周后比较,2组患者治疗48周后HBV-DNA、ALT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恩替卡韦组治疗24周、48周后HBV-DNA、ALT明显低于阿德福韦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阿德福韦酯相比,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起效更快、安全性更高,可作为一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理想药物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阿德福韦酯治疗乙肝肝硬化患者的近期疗效及远期预后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1年9月至2015年1月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86例,参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恩替卡韦组和阿德福韦酯组,每组43例。恩替卡韦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入恩替卡韦治疗,阿德福韦酯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入阿德福韦酯。治疗均持续48周,治疗开始后随访3年。采集治疗前后晨起空腹外周血,比较两组患者病毒学指标(HBV-DNA载量、HBV-DNA转阴率)、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记录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和随访期内不良结局(肝硬化失代偿、原发性肝癌、全因死亡)发生率。结果 治疗48周后,恩替卡韦组外周血中HBV-DNA的水平低于阿德福韦酯组,HBV-DNA转阴率高于阿德福韦酯组,血清中PCⅢ、Ⅳ-C、LN、HA的水平低于阿德福韦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内,恩替卡韦组患者的肝硬化失代偿、原发性肝癌、全因死亡发生率均低于阿德福韦酯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阿德福韦酯相比,恩替卡韦治疗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用于在病毒学应答及纤维化进程抑制方面更具优势,且可积极降低远期不良结局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探讨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8年1月间收治的7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前均服用拉米夫定治疗,并对拉米夫定产生耐药。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予以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治疗后对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指标ALT、AST以及TBiL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BV DNA转阴率为97.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1.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HBeAg转阴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较为理想,可显著改善患者肝功能,提高HBV DNA转阴率,且不良反应较少,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黄斌 《当代医学》2013,(3):138-139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汕尾市海丰县彭湃纪念医院于2010年2月~2011年5月收治的64例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接受阿德福韦酯治疗,试验组接受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治疗一年,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12、24、36周后,对照组患者HBVDNA转阴例数分别为16、18、20、23例,试验组患者HBVDNA转阴例数分别为24、26、27、30例,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治疗阿德福韦酯疗效不佳的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58例阿德福韦酯初始治疗疗效不佳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20例,停用阿德福韦酯,换用替比夫定600mg/日治疗,疗程48周。B组20例,停用阿德福韦酯,换用拉米夫定100mg/日治疗,疗程48周。C组18例,继续阿德福韦酯10mg/日治疗,疗程48周。观察后续治疗前后肝功能,HBV标志物、HBVDNA变化情况及耐药情况。结果各组疗程完成后A组肝功能复常率、HBV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均高于B、C两组,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且耐药率更低。结论对阿德福韦酯疗效不佳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采用替比夫定后续治疗可能是很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中疗效观察及安全性研究。方法严格按照随机分配原则选择本院接收治疗190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进行分析,并将全部患者进行分组治疗,根据给予不同治疗药物,将单独使用阿德福韦酯进行治疗95例患者归纳为对照组,而采取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作为治疗药物另95例患者归为分析组。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产生不良反应及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经过采用不同药物治疗后,两组患者在临床效果、产生不良反应及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等研究数据上有显著区别。分析组较对照组,其总有效率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组间数值存在差异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分析组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研究数值有差异,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运用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临床治疗中,不仅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还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在临床疾病治疗上具有极高药效作用,值得临床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比较阿德福韦酯结合微生态制剂用于乙肝肝硬化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进行诊治的乙肝肝硬化患者80例,将其分为2组,各40例。2组均进行常规肝硬化治疗的方法,对照组在此的基础上加以阿德福韦酯药物的治疗方法,观察组则加以阿德福韦酯结合微生态制剂的方法,比较观察2组的临床效果及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75.0%(P<0.05);观察不良反应发生2例,对照组不良反应患者7例,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生态制剂结合阿德福韦酯用于治疗乙肝肝硬化,临床上效果显著,能降低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应加大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阿德福韦酯和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不同效果。方法:选择83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接受阿德福韦酯治疗的患者有42例,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的患者有41例,比较两组效果。结果:阿德福韦酯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ALB、TBIL、ALT水平与拉米夫定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德福韦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明显低于拉米夫定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和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效果接近,相比之下阿德福韦酯安全性更高,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方便收集广东省兴宁市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2015年3月—2016年7月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50例随机分两组,每组25例.阿德福韦酯组采用阿德福韦酯进行治疗,恩替卡韦组采用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治疗总有效率;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HBeAg转阴率;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HBeAg效价水平、HBV-DNA水平、ALT水平的差异.结果 恩替卡韦组患者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治疗总有效率96.00%高于阿德福韦酯组76.00%(P<0.05);恩替卡韦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8.00%低于阿德福韦酯组28.00%、HBeAg转阴率96.00%高于阿德福韦酯组76.00%(P<0.05);治疗前两组HBeAg效价水平、HBV-DNA水平、AL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恩替卡韦组HBeAg效价水平、HBV-DNA水平、ALT水平改善幅度更大(P<0.05).结论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对肝炎病毒复制以及繁殖进行抑制,降低血清转氨酶水平,长期用药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对活动性乙肝肝硬化长期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感染科自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45例确诊为活动性乙肝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按照其入院先后顺序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其中对照组单纯给予阿德福韦酯实施治疗,观察组则以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实施治疗,连续治疗12个月后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HBV-DNA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6.4%,明显优于对照组(8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HBV-DNA载量方面,观察组患者的HBV-DNA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对活动性乙肝肝硬化患者实施长期治疗,能够有效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病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应用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肝106例患者的效果。结果:阿德福韦酯在治疗慢性乙肝病症上效果较为明显,HbeAg、HbsAg、HBV-DNA、ALT四项指标在治疗前后及治疗时间上相比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抑制乙肝病毒效果明显,治疗状况较好,且不良反应较小。  相似文献   

15.
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肝的有效性。方法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替比夫定组、阿德福韦酯组、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组。观察3组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HBVDNA转阴率、ALT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12周和治疗后24周三组血清HBVDNA、ALT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12周联合治疗组与阿德福韦酯组血清HBVDNA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12周联合治疗组与替比夫定组、阿德福韦酯组ALT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4周联合治疗组与阿德福韦酯组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HBVDNA转阴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替比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联合应用具有更强的抗病毒活性和快速抑制HBV-DNA的能力。两药合用既可以克服病毒对替比夫定的耐药性,又可以提高两药的抗病毒能力。  相似文献   

16.
喻树高  盘振宇   《中国医学工程》2011,(11):39+41-39,41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不当停药的风险和再治疗药物的选择。方法对于26例短期使用阿德福韦酯不当停药后出现的肝功能损伤,根据依从性采取继续服用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或者恩替卡韦,观察治疗后肝功能、HBVDNA变化。结果后续治疗方法疗效满意,部分病例因并发症死亡。结论不当停用阿德福韦酯存在较大风险,应加强依从性,不可随意停药。  相似文献   

17.
王像徽  赵卿祯  刘保安 《当代医学》2010,16(36):136-137
目的对比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单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6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例。联合组给予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合治疗,对照组单独用阿德福韦酯治疗。分别在3个月、6个月、12个月观察HBV DNA转阴率、ALT复常率、HBeAg转阴率及不良反应等。结果在治疗3个月、6个月时联合组HBV DNA转阴率、ALT复常率高于阿德福韦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12个月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同时点HBeAg转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现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效果优于拉米夫定单药治疗,联合治疗可减少病毒突变及生化反弹,减少耐药性的发生,其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恩替卡韦和阿德福韦酯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7年10月至2009年10月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58例予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另选择同期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67例子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2、24个月乙型肝炎病毒(HBV) -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情况.随机对其中42例恩替卡韦治疗者、36例阿德福韦酯治疗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4个月行肝组织穿刺术作组织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的评分比较.结果 恩替卡韦组患者治疗12、24个月HBV-DNA阴转率分别为68.4%、80.4%,明显高于阿德福韦酯组患者的31.1%、41.9%(P均<0.05);2组HBeAg阴转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PCⅢ、LN、HA、Ⅳ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均<0.01),且恩替卡韦组治疗后各指标均低于阿德福韦酯组(P均<0.05).恩替卡韦组治疗后24个月组织学炎症活动度、肝纤维化程度评分均低于阿德福韦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纤维化程度的改善与抗病毒疗效密切相关,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较阿德福韦酯更能抑制HBV复制,可改善肝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19.
阿德福韦酯用于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拉米夫定对照的研究方法,选择56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停用原来的拉米夫定。按1:1随机口服阿德福韦酯10mg/d或拉米夫定100mg/d,治疗疗程6个月。分别观察两组血清生化学指标、HBV DNA水平、HBV血清学标志物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治疗6个月后服用阿德福韦酯的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均显著下降,有25例(89_3%)患者的血清HBV DNA有应答,ALT复常率为100%,均显著高于拉米夫定组。血清HBeAg阴转率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O.237)。服用阿德福韦酯或拉米夫定6个月,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具有较好的疗效。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肝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本院慢性乙肝患者70例,依据治疗用药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分别接受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单一阿德福韦酯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HBe Ag转阴率、Hbe Ag/抗-Hbe转换率分别为45.71%、31.43%,对照组20.00%、14.29%,P0.05;观察组治疗后12、24周ALT复常率(51.43%、65.71%)与对照组(48.57%、68.57%)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肝较单一用药效果更明显,可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