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的临床与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分别对20例SCD患者进行常规神经传导速度(NCV)、体感诱发电位(SEP)、磁运动诱发电位(mMEP)及肌电图(EMG)测定,并与健康对照组20例进行比较.结果:SCD组NCV 75%患者异常,其中下肢MCV异常率为85%,SCV异常率为95%;SEP异常率为75%,下肢异常率为100%,上肢异常率为33%;mMEP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明显长于对照组,异常率为100%;EMG神经原性损害占75%.结论:神经电生理测定对SCD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对病变所累及部位定位的了解及预后判断有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肌电图(EMG)、体感诱发电位(SEP)联合监测技术在腰骶部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及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4年5月在我院行腰骶部手术的158例患者,采用EMG、SEP技术同时监测神经根及脊髓的功能。结果:158例患者中,有2例术中SEP正常,EMG异常;有4例EMG正常,SEP异常。SEP正常而EMG异常者中,1例术中未予干预,术后出现神经症状;另1例术中发现后及时干预,术后患者未出现神经症状。EMG正常而SEP异常者中,3例经干预后SEP波幅恢复,术后均未出现神经症状,1例经干预后 SEP波幅未恢复,术后出现神经症状。结论:EMG、SEP两种监测模式在腰骶部手术监测过程中是相辅相成的,仅单凭某一项都不能完整地监测腰骶部的神经功能;SEP的监测中波幅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明显优于潜伏期的改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神经电生理检查在运动神经元病(MN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对25例MND患者进行了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MEP)、肌电图(EMG)、神经传导速度(NCV)、体感诱发电位(SEP)测定,并与健康对照组20例进行比较。结果:MND组mMEP皮层潜伏期和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均明显长于对照组;EMG神经原性损害占70%;NCV 30%患者异常;SEP未见明显异常。结论:mMEP结合EMG检查在MND的诊断和分型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肌电图(EMG)、神经传导速度(NCV)的检测对提高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80例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肌电图检查中自发电活动,MUP时限、波幅及多相波,最大随意收缩时的募集形式,以及NCV检查及肌肉活检资料。结果:80例患者中65例EMG示肌原性损害,同时观察到15例患者出现NCV的轻度减慢(18.6%)、5例(6.3%)患者NCV远端潜伏期延长、21例(26.3%)患者出现复合肌动作电位波幅轻度下降。10例(12.5%)患者EMG、生化检查、肌肉活检正常,仅表现为MUP多相波增多,但追踪观察三个月后,其中6例患者EMG出现肌原性损害。结论:EMG、NCV测定和追踪监测是诊断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的有价值的电生理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5.
甲状腺机能亢进伴发重症肌无力患者电生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伴发重症肌无力(MG)患者的电生理检测特点,和与慢性甲状腺机能亢进性肌病(CTM)的关系。方法:对7例甲亢伴发MG患者进行神经传导速度(NCV)、重复电刺激(RNS)、针极肌电图(EMG)和单纤维肌电图(SFEMG)检测。结果:7例NCV均正常,RNS5例异常。EMG2例发现有肌病的表现,SFEMG均出现jitter增宽。结论:甲亢病人可伴发MG,还可能同时伴发CTM,进行RNS、EMG、SFEMG检测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运动诱发电位(MEP)、肌电图(EMG)和神经传导速度(NCV)对运动神经元病(MND)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及分型的价值。方法:对47例MND患做MEP、EMG及NCV检查,EMG检查三个阶段以上的肌肉,其电生理变化与临床病程、分型进行比较。结果:47例MND患中,MEP异常34型,占72.3%,以中枢传导时间(CMCT)延长和波幅降低最多,占44.7%;EMG出现不同电生理变化的神经原性损害依次为运动单位时限增宽93.6%,运动单位减少89.4%,波幅增高74.5%,有纤颤、正相电位68.1%,且随病程延长纤颤、正相电位检出率逐渐降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测定,异常7例,占14.9%,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测定,1条神经轻度减慢,1条波幅降低,异常率占3.3%。结论:MEP、EMG和NCV联合检查,可为MND的诊断、分型与颈椎病的鉴别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7.
慢性酒精中毒患者的临床与电生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观察电生理检测对慢性酒精中毒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慢性酒精中毒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作脑电图(EEG)、脑干诱发电位(BAEP)、神经电图(NCV)及肌电图(EMG)的检测和分析.结果:36例慢性酒精中毒患者的EEG异常27例(75%),EEG改变以弥漫性慢波增多为主.患者的EEG异常程度与饮酒量、饮酒年限呈正比关系.BAEP异常26例(72.2%),EMG检查综合判断提示神经源性损害.MCV异常率为63.9%,SCV异常率为83.3%.结论:应用电生理检测能全面反映慢性酒精中毒引起的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的弥漫性损害,为临床提供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强直性肌营养不良(MD)的临床、病理与肌电图(EMG)、神经传导速度(NCV)变化的关系。方法:总结3例MD的临床特点、对肌活检标本进行病理学观察并对相关肌肉进行EMG、NCV检查。结果:3例MD患者年龄25-40岁,临床特点为缓慢进行性四肢无力,肌强直发作。腱反射对称迟钝,前额秃发,EMG示肌源性损害 ,可见肌强直电位发放,NCV减慢;肌活检光镜下可见肌纤维萎缩,肌核内移呈核链形成,电镜下可见肌纤维变性,溶解,X带破坏,线粒体肿胀、变性。结论:MD患者的肌肉病理学与临床表现、EMG、NCV改变相关,临床表现愈重,肌肉损害愈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患者的临床特点、肌电图(EMG)和神经传导速度(NCV)对ALS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2例ALS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NCV及其胸锁乳突肌、胸段脊旁肌及肢体肌EMG资料。结果:42例患者均呈广泛神经原性损害,胸锁乳突肌EMG异常率为90%,胸椎旁肌EMG异常率为88%,两者异常率均低于上、下肢肌EMG的异常率(100%,98%),而胸椎旁肌自发电位异常率又高于胸锁乳突肌。结论:早期EMG及NCV检查有助于ALS的早期确诊,行胸锁乳突肌及胸椎脊旁肌EMG检测对ALS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联合肌电图(EMG)与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查探索神经根型颈椎病手术治疗的客观指征.方法:72例待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根据肌电图与体感诱发电位检查结果分为轻、中、重度3组.比较3组患者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的恢复程度.结果:根据EMG与SEP检查结果,轻度组患者21例,中度组患者26例,重度组患者25例.3组术后NDI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恢复(P<0.05),轻、中度组恢复至轻度功能障碍,重度组恢复至中度功能障碍.结论:肌电图或体感诱发电位异常,而腋神经运动潜速率正常且SEP的N13波形尚清晰是神经根型颈椎病接受手术治疗的电生理指征.  相似文献   

11.
应用MEP,NCV联合诊断糖尿病性神经病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运动诱发电位(MEP)、神经传导速度(NCV)检测对糖尿病(DM)运动神经中枢及神经根、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50例DM病人的MEP及NCV。结果:MEP异常率82%(41/50)。表现皮层、脊髓刺激MEP潜伏期延迟、波形分化欠佳,部分伴有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异常。MEP异常率与病程长短呈正相关;空腹血糖地MEP结果无明显影响。NCV异常率70%,主要表现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减慢。结论:MEP、NC检查对诊断DM的锥体束功能损害及神经根、周围神经病变有重要价值,二者结合可对DM的神经系统功能提供全面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肌电图(EMG)和CT与手术探查结果之间的下位关系。列角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前进行EMG、CT检查,然后实施手术探查。结果:EMG检查结果与手术发现结果的符合率为83.3%,CT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的答合率为93.3%。EMG检查与CT扫描之间的符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EMG是从神经电生理角度反映神经根受压的功能状态,CT则是从形态学上反映腰椎间盘  相似文献   

13.
40例糖尿病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和H反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0例临床确诊的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NCV测定,其中20例同时作了H反射检查。结果显示NCV较正常组减慢,异常率为25%~65%。下肢异常率高于上肢,SCV异常率高于MCV,尤以腓浅神经SCV最灵敏。研究发现,患者的NCV与年龄、血糖值无明显关系,与病程长短呈正相关。H反射的异常率为85%,它可反映近髓段神经的功能状态,而NCV主要反映远端神经的功能。此两项检查结合临床,使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检出率由38%上升至76%,并能初步了解神经病变范围。因此NCV和H反射检查对早期诊断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4.
重症肌无力患者视、听、体感诱发电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重症肌无力(MG)患者视觉诱发电位(V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变化及其与中枢神经系统(CNS)损害的关系。方法:对22例临床及重复神经电刺激(RNS)确诊的MG患者行VEP、BAEP检测,其中的18例还进行了SEP检测。结果:22例MG患者中VEP异常15例(68.2%)、BAEP异常8例(36.4%)。SEP检查18例均异常,其中上肢SEP异常8例(44.4%),下肢SEP异常10例(55.6%)。结论:MG患者的VEP、BAEP、SEP均有不同程度异常,表明MG患者可伴有CNS损害,而VEP、BAEP、SEP可作为早期发现MG患者CNS改变的有效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5.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神经肌肉功能的电生理学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TE)患儿神经及肌肉功能,并对其进行病因学探讨。方法:检测63例CTE患儿(86足)胫神经体感诱发电位(SEP)、胫神经H反射、下肢神经神经传导速度及肌电图,以了解CTE患儿的神经肌肉功能。结果:SEP异常率在轻、中、重CTE患儿组分别为6%、46%、64%。H反射异常率在中、重组分别为20%、24%。下肢周围神经传导及肌电图异常率在畸形程度的轻、中、重组分别为11%、9%、15%。确认病变位点在腰骶脊髓水平以上者33例(38%)。总异常率经卡方(X2)检验,与轻度组比较,中度组P<0.05;重度组P<0.01,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CTE存在神经肌肉功能异常,异常程度与畸形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体感诱发电位(SEP)和脊髓磁共振(MRI)检查对视神经脊髓炎(NMO)和急性横贯性脊髓炎(ATM)病人进行定位诊断的价值。方法:对21例临床确诊为NMO和36例ATM病人的SEP和MRI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其定位符合率。结果:①ATM组病人MRI以胸髓损害为主,NMO组病人以颈胸段脊髓联合损害为主;②ATM组病人SEP主要表现为N20正常、P40异常,而NMO组病人则表现为N20和P40均异常;当病变位于颈髓时,NMO组SEP与MRI的定位符合率为94.1%,ATM组为78.6%;当病变位于胸髓时,ATM组为100%,NMO组为66.7%。结论:在NMO和ATM病人中,SEP提示的神经电生理异常部位基本与MRI所证实的病变部位相吻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体感诱发电位(CSEP)、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ES-MEP)与自由及激发肌电图(EMG)多模式联合监测技术在脊柱椎管内占位手术中应用的价值。 方法 对47例脊柱椎管内占位患者(颈椎4例,胸椎14例,胸腰段13例,腰椎13例,骶椎3例)行占位病变切除术中采用CSEP+TES-MEP+自由EMG+激发EMG监护。 结果 ①CSEP和 TES-MEP:监测成功率各为100%和93.6%;阳性率分别为19.1%和17.0%;联合监测假阴性率及假阳性率均为0%;10例诱发电位阳性均与手术操作有关,8例及时报警采取措施后渐恢复,2例MEP阳性未能恢复,术后肌力下降;6例CSEP改善,术后症状好转。②自由和激发EMG:34例患者术中出现自由EMG,其中1例马尾神经严密包裹病变的患者,术后小便功能异常,术后渐恢复。 结论 ①椎管内占位术中联合运用CSEP和TES-MEP监测,排除各种干扰因素后,能准确地反映术中脊髓功能状况;②术中自由及激发EMG监测可准确探查和鉴别占位病变神经组织分布,实时反映神经受激惹情况,预防医源性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测对臀部肌注致坐骨神经损伤的诊断意义。方法:对34例患者进行腓总神经、胫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NCV)检测,并对胫骨前肌、腓肠肌、股二头肌长短头、椎旁肌L4-S1进行针极肌电图检测。结果:34例病例中,腓总神经传导速度NCV异常29例(85.3%),胫神经13例(38.2%),腓总神经、胫神经同时异常8例(23.5%)。经统计学处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肌电图示,有失神经电位改变者:胫前肌为29例(85.3%),股二头肌短头为29例(85.3%),腓肠肌为13例(38.2%),股二头肌长头为13例(38.2%)。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测对臀部肌注致坐骨神经损伤的诊断可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9.
背景:哪些经腰椎关节突和椎板骨骼肌附着点标记的神经元末梢可以进入椎间盘呢?椎间盘的感受器通路尚不清楚。 目的:观察家兔经腰椎间盘的感受器通路形态学特征。  方法:8只家兔在CT引导下经L3~4腰椎椎间盘分别注射荧光逆行神经追踪剂核黄进行逆行神经追踪,按注射后18,36 h均分为2组,取不同部位连续冰冻切片观察神经末梢部位,并记录曝光时间。 结果与结论:家兔腰椎间盘感受器通路网络由交感神经节及节后神经元、小肠节细胞、脊神经节3大神经网络组成。作用的靶点分别在腰椎间盘纤维环、腰椎间盘髓核、腰椎间关节滑膜、胃黏膜、小肠黏膜、肌膜等,与腰椎关节突和椎板骨骼肌附着点的感受器通路在交感神经节及节后神经元、小肠节细胞、脊神经节、3大神经网络相重叠。且盘内注药可引起多个脊神经节内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