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黄家琴  涂素华  陈燕华 《护理研究》2008,22(9):2410-2411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蚊子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多见于10岁以下儿童,常累及患儿的中枢神经,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甚至死亡。高热、抽搐、呼吸衰竭是乙型脑炎患儿的3个主要症状,可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而威胁患儿生命,而高热常常是患儿的首发症状,采取有效的方法控制体温是乙型脑炎患儿治疗与护理中的重要环节,也是预防后遗症的关键。降温采取以物理降温为主,药物降温为辅,临床上采取物理降温的方法有温水擦浴、乙醇擦浴、冰袋冰敷,由于乙型脑炎患儿发热多呈高热,甚至超高热,用温水擦浴、乙醇擦浴效果不满意,冰袋冰敷降温,因冰块具有硬度高、棱角较多、与体表接触面积小、难固定、维持低温时间短等缺点,10%盐水冰袋具有袋体松软、维持低温时间长的特点,将其用于乙型脑炎患儿降温,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高热会严重影响患者心律、心率、血压,并影响心功能及基础代谢,给机体带来损害。现临床降温方法有药物降温、物理降温和人工冬眠。物理降温有温水擦浴、冰袋冰敷等。温水擦浴易引起寒战,增加患者不适;使用冰袋降温,由于冰袋与体表接触面积不多,降温速度不快。  相似文献   

3.
手足口病高热患儿采用不同降温方法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寻找最适合手足口病患儿发热合适的降温方法.方法:收集60例手足口病患者随机分成4组,分别用药物降温、冰敷、酒精擦浴与温水擦浴等4种降温方法降温.比较四者之间的降温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药物降温效果最好;冰敷效果较好,但患儿以哭闹表示不适,甚至加重病情;酒精擦浴效果与冰敷效果无明显差异,降温幅度相近,酒精擦浴因酒精对皮肤有刺激性,加上患儿伴有皮疹或疱疹,易出现疼痛不适;温水擦浴效果差,温水擦浴使患儿感觉舒适,而且不良反应少,较安全,但其降温幅度小.结论:对手足口病高热的患儿,尤其是体温持续不退的患儿应考虑药物降温的同时适当选用物理辅助降温,以获得更好的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比较科学、理想、刺激性小的降温贴进行局部降温,达到安全有效、方便、卫生、避免交叉感染,快速降温理想益效。方法:采用天津市山佳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日本全新技术山佳降温贴与酒精擦浴、冰袋靠枕降温分组给84例患儿降温效果进行观察评价。结果:酒精擦浴较冰袋靠枕降温效果好,但降温后均有不同程度体温升高现象,酒精擦浴降温造价高、刺激性大、不经济,降温贴降温较酒精擦浴、冰袋降温效果显著,快速降温,8小时长效,使用方便、卫生、避免交叉感染。因此认为降温贴降温是比较科学、理想刺激性小的降温方法。  相似文献   

5.
纸尿裤凉水枕在新生儿物理降温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雪波 《护理学报》2008,15(3):68-68
发热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一种症状。目前临床降温方法有药物降温、物理降温等,但各种退热药在新生儿期应用易产生不良反应。或药物剂量稍大可导致出汗过多引起虚脱,在新生儿期应慎用药物降温法。物理降温法有温水擦浴、酒精擦浴、冰枕冰敷等。温水擦浴易引起寒战反应,增加患儿不适,也增加护理工作量;新生儿由于皮肤薄嫩、  相似文献   

6.
小儿烧伤发热易引起高热惊厥及其它并发症。为了寻找烧伤各期可靠的降温方法,对107例烧伤各期出现发热的患儿,分别实施擦浴法、非甾酮法,甾酮法,三种降温方法。并对其降温效果。降温后30min,1h后的平均体温变化进行对比观察,经统计学处理.发现休克期使用甾酮法降温,感染或使用非甾酮法降温,恢复期使用对身体创伤性小的擦浴法降温可获得良好的降温效果。  相似文献   

7.
<正>发热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也是反应患者病情变化的重要表现。为高热患者进行物理降温是促进病情缓解的重要措施。目前临床上常见的降温方法以物理降温为主,药物降温为辅。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有冰袋冰敷、温水擦浴等,而冰袋冰敷由于操作方便,起效快而被广泛应用。因此,我们对冰袋进行了改良,通过临床应用收效良好,现介绍如下。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3 L营养袋。1.2方法将废弃的3 L营养袋清洗干净,注入2000 ml的自来水后再注入500 ml 75%酒精,摇匀(使冰袋在冰冻后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采用10%盐水冰敷冰袋在急性白血病高热病人物理降温中的效果.方法对62例急性白血病高热病人物理降温效果进行观察对比,其中研究组30例,制作10%盐水冰敷冰袋,作为血液病高热病人物理降温的用具,对照组32例,使用传统橡胶冰敷冰袋作为物理降温用具,记录降温后不同时间病人的体温下降情况.结果两组病例冰敷冰枕后0.5小时、1小时降温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冰敷冰枕后2小时、3小时降温效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0%盐水冰敷冰袋具有降温效果好,降温持续时间长,病人感觉舒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小儿烧伤发热降温方法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儿烧伤发热易引起高热惊厥及其它并发症,为了寻找烧伤的各期可靠的降温方法,对107例烧伤各期出现发热的患儿,分别实施擦浴法、非甾酮法,甾酮法,三种降浊方法。并对其降温效果、降温后30min,1h后的平均体温变化进行对比观察,经统计学处理,发现休克期使用甾酮法降温,感染期使用非甾酮法降温,恢复期使对身体创作性小的擦浴法降温可获得良好的降温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酒精擦浴和温水擦浴2种方法对外科手术后高热婴幼儿的降温效果。方法将60例外科手术后发热的婴幼儿按发热时间的先后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酒精擦浴,实验组采用温水擦浴,比较2组的降温效果、局部皮肤情况及患儿耐受性。结果温水擦浴的降温效果优于酒精擦浴(P〈0.05),温水擦浴对皮肤的刺激性小,同酒精擦浴比较皮疹的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1。结论温水擦浴比酒精擦浴降温效果好,且对婴幼儿的皮肤刺激小,擦浴过程患儿舒适感强。温水擦浴更适合于术后高热婴幼儿。  相似文献   

11.
10%盐水冰袋应用于急性白血病高热病人降温效果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采用 1 0 %盐水冰敷冰袋在急性白血病高热病人物理降温中的效果。方法 对 6 2例急性白血病高热病人物理降温效果进行观察对比 ,其中研究组 30例 ,制作 1 0 %盐水冰敷冰袋 ,作为血液病高热病人物理降温的用具 ,对照组 32例 ,使用传统橡胶冰敷冰袋作为物理降温用具 ,记录降温后不同时间病人的体温下降情况。结果 两组病例冰敷冰枕后 0 .5小时、1小时降温效果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冰敷冰枕后 2小时、3小时降温效果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1 0 %盐水冰敷冰袋具有降温效果好 ,降温持续时间长 ,病人感觉舒适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黄文娟  陈小娘  沈纯华 《全科护理》2013,(16):1444-1444
发热是儿科临床上常见的症状,高热患儿采用头部物理降温法是一种比较有效、安全的降温方法。传统的小儿头部物理降温法是在患儿头枕部放置冰枕,前额部用毛巾冰敷等。目前常用的是冰袋、冰帽降温,在临床上我们使用的冰袋、冰帽操作繁琐、准备材料时间长、在使用中易漏水,发热患儿多的时候甚至会出现备用的冰枕、冰帽不能满足需求等现象,为此浪费了不少时间。通过临床实践发现了一个既方便操作,又不增加病人经济负担的新方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采用10%的盐水冰袋冰敷在体外循环术后高热患者物理降温中的效果。方法对124例体外循环术后高热患者的物理降温效果进行比较,研究组60例,应用10%的盐水冰袋作为物理降温的用具;对照组64例,使用传统的橡胶冰袋冰敷作为物理降温用具。记录降温后不同时间患者体温下降的情况。结果2组病例冰枕冰敷后0.5,1.5h降温效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冰枕冰敷后2.5,4.0h降温效果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10%的盐水冰袋冰敷具有降温效果好、持续时间长,冰袋内为霜水,患者感觉舒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高热是患者出现较多的症状之一,持续高热可使脑血流量、脑组织氧代谢增加,造成颅内压增高,加重脑细胞损害;高热还可导致机体代谢大大增加,热能消耗,从而加速各器官的衰竭。因此,必须及时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降温方法以物理降温为主,药物降温为辅,采取物理降温的方法有冰袋冰敷、温水擦浴、乙醇擦浴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上呼吸道感染高热患儿快速有效物理降温方法.方法 将325例体温≥39℃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3组.温水擦浴组(105例)采用32~35℃温水全身擦浴;常温酒精擦浴组(108例)采用32~35℃的酒精按酒精擦浴常规拍拭;温热酒精擦浴组(112例)采用温度为41-43℃的酒精按酒精擦浴常规擦拭.比较擦浴后30min、60 min、90min降温的效果.结果 温热酒精擦浴组降温有效率最高,降温后60min测得的体温的降幅最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3组物理降温方法均有效果,其中温热酒精擦浴组有效率最高;降温后60 min测得的体温更能真实反映降温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在骨折术后发热患者中应用物理降温的效果及物理降温的适应证.方法 选择450例骨折术后发热患者,分别对影响温水擦浴物理降温效果的主要因素包括温水擦浴的水温、发热程度、发热时相进行分组研究.观察以上因素对降温效果的影响.结果 水温控制在38~40 ℃擦浴的实验组降温有效率明显高于水温32~34℃擦浴的对照组;发热体温高峰恒定期擦浴效果明显好于体温上升期;中度热以下降温效果显著优于高热.结论 单纯物理降温适用于骨折术后体温在38.5℃以下中度发热患者,感染性高热应联合药物降温.擦浴水温控制在38~40℃,擦浴时机在体温高峰期降温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10%的盐水冰袋冰敷在高热患者物理降温中的应用。方法对210例我科收治各类疾病引起的高热患者降温进行比较,研究组106例,应用10%盐水冰袋作为物理降温用具;对照组104例,使用传统的清水冰袋作为降温用具。记录降温后不同时间体温下降的情况。结果2组病例冰敷后0.5h,1.5h降温效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冰敷后2.5h,4.0h降温效果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10%的盐水冰袋冰敷具有降温效果好、持续时间长,冰袋内为霜水,患者感觉舒适,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发热是儿科临床上常见的症状,目前临床常用降温方法有药物降温、物理降温等.小儿应用各种退热药易产生不良反应,如药物剂量稍大即可导致出汗过多引起虚脱,临床上应慎用药物降温.高热患儿采用头部物理降温法是一种比较有效、安全的降温方法.传统的小儿头部物理降温法是在患儿颈部放置冰枕、前额用毛巾冰敷、戴冰帽等.因冰袋、冰帽操作繁琐、准备材料时间长,在使用中易漏水,且材料容易老化,舒适度较差,皮肤贴合不好,大多数患儿使用时配合较难.因此,笔者于2014年1月自制小儿冰袋给患儿行头部物理降温,操作方便,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降温效果明显,且不增加患者经济负担.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常温酒精与温热酒精为高热患儿擦浴降温效果。方法采用41℃-43℃温热酒精擦浴与常温酒精擦浴高热患儿,观测降温效果。结果在擦浴30min后,温热酒精擦浴的降温效果明显优于常温酒精擦浴(P〈0.05);在擦浴60min后,两者的降温效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温热酒精擦浴的降温效果明显优于常温酒精,且快速降温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高热病人传统的物理降温方法主要有酒精擦浴、大血管走行处置冰袋、冰帽。但冰袋等易污染床铺、易滑动、易引起冻伤、费用高、病人感觉不舒服。近年来我们采用自制的简易降温帽、降温带用于120例发热病人,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