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炎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牙周炎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55例实施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口腔正畸治疗者为观察组,55例实施牙周组织再生术治疗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牙周指标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各项牙周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组间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明显更低,P0.05。结论: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可加速患者康复,值得予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滑槽植骨结合LCP固定治疗股骨骨折术后骨不连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4月—2017年4月接收的103例股骨骨折术后骨不连患者资料,根据临床医治方案不同分成两组,对照组(49例)行常规固定方案医治,实验组(54例)行滑槽植骨结合LCP固定医治,对比两组手术效果及骨不连愈合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负重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均更优(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骨不连愈合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骨折术后骨不连行滑槽植骨结合LCP固定治疗取得确切疗效,可有效提高骨不连愈合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膜(PRF)应用于骨组织再生(GBR)位点保存术时,PRF对牙龈组织愈合、骨量保存以及新生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湖北省某医院收治的拔牙后行GBR位点保存术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2组患者均行微创拔牙术和GBR位点保存术。观察组患者Bio-Oss骨替代材料表面用PRF膜覆盖,对照组患者Bio-Oss骨替代材料表面用海奥胶原膜覆盖。比较2组患者创面愈合所需时间、创面愈合率;比较2组患者拔牙术前及术后3个月时牙槽骨高度和宽度。比较2组患者的新生骨百分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所需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和2周时创面愈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牙术前,2组患者牙槽骨宽度及牙槽骨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2组患者牙槽骨宽度、牙槽骨高度均小于拔牙术前,而观察组患者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例的新生牙龈病理组织学较对照组病例更接近自然愈合2年的病例。对照组病例的新生骨病理组织学较观察组病例更接近自然愈合2年的病例。观察组患者新生骨百分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RF应用于GBR位点保存术中,可有效促进牙龈软组织创面的恢复,抑制牙槽骨吸收,避免牙槽骨骨量进一步减少,并促进新生骨形成,为术后种植牙提供良好条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不同种类口腔修复膜材料,应用于牙种植患者中对引导骨再生的作用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4月东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牙种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就诊日期单双号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研究组采用海奥口腔修复膜,对照组采用博特医用原胶膜,比较两组修复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骨厚度测量值、术后植骨厚度测量值、修复效果满意率。结果研究组修复成功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74.29%;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86%,低于对照组的17.14%;研究组术后骨厚度测量值、术后植骨厚度测量值高于对照组;研究组修复效果总满意率为97.14%,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牙种植患者采取海奥口腔修复膜的效果优于博特医用原胶膜,前者对引导骨再生的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口腔修复材料对口腔种植引导性骨再生术后黏膜愈合和骨缺损再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漳州市中医院就诊的64例行口腔种植引导性骨再生术的患者,以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Bio-Oss骨粉引导骨再生,试验组采用富自体浓缩生长因子-血纤维蛋白联合Bio-Oss骨粉引导骨再生,对两组术后种植体成功率、手术区域黏膜愈合程度、骨缺损再生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种植体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黏膜颜色、肿胀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出血指数、探诊深度低于对照组,植骨高度、成骨厚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口腔种植引导性骨再生术中联合应用富自体浓缩生长因子-血纤维蛋白、Bio-Oss骨粉,有助于促进术后患者口腔黏膜愈合和骨缺损再生,同时可减轻...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引导组织再生术(guided tissue regeneragion,GTR)和Bio-plant HTR骨粉植骨术促进Ⅱ度根分叉病变患者牙糟骨再生的作用.方法使用Biomesh膜和 Bio-plant HTR骨粉对18例Ⅱ度根分叉病变行GTR手术和植骨术,手术前和手术后半年检查牙周袋深度、临床附着水平,摄数字化X光根尖片.结果术后半年18颗患牙牙周袋深度较术前明显变浅、附着水平明显增加(P<0.01),术后半年的数字化X光根尖片与术前对比可见根分叉处暗影变小,牙槽骨密度明显增加,示有新骨形成.结论该方法对Ⅱ度根分叉病变有良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脊柱不稳的重建方法和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一种较为理想的椎间植骨选择.[方法]选择收治的腰椎段不稳患者78例,根据随机化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9例,对照组行椎问自体髂骨块植骨,实验组行椎间自体棘突椎板连接处结构植骨.对两组患者术后融合率、融合所需时间以及疼痛改善和影像学诊断结果进行记录,应用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在融合率、融合所需时间、疼痛缓解评分程度方面并无明显差异,但术后随访时(6个月,12个月),对照组患者的椎间隙高度明显低于实验组(P<0.05),而对照组患者椎体滑脱率明显高于实验组患者(P<0.05),在维持椎间隙高度及减少腰椎滑移危险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用棘突根部与椎板连接处结构椎问植骨融合治疗脊柱不稳安全可行、疗效确切,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口腔正畸与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146例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牙周组织再生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口腔正畸联合牙周组织再生术治疗,比较两组的牙龈疼痛程度、牙龈指标及龈沟液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治疗后3个月,两组的VAS评分及CRP、 IL-4、 IL-6、 GI、 PD、 SBI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的VAS评分及CRP、 IL-4、 IL-6、 GI、 PD、 SBI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口腔正畸与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治疗牙周炎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反应,改善牙龈状况,降低龈沟液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在种植体周围炎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种植体周围炎患者20例,年龄24~60岁;男性12例,女性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例。先对所有患者进行全口洁治,氯已定漱口液使用1周,然后,对照组进行Er-YAG激光治疗种植体周围炎,实验组先进行Er-YAG激光治疗,一周后,抽血进行PRF的制备,手术切开种植体周并翻瓣,将制备好的PRF膜固定于手术部位,将龈瓣减张后冠向复位,缝合,术后十天拆线。分别于治疗前、术后两个月对两组进行牙周探诊深度(PD)、龈沟出血指数(SBI)的测定,对参数进行前后对照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术后2月种植体颈部达到部分或全部的牙龈覆盖,角化龈宽度增加,探诊深度、龈沟出血指数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探诊深度、龈沟出血指数较对照组降低明显,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Er激光联合PRF翻瓣手术治疗种植体周围炎效果显著,能促进种植体周牙龈的再附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体骨植骨在治疗下肢骨折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2月于我院行下肢骨折手术治疗的9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植骨组(n=45)采用骨折复位内固定+自体髂骨植骨术,对照组(n=45)采用单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疗效、术后骨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植骨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多于对照组,但植骨组术后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植骨组术后首次负重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术后骨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植骨组术后疼痛、骨折端不愈合或延迟愈合等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体骨植骨联合内固定治疗创口感染后骨不连,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稳定性好,治疗效果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有利于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临床医学工程》2017,(3):305-306
目的研究Bio-gide膜引导骨再生的优势及术后并发症。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行引导骨再生术患者120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海奥口腔修复膜,观察组采用Bio-gide膜。对比分析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骨厚度、修复成功率和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观察组的植骨厚度和骨厚度分别为(2.51±0.51)mm、(2.77±0.49)mm,明显大于对照组的(2.17±0.32)mm、(2.21±0.55)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修复成功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导骨再生术采用Bio-gide膜可提高修复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郑秀辉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6):2892-2892
目的 观察与探讨慢性重度牙周炎应用自体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治疗的效果.方法 我院收治的需要采取翻瓣手术的30例慢性重度牙周炎患者,依照就诊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15例)与对照组(15例).两组均进行常规的翻瓣手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在牙周组织的缺损部位植入PRF,对照组患者只接受翻瓣手术,在术前与手术4个月后进行探诊深度以及临床附着水平的测量.结果 两组患者在手术4个月后与手术前相比,探诊深度与临床附着水平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和术后的探诊深度与临床附着水平的差异分别和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慢性重度牙周炎的治疗中使用PRF治疗,有助于患牙牙周组织的修复、提高牙周情况,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采用回顾性随机试验,从临床和影像学角度评价量化引导骨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手术后,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稳定性。方法 收集2020年1月—2023年5月因上颌或下颌骨严重骨吸收在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GBR手术的94例患者(94个GBR手术位点),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采用三维预成型钛网屏障膜覆盖植骨区;对照组采用成品钛网屏障膜覆盖植骨区。除去钛网暴露病例后,分别对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5例患者植骨手术术后即刻、6个月后进行锥束计算机断层扫描,进一步确定原骨壁到骨增量术后骨壁的相对位置和距离,以评估水平骨宽度增加程度。收集术后6个月的种植体稳定指数(implant stability quotient,ISQ),评估GBR术后植体负重能力。结果 GBR术后6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部位平台骨水平新骨增加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GBR术后即刻骨增量水平,6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硬组织增量有所减少,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暴露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牙周炎患者实施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口腔正畸实施治疗,观察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本院收治的牙周炎患者92例实施研究,将其随机分成单一组和联合组,每组46例患者.为单一组患者单纯运用牙周组织再生术实施治疗,联合组患者应用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口腔正畸实施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术后牙龈指标实施对比.结果:联合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单一组患者,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数据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组患者的牙菌斑指数、牙周病探诊深度、牙周附着水平、牙龈指数均明显优于单一组患者,两组患者术后各项牙龈指标数据比较,P<0.05,差异统计学意义显著.结论:在牙周炎患者临床治疗中运用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口腔正畸治疗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牙龈指标.  相似文献   

15.
促使牙周组织再生是当前牙周病治疗的根本目标。常规的牙周手术可去除感染及病变组织,修整因牙周病变造成的软硬组织缺损,并有一定程度的牙槽骨修复作用,但这种牙槽骨的修复是非常有限的。目前研究热点是利用多种生长因子来促进、增强骨的爬行替代和新骨形成的能力,对骨缺损的修复及愈合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对拔牙再植大鼠牙周组织修复及组织蛋白酶K的影响。方法采用32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6只,随机选取大鼠单侧上颌第一磨牙为目标牙,处以拔牙后BLB种植体再植入,实验组拔牙再植后即刻经尾部静脉注射丹参注射液1 ml,以后每2 d注射1次。对照组则于同一时间点注射生理盐水。结果实验组大鼠口腔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且再植后实验组大鼠牙周组织TNF-α、IL-1β低于对照组,免疫组化法分析实验组组织蛋白酶K表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能有效促进拔牙再植大鼠牙周组织修复,可能是通过降低牙周组织炎症因子及组织蛋白酶K的表达实现。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牙周炎患者经过口腔正畸与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治疗之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牙周炎患者,共计186例,然后单盲、平行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患者人数为93例,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较之对照组患者而言,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好,并且有助于缩短牙周炎消失时间.经对比,差异显著,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牙周炎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采取口腔正畸以及牙周组织再生术结合治疗的方式,可以有效的提高治疗的效果,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牙周植骨术联合夹板式金属烤瓷联冠修复基牙牙周骨缺损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6年10月口腔科收治的慢性牙周炎伴牙列缺损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实施夹板式金属烤瓷联冠修复,观察组采用牙周植骨术联合夹板式金属烤瓷联冠修复。比较两组牙周指标及白细胞介素IL-1β变化。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前两组牙周指标PD、CA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观察组牙周状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两组IL-1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观察组IL-1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牙周植骨术联合夹板式金属烤瓷联冠修复基牙牙周骨缺损效果显著,可促进基牙牙周骨缺损再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适应行为训练在颈椎前路行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方法将44例行颈椎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开展术前术后行为训练指导,对照组运用常规治疗及护理,2组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经行为训练的患者在功能锻炼掌握程度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上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适应行为训练在颈椎前路行植骨融合内固术围手术期中应用有重要意义,能促进患者康复,提高其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刘清华 《中国卫生产业》2012,(11):157+159-157,159
目的 探讨异体骨一期植骨术在四肢粉碎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需要植骨的112例四肢粉碎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观察组采用异体骨一期植骨,对照组采用自体髂骨一期植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低于对照组,住院费用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异体骨一期植骨治疗四肢粉碎性骨折能获得与自体骨一期植骨的同样疗效,为四肢粉碎性骨折患者的植骨内固定手术提供了一个更多的取材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