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我公司原以重油为原料,年产合成氨50 kt,尿素80 kt(设计生产能力110 kt/a,采用水溶液全循环工艺),经过多次改造已形成180 kt/a合成氨生产能力,2套尿素装置仅通过适当增加  相似文献   

2.
纪云功  马建 《小氮肥》2010,(1):14-17
0前言 安徽三星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目前有2套尿素生产装置,二期尿素生产装置的设计生产能力为54kt/a,多年来先后通过“4改6”及“6改10”技术改造,使该装置生产能力提高到了130kt/a。2008年,本公司为节能降耗对合成氨系统全面实施“系统能量优化”。通过系统的工艺优化,实现氨尿平衡,使合成氨生产能力达到200kt/a,配套尿素产能达到340kt/a,作为“能量优化”项目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3.
牟思军  王献 《中氮肥》2006,(3):48-50
1概述 刘化集团公司B套尿素装置是原A套装置的二期改扩建项目,1992年投入生产运行。该尿素装置采用水溶液全循环工艺,中压系统为预分离+预蒸馏流程,设计生产能力为130kt/a,当时受限予合成氨生产能力,蒸发系统配置为80kt/a。经过多年的摸索和调整,2002年前装置生产能力达到370~380t/d。  相似文献   

4.
湖北当阳市华强化工有限公司原具有年产合成氨醇300kt(其中甲醇60kt)、尿素400kt的生产能力。2008年公司计划扩建合成氨、尿素生产装置,扩建完成后将达到年生产能力460kt总氨醇和600kt尿素。为此,2008年初公司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到几家化肥企业进行了实地考察,经过论证和比较,决定采用南京国昌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的“双低压醇氨联产工艺”技术,并委托南京国昌公司设计1套660t/d氨合成装置及处理氨合成原料气量900t/d醇烷化净化装置,在这套合成氨装置上增建1套420t/d低压联醇装置。  相似文献   

5.
焦炉气联产粗醇的探讨与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厂现有两套合成氨系统。一套以新余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焦炉气为原料 ,设计能力为年产60 kt合成氨 (以下简称老系统 )。另一套以无烟块煤为原料 ,设计能力为年产 80 kt合成氨 ,并配一套设计能力为 1 0 kt/ a粗醇装置 (以下简称新系统 )。由于 2 0 0 0年尿素市场竞争激烈 ,销售价格低于成本价。我厂新系统和尿素系统于今年 6月底停车 ,只有老系统和甲醛装置继续生产。老系统产的氨作为商品氨销售。虽然我厂甲醛装置总的生产能力为年产 3 0 kt以上 ,且供不应求 ,但是一方面因新系统停车联醇装置也处于停车状态 ,另一方面甲醇价高货源又特紧张 ,…  相似文献   

6.
吴树华 《中氮肥》2012,(1):27-29
0引言 我公司是以天然气为原料生产尿素、液体CO2的中型化工企业,现有主要产品生产能力为:合成氨100kt/a、尿素170kt/a、食品级CO2 10kt/a。合成氨装置有2套,产能均为50kt/a,1套是1998年建成投产的,另1套是2006年建成投产的。  相似文献   

7.
陈慧玲 《小氮肥》2011,(11):14-16
0前言 山西兰花科技创业股份有限公司化肥分公司尿素系统有2套水溶液全循环法装置,生产能力分别为100kt/a和200kt/a。为满足合成氨产量能在现有基础上增加30t/d的需要,尿素生产能力必须得到相应的提高。2#尿素装置自2002年投运以来,运行比较正常,无需大的改造;1#尿素装置是在2003年由原60kt/a尿素装置改造而成,  相似文献   

8.
牟思军  王献 《小氮肥》2006,34(6):14-16
1 存在的问题 刘化集团公司B套尿素装置是原A套装置的二期改扩建项目,于1992年投入生产.该装置采用水溶液全循环工艺,中压系统为预分离+预蒸馏流程,循环系统设计生产能力为130 kt/a.由于受合成氨生产能力所限,蒸发系统配置为80 kt/a.经过多年的摸索和调整,2002年前装置生产能力达到370~380 t/d.  相似文献   

9.
张晓敏 《小氮肥》2008,36(5):23
湖北潜江华润化肥有限公司原合成氨生产能力只有25kt/a。1993年投资建成1套水循环尿素装置,生产能力为60kt/a,后来由于其它方面原因没有运行。2001年企业改制后,对合成氨系统进行改造,生产能力逐渐达到100kt/a,尿素装置也在2005年3月开车,后经几次改造,现生产能力达到450t/d,而预分离装置也是在2006年10月最后一次技改并入系统,本文就预分离器操作问题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0.
韩志勇 《中氮肥》2012,(4):23-25
我公司现有2套水溶液全循环法尿素装置,第1套为1974年建老尿素装置,设计能力110kt/a;第2套建于1990年,设计能力130 kt/a,经多次改造,2套装置的总产能已达到300 kt/a。在2008年公司进行年增产合成氨60 kt、尿素113 kt的改造中,在第2套尿素装置的一段循环  相似文献   

11.
李虹 《小氮肥》2005,33(10):1-3
0概述 川化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设的第一家国产化中型化肥厂,经过近50年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以生产化肥为主的综合性特大型化工企业,主要装置生产能力为年产合成氨600kt、尿素1 000kt、三聚氰胺100kt,其中尿素生产能力分别由不同工艺和规模的3套装置构成.  相似文献   

12.
我厂以德士古水煤浆加压气化技术为气头,年产合成氨100kt。1999年又投资建设了1套甲醇装置(二期续接项目),生产能力为100kt/a。因甲醇市场火爆,尿素市场相对低迷,2003年对甲醇装置进行了扩产改造,设计扩产改造后产能达到120kt/a。  相似文献   

13.
山东海化盛兴化工有限公司现有醇氨生产能力为120kt/a、尿素150kt/a,合成氨系统有两套脱碳装置,并联运行。1套为1.7MPa,50kt/a氨醇能力的碳酸丙烯酯(PC)脱碳装置;另1套为1.7MPa,70kt/a氨醇能力的变压吸附(PSA)脱碳装置。两套脱碳装置均有不同程度的放空气排入大气。  相似文献   

14.
O前言河南晋开集团武陆绿宇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宇化工公司)年生产能力为80kt合成氨,联产20kt甲醇、130kt尿素,有2套操作压力为0.8MPa变换装置(l套采用全低变工艺,l套采用中串低变换工艺)。经过多年运行,变换装置已出现诸多弊病并存在隐患,如设备超期服役,出现老化、腐蚀、泄漏;蒸汽消耗高;系统阻力大;压缩机电耗高;停车频繁;不能满负荷运转等。为此,2010年H月,绿宇化工公司淘汰了原2套变换装置,新建了l套设计能力为配套80kt/a合成氨的2.1MPa无饱和热水塔全低温变换装置,现运行能力达到配套130kt/a合成氨。  相似文献   

15.
宁夏丰友化工有限公司原合成氨设计生产能力为40kt/a、尿素60kt/a,后经不断扩产改造,生产能力达到了合成氨120kt/a、尿素200kt/a。由于资金的问题,系统的扩产改造只是局部进行,变换系统仍保持原80kt/a合成氨的配置未变。在系统高负荷生产条件下,变换系统由于装置能力偏小,  相似文献   

16.
0 前言 丰喜集团公司临猗分公司拥有3家合成氨厂、1家尿素分厂、1家甲醇分厂,具有年产总氨400kt、尿素600kt、甲醇150kt的生产能力。合成氨生产以白煤为原料,采用固定床造气技术。尿素分厂有3套尿素装置,均采用水溶液全循环法生产尿素。为降低氨耗、提高产量、增加公司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孙健  张国宏 《小氮肥》2008,36(1):19-21
公司2004年底已形成两套合成氨和尿素系统装置,合成氨生产能力达165kt/a。为了进一步扩大规模、提升竞争力,于2006年底新增1台MH92机型压缩机,在其它设备未变的情况下并于2006年对2^#系统合成岗位在原Φ1000mm合成塔的基础上并联了1台Φ800mm合成塔,使公司合成氨生产能力提升至180kt/a。  相似文献   

18.
杜三民 《中氮肥》2007,(4):17-19
1概况 我公司一期化肥装置始建于1972年,现生产能力为合成氨100kt/a、尿素165kt/a;二期化肥装置1995年12月开工建设,现生产能力为合成氨80kt/a、尿素130kt/a。一期化肥装置煤造气选用的是固定床间歇制气工艺,原料为无烟块煤或焦炭。该技术存在能耗高、效率低、“三废”治理难度大等问题。二期化肥装置在设计上虽有较大改进,制气采用了富氧连续气化技术,对环境污染有所减轻,  相似文献   

19.
范国宏 《小氮肥》2013,(3):10-12
山西阳煤丰喜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临猗分公司下辖2家合成氨厂,有4套尿素生产系统,其中1套采用二氧化碳汽提法工艺,3套采用水溶液全循环生产工艺,具有年产综合氨750kt,尿素1000kt的生产能力。临猗分公司第1套尿素系统于1991年5月建成投产,设计能力为400kt/a。2001年11月,第1套尿素系统全面扩能改造完成投产,扩建后设计能力150kt/a,仍然采用水溶液全循环法,但  相似文献   

20.
冯培运 《小氮肥》2011,(1):19-21
安徽晋煤中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现有合成氨和尿素生产装置各2套,年产合成氨250kt、甲醇120kt和尿素400kt。随着公司合成氨生产能力的扩大以及受甲醇市场不景气的影响,生产中液氨盈余较多,提高尿素产量迫在眉睫。2#尿素装置采用CO2汽提工艺,受高压圈的制约,扩产改造的空间极其有限;1#尿素装置采用水溶液全循环法工艺,经过多次扩产改造,虽然总体上已具备800t/d的生产能力,但是因改造不彻底,制约生产的“瓶颈”部位较多,尚未达到技改产量目标,还有进一步优化调整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