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小儿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由于症状不典型,胃肠道钡餐检查少等原因,常被误诊或漏诊.本文作者结合临床,通过对30例小儿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X线征象分析,提出其具有间接征象,如球部充盈变形,粘膜紊乱,激惹征等发现率高,而直接征象—龛影的发现率低的特点,对指导临床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 纤维胃镜检查(下称胃镜)可以检出X线漏诊病变,并通过组织学和细胞检查,确定诊断,尤其对早期发现病变,有很大作用,有助于提高检查技术和减少漏诊率。 X线诊断球部溃疡(下称溃疡),显示龛影为直接征象,而球部变形亦被往往诊断“溃疡”的重要征象或确立诊断。我们收集1981年10月~1986年5月间钡餐造影发现球部有不同程度的变形,诊断为“溃疡”的99例。后又均经胃镜及病理复查,发现球部变形诊断“溃疡”误差率较高。 1.龛影:X线造影除见变形外并显示龛影15例,诊断溃疡。胃镜及病理复查符合诊断14例,1例无异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儿消化性溃疡早期的影像表现特点。方法:对我院1998~2002年采用钡餐胃肠造影和胃镜检查证实的小儿消化性溃疡10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研究。结果:小儿消化性溃疡早期的X线表现有:(1)龛影;(2)球部变形;(3)激惹征象;(4)线条状龛影:此影像是小儿溃疡X特异性改变;(5)十二指肠降部瘀积。结论:诊断小儿消化性溃疡早期可靠的x线征象有:(1)龛影;(2)球部变形;(3)激惹征象;(4)线条状龛影。  相似文献   

4.
通过钡餐检查发现十二指肠球部圆形充盈缺损二例,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为球壁局限性肌层坏死和腺瘤样息肉,现报告如下.例1,男,34岁,空腹时上腹部疼痛5年春秋两季和进刺激性饮食后加重.4年前钡餐检查发现球部小弯侧有黄豆粒大小龛影合并球部变形,经保守治疗好转.这次上腹痛又加剧,恶心,做低张力钡餐造影发现十二指肠球尖部1.8cm×1.7cm类圆形充盈缺损,其边缘光滑,球部变形,边缘不规则并有激惹征象,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息肉,溃疡(图1).行外科手术时见球部形成瘢痕变形并与周围组织粘连,未发现肿瘤样组织,病理诊断为十二指肠球壁局限性肌层  相似文献   

5.
目的 提高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诊断率。方法 对120例已确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进行胃肠道双对比造影检查分析。结果 120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检出球部龛影89例(74.2%),变形12例(10.0%),粘膜改变19例(15.8)。结论 胃肠道双对比造影对诊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胃、十二指肠溃疡钡透检查征象检出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法成  张健 《当代医学》2011,17(6):88-89
目的分析统计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病人在上消化道钡餐检查中各种征象的出现率,指导临床检查。方法总结100例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病人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检查的征象表现,比较各种征象的出现率。结果 71例检出有蠕动异常;63例检出钡斑或龛影;粘膜皱襞改变检出55例;上消化道钡餐检查正常(但由胃镜、十二指肠镜等其他检查方法检查诊断为胃、十二指肠溃疡)11例;其它征象检出16例。结论胃、十二指肠溃疡征象蠕动异常出现率最高,钡斑或龛影次之,粘膜皱襞改变居第三位。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对十二指肠球部以外溃疡x线诊断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30例十二指肠球外溃疡患者的临床病理与X线资料。结果十二指肠球外溃疡好发十二指肠球部与降部弯曲移行处(27例);降部上端(球顶后至十二指肠乳头3例)。X线表现主要有;龛影(30例)、狭窄与狭窄前扩张(8例)、激惹征象(30例)。结论 X线检查可以提高十二指肠球部以外溃疡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气钡双重对比造影在小儿消化性溃疡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经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诊断为胃十二指肠溃疡患儿的X线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例患儿中,胃溃疡6例(16.7%),十二指肠溃疡30例(83.3%),龛影是溃疡的直接征象,间接征象主要表现为:形态改变、龛影周围粘膜纠集、胃液增多、蠕动改变、局部压痛等;结论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方法简单,检查范围全面,诊断结论可靠,患儿容易接受,是小儿消化性溃疡的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周晨钟 《河北医学》2012,18(5):657-659
目的:探讨体位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钡餐检查应用价值.方法:对980 例胃肠道钡餐检查采用不同体位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不同形态显示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980 例患者中,显示十二指肠球部有典型溃疡龛影136 例,其中圆形溃疡93 例,线形溃疡43 例;我们发现由俯卧右前斜位显示的球部龛影为56.6%,水平和半卧左后斜位为27.3%,水平和半立仰卧右后斜位为6.2%.结论:这三种体位的组合配套能显示95.4%的球部龛影.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儿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X线诊断。方法:搜集46例经X线钡餐检查诊断为胃十二指肠溃疡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小儿胃十二指肠溃疡的X线表现及临床特点。结果:胃十二指肠溃疡患儿46例中,胃渍疡7例(15.2%),十二指肠溃疡38例(82.6%),胃十二指肠复合溃疡1例(2.2%),临床表现以上腹疼痛最多,龛影是溃疡的直接征象,胃、十二指肠溃疡的间接征象,两者不尽相同。结论:小儿胃十二指肠溃疡有其,临床发病特点,X线钡餐检查仍是诊断胃十二指肠溃疡病的主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提高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诊断率。方法 对120例已确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进行胃肠道双对比造影检查分析。结果 120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检出球部龛影89例(74.2%),变形12例(10.0%),粘膜改变19例(15.8%)。结论 胃肠道双对比造影对诊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食管癌X线钡餐造影与CT检查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癌X线钡餐造影与CT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食管癌的X线钡餐造影与CT检查结果。结果10例早期食管癌的X线表现为:局限性粘膜中断破坏,小的龛影和充盈缺损,局限性腔壁线毛糙和管壁僵硬;48例中晚期食管癌的X线表现为:明显的粘膜紊乱、中断及破坏,不规则的充盈缺损和龛影,管腔狭窄,管壁僵硬,扩张受限,钡剂通过受阻,纵隔内软组织肿块影。10例早期食管癌CT检查仅发现6例,表现为局限性的管壁增厚;48例中晚期食管癌的CT表现为: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或闭塞,软组织肿块,周围组织器官侵犯,淋巴结和肝肺等远处转移。结论食管癌首选食管钡餐检查,对于早期食管癌的检出率X线钡餐造影优于CT检查。CT除可显示食管癌病变本身外,还可显示周围组织器官侵犯及淋巴、远处转移情况,可为临床确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分析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在十二指肠球部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挑选2005年4月~2009年3月消化内科接受的患者80例,均初步考虑十二指肠病变,随机分为检查组与对照组,检查组进行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对照组通过症状确诊.结果通过胃镜病理检查检验两组的检查准确率存在明显差异,检查组的准确率为100%,对照组的准确率为65%,对照组检查结果与胃镜检查结果各项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十二指肠球部运用黏膜薄弱,皱襞少成为十二指肠病变的好发部位.最常见的溃疡,其次是炎症、占位性病变等.临床上钡餐造影检查结果一般分为龛影、球部畸形、充盈缺损、未显影四种.钡餐造影以其特征性的球部形态改变、清晰的可视度结合临床症状在确诊十二指肠球部病变方面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可以作为临床确诊十二指肠病变的重要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4.
可切除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X线征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可切除的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X线征象进行分析。方法 :对 2 6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胃肠道造影及CT征象进行了回顾性对比分析总结。结果 :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 ,其中腺癌 2 2例 ,平滑肌肉瘤 3例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 1例。描述包括肿瘤的部位 ,造影X线表现 (黏膜破坏 ,充盈缺损及龛影 ,管腔不规则狭窄 ,肠腔外改变等 )及CT表现 (肠壁增厚肠腔狭窄 ,局部肿块 ,梗阻性改变及转移 )。不能手术切除的影像学征象为 :肿瘤直径大于 6cm ;腹腔、系膜淋巴结成团肿大 ;腔静脉、肠系膜动静脉等重要血管管径被包绕大于 2 / 3时。结论 :CT与X线造影对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 ,肿瘤的继发征象的术前评价 ,能够提供能否手术切除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线形溃疡的X线诊断、临床意义、检查方法。方法采用低张双对比的造影方法,对20例线形溃疡患者隔期1个月复查随访,内镜病理对照分析。结果线形溃疡X线表现为线形龛影或一端与线形龛影相连的圆形龛影的复合体,边缘可模糊。周围粘膜皱壁向龛影集中纠集于一线,胃小区,胃小沟紊乱消失,胃变形。胃角区胃体后壁是好发部位。结论双对比造影方法是诊断胃线形溃疡主要首选的检查方法;线形溃疡是圆形溃疡愈合过程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并阐述了其临床意义;通过双对比造影与胃镜病理对照是发现和诊断该病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一、慢性胃炎 [图像特征] 胃钡餐造影片(负像):显示成串珠状排列的"颗粒息肉样"病灶,粘膜皱襞增粗、扭曲. 胃钡餐造影片:充盈相示狭窄的胃窦部,粗锯齿状的轮廓. 胃钡餐造影片(同病例):双对比相示已舒张的狭窄段及增粗的环行皱襞. [影像诊断] 慢性胃炎;慢性胃窦炎. [临床提醒] 慢性胃炎临床表现多不典型,病变一般局限于粘膜表层而腺体结构无变化,钡餐造影无异常改变,须依靠胃镜及胃粘膜活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但就此认为X线造影无甚价值,则有失偏颇.对于因炎症使胃粘膜水肿、冗长、活动性增加,随胃蠕动经幽门脱入十二指肠球部,这种动态的胃炎征象只能由X线检查观察到.此外,胃炎常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并存,检查时应注意观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气钡双重造影在十二指肠球部微小溃疡(溃疡直径小于4 mm)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2014年1月—6月间经X线气钡双重造影明确诊断的50例十二指肠球部微小溃疡患者,对其X线表现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十二指肠球部微小溃疡患者中,溃疡发生在后壁31例、前壁19例;溃疡直径2 mm 25例,3 mm 25例;6例经内镜验证,全部患者均经内科治疗后症状及体征消失;其中有8例患者疗程结束后经X线气钡双重造影复查溃疡愈合消失。结论 X线气钡双重造影是诊断十二指肠球部微小溃疡首选而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钡餐造影和CT扫描的临床影像表现对胃肠道间质肿瘤(GIST)的诊断价值.方法 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IST的钡餐造影及CT扫描的临床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GIST钡餐造影表现包括黏膜平坦、隆起或破坏(12/16),伴有钡斑(9/16),管腔偏侧性狭窄(8/16)及腔外压性改变(9/16).CT表现为腔外或腔内不规则肿块(1 0/1 6),肿块不均匀强化.结论 结合临床及钡餐、CT表现,特别是偏侧性管腔狭窄,多发性溃疡及不规则腔外肿块对GIST诊断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钡餐造影和CT扫描的临床影像表现对胃肠道间质肿瘤(GIST)的诊断价值.方法 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IST的钡餐造影及CT扫描的临床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GIST钡餐造影表现包括黏膜平坦、隆起或破坏(12/16),伴有钡斑(9/16),管腔偏侧性狭窄(8/16)及腔外压性改变(9/16).CT表现为腔外或腔内不规则肿块(1 0/1 6),肿块不均匀强化.结论 结合临床及钡餐、CT表现,特别是偏侧性管腔狭窄,多发性溃疡及不规则腔外肿块对GIST诊断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考察和对比X线钡餐造影与电子胃镜检查诊断胃溃疡的临床价值。 方法 按就诊顺序纳入2014年1月—2016年12月经X线钡餐造影和电子胃镜2种检查的胃溃疡确诊患者共100例进行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以最终临床诊断结果为标准,考察这2种检查手段诊断胃溃疡的诊断结果,总结其各自的影像学特点。 结果 X线钡餐造影检查对胃溃疡诊断的符合率为63.00%(63/100),电子胃镜检查为100.00%(100/100);2组对胃溃疡诊断的符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8.970,P<0.05)。2种检查手段对恶性胃溃疡诊断的符合率均为100.00%(5/5)。X线钡餐造影下胃溃疡特征:80.95%出现龛影征象,9.52%出现细条状充钡龛影,41.27%出现龛影底部“环影”征,15.87%可见“双边征”,50.79%出现黏膜纠集征象,6.35%可见透明细线影。电子胃镜下胃溃疡特征:64.00%为溃疡基底部苔厚而污秽,病灶周围黏膜充血、水肿;35.00%为溃疡病灶周围上皮再生形成红晕,皱襞向溃疡集中;11.00%为溃疡基底部苔薄,病灶周围见红晕或皱襞集中现象;5.00%为溃疡基底部溃疡苔消失,中央区域遗留淡红色或白色的平坦凹陷或瘢痕。 结论 应用电子胃镜检查对胃溃疡诊断的准确率更高,X线钡餐造影检查对胃溃疡诊断的特异性更高,2种检查手段的敏感性相当。X线钡餐造影与电子胃镜检查在诊断胃溃疡方面各有所长,后者诊断的符合率更高,临床工作中应结合每一患者的具体情况取其各自的临床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