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3 毫秒
1.
本文在的高层隔震建筑设计流程与设计要点基础上,并结合规范,提出了适用于高层基础隔震建筑的设计方法,并绘出了相应的流程图,然后以实际工程为例,说明经过相应的隔震设计后,均能达到满意的隔震性能目标。  相似文献   

2.
高层隔震建筑风振响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对比分析了高层隔震建筑和高层非隔震建筑的风振响应,并重点分析了高层隔震风振响应特点。首先,根据铅芯橡胶隔震支座和上部结构的力学特点,分别建立了高层隔震和高层非隔震的空间有限元模型;其次,基于引入时间抽取快速离散傅立叶变换的谐波叠加法,使用Matlab编程语言模拟出高层建筑空间相关脉动风速,把所模拟出的风荷载施加到隔震与非隔震三维空间有限元模型的相应节点上,对比分析隔震和非隔震建筑风荷载响应特点,并建议了高层隔震建筑抵抗风荷载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当高层隔震建筑遭遇强震作用时,橡胶隔震支座容易产生拉应力或压应力超过容许值,使结构产生倾覆破坏。为防止高层隔震结构发生倾覆破坏,采用三质点等效模型推导出多振型高宽比限值计算公式,并给出相应的高宽比限值。研究表明,与单质点高宽比计算公式相比,按推导的多振型高宽比公式计算所得的高层隔震建筑高宽比限值更为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在建筑结构的设计中,抗震设计一直是个重点问题,抗震设计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水平和使用周期。随着建筑物高度的不断增加,高层结构的隔震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在实际的高层结构隔震设计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改进和提高。本文主要分析了传统叠层橡胶支座隔震技术在高层结构设计中存在的缺陷,并提出了改进方法。主要包括上部结构形式和布置、隔震支座、计算方法等六个方面,以供高层结构隔震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功能可恢复已逐渐成为地震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隔震技术是实现高烈度区RC剪力墙高层结构震后功能可恢复的重要手段。屈重比是隔震结构设计的关键参数,然而目前对于该类隔震结构的合理屈重比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以3栋位于高烈度区的RC剪力墙高层隔震设计案例为原型,基于精细有限元模型,研究了屈重比对该类结构减震系数和隔震层位移的影响规律,建议了适用于RC剪力墙高层隔震结构的合理屈重比取值范围(2. 0%~2. 7%)。本文的相关成果可为RC剪力墙高层结构隔震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针对高烈度地区的实际工程案例,建立有限元模型并进行非线性时程分析。阐述了高层剪力墙结构隔震分析与设计细节。对高层剪力墙隔震结构的转换梁提出了性能设计要求。理论结合实际地分析了本结构的隔震效率。研究结果表明,隔震后结构层间剪力和层间位移明显降低,结构性能指标均能满足相应规范要求。上部结构地震响应显著降低,结构抗震性能得到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前隔震技术在多层建筑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国内在高层结构中的应用范例不多。一方面由于隔震支座拉应力不易控制,另一方面高层结构的倾覆问题也对建筑高度和高宽比带来限制,本文首先对一栋大高宽比高层结构进行了隔震设计,并分析了隔震方案的可行性以及隔震效果。结果证明方案可行,隔震效果明显。探究了适用于高层结构的支座布置规律,为高层结构隔震设计积累了经验,并证明隔震技术在高层结构中的适用性。最后从能量角度,通过功率谱密度表征原地震时程和滤波时程的能量变化,分析可知滤波原理实际为能量过滤,进一步延伸了滤波原理并从新的角度认识了隔震层工作机理。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隔震技术的日益成熟,隔震体系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多裙房高层复杂建筑当中因而产生了许多新的技术问题。本文以某新区一大型建筑模型为例,采用基础隔震和柱顶隔震方案,通过基底的大底盘将裙房和塔楼连在一起而在门厅处则采用柱顶隔震。应用Sap2000有限元程序来建立实体模型,进而对相应的隔震与非隔震结构进行不同地震波作用下的时程分析。通过模态分析和时程分析结果,分析了该结构模型在地震作用下的减震效果,并对一些现象初步分析了原因。  相似文献   

9.
高层隔震结构振动台试验模型设计的几个特殊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隔震技术的发展,其在高层建筑结构中的应用得到了广泛的关注。高层隔震结构在振动台试验模型设计时有诸多问题值得重视,这些问题将直接影响到振动台试验结果的准确性。以西昌(9度区)某基础隔震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为原型结构,阐述了隔震结构振动台试验模型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思路。提出了高层隔震结构模型设计不同于普通结构模型设计的几个特殊问题,包括大质量底座在相似设计中的处理、隔震支座等效的数量问题以及试验模型周期的估算等,以期为今后隔震结构振动台试验模型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高层隔震结构模型在刚性地基和软土地基条件下进行对比振动台试验,研究软土地基上高层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特性和隔震效果。采用叠层剪切型土箱以减小边界影响,采用粉质黏土作为模型土,考虑基底压力的相似,采用高宽比为4的5层钢框架作为上部隔震结构模型,设计了软土地基上高层隔震结构、非隔震结构以及刚性地基上隔震、非隔震结构的振动台试验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土-结构相互作用(SSI)效应对隔震结构的影响程度较非隔震结构轻;SSI效应显著降低了隔震结构模型的自振频率、增加了体系的阻尼;软土地基上隔震结构能够有效减轻结构的地震反应,但是相对于非隔震结构的加速度反应比值增大,隔震效果降低;SSI效应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小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不仅与地震动类型有关还与输入地震动强度相关;软土地基上高层隔震结构基础输入地震动与自由场地震动在反应谱水平上基本一致,采用自由场地震动确定基础输入地震动是可行的,且偏于安全,而非隔震结构基础输入地震动则与地基更深层的地震动接近。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高层、超高层钢结构具有的特点,以某高层钢结构基础隔震建筑为例,运用SAP2000V15软件建立分析模型,并施加一条强震地震波对模型进行地震响应分析,通过对水平地震计算结果的研究得出基础隔震钢结构减震效果显著,可应用于高层钢结构上。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高烈度区项目隔震层中黏滞阻尼器及隔震橡胶支座的组合设计思路,通过调节黏滞阻尼器及隔震支座力学参数的选取,以某9度区高层剪力墙结构为例,对主体结构进行了敏感度分析计算。研究结果表明:高烈度区项目在隔震层中增设黏滞阻尼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罕遇地震下隔震支座的拉应力,同时减小隔震支座位移量,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为高烈度区高层剪力墙结构提供经济可行的隔震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3.
现行规范采用静力设计的方法可能对高层隔震结构的风致效应考虑不足,为此深入研究了高层隔震结构抗风设计与风致效应,结合现行规范提出高层隔震结构风致效应分析框架,并针对中国某百米级实际工程隔震结构展开风致效应的分析与评估。结果表明:现行规范采用等效静力的计算方式低估了高层隔震结构实际所受的脉动风作用,通过风荷载时程分析发现,隔震层X、Y向的水平剪力相比风荷载标准值作用分别增加了23.8%和27.7%,但从设计的角度出发,现行规范取1.4的分项系数能满足隔震层抗风稳定性的要求; 在10年一遇风荷载作用下,高层隔震结构顶部存在舒适度的问题,最大风振加速度达到16.2 cm?m-2,超出规范限值8%; 在1年一遇风荷载作用下,高层隔震结构顶部的最大风振加速度达到7.6 cm?m-2,其居住舒适性更难以满足,高层隔震结构的舒适度问题在今后的抗风设计中应予以重视; 提出的分析框架能较系统和全面地反映高层隔震结构风致效应,可为现行规范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在高烈度区高层框剪结构引入隔震技术,其目标是在多遇地震下减小地震作用,从而使上部结构层间位移满足设计要求。本文在隔震体系简化分析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高层框剪隔震体系的简化计算模型。同时用通用程序和本文方法计算框剪结构隔震体系实例的地震时程分析反应,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所建立的框剪结构隔震体系简化模型是可靠的,可以用于高层框剪隔震体系的理论定性分析和初步设计中的参数拟定;在同一高层框剪结构工程中,与铰接隔震体系相比较,刚接隔震体系隔震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5.
康锦霞 《山西建筑》2007,33(1):49-50
结合工程实例,从隔震系统的阻尼及水平刚度等夹层橡胶垫的特性方面对高层隔震建筑的影响进行了阐述,分析比较了夹层橡胶垫的特性对高层隔震建筑与多层隔震建筑不同的影响效果,最终达到较好的隔震效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位于九度区的某高层剪力墙结构为例,使用YJK、SAP2000和ETABS三种有限元软件进行了基础隔震设计与分析。首先确定隔震支座的选型和布置,对非隔震结构和隔震结构进行计算分析,计算确定水平向减震系数和设防烈度。验算了隔震层抗风、支座位移、支座应力以及结构变形。结果表明高烈度区高层RC剪力墙结构采用基础隔震效果明显,上部结构可以减一度设计,各项指标满足规范要求,结构抗震性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国内外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中采用隔震技术,隔震技术大幅度提高建筑抗震性能。本文结合某高层框架结构工程实例,通过结构方案比选,从经济性及结构体系等方面,得出项目适宜采用隔震技术,然后建立ETABS隔震与非隔震结构模型,进行计算与分析,最后在设计阶段采取相应的隔震构造措施,解决地下室坡道、扶梯、楼梯穿越隔震层等问题,为相关工程提供一定得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连体高层结构的地震响应复杂并难以预测。为了提高这类结构的抗震安全性,以某实际工程为结构原型进行研究,通过控制效果的比较分析隔震技术在连体高层结构上的适用性。首先研究了在ANSYS软件中隔震支座的合理建模,采用若干Combine单元串联来反应隔震支座的动力特性,进而将隔震支座应用于主体结构,在地震激励下对比了结构位移、加速度响应,以及关键部位构件的内力响应。仿真结果验证了隔震支座在连体高层结构上应用的有效减振效果,同时计算也发现过大或过小的水平刚度都将影响隔震支座的控制效果。建模方法及计算结果都可为今后隔震技术在该类结构上的应用提供初步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高层建筑固有的自振周期较长,从反应谱曲线观察,采用隔震技术继续延长周期似乎减震作用不明显。针对这个问题,以某高层结构隔震设计为例,通过合理调控隔震层的刚度等方法,达到了满意的隔震效果,印证了隔震技术在高层建筑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高层结构采用隔震措施后,一方面由于缺少可行的抗拉措施导致隔震层抗倾覆能力不足;另一方面由于高层结构自振周期较长导致隔震效果不及自振周期较短的多层结构,使得高层结构隔震受到限制。为此本文采取一种高层结构水平隔震措施,除水平隔震层外,设置竖式水平隔震层及固定构件,对隔震结构沿高度提供抗倾覆水平力及阻尼。这种措施构造上具备充分的抗倾覆、抗风、耗能能力。初步时程分析结果表明,大震作用下结构处在弹性状态,隔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