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监测基准网是沉降监测的参考基准,基准点是监测的基本控制,监测基准点的稳定性是重要前提。本文结合武汉地铁6号线下穿4号线隧道沉降监测工程,针对监测基准点布设困难及其稳定性和可靠性问题,采用平均间隙法和分块间隙法相结合,通过多期水准观测数据分析,提取了稳定可靠的监测基准点,保障了施工隧道的沉降监测。  相似文献   

2.
目前国内大城市地铁隧道常采用浅埋暗挖法施工。通过对北京地铁15号线清华东站站后折返线区间隧道近距离下穿既有地铁13号线及京包铁路施工过程的沉降控制,分析总结了大断面暗挖隧道下穿既有线施工沉降控制技术。下穿隧道采用浅埋暗挖双侧壁导坑法施工,为保证下穿期间既有地铁13号线桥桩的稳定,下穿隧道采用全断面注浆加固,地面进行深孔注浆加固措施,有效控制了施工对既有线沉降的影响,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和可行的风险源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3.
富水地层中重叠隧道施工引起土体变形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叠隧道施工易产生隧道结构不稳定和地层变形等问题。重叠隧道富水地层施工时,土层开挖应力释放和地下水渗流共同作用使得地层和隧道变形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增加了施工难度。以深圳地铁5号线重叠隧道为背景,采用数值方法研究了开挖应力释放和渗流作用在重叠隧道施工不同阶段对隧道结构和土层变形的影响,得到富水地层重叠隧道施工土层变形规律,同时提出了控制地层变形措施。重叠隧道下洞施工时,采用设置超前注浆支护能有效控制开挖应力释放引起拱顶沉降,开挖完成后隧道拱顶在渗流作用下沉降稳定,而隧道上覆土层因失水固结产生较大工后沉降,同时地表沉降槽深度和半径在渗流作用下不断增大;为避免下洞隧道在渗流作用引起上洞隧道整体沉降,上洞在下洞施工引起土体变形稳定后进行施工。上洞开挖应力释放引起较大地层沉降,开挖应力释放引起较大地层沉降,渗流因素引起地层工后变形较小,地表沉降槽深度迅速增大而影响半径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4.
地铁列车荷载作用下软土地基会产生沉降,如工后沉降和不均匀沉降等,影响其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为研究不同速度地铁列车荷载作用下软土地基的沉降特性,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三维动力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了常规时速(80 km/h)和较快时速(120 km/h)下土体的沉降规律,并结合理论经验修改公式预测地铁运营工后沉降量。研究结果表明:列车运行速度越大,隧道下卧土体的波动越大,沉降曲线轮轨分布现象越明显,地表沉降槽的横向影响范围也越大,约为隧道轴线两侧各4.5倍隧道直径,但其工后沉降随地铁行车速度的增大而减小;在快速地铁列车荷载作用下土体竖向沉降的影响范围为3倍隧道直径;线路运营后一年沉降量约为57mm,占累积沉降量的30%,20年后的累计沉降量约为190 mm。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某城市地铁工程项目地铁站区间的双线地铁隧道工况,采用实测与拟合对比分析的方法,验证了课题组提出的考虑先掘进隧道扰动影响的结构性软土地层中的后掘进隧道地表沉降预测方法,反映了后掘进隧道引起"双沉降槽"的沉降特点,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地铁矿山法隧道下穿建筑物施工面临着控制建(构)筑物的沉降风险的重要问题,结合广州地铁某工程实例,介绍了建筑物沉降及其原因,针对造成建筑物沉降的关键因素即隧道渗漏水,采取了较强的控制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梅国雄  徐美娟 《建筑科学》2012,(Z1):198-201,222
经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处理的围垦海岸滩地产生的沉降变形给工程生产带来诸多问题,通过对比分析采用有限元法和实测资料预测法计算最终沉降的结果,得出有限元计算地基沉降是可靠的,进而采用有限元预测工后沉降与沉降稳定时间等,根据预测结果可解决实际工程出现的问题,具有较大的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富水性地基土中暗挖法施工地铁工程,采用人工冻结地层开挖及结构施工,阐述了冻结法加固地基土机理及施工工艺,通过测温和沉降监测,分析冻结法隧道施工过程中土层温度、荷载与沉降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在城市地铁隧道的施工中,通常采用CD、CRD或双侧壁导坑法施工,二衬施工时需拆除临时支护结构,可能引起隧道变形开裂、地层过大沉降等不良后果.石家庄地铁一号线项目,采用满堂脚手架+钢拱架+钢模板支撑体系施做大断面二衬结构,较台车施做二衬结构相比,降低了施工机械购买成本,加快了施工进度,降低了大断面的变形和地面沉降、对类似工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书挠 《山西建筑》2012,38(29):174-175
简要介绍了强夯法在公路路基中应用的发展历程。结合工程,给出采用强夯法治理施工及工后沉降等的施工方案,经检测,路基填土压实度能满足规范要求,同时工后监测结果显示,强夯后的路基在工后一个月的沉降已经趋于稳定,表明强夯法在治理高填方路基的沉降上有效。  相似文献   

11.
李杰 《土工基础》2014,(3):132-134,140
路基沉降计算和预测是工程建设中一个重要的课题,但是很多情况下理论计算的沉降量与实际沉降量有较大的出入。所以必须对路基沉降进行监测,根据实测数据控制填土速率,保证路堤在施工中的安全与稳定;根据实测沉降曲线预测工后沉降,使工后沉降控制在设计允许范围之内。但沉降预测模型的参数是不确定的,用概率和概率分布去描述更加合适,将模型参数视为随机变量,基于贝叶斯理论和MCMC方法,借助WinBUGS软件,建立了贝叶斯沉降时间序列不确定性预测模型。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所得结果合理可信,将其应用于路基沉降预测是可行和值得研究的。  相似文献   

12.
沉降变形与卸载标准是铁路路基堆载预压的主要问题。针对处于沿海滩涂软土路基之上的铁路专用线,采用插塑板与堆载预压相结合的方案进行地基处理,开展了大量的表层沉降、孔隙水压力、分层沉降等观测项目。据实测资料,总结分析了路基表面的沉降规律,并考虑了路基分层沉降与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规律,全面地揭示了整个路基地层的沉降变化特征,运用双曲线合理地预测了工后沉降,且推算出路基整体的固结度,采用工后沉降与地基固结度建立卸载时机判别标准。为堆载预压的卸载时机判别标准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基础沉降的解决方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崔银虎 《山西建筑》2001,27(3):26-27
通过对这些年来对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基础处理沉降差别的分析,介绍了以前常用的关于高主楼与低层裙房基础沉降差别的几种方法,总结出混凝土后浇缝方法具有结构简单,施工方便,降低建筑造价等特点,并提出了一些混凝土后浇缝法设计施工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对工后沉降法确定卸载时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针对经常将剩余沉降用于卸载时机确定的现象,在分析剩余沉降与工后沉降区别的基础上,提出两者之间的换算公式。工后沉降法中最终沉降应是设计荷载——等载预压下所对应的最终沉降,对于超载预压、欠载预压,应根据监测资料确定沉降与填土高度的关系,从而根据超载预压、欠载预压监测资料推算得到等载预压对应的最终沉降量。对多土层地基,目前预测工后沉降的方法易导致提前卸载和实际工后沉降偏大,因此应分层确定工后沉降,然后累加得到总的工后沉降。  相似文献   

15.
软土地基上堤防工程的工后沉降预测和控制不仅受理论计算方法的制约,在某些情况下,工程全周期管理更是主要影响因素。本文结合多个海堤工程的原位观测数据与理论计算,充分考虑实际的施工条件,对堤防工程全线的工后沉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压力注浆法加固高填方桥台台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初峰  熊海军  徐平原 《山西建筑》2007,33(29):280-282
对高填方桥台台背注浆加固的具体措施及施工技术进行了介绍,并通过承压板试验、钻孔取芯法以及注浆量分析法几种方法对注浆效果进行了评价,阐述了其质量保证措施及安全保证措施,对于改善桥头跳车及竣工后沉降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土石混填路基在我国西部山区已被广泛采用,但由于设计、施工规范不完善,路基经常出现不均匀沉降变形,导致路基开裂或失稳,降低了公路的服务水平。为了揭示土石混填路基的沉降变形特性,为设计和施工控制提供依据,本研究采用二维力学框架,进行了不同工况和不同压实度土石混填路基的二维力学模型试验,再现了土石混填路基的沉降变形性状。试验结果表明:填筑高度和压实度是影响路基沉降量的主要因素;路基的施工期沉降远大于工后沉降,但施工期沉降的发展速度较快,工后沉降发展速度缓慢。随路基填筑高度的增加,施工期沉降呈抛物线增长,工后沉降趋于线性增长;压实度不足时,路基的工后沉降量可能成倍增加。  相似文献   

18.
沟谷型黄土高填方工程地基沉降控制问题既是重点也是难点,针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压实回填土地基沉降计算方法研究较少。通过室内人工配制试样与回填场地原位探井取样开展了一系列室内高、中、低压侧限压缩固结试验,探究了压实回填土的变形特性,基于割线模量法与分层总和法研究路径的不同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沉降计算方法,对比分析了填筑体在不同计算方法下的最终沉降量差异。试验结果发现,采用基于Gunary模型非线性垂直压应力-压应变关系表示的割线模量法,计算所得的最终沉降量数值比分层总和法计算值偏小,两者偏差在4.8%之内。压实回填试验场地的实测压实度基本稳定在(70±5)%,通过提出的计算方法预测回填场地33 m深填方填筑体在水环境未变化时产生的总压缩固结沉降变形量为1523.2 mm,填方区的地基沉降量非常大,填方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应在地基充分固结变形稳定后,同时,高填方施工应严格控制压实度,努力提升施工质量。该计算方法是对割线模量法沉降计算体系的有益补充,其计算结果可供实际工程建设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广州市轨道交通五号线鱼珠车辆段软基处理时,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采用搅拌桩深层处理和塑料排水板堆载预压联合处理方法,施工监测及工后沉降监测结果表明,该法可有效减小土体向预压区外移动和预压土体总沉降值,减少对附近建筑物的影响,有利于控制工后沉降。  相似文献   

20.
敖卓铎 《山西建筑》2010,36(14):289-290
针对广梧高速公路K63+913通道桥1号台台背路基工后沉降现象,结合高速液压夯实机进行补强的作用机理和施工工艺,通过对台背涵侧路基的资料调研,填料土性试验,现场夯实试验等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了相关结论,并提出建议,以期减少桥涵台背工后沉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