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食管心房调搏术(TEAP)及临时心脏起博术在治疗儿童急性难治性快速性心律失常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2月因急性难治性快速性心律失常行TEAP治疗的48例患儿和临时心脏起博术治疗的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48例接受TEAP治疗的患儿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1天~13岁,其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5例、快律性心房扑动15例、房性心动过速5例、左室特发性束支折返性心动过速3例,经TEAP转复成功率分别为84%、80%、20%及100%。6例接受临时心脏起搏治疗中男1例、女5例,年龄2~10岁,暴发性心肌炎5例、心肌致密化不全心肌病1例,均得到很好控制。结论 TEAP、临时心脏起博等临时心电治疗在儿童急性难治性心动过速治疗中具有很好的疗效,但是临时电学治疗只能暂时纠正危害患儿生命安全的血流动力学异常,必须同时进行包括针对基础疾病等的积极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儿童暴发性心肌炎合并完全房室传导阻滞时临时心脏起搏的救治经验.方法 对3例植入临时心脏起搏器的暴发性心肌炎合并完全房室传导阻滞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3例患儿中,2例在发病后及时就诊并积极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后好转;1例因发病时间较长,出现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 对暴发性心肌炎合并完全房室传导阻滞患儿,应积极植入临时心脏起搏器,使患儿迅速改善血流动力学,安全度过危险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房室传导阻滞患儿经静脉植入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治疗、随访及并发症处理。方法 1992年5月至2013年12月贵州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安置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治疗症状性高度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儿11例,年龄5~14岁,平均(12.0±2.8)岁,均采用经静脉植入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治疗,并随访1~22年(平均6.1年)。结果患儿经头静脉(1例)或锁骨下静脉(10例)途径植入起搏电极,7例植入心室按需型起搏器,4例植入全自动型起搏器,心房起搏电极安置于右心耳或房间隔,4例右心室起搏电极安置于右心室心尖部,7例安置于右心室间隔部。规律随访期内,起搏阈值、感知及阻抗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例患儿术后5年发生起搏电极断裂,予更换起搏系统;1例患儿术后3年出现左心功能不全,升级为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后病情缓解。结论在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随访过程中,需要针对儿童的有关生理、病理特点采取相应的对策,儿童经静脉植入埋藏式心脏起搏器简便易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临时人工心脏起搏在先天性心脏病术中及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临时人工心脏起搏治疗在先天性心脏病术中及术后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999年3月~2002年12月15例因术中或术后出现各种心律失常(主要为缓慢型心律失常)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行临时人工心脏起搏治疗。术中及术后床旁紧急开胸右心室心外膜放置临时人工心脏起搏,全部以VVI型起搏方式,并配和药物治疗。结果 15例患儿均于术后1~14d转为稳定窦性心律,出院前全部拆除起搏导线,并康复出院未留置永久性心内膜起搏器。结论 先天性心脏病术中及术后出现各种心律失常,术中与手术操作有关,正确认识房室传导组织的解剖是防止损伤的关键。术后宜尽早放置临时起搏器,帮助患儿恢复自主心律,以期安全渡过围术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临时起搏治疗儿童缓慢心律失常的作用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7年6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55例接受临时起搏治疗的缓慢心律失常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临床特点及疗效进行总结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55例缓慢心律失常包括心肌炎所致的严重房室传导阻滞(AVB)、窦性心动过缓或心搏停止29例,心肌病所致的Ⅲ°AVB或病窦综合征5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Ⅲ°AVB6例,先天性Ⅲ°AVB5例,Ⅲ°AVB围手术期临时起搏10例;其中39例可进行临时起搏前后阿-斯综合征发作频数比较(P=0.003),34例可进行射血分数及左室缩短率比较(P=0.000,P=0.001),26例可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比较(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经药物及临时起搏等治疗,18例临床治愈,36例好转,1例死亡,其中45%心律好转或恢复正常,10例围术期患儿均顺利度过手术麻醉期。Kruskal-Wallis H(K)检验结果显示,不同心血管基础疾病的临床及心律预后不完全相同(P=0.001,P=0.000);Mann-Whitney U检验提示心肌炎组预后较好(P=0.001,P=0.000)。结论临时起搏治疗有利于改善各种病因所致缓慢心律失常的临床症状,促进早期可逆的传导系统损伤恢复,降低Ⅲ°AVB围手术期风险,是一项安全、有效的预防和急救技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肌致密化不全(NVM)合并心室电风暴(ES)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例NVM合并ES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女,8岁,近14个月内反复晕厥。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示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左室收缩功能减退。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反复发作呈ES表现,予以电复律/电除颤,临时心脏起搏以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后期植入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术后随访一年内未有阿斯发作,但心脏扩大及心功能未见明显改善,ICD植入术后14个月发生猝死。结论 NVM为临床少见的心肌病,持续室性心动过速,反复发作,部分呈ES表现,易发生心脏猝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膜部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后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的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2月至2019年6月就诊的18例VSD封堵术后CLBBB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8例接受VSD封堵术并经心电图检测确诊CLBBB患儿的平均年龄为5.69±2.33岁(3岁2个月~10岁5个月),男性11例、女性7例,随访时间中位数5年(3个月~10年)。14例无心力衰竭患儿中4例经糖皮质激素治疗CLBBB即恢复,随访3~6个月各项指标均无异常;8例随访5~10年,无不适,心电图无变化,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心房利钠肽均无异常,但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增大;2例接受封堵器取出及VSD修补术,1例术后出现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余无异常,另1例术后出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植入起搏器,随访1年QRS波时限较术前缩短,心功能无异常,LVDD增大。4例合并心力衰竭患儿中3例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植入术,1例行左室起搏,术后QRS波均150 ms;1例行CRT术后3天因急性心力衰竭死亡,另3例随访1~2年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对于VSD封堵术后早期出现CLBBB患儿,糖皮质激素可能有效,若无效,可选择手术取出封堵器,但有发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风险。若合并心力衰竭,CRT或左室起搏治疗可能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临时心脏起搏器治疗阿-斯综合征(ASS)的价值。方法ASS患儿8例在X线透视下1例床边盲插起搏导管,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结果7例于ASS发作1~2d安装,2例于ASS发作10d和20d安装。2例死亡,2例最终安装永久心脏起搏器;5例治愈。起搏过程中2例出现起搏电极移位,1例出现心脏杂音,1例出现局部皮肤感染。结论心脏临时起搏器抢救小儿ASS发作效果良好,且安装越早,预后越好。  相似文献   

9.
儿童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方法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总结儿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随访和并发症处理的经验。方法(1)对III度房室传导阻滞儿童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术后1周,1、3、6、12个月及此后每年均进行随访,随访时行心电图、胸片、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对起搏器参数和起搏阈值进行检测。(2)对随诊中出现的6例并发症(其中囊袋感染2例、固定胶套磨破皮肤感染2例、绝缘层破损1例、重度三尖瓣反流1例)分别进行处理。结果对27例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儿童进行7个月~8年随访,平均(5.2±1.5)年;其中6例并发症经处理后,感知和起搏功能良好,随访6个月~5年无异常。结论(1)儿童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尽量采用生理性起搏;(2)心外膜手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少,适合超声心动图显示锁骨下静脉内径小于5 mm的患儿;(3)心内膜植入时要注意儿童的心脏结构和生长发育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植入左房左室心外膜永久双腔起搏器治疗儿童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可行性、优越性及疗效.方法 本组11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儿,中位年龄4.0岁(0.5 ~7.6岁),其中男6例,女5例,药物治疗均无效,均植入心外膜左房左室永久双腔起搏器.本组术前均为右室临时或永久起搏方式,3例存在心功能不全.经左侧第4肋间腋前线开胸,将心外膜起搏电极固定于左心耳及左室心外膜,于腹部左季肋下制作囊袋置入脉冲发生器,经皮下隧道连接起搏电极导线.术后随访心功能变化、起搏参数和功能、心电图参数.结果 11例患儿均成功植入左房左室心外膜永久双腔起搏器.左室起搏QRS间期较术前右室起搏QRS间期明显缩短[(140+24)ms vs.(180±33)ms,t=8.8,P<0.05].3例右室或右房右室起搏方式存在心功能受损患儿,植入左房左室心外膜起搏器随访2 ~ 14个月,左室射血分数逐渐恢复正常(65%±8%),与植入前左室射血分数(30%±1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P<0.05).其余8例患儿随访期间心脏大小及左室收缩功能保持在正常范围.全部患儿随访显示起搏及感知功能良好.结论 在因条件限制需植入心外膜永久心脏起搏器的房室传导阻滞患儿,可选择左房左室心外膜起搏,以尽可能小的创伤、最大限度保护患儿的心脏功能,有效避免或逆转起搏器综合征,可作为植入心脏起搏器心外膜电极首选及常规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