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术中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AD)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经全主动脉CTA诊断为ADD的患者41例,术前行TEE检查,根据TEE检出主动脉根部受累情况分为三组:夹层未累及主动脉根部组(A组)16例,主动脉根部轻-中度受累组(B组)9例,主动脉根部重度受累组(C组)16例。均行术前TEE检查观察主动脉根部形态、夹层受累情况,包括主动脉瓣叶形态、功能,测量并比较各组主动脉瓣环内径、主动脉窦部内径、窦管交界内径及可显示升主动脉段的最大内径,观察冠状动脉起始段形态;术后TEE即刻观察手术效果。并将TEE结果与术中所见进行比较。结果 41例患者术前TEE对升主动脉内撕裂的内膜片显示阳性率为100%。B、C组主动脉窦部内径均大于A组,C组主动脉窦部内径大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患者主动脉瓣环及升主动脉内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经手术证实,术前TEE诊断夹层累及冠状动脉的特异性为62.5%,敏感性为56%。术后TEE可评估人工主动脉瓣或修复主动脉瓣形态、功能,以及人工血管、冠状动脉等吻合情况。结论 术前TEE能准确评估AAD主动脉根部及冠状动脉受累情况,术后TEE可即刻评估手术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主动脉夹层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主动脉夹层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2例(其中DeBakeyⅠ型53例,DeBakeyⅡ型9例)确诊并将行开胸术的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前采用TEE评价主动脉瓣解剖结构、有无内膜撕脱及其范围、破口位置、升主动脉内径及夹层分型.术后即刻评价主动脉瓣、人工机械瓣及人工血管的功能情况.结果62例患者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45例.TEE准确评估升主动脉内径大小、内膜撕脱情况、破口位置、主动脉瓣结构及反流情况、真假腔情况,同时显示假腔内血栓.根据TEE在术前提供的诊断信息,采取主动脉瓣不处理、主动脉瓣成形术、David术及人工机械瓣置换术.术后即刻评估手术效果,主动脉瓣成形术后效果理想20例,不理想4例;David术后效果理想4例,不理想1例;人工机械瓣功能良好20例,有瓣周漏1例.结论TEE在主动脉夹层术前提供诊断信息,术中指导手术操作,术后评价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3.
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保留主动脉瓣根部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IOTEE)在保留主动脉瓣根部手术(David)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IOTEE对35例预施行保留主动脉瓣的根部替换术(David手术)的患者进行研究,其中男24例,女11例,年龄10~64岁,平均(37±15)岁。近端行DavidI型6例;DavidII型26例;阜外医院设计的改良David手术3例。开胸或体外循环前通过IOTEE评价主动脉瓣的结构情况,主动脉瓣的反流程度,瓣环内径,主动脉窦部及升主动脉起始部情况,左室收缩功能。所有的这些患者均适合施行David手术;术毕心脏复跳后通过IOTEE再次评价主动脉瓣,主动脉窦部及升主动脉起始部情况。结果这35例患者均成功施行了David手术。所有患者心功能I级;主动脉瓣无反流13例,轻度反流19例,轻中度反流3例;主动脉窦部内径由术前的(49.5±7.9)mm缩小为术后的(28.6±4.5)mm;升主动脉替换为人工血管,由术前的(42±4.5)mm变为术后的(30±2.8)mm;无需二次手术治疗。结论IOTEE可即刻评价David术的可行性和手术效果。同时David手术也是对主动脉瓣叶及瓣环大致正常的主动脉根部疾病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主动脉疾患手术中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TEE)补充或修正术前诊断、即刻评价手术效果及对选择手术方式的影响。方法 :19例患者 ,行 Bentall手术 17例 (其中 2例并全弓置换术 ) ,Wheat手术 2例 ,升主动脉置换术 (AOR) 8例 ,主动脉瓣置换 (AVR) 升主动脉成形 (AOP) 1例 ,假性动脉瘤切除并 AOP1例。术中 TEE在体外循环 (CPB)前后对心脏和大血管的结构及功能作全面检查和监测。结果 :体外循环转机前 TEE检查补充术前诊断 3例。转后 TEE发现 1例 AVP后中度主动脉瓣返流 ,再次转机行 AVR;发现左室蓄积型积气 1例。结论 :术中 TEE在主动脉根部及升弓部手术中 ,尤其在有可能保留或修复主动脉瓣时 ,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利用经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估中-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合并升主动脉扩张患者的主动脉根部结构及其与左心室功能的关系。方法 15例存在中-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合并升主动脉扩张患者为病例组,17例主动脉瓣结构正常的患者为对照组,行经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eSie Valves分析软件获得主动脉根部相关参数,同时获取病例组左室功能参数。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主动脉根部各径线均增大。病例组中,术前发现升主动脉内径与窦部、窦管交界内径具有相关性,术后升主动脉未见明显回缩。病例组二尖瓣环-主动脉瓣环夹角与术前左室射血分数呈明显负相关。结论 能够利用经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合并升主动脉扩张患者的心内构型及解剖关系的变化,为术前评估以及术后再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研究不同分型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BAV)与主、肺动脉扩张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的382例BAV患者,按照Sievers′分型进行分组。另选取正常对照组200例。分别测量主动脉瓣瓣环、窦部、窦管结合部、升主动脉近端及主肺动脉近段内径。结果 382例BAV患者中,0型44例,1型338例,其中1(L-R)型226例、1(R-N)型97例、1(N-L)型15例。0型瓣环、窦管结合部、升主动脉及主肺动脉近段内径均较对照组增宽(P0.05),窦管结合部和升主动脉内径增宽显著(P0.01)。1型瓣环、窦部、窦管结合部、升主动脉及主肺动脉近段内径较对照组明显增宽(P0.01)。1型瓣环、窦部、窦管结合部内径较0型增宽(P0.05),窦部内径增宽明显(P0.01)。1(L-R)型较1(R-N)型窦部内径显著增宽(P0.01),1(N-L)型与其他两型窦部内径相比无差异(P0.05)。三型之间瓣环、窦管结合部、升主动脉及主肺动脉内径相比无差异(P0.05)。结论 BAV患者常伴有主动脉及肺动脉内径增宽。1型比0型BAV主动脉根部内径增宽。1(L-R)型在主动脉根部扩张显著。  相似文献   

7.
33例连续病人接受人工主动脉瓣替换术,术前用2DE和M型超声心动图测定主动脉根部内径,旨在预测人造瓣膜的大小。其中28例属首次接受人工瓣替换术,5例是再次行人工瓣替换术。平均年龄为33.4±12岁(17~58岁)。用M型超声和2DE分别测量升主动脉根部内径和主动脉瓣环处内径与人工主动脉瓣的外径比较。主动脉瓣替换术采用标准心脏外科手术法。结果:2DE术前测定主动脉瓣环内径与人工瓣外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仿"Z"字主动脉窦部成形术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继发合并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的护理配合。方法从2014年1月至2018年3月我院大血管中心收治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384例中选出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患者56例,采用仿"Z"字主动脉窦部成形术进行治疗,总结护理配合方法。结果仿"Z"字主动脉窦部成形术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继发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患者中,能有效消除及预防主动脉窦部残留夹层的复发,极大规避了灾难性夹层近端吻合口出血的问题,同时也为患者保留了自己的主动脉瓣叶。结论围术期器械护士术前必须熟悉手术步骤,了解主刀医师习惯,充分准备器械用物及测量工具,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巡回护士做好心理护理,正确核对,合理安置体位,密切关注手术进展,提供台上物品及贵重耗材,是手术顺利完成的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9.
根据是否累及升主动脉可将胸主动脉夹层分离分为Stanford A、B两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累及升主动脉,其近端剥离常累及冠状动脉,冠状动脉血管内形成夹层,甚至导致冠状动脉开口完全从主动脉窦部内膜撕脱,  相似文献   

10.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主动脉瓣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初步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保留瓣叶的主动脉瓣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1例主动脉瓣中重度关闭不全患者在术前、术后进行常规超声心动图、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及彩色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color RT-3DE)检查.结果 11例患者术前及术后RT-3DE、color RT-3DE均能立体观察主动脉瓣的形态及对合情况,5例患者术前color RT-3DE能立体观察室间隔缺损部位、形态、大小及空间关系,而且RT-3DE测量主动脉瓣环直径、窦部直径、窦干部直径、升主动脉直径及室间隔缺损大小基本上与手术中的测值呈线性相关.结论 RT-3DE能快速、准确地测量主动脉瓣环、窦部、窦干部及升主动脉的直径,同时能立体显示主动脉瓣的形态和功能及主动脉瓣反流的程度.  相似文献   

11.
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超声心动图诊断中日友好医院超声诊断科王敦礼,贾冬林患者男、40岁,诊断:局限性升主动脉根部夹层动脉瘤,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升主动脉造影结果:造影示主动脉根部扩张及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整个胸主动脉内径基本正常。未见假腔及破口。手术证实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马方综合征(MFS)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对28例MF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例术前因主动脉破裂死亡;术后死亡2例,1例死于心室颤动,1例死于败血症。余术后24h胸腔引流量300~1500ml,呼吸机使用时间10~52h。出院前复查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明显缩小,主动脉瓣启闭良好;术后病理示主动脉壁退行性变及囊性坏死。结论心血管病变是MFS最危急的病症和主要的死亡原因。死亡原因主要为升主动脉夹层分离引起的心包填塞、主动脉瓣反流引起的左心功能不全、冠状动脉开口破裂引起的心肌缺血以及因主动脉弓受累导致的中风。升主动脉瘤直径>5.5cm者应行手术治疗,Bentall手术为首选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RT-3D-TEE)定量分析主动脉瓣反流(AR)患者主动脉根部解剖参数,筛选其中对AR影响最大的参数。方法选取我院择期接受主动脉瓣置换术的中至重度AR患者42例(AR组)和无AR的心脏疾病患者30例(对照组),应用RT-3D-TEE获取两组主动脉瓣环、主动脉窦部及窦管结合部水平面的主动脉根部内径(AAD、SOVD、STJD),主动脉根部面积(AAA、SOVA、STJA),主动脉根部周长(AAC、SOVC、STJC)。比较两组上述各参数;Logistic回归分析两组间存在差异的参数,筛选其中对AR影响显著的参数,并绘制相应参数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判定AR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AR组SOVD、STJD、AAA、SOVA、STJA、AAC、SOVC、STJC均较对照组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仅AA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逻辑回归模型逐步筛选出STJA和STJC对AR有显著影响(P=0.002、0.005)。ROC曲线分析显示,STJA和STJC截断值为7.165 mm2、9.3 mm时,判定AR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69.8%、95.0%和74.4%、95.0%,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7、0.885。结论 AR时,主动脉瓣环、主动脉窦部及窦管结合部3个水平面主动脉根部参数增大程度不同,其中窦管结合部水平面的面积及周长变化显著,是导致AR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在主动脉瓣膜病变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的术前评估、术中监测及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2例行TAVR的主动脉瓣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单纯主动脉狭窄患者13例(Ⅰ组),单纯主动脉瓣反流患者6例(Ⅱ组),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反流患者13例(Ⅲ组)。分析各组术前多层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对主动脉根部结构测值、术前及术后1个月超声心动图参数的差异,以及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32例患者术中均经股动脉植入瓣膜,并应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监测,其中2例于TEE引导下行房间隔穿刺逆行跨主动脉瓣,4例采用瓣中瓣手术。术前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RT-3D TEE)与MSCT测得的主动脉瓣环最大径、最小径、面积、周长,以及左、右冠状动脉开口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即刻TEE评估:少至中量瓣周漏4例,少量瓣周漏9例,微量瓣周漏5例,无瓣周漏14例。经胸超声心动图结果显示,与术前比较,Ⅰ组术后1个月主动脉瓣峰值流速(AV Vmax)、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差(AVPGmean)、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PW...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主动脉瓣病变合并升主动脉瘤或夹层行Wheat手术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自1998年1月至2007年6月45例主动脉瓣病变合并升主动脉瘤或夹层患者行主动脉瓣及升主动脉置换的手术及随访资料.结果:手术死亡2例,分别死于术后多脏器功能衰竭及败血症;随访1 ~ 9年,无晚期死亡,2例马凡综合征患者在术后2年和8年因主动脉瓣瓣周漏及人工瓣膜心内膜炎合并慢性升主动脉夹层而再次手术.结论:主动脉瓣病变合并升主动脉瘤行Wheat手术效果满意,但主动脉瓣病变同时合并主动脉根部扩张的病例,应同期行根部置换.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联合应用常规经胸超声(TTE)和经食管超声(TEE),对不同类型主动脉夹层(DeBakeyⅠ型夹层12例及Ⅲ型夹层11例)之不同部位主动脉膨胀性进行对比研究。用TTE测量主动脉瓣上方3cm处升主动脉收缩期和舒张期内径,TEE测量降主动脉上段近峡部处收缩期和舒张期期内径。同时测量静息状态下右上肢肢动脉血压。主动脉膨胀性用简化的Young氏公式求得。结果显示主动脉夹层升主动脉和降主动脉膨胀性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且Ⅰ型主动脉夹层是升主动脉膨胀性下降更明显,而Ⅲ型主动脉夹层降主动脉膨胀性降低更甚,其主要病变部位与主动脉夹层原发病变部位正好吻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在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采用主动脉根部内引流技术的经验.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03年3月至2008年3月20例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A组)和2008年3月至2013年5月36例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B组)在济南军区总医院行升主动脉替换+主动脉弓置换+降主动脉支架象鼻术,B组手术中在主动脉根部行主动脉壁与右心耳做内引流.分析两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体外循环时间、术中输注红细胞量、术后再次开胸手术止血例数、术后24 h总引流量、术后输红细胞量、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例数、术后死亡病率.数据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方法,采用成组t检验和x2检验进行组间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的统计学分析.结果 B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体外循环时间、术中输注红细胞量、术后再次开胸手术止血例数、术后24 h总引流量、术后输红细胞量、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例数、术后病死率等方面均明显低于A组(x2或t值分别为2.658,2.381,2.265,3.056,6.862,2.896,2.316,7.215,7.668;P值分别为0.012,0.034,0.007,0.016,0.013,0.032,0.008,0.008).结论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应用根部内引流技术可以减少术后出血,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E)评价高血压合并A型主动脉夹层(AAD)患者升主动脉纵向力学特征变化的应用价值。方法连续收集高血压合并AAD患者40例为D组,另选同期年龄、性别匹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依据升主动脉直径分为A组(直径35 mm, 40例)、B组(35 mm≤直径45 mm, 40例)及C组(直径≥45 mm, 40例),40例年龄、性别匹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直径35 mm);常规超声测量Valsalva窦(ValS)、窦管交界(STJ)及升主动脉直径(AAd),静息状态下测量血压及心率;2D-STE分析获得升主动脉前、后壁纵向应变(AW-LS、PW-LS),二者均值记为平均LS(Mean LS)。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患者(A组、B组、C组及D组)的AW-LS、PW-LS明显减低(均P0.05),且随管径扩张程度增加,LS逐步减低,高血压合并AAD患者的LS最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ean LS与脉压是高血压患者发生AAD的独立相关因素。Mean LS联合脉压预测高血压患者发生AAD的ROC曲线下面积达0.912(灵敏度92.5%、特异度82.5%)。升主动脉LS与AAd、收缩压和脉压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2D-STE可初步评价高血压并发AAD患者的升主动脉力学功能改变,升主动脉LS可能是与高血压患者发生AAD相关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双源CT血管造影综合评估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双源CT血管造影(DSCTA)综合评价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D)主动脉根部结构﹑冠状动脉和左心室功能的可行性。方法 对36例Stanford A型AD患者行术前心电门控DSCTA扫描,评价冠状动脉、主动脉及主动脉瓣膜图像质量及受累情况,测量主动脉根部管径和左心室功能,计算辐射剂量。将DSCTA结果与手术所见进行比较。结果 35例患者成功完成DSCTA检查。97.14%(34/35)的胸主动脉和主动脉瓣膜图像、93.10%(445/478)的冠状动脉节段图像可用于诊断。右窦受累17例,无窦受累15例,左窦受累5例;右-无窦交界受累13例,左-右窦交界受累3例,左-无窦交界受累1例。主动脉窦部直径(41.6±9.4)mm;瓣环直径(28.2±4.1)mm;窦管交界直径(73.6±10.2)mm。左心室射血分数与主动脉根部受累程度呈负相关(r=-0.97,P=0.02)。平均有效辐射剂量为(21.96±4.36)mSv。DSCTA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一致率(30/34,88.24%)和一致性(Kappa=0.82,P<0.01)均较高。结论 DSCTA"一站式"检查综合评价Stanford A型AD主动脉根部结构﹑冠状动脉和左心功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E)评估慢性中重度主动脉瓣反流(AR)患者主动脉窦部的纵向力学特征。方法:连续收集慢性中重度AR患者102例为病例组,8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病例组再根据主动脉窦部是否扩张(男性>38.0 mm,女性>35.4 mm定义为扩张)进一步分为扩张组和非扩张组。超声心动图测量主动脉瓣环内径(AO-a)、主动脉窦部内径(ValS)、窦管交界内径(STJ)及每搏量指数(SVI)等参数。应用2D-STE软件分析受试者主动脉窦部前壁、后壁(AW-LS、PW-LS)及二者均值为平均纵向应变(M-LS)。分析AW-LS、PW-LS与血压、主动脉根部内径、SVI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慢性中重度AR患者主动脉窦部的AW-LS、PW-LS均显著减低(P<0.001);与非扩张组比较,扩张组主动脉窦部AW-LS、PW-LS均更小(P<0.001);主动脉窦部的LS与主动脉根部内径、脉压和SVI呈显著负相关(P<0.001)。结论:2D-STE能够用于评估主动脉窦部的LS,其重复性较好。与健康人相比,慢性中重度AR患者加速了主动脉根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