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1 毫秒
1.
长期以来,平原县旱地小麦产量低而不稳。近年来,采取旱作综合配套措施,较好地利用自然降水,挖掘出旱地小麦的增产潜力,通过开发的旱地小麦产量达到5295kg/hm^2,有133hm^2产量超过6000kg/hm^2,其中0.15hm^2产量7595kg/hm^2。  相似文献   

2.
优质抗旱小麦新品种阳光10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是世界上广为种植的一种主要粮食作物,我国常年种植面积在3.4亿亩左右,其中近1亿亩种植在旱地,因水源、田间工程和地形等限制完全没有水浇条件,加之气候变暖的影响,旱地小麦产量长期低而不稳,小麦生育期间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及程度逐年增加,造成旱地小麦大幅减产。小麦生产发展历史证明,培育抗旱节水、高产特产的小麦品种无疑是未来旱地小麦生产的发展趋势,是提高小麦单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可持续生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干旱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对旱地小麦产量特征进行探索具有重要意义。以抗旱闻名的山西省旱地小麦育成品种为材料,在雨养和灌溉2种水分处理下分析了不同年代小麦品种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趋势以及各年代小麦品种的抗旱性,探明品种改良过程中产量提升的生理及形态机制,对未来旱地小麦育种的性状选择提供指导。结果表明,山西旱地小麦品种平均产量随年代逐渐增加,1990s前产量的年均增益明显高于1990s后,1990s-2010s间产量增加差异不显著;有效穗数和千粒重随年代呈增加趋势,而穗粒数和抗旱性随年代呈波动性变化。山西省旱地小麦产量整体偏低,通过遗传改良提升产量仍具有较大的空间。综合产量因素的改良趋势,在今后的旱地小麦育种中应继续增加有效穗数和千粒重,以提高小麦穗粒数作为重要途径和手段。  相似文献   

4.
山西省种植小麦1500万亩,旱地麦田占小麦总面积70%,产量占总产48%,旱地小麦产量的高低左右着山西省小麦的总产量。1987~1991年,我所以小麦商品粮基地襄汾县汾阳岭村为基点,开展了旱地小麦高产关键配套技术研究。经多项研究和生产考察,提出了“依地用种  相似文献   

5.
1998—2000年开展了旱地小麦集水补灌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旱地小麦适时有限补灌、选用抗旱节水生态型品种、适宜的播期密度是提高旱地小麦产量乖水分生产效率的重要途径。该项研究为旱地小麦由被动防旱转向主动抗旱提出了新的思路,是旱地小麦进一步提高单产的战略性措施。  相似文献   

6.
《种子》2020,(9)
小麦品种产量受小麦倒伏因素的严重制约。常规情况下可通过小麦植株矮化降低小麦倒伏率,进而达到增产的目的,但过度矮化亦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故合理控制小麦植株株高,避免植株过高过低诱发的减产现象极为重要。本研究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小麦品种株高与产量及抗旱性的关系。试验选取50份小麦品种作为研究对象,在水旱条件下测定株高、小区产量及抗旱指数。各小麦品种依据旱地株高聚类分析,测定株高与产量、抗旱指数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受干旱胁迫,小麦株高以及小区产量呈下降趋势。50份小麦品种依据旱地株高聚类分析划分为4类。不同类型小麦的株高、小区产量、抗旱指数存在显著差异性。株高均值在68.12 cm的C类小麦,小区产量及抗旱指数最佳。株高过高过低均降低小麦小区产量及抗旱指数。  相似文献   

7.
庆阳位于甘肃省东部,是该省冬小麦的主产区之一.本区气候干旱、寒冷,病虫等自然灾害频繁,小麦产量低而不稳、效益差.选育高产、稳产、优质的旱地小麦品种,是生产上的迫切需要.陇东学院农学系育成的"庆选"、"庆丰"、"西峰"三大系列品种的大面积推广,为本区旱地小麦生产做出了很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针对生产实际,经过几年探索,总结出一套旱地小麦高产节水栽培技术,运用该项技术后,一般小麦每公顷产量可达6000~7500kg,对于提高旱地小麦产量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小麦生育期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及程度逐年增加,造成旱地小麦产量大幅下降,影响国家粮食安全,如何提高旱地小麦产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就多年来洛旱6号在推广中取得的经验、存在的不足及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陇县地处渭北旱塬西端,年均气温11.25℃,无霜期198d,年均降雨量611mm.2015年小麦播种面积1.57万hm2,其中旱地小麦面积占70%.旱地小麦产量的稳定和稳步提高,对陇县乃至全省小麦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筛选了近年陕西省审定的一批旱地小麦新品种进行展示试验,根据适应性、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进行筛选评价,以期选择出适应陇县及其周边区域的高产高效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11.
我国水资源严重匮乏,随着气候变化,灌溉水资源供求矛盾日趋加剧。挖掘旱地小麦生产潜力成为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课题。旱地小麦提高产量的关键是合理运筹,充分利用现有水资源,实现水肥资源的高效利用,减小年际间的产量波动。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旱地开发的进展,结合前期研究提出了通过深松耕作实现土壤增蓄扩容能力的关键技术,概述了山东旱地小麦耕作、播种、水肥管理等栽培环节的技术特点,为旱地小麦稳产高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对套作条件下不同品种(系)小麦的生长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其生育时期与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正负)相关性,初步探讨四川丘陵旱地适宜种植的小麦品种。结果表明,适于四川丘陵旱地套作种植的小麦品种(系)为绵麦367和川麦104。  相似文献   

13.
提高小麦总产量的途径一是扩大麦田面积,二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我国在小麦总产的增长方面,单产提高的作用明显高于扩大面积的作用。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后期,全国主要麦区大体上进行了4~6次较大规模的品种更换,每次更换不仅促进了小麦生产的发展,而且对小麦的产量的提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耕地面积的逐年减少,靠扩大种植面积来增加总产量已不可能。因此选育“超级小麦品种”,带动小麦生产大幅度或“超越性”的提高,是解决粮食问题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山西省近年审定小麦品种的综合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小麦育种和生产提供借鉴,对2013-2017年山西省审定的41个小麦品种进行产量、品质与抗病性分析。结果表明,各麦区审定小麦品种平均产量年度间虽有波动,但总体均呈逐步上升趋势。南部水地和中部水地审定小麦品种产量三因素中穗数变异系数均为最大,南部旱地和中部旱地审定品种则是穗粒数变异系数均为最大,因此,水地小麦育种应在提高穗数的基础上,协调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旱地小麦育种应在提高穗粒数的基础上,提高穗数和千粒重。从品质类型看,强筋和中强筋小麦比例很少,中筋小麦比例较多,区组间品质差别较大,达标品种(包括强筋、中强筋和中筋)比例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南部水地>南部旱地>中部水地>中部旱地。审定品种的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指标均相对较高,但有61.0%的品种面团稳定时间较短,低于中筋小麦标准,故应把提高面团稳定时间作为品质育种的主攻方向。山西省近年审定品种总体的抗病性较差,没有兼抗两种病害的品种,条锈病、叶锈病和白粉病抗病品种占审定品种比例分别为2.4%、0和12.2%。需要引进抗病资源,同步提高产量和品质水平,培育优质、高产、多抗的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土柱栽培研究了土层厚度对旱地小麦花后根系干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层厚有利于旱地小麦根系生长,根系分布于表层的比例少。土层愈薄,籽粒产量中来自开花前贮藏器官物质运转的量所占的比例就愈高,产量愈低。由于处理3(160cm)与处理4(对照,200cm)差异不显著,处理1(80cm)、2(120cm)、2(120cm)与处理4(对照)差异显著,因此可以认为旱是小麦获行高产的土层厚度下限指标应在160cm左右,并可据此制定管理方案,以获得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16.
1种子市场供应情况 1.1小麦种植面积 河南省位于黄河中下游,平原面积大(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55.7%),是我国小麦种植最适生态区,常年小麦种植面积约520万hm2,产量280亿kg,占全国总面积的23.9%,全国总产量的25%左右,均居全国第1位,而且农民人均收入的30%左右也来自于小麦产业,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从9个栽培因素中筛选出7个对旱地小麦产量形成作用较大的因素,并对其在产量形成方面的作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栽培因素相互配合形成的产量存在很大差异,最高产量达7305kg/hm^2,是最低产量的2.317倍,这从一个方面揭示了旱地小麦的产量潜力,从另一方面则说明对不同栽培因素的配合进行研究的必要性。不同栽培因素对产量形成的作用各不上同,由大到小依次为播期、渗灌、播量、播种方式、氮肥、磷肥、有机肥。渗灌与地膜覆盖播种技术都有较高的节水增产优势,是稳定并提高旱地小麦产量的中靠措施,应进行强化研究。  相似文献   

18.
经常有各地来人、来函询问,哪些小麦品种适合旱地种植。1982年我们选用北方冬麦区105个耐旱性较强的小麦品种,分别在旱棚、旱地和正常水地三种条件下进行试验,结合小区产量的干旱敏感系数及9个性状的观测值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供试品种分成六类。第一类为抗旱能力强,旱地产量高。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旱地冬小麦的水分利用率,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休闲期不同耕作措施对旱地冬小麦土壤含水量、产量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休闲期不同耕作措施可明显提高播前与越冬期0~100 cm、100~200 cm土层含水量,有利于旱地冬小麦出苗与越冬;同时,休闲期不同耕作措施可明显提高后续各生育期土壤含水量,提高穗数、穗粒数,显著提高籽粒产量与水分利用率,各处理下数据显示休闲期深耕处理效果优于深松与免耕处理。总之,休闲期不同耕作措施均有利于旱地小麦土壤水分、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提高,是实现旱地小麦增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沿海地区小麦品种资源与生产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揭示山东省小麦生产变化规律及其品种更替特点,调查山东省沿海地区6个市29个县在不同历史时期(1975—2010年)的小麦栽培品种、总产量和栽培面积。结果表明,山东省沿海地区的小麦栽培面积从1980年逐渐增至2000年之后开始下降,小麦总产量从1975年稳步增长至2000年之后趋于稳定。小麦品种的变化特点主要表现为大产量栽培品种(产量?105 t)虽然品种数量较少,但是占总产量比例大。通过研究得出结论,由于单产量的增长比例大于栽培面积的减缩幅度,使得山东省沿海地区的小麦总产量趋于稳定,对确保中国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选育的优良小麦大产量栽培品种对于推动山东省小麦产业发展以及丰富中国小麦种质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