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镜穿刺针吸活检技术(TBNA)在鉴别诊断纵隔气管周围淋巴结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68例胸部CT或增强检查显示肺部肿块或纵隔气管周围淋巴结出现病变为研究对象,均行TBNA和经支气管镜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EBUS-TBNA),以病理诊断结果或临床诊断为标准,比较TBNA、EBUS-TBNA的诊断价值。结果 68例患者中,病理及临床诊断恶性肿瘤50例,良性患者18例。TBNA诊断阳性51例(75%),其中恶性肿瘤38例,良性病变13例。EBUS-TBNA诊断阳性57例(83.82%),其中恶性肿瘤41例,良性病变16例;50例恶性肿瘤患者中,TBNA诊断阳性39例(78%),EBUS-TBNA诊断阳性45例(90%)。EBUS-TBNA诊断纵隔淋巴结病变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TBNA;EBUS-TBNA诊断恶性肿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TBNA。结论 TBNA能够明确肿瘤手术分期,在熟练掌握操作技术和定位的方法下,配合经纤维EBUS-TBNA,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EBUS-TBNA)在肺恶性肿瘤及纵隔肿物中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分析我科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经胸部CT发现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或气管支气管旁肿物的94例患者行EBUS-TBNA检查结果。结果 94例患者中确诊肺恶性肿瘤80例;共穿刺150组淋巴结,每组平均穿刺2.4针,对肺恶性肿瘤的诊断敏感性为93.02%,特异性为100%,准确性为93.62%;4例患者临床诊断结节病;4例患者临床诊断淋巴结炎。结论 EBUS-TBNA在纵隔、肺门淋巴结和气管支气管旁肿物的诊断和肺恶性肿瘤的分期上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和安全性,是经济有效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支气管针吸活检(EBUS-TBNA)在肺癌及纵隔病变中的诊断价值和安全性。方法对本院的经胸部CT或PET-CT检查显示纵隔或肺门淋巴结肿大及胸内气管旁肿块(≥1 cm)的53例患者行EBUS-TBNA检查。结果 53例患者中经病理学检查确诊恶性肿瘤43例,其中肺癌41例。共穿刺68组淋巴结,肺内肿块11例,每组平均穿刺2.1针。41例肺癌患者中经EBUS-TBNA诊断39例,其中取得明确病理诊断37例。诊断肺癌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5.12%、100%、96.23%,另经EBUS-TBNA明确1例转移性神经内分泌癌;4例临床诊断为结节病患者中,3例病理可见多个上皮样细胞增生性结节及非干酪样肉芽肿改变,3例诊断肺结核患者中2例病理可见类上皮样结节,伴郎罕氏巨细胞及坏死。结论对于不明原因的纵隔淋巴结肿大、纵隔及近肺门处肿块的患者,EBUS-TBN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有较高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对肺癌手术治疗的准确分期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气管镜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EBUS-TBNA)联合核酸扩增试验(NAAT)对肺门/纵隔淋巴结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疑似肺门/纵隔淋巴结结核患者159例,患者均接受EBUS-TBNA,获取的标本分别进行组织病理学、结核菌培养、NAAT检测,根据临床诊断结果并经6个月随访最终诊断肺门/纵隔淋巴结结核,比较EBUS-TBNA不同检测方法诊断肺门/纵隔淋巴结结核的效能,记录EBUS-TBNA的不良反应,分析肺门/纵隔淋巴结结核的耐药特征。结果 159例患者经综合诊断肺门/纵隔淋巴结结核121例,92.56%(112/121)的肺门/纵隔淋巴结结核患者通过EBUS-TBNA获得诊断。EBUS-TBNA检测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4%(5/159)。经EBUS-TBNA穿刺物标本组织病理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准确率分别为74.38%、78.95%、91.84%、49.18%和75.47%,经EBUS-TBNA穿刺物标本结核菌培养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PPV、NPV、准确率分别为38.2%、100%、100%、33.63%和52.83%,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endobronchial ultrasound-guided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EBUS-TBNA)在明确纵隔肿物性质和纵隔或肺门肿大淋巴结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2年4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对胸部CT或PET/CT检查提示纵隔占位、纵隔或肺门淋巴结肿大≥1cm的患者行EBUSTBNA检查,阴性者进一步接受纵隔镜检查或胸腔镜、开胸手术明确病变性质。结果本组共203例病例,EBUS-TBNA明确诊断阳性者180例,其中诊断为小细胞肺癌54例,非小细胞肺癌119例,食管癌1例,贲门癌1例,鼻咽癌2例,淋巴瘤3例;EBUS-TBNA阴性者23例,其中5例最终证实为非小细胞肺癌的纵隔淋巴结转移,1例为小细胞肺癌,其余17例为良性病变。EBUS-TBNA在纵隔病变或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6.8%、100%、97%。检查过程中,患者耐受性均较好,所有病人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EBUSTBNA是一种对纵隔病变及纵隔肿大淋巴结定性诊断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气道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透壁针吸活检(EBUS-TBNA)诊断肺癌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转移的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分析我科2012年10月至2014年3月住院的258例肺癌伴纵隔和(或)肺门淋巴结转移病例进行EBUS-TBNA检查结果。结果 25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EBUS-TBNA检查,234例通过EBUS-TBNA获得病理学证据(其中非小细胞肺癌193例,小细胞癌48例),22例获取阴性结果,该22个阴性病例通过胸腔镜、纵隔镜或手术等方法病理证实淋巴结转移癌。诊断淋巴结转移癌敏感性90.70%,特异性100%。结论 EBUS-TBNA是判断肺癌肺门及纵隔淋巴结病变性质的有效检查技术,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EBUS-TBNA)对纵隔和肺门淋巴结肿大和肺内肿块的诊断价值和安全性.方法 对2009年7月至2010年1月上海市肺科医院胸部CT检查显示胸腔内肿物和(或)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的门诊或住院患者行EBUS-TBNA,观察诊治效果.结果 入选患者70例,男47例,女23例,年龄22~84岁,平均55.7岁.其中门诊患者25例,住院患者45例.穿刺肺门淋巴结120组,肺内肿块11例次.70例患者中,在没有采用现场细胞学诊断的条件下,46例初诊肺癌患者通过EBUS-TBNA明确诊断44例,假阴性2例,诊断肺癌的敏感度为96%,特异度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92%,准确率为97%;10例临床诊断为结节病的患者中,5例镜下可见上皮细胞形成的非干酪样肉芽肿改变;4例结核患者中,1例淋巴结涂片中找到抗酸杆菌,淋巴结活枪病理示凝固性坏死.所有患者手术期间未发生并发症.结论 EBUS-TBNA是诊断肺癌和其他不明因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EBUS-TBNA)对纵隔和肺门淋巴结肿大或支气管腔外肿物的诊断价值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3年7月于我院行EBUS-TBNA检查的136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共穿刺纵隔或肺门淋巴结185例次,腔外肿物44例次.病理学检查诊断为恶性肿瘤81例(64.3%),良性疾病22例(17.5%),可疑恶性疾病9例(7.1%),病理结果无诊断意义14例(11.1%),穿刺失败10例(7.3%).恶性肿瘤中小细胞肺癌36例(44.4%),非小细胞肺癌32例(39.5%),恶性淋巴瘤1例(1.2%),转移癌4例(4.9%),无法分型者8例(9.9%).良性疾病中肉芽肿性疾病16例(72.7%),普通炎症2例(9.1%),经抗酸染色直接明确诊断结核4例(18.2%),肉芽肿性疾病中诊断结核3例(18.8%),结节病11例(68.8%),曲霉菌感染2例(12.5%).EBUS-TBNA诊断恶性疾病的敏感度为90.0%,特异度为100%;诊断良性疾病的敏感度为37.5%,特异度为100%.所有患者术中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EBUS-TBNA对不明原因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或气管/支气管腔外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支气管内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 EBUS-TBNA)是将超声与传统支气管镜相结合,逐步取代了传统的经支气管镜盲穿及纵隔镜检查,成为肺内外恶性肿瘤、纵隔、肺门肿大淋巴结的病理组织学诊断的首选检查手段[1-2].自2003 年EBUS-TBNA问世以来,最常见并发症报道[3-5]有少许出血,其它的如一过性心律失常、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电视纵隔镜(VAM)与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EBUS-TBNA)对纵隔肿物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胸外科胸部CT检查拟诊纵隔肿物(肿物短径大于1. 0cm),需要进一步明确诊断的126例住院患者分别行VAM、EBUS-TBNA。VAM组:75例; EBUS-TBNA组:51例。根据术后石蜡切片病理结果及随访,分别计算两种方法的准确性、灵敏度、特异度。结果 VAM诊断纵隔肿物的准确性94. 67%,灵敏度94. 12%,特异度100%; EBUS-TBNA诊断纵隔肿物的准确性88. 24%,灵敏度87. 50%,特异度100%。结论在纵隔肿物诊断方面,VAM和EBUS-TBNA均是有效的方法。从创伤、并发症、伦理等因素综合考虑,建议首先EBUS-TBNA。对于纵隔良性病变及淋巴瘤VAM可能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对于合并有肺门或邻近气管、支气管肺内肿物的患者,EBUS-TBNA在疾病诊断方面具有更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EBUS-TBNA)在纵隔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7年6月因影像学提示纵隔病变进行活检的患者104例,穿刺标本进行细胞学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10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EBUS-TBNA,无并发症发生。81例穿刺阳性;恶性肿瘤60例(74. 1%),其中肺癌55例,其它肿瘤5例;良性疾病21例(25. 9%),其中结节病13例,结核8例。17例患者穿刺为阴性,最终经手术或临床随访证明6例患者为假阴性结果,6例患者的标本量不足。共有169个淋巴结进行针吸活检,最常见的淋巴结穿刺区位于7组与4组淋巴结,占所有标本量的34. 3%和30. 7%。EBUS-TBNA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 2%、100%、100%、43. 5%。结论EBUS-TBNA是诊断纵隔疾病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超声支气管镜下穿刺活检(EBUS-TBNA)对于纵隔淋巴结结核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上海市肺科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影像学及临床诊断为纵隔淋巴结结核但气管镜检查无异常的患者共87例;其中男51例,女36例,年龄21~70岁,平均(48.5±11.5)岁。所有患者行EBUS-TBNA,标本送检病理、抗酸杆菌涂片、培养和体外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根据检测结果进行诊断性治疗并随访3个月,治疗无效者进行纵隔镜检查,最终统计EBUS-TBNA在纵隔淋巴结结核诊断中的诊断率。应用统计软件SPSS 13.0进行数据分析和计算。 结果 66例患者通过EBUS-TBNA直接确诊结核病,1例确诊为非结核分枝杆菌(NTM)感染(菌型鉴定为鸟-胞内分枝杆菌,MAC);5例确诊肺癌,2例确诊结节病,13例未得到任何阳性证据;13例中6例通过诊断性抗结核治疗确诊结核病,7例行纵隔镜检查,其中3例确诊淋巴瘤,3例肺癌,1例结核病。因此87例患者中最终确诊结核病73例,其中通过EBUS-TBNA确诊66例(90.41%,66/73)。经过EBUS-TBNA确诊结核病的66例中21例(31.82%,21/66)为结核分枝杆菌涂片和(或)培养阳性(3例结核分枝杆菌药敏试验提示耐药);40例(60.61%,40/66)结核分枝杆菌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阳性,38例(57.58%,38/66)病理检测结果为干酪样坏死或者结核性肉芽肿。 结论 EBUS-TBNA在纵隔淋巴结结核特别是耐药纵隔淋巴结结核的早期诊断上可能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针吸活检(Endobronchial ultrasound-guided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 EBUS-TBNA)纵隔淋巴结诊断阳性率影响因素,以促进临床进一步提高EBUS-TBNA纵隔淋巴结的诊断阳性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19年10月期间行EBUS-TBNA纵隔淋巴结检查并最终确诊的2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χ~2检验、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比较患者性别、年龄、属性、吸烟状况、麻醉方式(局部麻醉、无痛静脉麻醉)、穿刺淋巴结分布、穿刺淋巴结最大短径、穿刺淋巴结数目及操作者经验不同时EBUS-TBNA纵隔淋巴结诊断阳性率的差异,分析影响EBUS-TBNA纵隔淋巴结诊断阳性率的相关因素。结果 264例患者中,192例患者通过EBUS-TBNA纵隔淋巴结活检得到阳性诊断结果,阳性诊断率为72.73%(192/264)。通过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因素对EBUS-TBNA纵隔淋巴结诊断阳性率的影响,发现患者属性、麻醉方式、穿刺淋巴结最大短径和穿刺淋巴结数目是EBUS-TBNA纵隔淋巴结诊断阳性率的独立影响因素(OR=2.081、OR=3.074、OR=2.068、OR=2.611,P均0.05)。结论 EBUS-TBNA对纵隔淋巴结性质有较高诊断阳性率,住院患者、无痛静脉麻醉、穿刺淋巴结最大短径≥1 cm、穿刺淋巴结数目≥2个有助于提高诊断阳性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支气管镜下活检并刷检结合经支气管针吸活检对肺癌的诊断作用。方法在491例支气管镜检查中常规行支气管镜下病变活检并刷检,其中胸部增强CT检查提示纵隔和/或肺门淋巴结肿大同时伴有或不伴有肺部病变的37例患者,对其纵隔和/或肺门肿大淋巴结予以经支气管针吸活检(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TBNA)。对所有获取的标本进行细胞学或病理学检查。结果 491例患者中,269例(54.8%)获得明确的病理诊断,其中37例TBNA患者的穿刺成功率和病理诊断阳性率分别为81.1%(30/37)和70.3%(26/37),从而提高了支气管镜检查对肺癌诊断的阳性率。所有受检患者均无明显的并发症。结论常规支气管镜检查中对病变进行活检并刷检结合TBNA操作简便、安全且有效,对临床肺癌患者的病理诊断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支气管镜实时超声弹性成像鉴别肺门纵隔淋巴结性质的诊断价值.方法 经支气管镜超声弹性成像评价肺门纵隔淋巴结性质,并对该淋巴结行针吸活检术.弹性成像评分为1~4分.l、2分为阴性淋巴结,3、4分为阳性淋巴结.结果 纳入29例患者共43枚淋巴结.不同弹性分级组间良恶性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92,P=0.001).弹性成像对恶性淋巴结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70.83%、84.21%、76.74%.结论 经支气管镜实时超声弹性成像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高,有助于肺门纵隔淋巴结良恶性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经气管镜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endobronchial ultrasound-guided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EBUS-TBNA)用于肺癌定性及其分期的诊断价值和安全性.方法 2012年1月~2013年3月,36例本院胸部影像学检查提示胸内气管或支气管旁肿块和/或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但常规支气管镜检查提示病变部位气道通畅,盲式活检和刷检阴性,无法取得有效病理的支气管外型肺癌患者,接受EBUS-TBNA检查.结果 36例患者中,共穿刺78组病灶区域,平均穿刺2.17组/例,穿刺成功率100%,未发生并发症,平均操作时间为18 min,术后住院时间为1-12 d,中位住院1 d;36例患者行EBUS-TBNA全部同时取得细胞病理学及组织病理学标本(良性1例,恶性35例),其中21例为鳞癌,11例为腺癌,3例为小细胞癌,1例为乳头状瘤.EBUS-TBNA检查总体准确率92.12%,灵敏度86.13%,特异度100%.结论 EBUS-TBNA检查准确率高、创伤小、安全性好,是伴有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支气管外型肺癌定性诊断及分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支气管镜引导经支气管针吸活检(EBUS-TBNA)在纵隔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73例接受EBUS-TBNA的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其穿刺结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73例患者共计穿刺77组病变区域、165针次,平均1.05组/例、2.26针次/例。73例患者中明确诊断的有62例,未能明确诊断11例,其中未明确诊断的经外科方法进一步确诊8例,有3例患者选择放弃。本组穿刺成功率100%,诊断阳性率95.89%(70/73),EBUS-TBNA诊断阳性率为84.93%(62/73)。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EBUSTBNA简便、微创、并发症少,对纵隔疾病的诊断阳性率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技术。  相似文献   

18.
经支气管针吸活检在纵隔及肺门淋巴结结核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TBNA)在纵隔及肺门淋巴结结核诊断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 在常规气管镜检查过程中,对CT检查提示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肺部及气道腔内无异常表现的24例患者予以TBNA术,在用细胞学穿刺针活检的基础上,选择性地应用组织学穿刺活检针,对所获标本进行细胞学、组织学切片及涂片找抗酸杆菌等检查。结果 24例患者中,18例获得明确的组织学诊断,5例涂片中找到抗酸杆菌,所有患者均无明显的并发症。结论 TBNA操作方便、安全,有较高的诊断率,可作为诊断纵隔及肺门淋巴结结核的首选方法和技术。  相似文献   

19.
传统气管镜和图像检查方法在确定肺癌纵隔淋巴结分期和外周小结节病变定性诊断上明显不足.往往需要纵隔镜及胸腔镜等有创方法来进一步确诊和评估分期.经支气管镜气道内超声检奁(endobronchial ultrasonograghy,EBUS)和超声下经支气管穿刺活检(endobronchial ultrasound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EBUS-TBNA)是一种新的检查手段,利用超声探头通过支气管镜进入气道进行超声探测和获取病理的一种方法.该方法能大大拓展气管镜的视野,使其完全超越了气道壁的限制.采用EBUS和EBUS-TBNA对于纵隔肿瘤诊断和肺癌分期及判断肺癌患者有无纵隔转移有望代替纵隔镜和开胸探查,为肺癌和其他肺部病变提供新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传统气管镜和图像检查方法在确定肺癌纵隔淋巴结分期和外周小结节病变定性诊断上明显不足.往往需要纵隔镜及胸腔镜等有创方法来进一步确诊和评估分期.经支气管镜气道内超声检奁(endobronchial ultrasonograghy,EBUS)和超声下经支气管穿刺活检(endobronchial ultrasound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EBUS-TBNA)是一种新的检查手段,利用超声探头通过支气管镜进入气道进行超声探测和获取病理的一种方法.该方法能大大拓展气管镜的视野,使其完全超越了气道壁的限制.采用EBUS和EBUS-TBNA对于纵隔肿瘤诊断和肺癌分期及判断肺癌患者有无纵隔转移有望代替纵隔镜和开胸探查,为肺癌和其他肺部病变提供新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