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正>姜黄素(Cur)是由姜科姜黄属植物姜黄根茎中提取的一种脂溶性多酚类化合物。近年来,广泛应用于食品添加剂和染料。经研究证明Cur具有抗氧化、抗炎、抑制Aβ的沉积、螯合金属、抑制凋亡以及改善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认知功能等多种神经生物学功能〔1〕。本文就Cur对AD的病理发生机制的可能作用作一简要综述。1 Cur概况姜黄的化学成分主要为姜黄素类及挥发油两大类。姜黄素类化合物含量约占3%6%,是姜黄发挥药理作用的主要成分,主要包括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去二甲氧基姜黄素  相似文献   

2.
姜黄素抗肝损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黄素(curcumin)是姜黄的活性成分,是一种多酚类物质,有较强的抗氧化和抗炎等药理作用。姜黄素抗肝损伤作用的研究近年来已陆续展开,其作用机理主要表现在清除肝脏自由基、抑制肝脏炎症反应以及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等几大方面。其中,有关姜黄素抑制自由基引起的氧化损伤及核因子-κB诱导的炎症反应的研究相对较广泛和深入。研究提示,姜黄素具有阻断、延缓肝损伤病理进程的作用,可能成为一种理想的抗肝损伤药剂,具有良好的应用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3.
姜黄素抗肝损伤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姜黄素(curcumin)是姜黄的活性成分,是一种多酚类物质,有较强的抗氧化和抗炎等药理作用。姜黄素抗肝损伤作用的研究近年来已陆续展开,其作用机理主要表现在清除肝脏自由基、抑制肝脏炎症反应以及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等几大方面。其中,有关姜黄素抑制自由基引起的氧化损伤及核因子-κB诱导的炎症反应的研究相对较广泛和深入。研究提示,姜黄素具有阻断、延缓肝损伤病理进程的作用,可能成为一种理想的抗肝损伤药剂,具有良好的应用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4.
姜黄素对恶性肿瘤细胞的调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姜科姜黄属(Curcuma·L)植物约60余种;分布较广,盛产于东南亚和澳大利亚北部。我国有16种,主要分布在东南至西南部。姜黄属植物包含挥发油和姜黄素类,后者为二苯基庚烃类,有酚性与非酚性之分,以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双去甲氧基姜黄素最为常见。其中姜黄素(Curcumin)是中药姜黄的主要成份。有重要的经济价值,除可作色素、香料、染料、化妆品外,还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对十四烷大戟二萜醇-13醋酸盐(TPA)、亚硝胺等多种化学剂诱癌有良好的防护作用;双重抑制花生四烯酸(AA)生化途径-环过氧化酶(COX)脂过氧化酶(LOX)而表现抗炎活性;增强抗…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STAT3活性的调控作用,以探讨姜黄素对人类胰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应用MTT法检测姜黄素在不同浓度(20、40、60、80、100 μmol/L)及以中效浓度(IC50)的姜黄素分别作用于胰腺癌SW1990细胞0、4、12、24、48、32 h后对胰腺癌SW1990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不同浓度姜...  相似文献   

6.
姜黄素(CUR)是从植物姜黄中提取的一种天然多酚.近年来,姜黄素的抗肿瘤、抗炎症、抗氧化、促凋亡等药理作用已在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中得到证实,特别是在信号通路转导水平中的作用,已经成为研究热点.文章就姜黄素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消化系统中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姜黄素是一种从姜科植物的根茎中提取而得的橙黄色多酚类化学物质,是中药姜黄、郁金等的主要有效成分,被广泛用于食品添加、化妆品、染料等。近些年大量研究表明姜黄素还存在较高的医疗价值,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抗凋亡、抗纤维化、免疫调节等作用,可用于多种疾病[1],已逐渐成为国内外的一个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白细胞介素(IL)-8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迁移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应用IL-8、姜黄素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通路抑制剂PD98059(PD)处理HUVECs细胞,Transwell和Western印迹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ERK1/2和磷酸化(p)-ERK1/2蛋白表达。结果 IL-8可显著促进HUVECs细胞迁移并上调VEGF和p-ERK1/2蛋白表达;姜黄素或PD可有效抑制IL-8诱导的HUVECs细胞迁移和VEGF表达。结论姜黄素和PD均能抑制IL-8诱导的HUVECs细胞迁移和VEGF表达,并且姜黄素能够显著抑制pERK1/2蛋白表达,提示抑制MAPK/ERK信号通路可能是姜黄素抗血管生成的部分机制。  相似文献   

9.
中药莪术几种主要活性成分如姜黄素、榄香烯、莪术醇、吉马酮对治疗肝脏疾病具有确定的疗效.研究发现姜黄素有抗肿瘤、抗炎、抗纤维化等作用,临床用于治疗慢性肝病、肿瘤等疾病;榄香烯能诱发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提高机体免疫反应,降低放化疗不良反应;莪术醇可以通过抑制细胞因子表达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并可以通过抑制基因表达诱导瘤细胞的凋亡,发挥抗肿瘤作用;吉马酮则在肝癌细胞的增殖、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等方面均有干预影响,从而呈现抗肝癌作用.  相似文献   

10.
姜黄素是从姜科姜黄属植物姜黄的根茎中提取的一种酚类色素,具有抗炎、抗氧化、抗癌、免疫调节等药理作用且不良反应不明显。文章就姜黄素在呼吸系统疾病如肺纤维化、肺癌、支气管哮喘、COPD、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肝细胞癌是高死亡率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早期诊断将直接影响治疗方案及预后。分子影像是目前最先进的诊断与评估手段,同时是肝细胞癌早期诊断研究的重要方向。介绍了分子影像的定义和意义、分子影像成像基本步骤,并论述了肝细胞癌成像的有关靶点及肝细胞癌分子影像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甘肃天祝县与兰州市两地区居民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并考察各种相关因素对其感染率的影响。方法采用血清Helicobacterpylori IgG抗体金标渗滤斑点法和14 C 尿素呼气试验检测1780例2 0岁以上居民的H .pylori感染情况。结果天祝县H .pylori感染率76.8% ,显著高于兰州市的5 8.4% (P <0 .0 1)。汉藏两族及男女两性相比,其感染率均无显著差异(P >0 0 5 )。Hp感染与饮水源显著相关,饮用自来水者感染率显著低于饮用池塘/沟渠/河水和井水者(P <0 .0 1。H .pylori感染与人均年收入、碗筷洗刷情况、便后洗手和上消化道症状相关(P <0 .0 5 )。结论天祝和兰州两地区的H .pylori感染率均较高,且前者显著高于后者。H .pylori感染与饮用水源、生活卫生习惯、经济状况和上消化道症状等流行因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兰州地区腹泻患儿沙门菌的血清型分布特征,耐药状况及分子分型特征,为儿童沙门菌感染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2018-2020年收集兰州地区哨点医院腹泻患儿粪便标本中分离的149株沙门菌菌株进行血清学分型、药物敏感试验和脉冲场电泳分型。结果 腹泻患儿感染沙门菌以夏秋季为主,1~3岁幼儿居多,占59.73%。149株沙门菌分为33个血清型,其中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为优势血清型,分别占30.87%和28.19%。沙门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为79.87%,多重耐药率为78.52%,其中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多重耐药率分别为80.95%、76.09%。经PFGE分子分型将肠炎沙门菌分为20个带型,包含2株及以上的带型有6种;鼠伤寒沙门菌分为30个带型,ST1带型包含2株菌。结论 兰州市腹泻患儿中沙门菌以非伤寒沙门菌为主,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多重耐药严重,肠炎沙门菌PFGE分型同源性较高,鼠伤寒沙门菌带型呈多样性分布。  相似文献   

14.
Gastric Atrophy and Regional Variation in Upper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 J. Hu  M.D.    Y. Y. Li  M.D.    H. L. Lin  M.D.    S. M. Zhou  M.D.    G. Du  M.D.    M. H. Chen  M.D.    H. M. Mitchell  Ph.D.  S. L. Hazell  Ph.D.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1995,90(7):1102-1106
Objective : To compare th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 profiles of Helicobacter pylori-infected patients drawn from two distinct regions of China, one with a low incidence of gastric cancer (Guangzhou) and the other with a high incidence of gastric cancer (Lanzhou). The age-standardized prevalence of H. pylori within the populations of these two cities was similar (∼56%). In these patient groups, the prevalence of different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 states and the occurrence and severity of gastritis, gastric atrophy, and intestinal metaplasia were compared. Methods : This study was based on consecutive patients: 265 from Guangzhou and 275 from Lanzhou. The grading of gastritis and the detection of H. pylori was determined by histology using the "Sydney System". Results : The ratio of cases of duodenal to gastric ulceration for the two cities was: Guangzhou 14:1 and Lanzhou 3:1. Gastric cancer was more prevalent in the patients from Lanzhou (9.8%) than from Guangzhou (3%). In nonulcer dyspepsia patients from Guangzhou, gastritis was predominantly antral, whereas, in Lanzhou, gastritis was predominantly uniform. The amount and severity of atrophy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in Lanzhou compared with Guangzhou. Conclusions : The prevalence of atrophy, rather than age of acquisition and prevalence of H. pylori infection, appears to be a marker of the major upper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 profiles of a region. Development of atrophy, although apparently related to H. pylori infection, may be a multifactorial condition. Differences in diet, as seen between Guangzhou and Lanzhou, may be important in this regard. Understanding the factors lead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atrophy may enhance our understanding of processes leading to gastric malignancy.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冠心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PLR)的变化。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分析2015年5月至2016年12月间甘肃省人民医院心内科257例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指标,经纳入排除标准后,筛选出149例行多导睡眠监测的患者,根据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为4组:对照组:AHI<5次/小时(n=33);轻度OSAHS组:5次/小时≤AHI<15次/小时(n=31);中度OSAHS组:15次/小时≤AHI<30次/小时(n=34);重度OSAHS组:AHI≥30次/小时(n=51)。统计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血小板计数,采用SPSS 17.0软件分析并比较四组间NLR、PLR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重度OSAHS组患者血中NLR显著升高(P<0.05),NLR与OSAHS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四组间PL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LR、呼吸事件总数、2型糖尿病及吸烟为影响OSAHS的危险因素。结论冠心病患者血中NLR随OSAHS病情加重而增高,NLR可作为OSAHS患者导致冠心病的炎性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兰州地区乙肝病毒基因亚型的感染情况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调查兰州地区乙肝病毒基因分型情况及其和性别,血清标志物的关系,方法:用PCR-微板核酸杂交-ELISA法对88例兰州地区慢性无症状携带者(AsC)及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炎后肝硬化(HLC)的HBV DNA进行基因分型,并用酶免疫法(EIA)测其血清标志物(HBV-M),结果:兰州地区基因型C型67.0%,B型12.5%,B,C混合型18.2%,其他型2.3%,男、女性感染HBV DNA构成比存在差异,HBeAg阳性率C型较B型高,结论:兰州地区的基因型以C型为主,乙肝病毒基因亚型易感性可能存在性别差异,不同基因亚型感染可形成不同的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兰州地区HBV基因型的分布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兰州地区HBV基因型的分布及其与病情严重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荧光PCR法对163例乙肝患者血清进行基因分型。结果兰州地区乙肝患者HBV基因分型以C型为主,占92.02%,B型占4.33%,B+C型占3.64%。基因C型患者中,肝硬化患者明显多于慢乙肝患者,(49.33% vs34.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分析年龄、HBVDNA对病情的影响,肝硬化与肝癌患者在年龄方面明显大于慢乙肝患者,在HBVDNA水平方面低于慢乙肝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兰州地区以C型为主,符合北方以C型为主的研究结果 ;除外基因型对病情及预后的影响外,还需要结合患者的年龄、病程的长短、HBVDNA水平等多种因素来分析病情。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中国兰州地区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基因型分布特点。方法筛选41例来自兰州的HCVRNA阳性患者血清样品,扩增HCV5′非编码区(5’NCR),得到257bp的聚合酶链反应(PCR)产物,并对这些产物进行测序。然后将所得序列与GenBank参考序列比对,并作同源性分析和进化分析。结果 41例样品中共检出1b型感染25例(61.0%),1c型感染8例(19.5%),2a型4例(9.8%),1a型3例(7.3%),3b型感染1例(2.4%)。结论兰州地区的基因型分布以1b型为主,并首次在中国检出1c型感染,且感染率仅低于1b型;此外还检出2a、1a和3b;未检出4、5和6型等基因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兰州市炭疽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炭疽疫情资料。结果 兰州市1958~2003年炭疽年平均发病率0.03/10万,病死率6.06%。流行形式爆发和散发同时存在,分布在6个地区。流行高峰8~10月,发病以20-49岁人群为主,占发病总数的87.88%,职业以农民为主,占93.94%。结论 引起传播和流行的危险因素一直存在,有必要加强炭疽有关监测和预防控制措施,防止炭疽在兰州市爆发流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兰州市社区40岁以上居民高血压病的患病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整群随机抽取兰州市天庆嘉园社区1 969名40岁以上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并测其身高、体重、腰围、血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血脂。高血压的诊断以1999年中国高血压联盟提出的新标准为依据。调查居民中高血压的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并分析高血压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40岁以上居民中高血压病患病率为43.47%,标化患病率为38.12%;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39.41%比36.93%,P<0.001)。高血压知晓率为60.75%,治疗率40.07%,控制率为15.8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打鼾、空腹血糖升高、高血压家族史、常吃咸菜、年龄、常吃肉类、腰围增大均为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结论:兰州市居民高血压病患病率达38.12%,而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低,急需建立有效的综合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