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江苏机插水稻大面积均衡增产共性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江苏26个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县为对象,对水稻田产量及群体结构的典型田块进行调查。将水稻生产要素(种植方、品种、播期、种植方式)类型相近或相同的田块按产量分成高产田(I,> 10.5 t hm-2)、中产田(II,9.0 ~10.5 t hm-2)、低产田(III,< 9.0 t hm-2) 3个等级,比较其产量结构、空间分布均衡性等群体指标。结果表明:(1)高产田的颖花数、穗数、穗粒数均有显著优势;不同类型田块在行距、穴距、单位面积穴数等空间配置上差异未达显著水平。(2)不同产量水平田块单穴穗数整齐度差异显著;产量与单穴穗数整齐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0.436**,2009;r=0.441**,2010)。(3)顶部叶片长度增加有利于总粒数的增加,但易降低结实率,尤其是下位叶。表明提高单穴穗数整齐度和穗粒数整齐度,是协调水稻穗数、穗粒数和粒重三者矛盾的有效途径;也是江苏大面积均衡增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不同肥水管理方式对水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以水稻品种丰田优553为试验材料,开展不同施肥方式和晒田控制水分灌溉量试验.结果表明,合理使用有机肥+复合肥的混合施肥方式并配套适时晒田控制水分灌溉量的水稻栽培方式,比其他试验处理的成穗率、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结实率显著提高,产量提高6.89%~18.62%.适时晒田控制水分灌溉量的水稻栽培技术,比不晒田的成穗率、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结实率明显提高,生育期短3d.因此,合理施肥并配套适时晒田控制水分灌溉量的水稻栽培方式,可节约灌溉用水、提高肥料利用效益,实现水稻增产增效.  相似文献   

3.
低产田是指常年耕种产量不高不稳的田块,其产量和产值与高产田相比相差6成左右,因此,农民朋友说,低产田是平衡增产的“拉腿田”。为挖掘土地增产潜力,确保平衡增产,应不失时机地抓住冬闲有利时机,做好低产田的改造工作。  相似文献   

4.
不同长期施肥方式对淡涂泥土水稻产量和基础地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长期定位试验并结合裂区试验,研究不同长期施肥方式对淡涂泥土水稻产量、基础地力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不施肥显著降低了水稻产量,不施肥处理(CK)水稻产量水平逐年下降,在该试验周期内降幅达34.4%。长期施用不同肥料均有利于水稻稳产或增产,连续纯施化肥(NPK)、测土配方纯施化肥(N_1PK)和测土配方有机无机混合施肥(N_1PKS)处理的水稻产量比不施肥处理(CK)分别提高74.2%、89.0%和97.5%,达到极显著差异。长期施用不同肥料均有利于土壤基础地力的提升,其中测土配方有机无机混合施肥对于土壤改善效果最为显著,在该试验周期内,与长期不施肥处理相比,NPK处理、NIPK处理、N_1PKS处理土壤基础地力产量分别提高了45.6%、60.8%和69.1%。各施肥处理土壤基础地力贡献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对淡涂泥土水稻产量和基础地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长期定位试验并结合裂区试验,研究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对淡涂泥土水稻产量、基础地力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不施肥显著降低了水稻产量,不施肥处理(CK)水稻产量水平逐年下降,在该试验周期内降幅达34.4%。长期施用不同肥料均有利于水稻稳产或增产,连续纯施化肥(NPK)、测土配方纯施化肥(N1PK)和测土配方有机无机混合施肥(N1PKS)处理的水稻产量比不施肥处理(CK)分别提高74.2%、89.0%和97.5%,达到极显著差异。长期施用不同肥料均有利于土壤基础地力的提升,其中测土配方有机无机混合施肥对于土壤改善效果最为显著,在该试验周期内,与长期不施肥处理相比,NPK处理、NIPK处理、N1PKS处理土壤基础地力产量分别提高了45.6%、60.8%和69.1%。各施肥处理土壤基础地力贡献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新疆连作棉田耕层土壤理化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新疆长期连作棉田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调查、取样测定的方法,研究新疆连作棉田不同产量水平条件下土壤理化指标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棉花产量增加棉田耕层深度、犁底层厚度均呈增加趋势,但不同产量水平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土壤紧实度、土壤容重和土壤含盐量则呈下降趋势,其中高产田土壤紧实度在10-46cm显著低于中、低产田,而高产田耕层土壤容重和土壤含盐量显著低于中、低产田,但高产田土壤粘粒较中、低产田有所提高,而一定比例的粘粒有利于提高土壤保水性。高产田耕层土壤有机质、速效氮含量较高,表现为高产田>中产田>低产田,而速效磷、速效钾无显著差异。从产量构成因素来看,单株铃数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其次是单铃重,衣分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7.
控失尿素减施及不同配比对夏玉米产量及氮肥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添加纳米矿物类控失剂的控失尿素可通过吸附作用,减少施入土壤后的氮素损失,明确该控失尿素施用量、与常规尿素合理配比在夏玉米上的效应,可为夏玉米一次性施肥、氮肥减施增效提供依据。在不同产量水平(高、中、低产田)土壤上,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常规尿素(纯氮210 kg hm–2)、控失尿素常量及减施(减量10%,即纯氮189 kg hm–2;减量20%,即纯氮168kghm–2)、控失尿素与常规尿素配施(配比分别为7∶3、5∶5和3∶7)对夏玉米产量、地上部生物量、养分积累量、光合特性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施用可显著提高夏玉米产量,常量控失尿素施用下夏玉米增产率达22.96%~27.55%,在高、中产田上产量较常规尿素有显著提升。与常量控失尿素相比,控失尿素减施10%和20%通过提升穗粒数使得高、中产田夏玉米产量不降低,控失尿素减施20%处理下高产田氮肥利用率高达41.60%。控失尿素与常规尿素7∶3配施下的氮素积累量与常量控失尿素处理无显著差异,高产田和中产田夏玉米产量、秸秆干物重均未显著降低,同时可显著提高低产田夏...  相似文献   

8.
江淮地区是我国水稻和小麦重要的生产基地,明确该地区不同产量水平之间的差异特征及形成机制,探索区域粮食生产的限制因子,可为缩减江淮地区周年产量差的技术途径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本研究以稻–麦周年生产体系为研究对象,定量分析不同产量水平田块之间的产量差与气候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江淮地区水稻、小麦及周年农户水平与试验水平和高产纪录间存在显著的产量差,分别为3315.9、1537.5、4645.6 kg hm–2和7498.6、3977.9、9840.9 kg hm^–2。水稻、小麦及周年农户水平较试验水平还有46.2%、29.7%和37.3%的增产潜力,较高产纪录还有104.5%、77.0%和79.0%的增产潜力。每穗粒数是造成水稻产量差的主要因子,穗数和每穗粒数是造成小麦产量差的主要因子。与农户水平相比,水稻试验水平和高产纪录的穗粒数分别增加30.4%和116.1%;小麦试验水平和高产纪录的穗数和每穗粒数平均分别增加40.9%、70.0%和21.8%、19.6%。缩小产量差水稻主要依赖于增加每穗粒数,小麦靠穗数和每穗粒数的协同提高。生育期累积辐射和积温较低是导致水稻产量差异的主要气候因素,而生育期降雨过多是导致小麦产量差异的主要气候因素。根据研究提出了“强稻稳麦”是提升江淮地区周年粮食生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锌、硼、镁等微量元素在水稻种植中的应用效果,掌握适宜的微量元素施用量,特在连云港市赣榆区城头镇试验基地开展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产量及肥料效应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微量元素水溶肥较不施肥、常规施肥等处理增产效果明显。微量元素水溶肥料处理水稻产量与空白对照、常规对照、清水对照处理差异极显著,常规对照处理与清水对照处理差异不显著,常规对照处理、清水对照处理与空白对照差异极显著,微量有机水溶肥料能够提高水稻株高、有效穗数、每穗粒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从而增加产量。因此,合理施用微量元素水溶肥对提高水稻产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一次性施肥对水稻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一次性施肥对水稻生长的作用效果,进而明确水稻一次性施肥是否能达到传统分次施肥的增产效果及其机制。本研究以传统分次施肥为对照,研究了一次性施用常规速效肥、硝化抑制剂DCD型稳定肥、硝化抑制剂DMPP型稳定肥以及树脂包膜控释肥对水稻产量、产量构成要素、分蘖动态、灌浆期光合速率以及主要生长节点植株氮、磷、钾含量的影响。试验表明,分别一次性施用各种类缓/控释肥均可以满足水稻各生长期对氮、磷、钾的吸收,促进水稻分蘖、增加水稻有效穗数及穗粒数,增强水稻光合速率和碳氮代谢水平,提高或保持了水稻正常产量。一次性施用缓控释肥较传统分次施肥对水稻具有稳产或增产的作用是因为其能在整个生育期内满足水稻的养分供应,在不降低千粒重及结实率的基础上提高或是保持水稻的有效穗数及穗粒数。  相似文献   

11.
Oil and protein crops are of growing importance in cropping systems. This study was carried out to compare oil crops of linseed, rapeseed, sunflower and protein crops of faba bean and white lupin for grain production, residual plant dry matter and nitrogen. Two field experiments with either oil or protein crops were conducted in 1993 and 1994, respectively. Total dry matter production, grain yield, residues, N concentrations and mineral N in the soil were measured. Dry matter production and distribution as well as N uptake and residues varied greatly among species and between years. In 1993, oil crops gave up to 3 t ha−1 grain and 16 t ha−1 residues with sunflower, while in 1994 up to 5 and 11 t ha−1, respectively, were recorded with winter rape. Protein crops showed an opposite reaction in years. Nitrogen uptake and residual N amounts were correlated with dry matter production. Plant residues of oil crops contained 20–140 kg N ha−1; those of protein crops up to 80 kg N ha−1. Despite the variation of residual plant N the variability of mineral N in the soil at harvest was hardly influenced by crops and amounted to only 20–50 kg NO3-N ha−1.  相似文献   

12.
植物新品种保护与品种审定的意义和异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知识产权愈来愈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也显得尤为重要。该文着重介绍了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发展概况、意义及其与品种审定的异同,使读者对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13.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果蔬产品成为人们摄取营养元素的重要食品之一。分析了我国果蔬采后存在的问题,并对低温及气调保鲜、化学保鲜剂、涂膜保鲜技术及超声保鲜技术等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行了综述,指出我国果蔬贮藏保鲜技术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要倚重于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14.
以Y05-222A和Y06-136R杂交得到的135株F2群体为研究材料,测定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脯氨酸(Pro)、过氧化氢酶(CAT)、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MDA)等6个生理指标,并进行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对F2群体进行偏度及峰度分析。结果显示,以上6个生理指标在F2群体中P>0.05,分布频率符合正态分布,同时存在双向超亲分离现象;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显示,这些指标与抗盐碱系数均呈极显著相关(正相关或负相关),且相关系数与总间接通径系数方向一致。POD活性的直接通径系数为0.5003,可见POD直接影响抗盐碱性;CAT活性和Pro含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1317和-0.0384,间接影响抗盐碱性;SOD活性、MDA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直接或间接影响抗盐碱性。POD、SOD、Pro、CAT、可溶性蛋白和MDA各生理指标的抗盐碱作用表现为POD>CAT>Pro>可溶性蛋白>MDA>SOD。叶片数、株高、茎粗和盘径与抗盐碱系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其相关性表现为叶片数>盘径>株高>茎粗。以上结果可为研究油用向日葵抗盐碱性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果蔬食品的褐变与控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结合生产实际,对果蔬食品产生褐变的机理及其控制途径进行探讨。通过遗传学途径,培育果蔬新品种,使之不含易氧化变色物质,增强其天然抗褐变性,是控制果蔬褐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
种子萌发是一种关键的生态和农业性状,由调控种子休眠状态和萌发潜势的内在和外部信息所决定,在植物随后的生长发育和产量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休眠是指种子在合适的条件下暂时不能萌发。乙烯是一种简单的具有多种功能的气体植物激素,在分子、细胞和整体植物水平调节植物的代谢。在适宜和逆境条件下,乙烯通过与其他信号分子的相互作用影响植物的行为。本文主要综述乙烯的生物合成与信号、乙烯在种子萌发和休眠释放中的作用以及乙烯与植物激素脱落酸和赤霉素的相互作用;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科学问题,试图为解释乙烯调控种子萌发与休眠的分子机制提供新的研究思想。  相似文献   

17.
水稻高产节水灌溉技术及其生理生态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是我国最大的粮食作物,也是农业上第一用水大户。随着人口的增长、城镇和工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球气候的变化,一方面需要不断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品质量以满足人口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求,另一方面需要应对水资源日益短缺的严重问题。因此,研究水稻高产优质节水灌溉技术,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节约水资源,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水稻高产节水灌溉技术,分析了这些技术的生理生态效应,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水稻节水灌溉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Some novel concepts of chemomics/molomics are proposed including hydrocarbomics, alcophenomics, carboxomics, pepitomics, metabonomics, etc. like genomics, protomics and glycomics in bioomics. Some examples are given to demonstrate the chemomics and/or molomics methodology and technology based chemoinformatics and bioinformatics and their wide applications in Chemistry and Biology.  相似文献   

19.
设施果蔬栽培的小气候及其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果蔬栽培设施内的光照、温度、水分和气体等环境因子,是各种果蔬作物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设施内小气候具有其自身特点。研究分析发现,设施内的光照强度较弱,光照分布不均匀,由南向北光照强度逐渐减弱;气温地温均高于外界;相对湿度一般比露地高;另外,设施内CO2浓度低。针对设施内独特的小气候提出了相应的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20.
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驴肉的氨基酸组成,比较分析了驴肉与其他畜禽肉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与氨基酸组成特点。结果表明,驴肉蛋白质含量高,必需氨基酸丰富,其氨基酸总量为驴肉总量的23.5%,其中赖氨酸为9.0%,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高达39.4%。驴肉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和必需氨基酸,尤其赖氨酸明显高于羊肉、猪肉、牛肉和鸡肉,能为人类提供丰富的优质动物性蛋白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