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雄激素受体基因位于染色体Xq11-12上,其第一外显子存在CAG的重复序列,该重复序列(CAG)n在不同种族、地域中存在多态性。雄激素受体基因(CAG)n的长度或重复次数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雄激素受体(AR)活性呈负相关,与雄激素水平呈正相关,且(CAG)n多态性影响PCOS相关特征,如胰岛素抵抗、痤疮及多毛的形成,而短的或重复次数少的(CAG)n可能增加PCOS患者的易感性。但是X染色体失活可以调节AR的效应,如果考虑X染色体失活对AR的影响,则长的或重复次数多的(CAG)n能增加PCOS的患病风险。综述雄激素受体基因(CAG)n多态性对PCOS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摘 要】 雄激素受体基因位于染色体Xq11-12上,其第一外显子存在CAG的重复序列,该重复序列(CAG)n在不同种族、地域中存在多态性。雄激素受体基因(CAG)n的长度或重复次数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雄激素受体(AR)活性呈负相关,与雄激素水平呈正相关,且(CAG)n多态性影响PCOS相关特征如胰岛素抵抗、痤疮及多毛的形成,而短的或重复次数少的(CAG)n可能增加PCOS患者的易感性。但是X染色体失活可以调节AR的效应,如果考虑X染色体失活对AR的影响,则长的或重复次数多的(CAG)n能增加PCOS的患病风险。本文综述雄激素受体基因(CAG)n多态性对PCOS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生育年龄阶段妇女一种较常见的内分泌失调性疾病,目前认为高雄激素血症是其发病的中心环节。雄激素的生物学作用不仅和血清雄激素水平相关,同时也受到雄激素受体(AR)活性的调节。编码AR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Xql 1~12),第一外显子区包含一个高度多态性的胞嘧啶、腺嘌呤和鸟嘌呤(CAG)重复序列,其表达受X染色体失活模式的影响。体外实验证实,较短的CAG重复次数具有较高的转录活性。近年越来越多实验结果证明,AR的CAG多态性与PCOS间存在相关性,可能为PCOS发病机制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4.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生育年龄阶段妇女一种较常见的内分泌失调性疾病,目前认为高雄激素血症是其发病的中心环节。雄激素的生物学作用不仅和血清雄激素水平相关,同时也受到雄激素受体(AR)活性的调节。编码AR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Xql 1~12),第一外显子区包含一个高度多态性的胞嘧啶、腺嘌呤和鸟嘌呤(CAG)重复序列,其表达受X染色体失活模式的影响。体外实验证实,较短的CAG重复次数具有较高的转录活性。近年越来越多实验结果证明,AR的CAG多态性与PCOS间存在相关性,可能为PCOS发病机制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5.
雄激素是男性体内含量最多、最重要的一种类固醇激素。在女性体内,雄激素也是不可或缺的。女性体内雄激素来源于卵巢和肾上腺,具有生物活性的雄激素包括睾酮(T)和双氢睾酮(DHT),肾上腺雄激素在外周组织转化为睾酮。一方面睾酮在女性体内经过芳香化酶的作用合成雌激素,另一方面睾酮和DHT结合雄激素受体(AR)进入细胞核内调控靶基因的转录。AR除了分布于卵巢外,还在大脑、肌肉、骨骼、皮肤、肾脏、肝脏等外周非生殖器官表达。在卵泡发生和成熟中,雄激素也起重要作用。过多雄激素,常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关。结合女性体内雄激素的靶器官,综述雄激素在女性卵巢和外周非靶器官的作用,及其与女性生殖相关的事件如乳腺癌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雄激素受体基因第1外显子短串联重复序列(CAG)n多态性与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形成的关系。方法选择40例HAPC男性患者及46例健康男性对照,所有受试者清晨空腹静脉采血,提取全血基因组DNA,荧光定量PCR检测雄激素受体(CAG)n基因多态性,由ABI3730DNA分析仪检测目的基因产物确定重复序列长度。结果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雄激素受体(CAG)n短链基因型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升高,而长链基因型的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所有受试者雄激素受体基因呈现短串联重复序列(CAG)n多态性,该基因多态性可能与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雄激素受体基因微卫星CAG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高雄激素血症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及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分离技术检测128例PCOS患者及115例正常对照妇女雄激素受体(AR)基因微卫星CAG多态性及其分布,比较AR基因CAG等位基因与PCOS高雄激素之间的关系。结果PCOS组和对照组的AR基因CAG等位基因范围分别为8~35和11~32,双等位基因均值分别为22.17±3.20,21.67±3.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短组AR基因CAG(n≤22)在PCOS组和对照组分布分别为34.4%(44/128),46.1%(53/115),长组AR基因CAG(n>22)在PCOS组和对照组分别为65.6%(84/128),53.9%(62/1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短组AR基因CAG在PCOS高雄激素血症组(T≥3.0nmol/L)的分布高于非高雄激素血症组(T<3.0nmol/L),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国汉族雄激素受体基因微卫星CAG多态性对PCOS高雄激素血症的形成无明显关系,不是PCOS的主要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8.
雄激素受体(AR)基因位于Xq11~12,为8个外显子单拷贝基因,其中CAG三核苷酸重复长度与睾酮靶基因的转录活性呈负相关,因而与男性不育密切相关。此研究旨在探究CAG重复长度多态性与AR活性及精液各项参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EDCs)对生物体生殖毒性日益引起关注.随着研究深入,越来越多雄性生殖系统异常被证实与ECDs的抗雄激素效应有关,雄激素受体(AR)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该过程.本文主要介绍了AR信号通路在EDCs抗雄激素效应中的作用,为进一步在分子水平研究EDCs生殖毒性的作用机制提供基础,并且为临床相关疾病治疗和药物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 AR)及其介导的信号通路异常与人类多种疾病的发生、转归及预后密切相关, 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疾病的性别差异, 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AR基因第1外显子CAG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 STR)与AR转录调节活性存在负相关性, 影响靶蛋白合成与生物学功能, 在前列腺癌、乳腺癌、膀胱癌、肝癌、子宫内膜癌等多种肿瘤发生发展及预后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对目前AR基因CAG STR与常见肿瘤相关性研究进行综述, 为进一步探索AR导致相关肿瘤高发和性别差异作用机制和筛选肿瘤高危人群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雄性激素不敏感综合征(AIS)大家系的AR突变效应。方法:从AIS患者外周血中将基因组DNA提取出来,以特异的引物聚合酶联反应(PCR)扩张雄激素受体(AR)基因,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SCP)扩增产物,将突变的外显子筛选出来,然后对其直接进行PCR产物测序。结果:所选取的8例人员中,有2例AIS患者缺失AR基因2号外显子,其余6例存在外显子电泳条带,经过基因测序,发现其符合正常AR基因。结论:本研究方法简便实用,在临床诊断和研究AIS中具有极为有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雄激素受体(hAR)报告基因实验,为AR激动剂和拮抗剂活性筛选提供检测方法。[方法]构建受雄激素效应元件(ARE)调控的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报告基因质粒pMMTV—CAT,将该质粒与hAR表达质粒AR/pcDNA3.1和阳性对照质粒pSV—β—Gal共转染非洲猴肾细胞株CV-1。以AR激动剂5α-双氢睾酮(5α—DHT)、糖皮质激素受体(GR)激动剂地塞米松和AR拮抗剂氟鲁他明为受试物,研究它们对AR的激动或拮抗作用。[结果]10^-9mol/L的5α-DHT显著诱导CAT的表达,诱导倍数为56.67,10^-8mol/L时达最大值,诱导倍数为79.30,在10^-8mol/L~10^-6mol/L范围内CAT的表达量维持在较高的平台水平。地塞米松不诱导CAT的表达。氟鲁他明在10^-7mol/L~10^-5mol/L浓度范围内显著拮抗1nmol/L的5α-DHT诱导的CAT的表达。[结论]5α—DHT对CAT的诱导和氟鲁他明对CAT的拮抗呈剂量-效应关系。该方法不存在与GR激动剂的交叉反应,具有较高的特异性。雄激素受体报告基因实验可以作为化学物(抗)雄激素活性筛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中老年男性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late-onsethypogonadism,LOH)的发病机制是多种机制损害雄激素的正常分泌和生物活性,包括雄激素水平下降和雄激素受体异常,是原发性和继发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综述LOH的发病机制、发病率及危险因素,后者包括疾病和药物的影响、过度肥胖、不良生活方式、环境与遗传因素的影响、精神心理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文化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机体内铁稳态失调影响脂质代谢,从而影响血脂水平成为研究热点。作为生物代谢过程中大部分酶的辅助因子,铁参与机体内各种代谢过程以及氧气和电子的运输,因此铁缺乏或过量都可引发各种疾病。本综述分别从铁缺乏和超载两方面如何影响脂质代谢进行综述报道。  相似文献   

15.
The end-organ resistance to androgens has been designated as androgen insensitivity syndrome (AIS), an X-linked disorder caused by mutations in the androgen receptor (AR) gene. It is generally accepted that defects in the AR gene prevent the normal development of both internal and external genital structures in 46,XY individuals, causing a variety of phenotypes ranging from male infertility to completely normal female external genitalia. Precise diagnosis requires clinical, hormonal and molecular investigation and is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appropriate gender assignment and management in general. The complexity of phenotypic presentation of AIS with genotype-phenotype variability of identical mutations complicates both the diagnostic procedure and genetic counseling of the affected families. More than 400 different AR gene mutations have thus far been reported but the receptor structure-function relationship and its phenotypic outcome is not yet fully understood. This review focuses on the clinical features and molecular pathophysiology of AIS and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molecular defects in the AR gene to their clinical expression.  相似文献   

16.
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均是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尽管从发病机制到临床表现两者各有不同,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两者在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等诸多方面均有许多相似之处。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adisintegrinandmetalloprotease,ADAM)33基因作为首次通过定位克隆技术确定的哮喘易感基因,近几年的研究证实该基因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发展也有关联。ADAM33基因是否能架起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共同发病机制的桥梁,笔者对近年来该基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