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 对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设计野中野调强放射治疗(FIF-IMRT)、混合调强放射治疗(Hy-IMRT)、静态调强放射治疗(S-IMRT)、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四种不同放疗计划,比较四种不同放疗计划模式下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纳入于2019年1月至6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乳腺癌且行保乳术后的22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前列腺癌放射治疗(以下简称"放疗")中三维适形放疗和调强放疗的剂量学差异。方法分别对12例前列腺癌患者运用Oncentra MasterPlan治疗计划系统进行三维适形放疗和调强放疗计划的设计,处方剂量均为7 200cGy。在保证95%计划靶区体积达到处方剂量要求前提下,比较两种方法靶区和周围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结果三维适形放疗与调强放疗都可达到处方剂量95%体积计划靶区的要求。调强放疗和三维适形放疗计划的适形度指数(CI)分别为0.75±0.04、0.67±0.03,均匀性指数(HI)分别为1.06±0.02,1.08±0.02。调强放疗的CI和HI均优于三维适形放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强放疗中,直肠V40、V50、V70、靶区平均受量(Dmean)均低于三维适形放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强放疗中,双侧股骨头的Dmax低于三维适形放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癌放疗中,调强放疗的靶区适形度和剂量均匀性优于三维适形放疗,具有明显的剂量学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乳腺癌根治术后调强放射治疗(IMRT)与适形放疗(3D-CRT)剂量学分布的优劣及不良反应,为临床乳腺癌根治术后选择放疗计划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00例接受乳腺癌根治术的乳腺癌病例,其中左侧乳腺癌患者53例,右侧乳腺癌患者47例;采用IMRT计划50例,采用3D-CRT计划50例,处方剂量均为50 Gy/25次。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来比较IMRT和3D-CRT在计划靶区(PTV)及危及器官(OAR)的剂量学差异。结果 IMRT和3D-CRT放疗技术靶区剂量V95%的百分比分别为(97.8±1.3)%、(97.9±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RT的V105%、V110%、V115%与CRT相比明显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RT的均匀性指数(HI)为1.06±0.05,3D-CRT的HI为1.27±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RT的适形指数(CI)为0.88±0.04,3DCRT的CI为0.69±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IMRT的适形性较3D-CRT理想。患侧肺V20、V30、V40、V50分别降低了30.4%、38.6%、84.6%、87.5%,左侧患者心脏V30、V40、V50分别降低了70.8%、92.2%、100%,对侧乳腺平均剂量下降了40.1%,肝脏平均剂量下降了82.6%,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IMRT计划在放射性肺损伤、肝炎、心脏病、胸骨后疼痛、骨髓抑制、消化障碍等方面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3D-CRT计划。结论乳腺癌根治术IMRT和3D-CRT都有较好的靶区覆盖率,但MIRT在提高靶区的适形度和剂量的均匀性均优于3D-CRT,并能降低OAR的受照剂量与容积,减少心脏、肺、肝等器官的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运用调强放疗和影像引导下的放疗技术进行乳腺癌椎体转移剂量提升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乳腺癌椎体转移患者11例,在相同脊髓耐受剂量和保证常规适形放疗治疗剂量基础上,接受调强放疗和影像引导下的放疗,提高放疗剂量,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调强放疗和影像引导下的放疗技术可提高椎体病灶治疗剂量约20%,短期临床疗效较好,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调强放疗和影像引导下的放疗技术可提高肿瘤病灶局部治疗剂量,更好地保护正常组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胰腺癌5野调强放射治疗技术的3种射野布野方式对靶区剂量及其周围正常组织受量的差异,为临床选择放疗技术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9例胰腺癌患者,经CT扫描后在Eclipse8.6治疗计划系统中进行靶区勾画。对每位患者设计3种不同角度的5野调强计划。3种射野分布分别为,Ⅰ:5野均分共面布野;Ⅱ:Varian Eclipse计划系统角度自动优化布野;Ⅲ:物理师经验共面布野。在满足计划靶体积达到95%处方剂量时,比较靶区适形指数、均匀指数及周围正常组织受量之间的差异。 结果 3种布野的调强计划,靶区适形指数及均匀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常组织受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3种调强布野方式对于胰腺癌靶区及正常组织无明显剂量差异,但5野均分更简单直观,可减少布野时间,提高计划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7.
王丽霞 《临床医学》2021,41(2):65-67
目的分析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对脑胶质瘤患者中位生存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安阳市肿瘤医院接收的70例脑胶质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成VMAT组与调强适形组,每组35例,其中VMAT组接受VMAT治疗,调强适形组接受调强适形放射治疗,统计比较两组疾病控制率、随访1年中位生存期、不良反应状况以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评分。结果与调强适形组[71.43%(25/35)]比较,VMAT组疾病控制率[91.43%(32/35)]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两组GQOLI-74评分高于治疗前,VMAT组高于调强适形组(P<0.05);与调强适形组[31.43%(11/35)]比较,VMAT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43%(4/35)]显著降低(P<0.05);随访1年,VMAT组中位生存期长于调强适形组(P<0.05)。结论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对脑胶质瘤患者效果显著,可明显延长中位生存期,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中晚期鼻咽癌的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计划与普通放射治疗计划进行对比。材料与方法:应用瑞典ELEKTA公司生产的Preciseplan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计划系统对中晚期的鼻咽癌患者分别制定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和双侧对穿野计划。根据靶区的剂量分布及适形度、DVH曲线、危及器官所受剂量来对这些计划进行比较。结果:IMRT计划的靶区剂量分布及适形度远远好于其他计划。在靶区覆盖剂量相近的情况下,IMRT计划较好地保护了危及器官,与此同时,IMRT能够给予靶区较高的单次剂量和总剂量。结论:在中晚期鼻咽癌的放疗中,与普通方法相比,IMRT的方法在改善肿瘤靶区高剂量覆盖的同时,也明显地改进了对危及器官的保护,进而满足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改善生存质量的临床要求。  相似文献   

9.
鼻咽癌适形调强放射治疗(IMRT)的质量保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从2001年12月-2005年6月对200例鼻咽癌采用逆向计划适形调强放射治疗技术,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将鼻咽癌适形调强放射治疗(IMRT)质量保证的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调强放射治疗鼻咽癌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存娣 《上海护理》2006,6(2):27-28
鼻咽癌是我国最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治疗上以放射治疗(放疗)为主,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是其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为进一步提高鼻咽癌的局部控制率和降低远处转移率,我院于2004年10月起将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放疗手段———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调强放射治疗(IMRT)对鼻咽癌的疗效以及对正常组织的保护和毒性反应。方法对27例鼻咽癌初治患者鼻咽和全颈及锁骨上全程实旎IMRT,肿瘤靶区授予处方剂量68~72Gy。对于Ⅲ和Ⅳ期患者,在IMRT同时,结合患者淋巴结转移及一般情况给予PDD+5-FU方案化疗1~2周期。结果治疗计划结果显示,覆盖鼻咽GTV1 D95的平均剂量为70.22Gy,GTV1 V95的平均体积为95.56%。本组患者中位随访期15个月。无一例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IMRT在早期或晚期鼻咽癌病例均可获得理想的剂量分布,正常组织得到很好的保护,毒副反应可以耐受,疗效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对宫颈癌术后患者应用螺旋断层调强放疗(helical tomotherapy, HT)和固定野调强放疗(fixed-field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 FF-IMRT)两种计划方式进行放射治疗的剂量学差异。  方法  选择10例宫颈癌术后进行调强放疗的患者行CT模拟定位, 勾画靶区及危及器官, 对同一CT图像设计HT计划和FF-IMRT计划。评估靶区及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  结果  HT计划组和FF-IMRT计划组靶区覆盖度均满足临床处方剂量要求。与FF-IMRT计划组相比, HT组的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 PTV)95%、PTV100%覆盖度增加, PTV105%覆盖度降低、Dmean及Dmax均明显降低(P=0.000), 适形度指数和均匀性指数均优于FF-IMRT计划组(P=0.000)。与FF-IMRT计划组相比, HT计划组的膀胱V40降低约7%(P=0.000), Dmax平均值降低1.7 Gy(P=0.000);直肠V40降低约8%(P=0.000);小肠V30、V40分别降低4%、3%(P=0.002, P=0.000), Dmax平均值降低2 Gy(P=0.000);骨髓V30增加约5%(P=0.001), 左右股骨头D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马尾神经Dmax的平均值降低约2 Gy(P=0.030)。全身V20、V30、V40分别降低2%、1.3%、0.6%(P < 0.01)。  结论  宫颈癌患者采用HT技术, 靶区均匀性指数及适形度指数均较FF-IMRT技术明显提高, 膀胱、直肠、小肠中高剂量区的体积进一步降低。HT技术在宫颈癌术后的临床应用中具有可行性, 可作为一种新的照射方式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直肠癌术后盆腔适形放疗时膀胱充盈状况与正常组织受照体积的相关性。为直肠癌病人行调强适形放疗时膀胱的充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符合Ⅱ、Ⅲ期直肠癌经腹前切除(Dixon手术)术后盆腔放疗指征的10例患者进行研究:对同一患者相同体位固定时分别处于膀胱充盈与排空状态下,采用同一放疗计划进行膀胱、邻近正常组织受照体积以及靶区体积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膀胱充盈状况与正常组织受照体积相关性:(1)俯卧位、膀胱充盈与排空状态时靶区的剂量分布差异无显著意义;(2)俯卧位、膀胱充盈状态时膀胱受照体积百分比较膀胱处于排空状态时为小,且小肠和结肠受照体积百分比亦较膀胱处于排空状态时小。同时膀胱充盈和排空时小肠受照射的平均剂量分别是(17.1±4.7)Gy和(22.3±4.2)Gy,P=0.003。结论直肠癌术后盆腔调强适形放疗时最好采用全程膀胱充盈状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调强放射治疗(IMRT)鼻咽癌对腮腺的保护作用.方法 43例初治鼻咽癌患者分为调强组20例和常规组23例,分别进行IMRT和常规放疗,其GTVnx分别为72Gy/35次和70Gy/36~37次.观察两组唾液腺分泌量和口干症的发生情况、比较调强计划和常规计划腮腺的受照剂量.结果 调强组原发肿瘤侵及区域鼻烟(GTVnx)平均剂量为71.81±1.26 Gy高于常规计划的69.38±0.26 Gy.在放疗的不同时期常规组比调强组唾液分泌量减少更为明显,发生口干症的人数较多、程度更重,差异显著;在随访三个月中调强组唾液分泌量和口干症有明显好转,而常规组无变化.调强组二侧腮腺受照平均剂量、50%容积剂量(D50)均明显低于常规计划,而调强组健侧的剂量明显低于患侧,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 鼻咽癌IMRT在确保肿瘤高剂量的同时,使腮腺的受照剂量减少、损伤较轻、功能恢复较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IMRT)和常规放疗对垂体和甲状腺剂量的影响。方法: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28例采用IMRT治疗的初治鼻咽癌纳入研究,同时设计常规放疗计划,比较2组靶区和正常组织的剂量。结果:靶区的Dmean、D95、V95及UI两组一致,IMRT计划靶区的适形性好于常规放疗。T1~2患者IMRT计划垂体的D33、D50、Dmean、V40、V30、V20高于常规放疗;T3~4患者IMRT计划垂体的V60、V50低于常规放疗,其他两组一致。N0~2患者甲状腺的D33、V50两组一致,其他IMRT计划高于常规放疗;N3患者IMRT计划甲状腺的D33、D50、V50低于常规放疗,V40、V30、V20高于常规放疗,Dmean一致。结论:同常规放疗相比,IMRT有利于保护N3患者的甲状腺和T3~4患者的垂体,但使N0~2患者的甲状腺和T1~2患者的垂体受40 Gy及以下剂量照射的体积更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全脑放疗的野中野正向静态调强(FIF-IMRT)与固定野逆向优化调强(FFIO-IMRT)技术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需行全脑放疗患者20例,采用Pinnacle39. 10治疗计划系统进行计划设计,2种计划均用6 MV X射线,处方剂量均为40 Gy,2 Gy/次,共20次。FIF-IMRT计划选270°、90°为主野,适当调整准直器角度,使双眼球重叠,在每个主野方向手动添加1~2个子野降低高剂量。FFIO-IMRT计划7野均分调强,通过反复改变优化参数来达到临床要求的剂量分布。比较2种放疗计划的剂量学参数。结果①靶区方面:与FFIO-IMRT计划相比,FIF-IMRT计划的计划靶区(PTV)的V105%、D50%升高,Dmin、Dmax、V95%、V110%、D2%、D98%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FIF-IMRT计划的CI低于FFIO-IMRT,HI却高于FFIO-IMR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FIF-IMRT计划子野数、机器跳数MU、治疗时间、计划设计时间均较FFIO-IMRT显著降低(P 0. 05)。②危及器官左右晶体、左右眼球、脊髓、左右视神经方面,FIF-IMRT计划低于FFIO-IMRT计划,晶体尤为明显,除左右视神经外,其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①2种计划的靶区均达到临床剂量学要求。②FIF-IMRT计划在靶区的适形性上虽差于FFIO-IMRT计划,但在危及器官的保护方面远好于FFIO-IMRT计划。③由于FIF-IMRT计划的单次治疗时间显著减少,因此降低了器官运动带来的误差,同时减少了机器的损耗,提高了机器执行效率。④FIF-IMRT计划设计简单易行,在基层医院也较容易实现。故全脑放疗推荐野中野正向静态调强的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调强放射治疗对局部复发性鼻咽癌的治疗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选取局部复发性鼻咽癌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调强放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肿瘤靶区照射剂量和照射体积以及敏感器官照射剂量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的鼻咽部CTV和GTV的剂量分布令人满意,且无显著差异;对照组患者的左眼视神经、右眼视神经、左颞叶、右颞叶、左腮腺、右腮腺、左颞颌关节以及左颞颌关节的辐射剂量均显著高于观察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与调强放射治疗均可以有效治疗局部复发性鼻咽癌,治疗有效率均较高,鼻咽部CTV和GTV的剂量差异不大,然而调强放射治疗对敏感器官的放射剂量显著低于常规治疗,因此更加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摆位系统误差对乳腺癌患者实施调强放射治疗的剂量学影响。方法2012年10月对-典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分别设计常规三维适形切线野(cRT)、多野静态调强(s-IMRT)、旋转调强(VMAT)3种不同治疗技术的计划,在计划中将治疗中心点向患者左、右、腹、背、头、脚方向分别平移3、6mm模拟2种不同程度的系统误差,共计39个计划与原计划进行比较,观察不同治疗技术间、不同平移距离,不同方向上的靶区及主要危及器官患侧肺和心脏的剂量变化。结果对于3mm摆位系统误差,靶区D95%于向背侧s—IMRT降低4.0%,VMAT降低3.5%,向右(患侧)s-IMRT降低3.0%,VMAT降低2.8%,其余均方向降低且〈1.6%。对于主要危及器官,系统误差对s-IMRT技术的患侧肺接受20Gy剂量的体积影响大,对VMAT技术的患侧肺接受10Gy剂量的体积影响大。除此外,对主要危及器官患侧肺及其他剂量参数影响均小(3mm〈3%,6mm〈6%)。系统误差对3D—CRT技术的影响小(3mm〈3%,6mm〈6%)。6mm的系统误差对靶区及危及器官的影响与3mm趋势一致,仅变化程度更大,两种调强技术的靶区D95%降低〉5%。结论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呈弧段状、位于胸廓表面的放射治疗靶区,s.IMRT和VMAT方式的调强治疗技术对治疗摆位系统误差的影响程度相当,但较CRT技术更敏感,其中以向患者背侧、健侧方向偏移影响最大。改良根治术后乳腺癌调强治疗的实施需要有较三维治疗更高的位置精度保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对复发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和急性放射不良反应。方法 50例首程放疗后复发的食管癌患者,行IMRT治疗,放疗处方剂量中位值54Gy(50~60Gy),1.8~2.0Gy/次,5次/周。结果本组患者首程放疗至再程放疗时间11~30个月,均完成IMRT治疗,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28例、无变化11例、进展4例,治疗有效率70%;IMRT治疗中发生急性放射性食管炎1~2级8例、3级3例,急性放射性肺炎1~2级17例,骨髓抑制1~2级16例,急性心脏损伤1~2级3例,其发生率分别为22.0%,34.0%,32.0%,6.0%,但均未发生4级放射性不良反应。结论 IMRT治疗放疗后复发性食管癌近期疗效满意,急性放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胰腺癌术后患者固定野调强放疗(fixed-field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 FF-IMRT)与容积调强放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 VMAT)的剂量学差异, 为临床选择合适的照射技术提供参考。  方法  2011年6月至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行放疗的10例胰腺癌术后患者, 分别根据其同一CT模拟定位图像设计FF-IMRT计划和VMAT计划, 处方剂量50 Gy/25次。分析剂量体积直方图曲线, 评估靶区、危及器官和正常组织的剂量分布, 并比较二者机器跳数(monitor units, MU)和治疗时间的差别。  结果  FF-IMRT计划和VMAT计划的靶区剂量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与FF-IMRT计划相比, VMAT计划中肝脏、胃、小肠、全身的V5明显升高(P均 < 0.05), 而肝脏的V10和V20, 胃的V10, 小肠的V10、V20、V50, 左肾的V20, 右肾的V20、V30、Dmean、Dmax, 以及全身的V10、V20有不同程度下降(P均 < 0.05), 脊髓的Dmax升高1.85 Gy(P=0.04)。FF-IMRT计划与VMAT计划的MU分别为619.60±117.18和492.70±51.56(t=3.18, P=0.01)。VMAT计划的MU较FF-IMRT计划减少了20.48%。  结论  胰腺癌患者选择VMAT计划, 可以在不降低计划水平上的剂量分布的前提下, 大大减少MU, 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