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调查临床实习护生沟通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提高临床实习护生的人际沟通满意度。[方法]采用人际沟通能力问卷和人际沟通满意度量表对临床实习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人际沟通动机、沟通知识、沟通技巧与沟通满意度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42,0.566,0.452,P0.01)。[结论]提高护生人际沟通动机、沟通知识及沟通技巧可提高沟通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 探讨本科实习护生临床沟通情况与适应能力的关系,为提高本科护生的临床适应能力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护生临床沟通能力量表和社会适应能力量表对150名本科实习护生进行测试。结果 本科实习护生临床沟通能力得分2.52±0.74,社会适应能力得分31.90±10.43;临床沟通能力与适应能力呈正相关(P<0.01);临床沟通能力中6个维度均能有效反应临床适应能力。结论 本科实习护生临床沟通能力需要进一步改善,护理管理者或教育者应重视实习生沟通能力的培养。帮助她们提高临床适应性,以改善实习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中职和高职护生实习期间自我效能与临床沟通能力,并分析其变化趋势。[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某医学院校2012年7月—2013年3月实习的中职和高职护生共161人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护生实习前、实习1个月、实习4个月和实习结束时采用自我效能量表和护生临床沟通能力测评量表进行调查。[结果]高职和中职护生实习结束时自我效能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临床沟通能力得分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不同实习阶段高职和中职护生临床沟通能力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习阶段是提高护生临床沟通能力的关键时期,制定有效的带教方案和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护生临床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实习护生成就动机与临床沟通能力的关系,为提高护生的临床沟通能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331名实习护生运用成就动机量表和护生临床沟通能力测评量表进行测试。结果:成就动机均分(7.67±2.31)分,临床沟通能力均分为(2.57±0.25)分;成就动机两维度及总体与临床沟通能力6个维度及总体均呈显著性相关。结论:成就动机对实习护生临床沟通能力有重要影响,可通过提高护生成就动机来改善其临床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5.
周冬梅 《护理研究》2014,(9):3233-3235
[目的]调查中职和高职护生实习期间自我效能与临床沟通能力,并分析其变化趋势.[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某医学院校2012年7月-2013年3月实习的中职和高职护生共161人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护生实习前、实习1个月、实习4个月和实习结束时采用自我效能量表和护生临床沟通能力测评量表进行调查.[结果]高职和中职护生实习结束时自我效能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临床沟通能力得分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不同实习阶段高职和中职护生临床沟通能力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习阶段是提高护生临床沟通能力的关键时期,制定有效的带教方案和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护生临床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实习护生正念水平与临床沟通能力的关系。[方法]运用中文版正念量表和临床沟通能力测评量表对362名实习护生进行调查。[结果]正念得分3.18分±0.37分,临床沟通能力得分2.67分±0.38分;正念总体与临床沟通能力总体呈正相关;正念3个维度观察、描述、觉知的行动能联合预测临床沟通能力54.2%的变异量。[结论]实习护生正念处于中等水平;临床沟通能力尚且满意但需要进一步加强,正念能有效地预测实习护生的临床沟通行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学制护理本科生临床沟通能力现状,为临床护理教学改革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护生临床沟通能力测评量表对268名不同学制护理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包括5年制本科和2年制大专升本科护生。结果护理本科生临床沟通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在2.50分以上;大专升本科护生建立和谐关系得分较5年制本科护牛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优化护理课程和调整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安排护理本科生尽早接触临床,形成护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实习模式,规范临床护理带教,提高本科护生的临床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护生实习前临床沟通能力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7月即将进入实习的中职和高职学生共263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和护生临床沟通能力测评量表进行调查。结果护生临床沟通能力总分为(82.56±8.87)分,其中共同参与得分率最低,验证感受和传递信息次之,敏锐倾听得分率最高。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总分为(2.37±0.49)分。影响护生临床沟通能力的主要因素有与老师的关系、一般自我效能、是否为学生干部、与患者的关系和报考意愿5项,可解释临床沟通能力总变异量的20.7%。结论护生实习前临床沟通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在开展人际沟通、护理礼仪等课程的同时,采取多种措施增进护生与老师的关系、提高其自我效能感、鼓励其参加学生管理工作、增加护生与患者交流机会、培养其对本专业的职业认同感,可提高护生临床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9.
徐志平  夏立平 《护理学报》2022,29(23):18-21
目的 探讨人机交互护患沟通APP在培养护生护患沟通能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21年3月,选取我校2019级二年级护生为研究对象,经掷币法分为观察组(47名)和对照组(50名)。观察组护生依托人机交互护患沟通APP开展护患沟通训练:巩固沟通知识及技能,围绕APP内的虚拟护患沟通情境,进行人机交互护患沟通训练。沟通训练前后,应用护生临床沟通能力自评量表、医患沟通技能他评量表评价2组护生的护患沟通能力。通过问卷调查了解观察组护生对教学改革的评价。结果 训练后,观察组护生的临床护患沟通能力自评及他评得分均高于训练前及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护生对运用APP实施护患沟通实训教学改革评价均分为(4.65±1.79)分,得分率为93%;“APP反馈及时、案例贴近临床、有助于培养沟通能力”条目得分较高,护生普遍认为此种学习形式效率高、愿意推荐。结论 运用人机交互APP开展护患沟通实训可提升护生的护患沟通能力,可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分析护生实习基础阶段临床沟通能力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护生临床沟通能力测评量表和自制沟通能力相关因素调查表对2所三甲医院229名临床实习基础阶段护生进行调查。结果临床实习基础阶段护生的临床沟通能力总分为(84.57±10.21)分,水平有待提高。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学历、自身重视程度、临床带教老师、知识技能水平、患者参与配合度、实习工作环境对护生临床沟通能力具有显著性影响(P0.0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历、临床老师带教、知识技能水平为独立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临床实习基础阶段护生临床沟通能力不容乐观,应正面引导护生,使其正确认识临床沟通能力的重要性,并从改变现有的培训模式,规范临床沟通教学以及强化护生知识技能水平等多方面努力,不断提高护生临床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实习生人际交往效能感与护患沟通能力现状及二者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对248名护理实习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理实习生人际交往效能感总分为(148.62±16.36)分,得分率为68.81%,呈中等水平;护患沟通能力总分为(173.84±18.48)分,得分率为82.78%;护理实习生人际交往效能感与护患沟通能力呈正相关(r=0.471,P〈0.01)。结论:教育者应重视护生人际交往效能感的培养,以有效提高其临床护患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共情和沟通能力的现状,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杰弗逊共情量表和支持性沟通量表,对137名护理学在读硕士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探讨护理研究生共情和沟通能力的相关性。结果:护理研究生共情总分为(111.79±15.34)分,沟通能力得分为(71.41±7.90)分。共情与沟通能力总分相关系数为0.370(P<0.01)。结论:护理研究生共情和沟通能力处于中上等水平,共情和沟通能力呈低中度正相关。教育者可通过多种途径有针对性地提高护理研究生的共情水平,进而提高其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13.
护理专科学生临床沟通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护理专科学生临床人际沟通能力及护患沟通技巧。方法:对我校2004级大专护生在临床实习前采用课堂与实践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进行人际沟通能力强化培训。结果:护生均能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性,沟通能力及沟通技巧有了提高,经χ2检验,护生在各种护理场景语言沟通能力的8项中,有5项在培训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及临床带教老师对护生有较好的评价。结论:采用课堂与实践融为一体的培养方法,不仅培养和强化了护生的沟通意识,还提高了护生在临床实践中人际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组讨论式教学应用在护理实习生临床护理操作带教中的作用。方法:对比应用小组讨论式教学后,2组护理实习生的护理操作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情况。观察组50名,采用小组讨论式教学法,对照组51名采用传统带教方法。结果:观察组护理实习生护理操作考试成绩、综合素质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组讨论式教学法应用于临床护理操作的带教,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表达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获取信息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实习护生人际交往效能感与护患沟通能力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调查实习护生人际交往效能感现状、护患沟通能力,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量表及护理专业学生护患沟通能力评价量表,对三级甲等医院临床实习的2005级本科及2006级大专护理学生共60名进行调查。结果实习护生人际交往效能感评分为(139.55±18.88)分,处于中等水平;护患沟通能力总得分为(151.60±18.91)分,总体处于中等水平;人际交往自我效能总分能解释护患沟通能力总变异的89.90%。结论护理教育者应重视提高护生的人际交往效能感,以增强护理学生临床护患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理论点拨加程序性设计人际沟通训练模式在实习护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2年,便利抽样法选择右江民族医学院护理学院实习阶段护生148名,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4名,对照组应用常规教学和实习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理论点拨加程序性设计人际沟通训练模式。结果观察组护生的考试成绩、沟通能力测量评分、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评价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理论点拨加程序性设计人际沟通训练模式有利于提高实习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护理专科生临床沟通能力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加强学生人际沟通能力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护理专业学生临床沟通能力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量表对173名护理专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临床沟通能力得分为(81.40±8.64)分,年级、是否学生干部、人格E量表得分、自我效能共同解释临床沟通能力总变异的31.3%。结论护理教育者应根据学生的人格倾向进行个性化的人际沟通能力的培训,并注重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效能,提供各种实践机会,以提高其临床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我院毕业实习护生对临床护理带教工作的满意度状况,以发现临床带教工作中的现存问题,改进临床护理教学工作。方法:采用自行编制的问卷,对在我院进行毕业实习的332名护生进行临床护理带教工作满意度调查,内容涉及带教老师自身素养、带教老师带教态度、病房带教安排、护生实习收获四个方面。结果:实习护生对临床护理带教工作整体满意度得分为3.74±0.53;专科护生满意度得分为3.87±0.30,本科护生满意度的得分为3.66±0.48;护生对带教老师自身素养满意度得分最高,为3.79±0.48;护生对病房的带教安排和护生实习收获满意度得分最低,分别为3.71±0.57和3.71±0.54。结论:实习护生对我院临床护理带教工作整体满意度评价较高,特别是在评价带教老师自身素养方面。同时,专科护生较本科护生对临床带教满意度高。而护生在班次安排、带教计划、实习期间职业情感的培养、带教老师愿意主动教护生、带教护生采用的方式等方面满意度相对低,提示在今后的临床护理教学中应进一步关注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19.
李悦  刘艳 《全科护理》2011,(5):443-444
[目的]了解中专护理实习生护理技能状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2007级146名实习护生在实习期间对自身护理技能评价,同时调查139名带教教师对中专护生技能的评价。[结果]认为其操作能力较好的实习护生占10.96%,带教教师占28.78%;认为其沟通能力好的实习护生占41.10%,带教教师占29.50%;认为其处理问题的能力强的实习护生占36.30%,带教教师占33.09%;认为其对医疗护理法律法规知识的知晓度高的实习护生占23.29%,带教教师占20.14%。[结论]中专实习护生操作能力与沟通能力差、缺乏医疗护理法律法规知识,为此,在护理教学中要加强护理操作能力的训练,并在教学中渗透医疗护理法律法规知识以及沟通技巧,以培养实践型、技能型护理人才。  相似文献   

20.
《护理技术》教学中加强护生人际沟通能力培养的做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加强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现代护理的需要。方法通过明确培养目标、制定培养细则、修订技能考核评分标准、巧用授课方法对护生加强培养。结果训练后护生的人际交往沟通能力增强(P<0.05)。结论加强护生语言、体态语言及情商的培养,可提高其人际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