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脊柱骨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对脊柱复杂骨折的诊治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3例脊柱外伤的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薄层重建后利用工作站行多平面重组,曲面重组(MPR/CPR)、表面遮盖法(SSD)、容积再现法(VR)和透明化X线模拟投影技术(4D)的三维重组。结果本组43例三维重建CT图像均清晰、直观地显示了患者骨折的部位、类型、骨块的移动方向和距离,使得治疗中得以正确地选择接骨板及其放置位置和切口位置。SSD、VR和4D尚对显示脊柱稳定性、椎管形态、手术人路和内固定方式选择很有价值。结论MSCT3D重建可全方位准确地显示脊柱骨折情况,并对术前骨折分类、指导手术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各种重建技术在微小骨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以提高诊断率。方法:对225例微小骨折患者行MSCT扫描,经薄层重建及锐化处理后利用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包括横断面、冠状面和矢状面以及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及三维重建(3D)等重建技术。结果:各种重建技术中,图像锐化+MPR最优,锐化使骨窗的分辨率大大提高,图像更清晰细腻,而MPR可以任意角度、任意方向重建,能细致地显示微小骨折的部位、程度及周围组织的关系,3D图像则立体感强,比较直观。结论:运用MSCT各种重建功能,能细致地显示局部的微小骨折及解剖结构,能全方位、立体地观察骨折的部位及程度,对临床治疗和法医学鉴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对未骨化肋软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例临床怀疑未骨化肋软骨骨折患者(其中肋骨骨折7例)进行螺旋CT容积扫描,将所有原始数据进行薄层重建后导入Vitrea工作站进行(MPR、MIP、SSD、VR)方法重建,并比较各种重建图像对未骨化肋软骨显示的能力。结果:12例受检者经螺旋CT扫描重建处理后发现未骨化肋软骨骨折3例。重建以MIP、VR技术显示效果为佳,其他技术相互补充。结论:螺旋CT重建图像能很好地显示未骨化肋软骨,是诊断其骨折的一种无创伤性最佳影像学技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在骨折术前及术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129例不同部位骨折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的影像特点: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在骨折术前及术后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MPR、MIP及VR重建图像可以清晰显示骨折术前及术后的细节。并能直观的显示骨折术后情况。结论多排螺旋CT的三维重建技术是骨折术前及术后的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16层螺旋CT的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膝关节骨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螺旋CT及其图像后处理功能在膝关节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52例膝关节损伤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重建膝关节三维图像。结果:MPR和VR技术满意地显示出三维重建图像。结论:多层CT三维重建能直观、立体、全面的显示膝关节骨折,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HRCT及三维重建技术在肩胛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5例肩胛骨骨折患者进行HRCT扫描,重建肩胛骨VR、MPR图像.结果:45例均行图像后处理,经容积重建(Volume Reconstruction,VR)、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等技术重建出二、三维图像.结论:HRCT及三维重建能够直观、立体、多角度地显示肩胛骨骨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三位重建及多平面重组(MPR)对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43例膝关节损伤患者均进行X线及多层螺旋CT扫描,然后行多平面和三维图像重组。结果:通过多层螺旋CT扫描及后处理技术,所有病例均能清晰显示骨折细节。结论:16层螺旋CT三位重建及MPR图像能直观地、整体地显示胫骨平台的骨折情况,对临床医师制定治疗计划和手术方案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多层螺旋CT在骨关节创伤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骨关节创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78例骨关节创伤患者,全部行多层螺旋CT薄层横断面扫描,部分行三维重建(包括VR法和SSD法)及多平面重建(MPR),分析各方法对骨折或脱位的显示情况。结果 肩、肘、膝、踝关节及骨盆创伤78例,CT横断面扫描均获明确诊断;所有病例均行SSD重建,明确诊断75例;71例行VR重建,明确诊断70例;37例使用了MPR重建,均获明确诊断。图像显示多层螺旋CT横断面扫描可发现细小骨折但缺乏立体信息,3D重建立体感强,可多角度多方向观察,清楚直观;MPR法显示骨折线走行和移位更有优势且能兼顾软组织改变。结论 多层螺旋CT多种重建方法各具特色,结合使用可提高骨关节创伤的诊断准确性,简化思维,为临床诊治提供直观的立体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肋软骨骨折的临床诊断方法。方法对5l例胸部外伤临床拟诊肋软骨骨折患者同时行X-ray胸片检查;MSCT(multistoryspiralCT,MSCT)容积扫描和图像后处理,进行VR(volumerendering,VR)、MIP(maximumintensityprojection,MIP)、MPR(multi.planarreformation,MPR)三维重建及CPR(curedplanarreformation,CPR)曲面重建;高频超声检查;并对肋软骨骨折在三种检查方法中的检出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结果X.ray胸片未发现1例肋软骨骨折;MSCT三维重建发现8例,25处肋软骨骨折;高频超声发现5例,17处肋软骨骨折;MSCT三维重建肋软骨骨折检出率高于高频超声检查和胸片检查,P〈0.05。结论MSCT三维重建是诊断肋软骨骨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64层螺旋CT诊断先天性血管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对先天性血管环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先天性血管环患者的CT资料,并进行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最小密度投影(MinIP)、容积再现(VR)及图像融合技术,评价图像质量能否满足诊断要求以及图像重组的可行性.结果 32例患者的扫描图像均能够进行三维重组,重组图像能够很好地显示心血管解剖.MPR、VR重建图像直观显示血管环的组成及空间关系,MinIP及气管VR重建图像清晰显示气道形态及发育状况,图像融合技术可直观显示血管环与气管、食管的空间关系.结论 64层螺旋CT轴位扫描结合多种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可直观、清晰显示血管环的组成及与气管、食管间的毗邻关系,是检查血管环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浅谈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我院骨科自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所诊治有完整资料的69例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利用多层螺旋CT(MSCT)扫描患者的损伤部位,所得原始数据传输到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容积重建(volume rendering,VR)和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等三维重建技术在工作站中进行图像后处理。结果:69例骨折患者均行MSCT横断面扫描,后利用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对骨折进行分析。在69例中,其中眼眶骨折5例,鼻骨和上颌骨额突骨折12例,下颌骨骨折4例,枢椎骨折2例,肋骨和肋软骨骨折16例,胸腰椎骨折7例,胫骨平台骨折5例,髋关节骨折4例,肘关节骨折5例,足部跗骨骨折3例,掌骨基底部骨折6例;其中肋骨和肋软骨骨折5例,胫骨平台后缘骨折3例,鼻骨和上颌骨额突骨折2例,在X线平片及CT横断面平扫中,不能明确显示,而结合三维重建后处理的,观察69例骨折均能作出明确诊断。结论:多层螺旋CT的多平面重建(MPR)、容积重建(VR)等后处理技术对骨折的诊断有其重要应用价值,它不仅提高了诊断率,也为临床的治疗提供了重要帮助,这种检查技术也在目前被认为是诊断骨折最重要的辅助技术。  相似文献   

12.
多层螺旋CT在颌面部骨折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颌面部骨折中的诊断及治疗指导价值。方法对20例颌面部骨折患者行16层螺旋CT扫描后。利用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选用多种软件技术,多平面重建(MPR)、三维表面遮盖显示(3D~SSD)及容积再现法(VR)等重组观察.并与CT横断图像进行比较。结果16层螺旋CTMPR成像清晰显示了所有的颌面部骨折及周围软组织的损伤情况,特别对细微骨折及深部骨折显示优于3D—SSD、VR成像。而3D—SSD、VR成像立体可直观展现骨折的部位,骨折线的走行,骨质的碎裂程度及移位情况。结论16层螺旋CTMPR结合3D—SSD、VR成像能够明确诊断颌面部骨折,并为其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多层螺旋CT评价脊柱骨折:不同后处理方法的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MSCT)不同后处理方法显示脊柱骨折的能力.方法 28例椎体外伤骨折的患者应用GE Lightspeed Ultra 多层螺旋CT机进行检查,并将数据传至专门工作站,行多平面重组(MPR)、容积重建(VR)及仿真椎管镜(VEVC)处理.结果各种后处理方法中,MPR图像可清楚显示骨折线的走行及移位,但不能显示三维空间关系,VR图像可准确显示表面骨结构的空间改变,但对细小无移位的骨折线显示不佳,切割后的VR图像及VEVC图像显示椎管内骨碎片空间关系及骨折线情况各具优势.结论多层螺旋CT 显示脊柱骨折的三种后处理方法各具优势,相互补充,三者结合观察,有利于临床手术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14.
多排螺旋CT图像重建技术在肩部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多排螺旋CT体积扫描图像三维重建技术在肩关节损伤中的应用.方法 21例肩关节骨折病人接受MSCT检查,对CT二维图像资料经工作站处理,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和三维表面遮盖法(SSD)重建,最后进行图像比较分析.结果 MPR可更全面地显示骨折的断面信息, 3D-SSD能立体地显示骨折的范围和方向,对关节脱位的解剖关系显示清楚.结论螺旋CT的2D-MPR和3D-SSD重建作为CT轴位图像的重要补充依据,能更直观和立体地显示肩关节损伤的骨折和脱位情况.  相似文献   

15.
肋软骨骨折的多排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肋软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1例共31处肋软骨骨折,应用多排螺旋CT扫描,图像拆薄后进行三维重建,在横断位、MPR、VR图像上对肋软骨骨折的CT征象进行分析。结果31处肋软骨骨折,CT表现有,线样骨折:本组19处;错位型骨折:有7处;青枝样骨折:有成角型和凹陷型,本组共5处。结论多排螺旋CT扫描对肋软骨骨折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对颌面部骨折外伤中的显像效果。方法以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接诊的颌面部骨折外伤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均行多层螺旋CT检查,并对CT图像行特殊的后处理技术,形成重建MPR、三维VR图像,分析多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对颌面部外伤的诊断价值。结果 78例患者确诊骨折96处:颞颌关节脱位1处,蝶骨骨折3处,眼眶骨折16处,鼻骨骨折17处,颧骨骨折19处,下颌骨骨折19处,上颌骨骨折21处。其中MPR、VR及MPR联合VR对骨折部位显示率均明显高于轴位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可有效诊断颌面部骨折外伤,可清晰、立体地显示颌面骨折程度及移位方向,指导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肋骨骨折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97例胸部外伤患者,对显示肋骨骨折的重建技术方法进行探讨,部分病例与平片对比分析。结果应用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VR、MIP、MPR、CPR多技术联合,并结合横断图像,可清晰显示肋骨骨折的部位及类型,且可以观察骨折愈合过程,其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平片,肋软骨骨折平片无法诊断。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应作为肋骨骨折诊断首选方法,对指导临床治疗及法医伤情鉴定有极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螺旋CT及其三维重建技术在骨关节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11月-2010年7月间,对46例骨关节损伤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重建三维图像.结果 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和容积再现三维成像技术(vo1ume rendermg technique,VRT)令人满意地显示出三维重建图像,CT发现9例X线平片上漏诊的多骨骨折,18例表面阴影显示法(shacled surface display,SSD)和VRT显示骨折线的长短、形态及走向.结论 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能直观地显示骨折的立体形态,对骨折的诊断、分类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多层螺旋CT在颌面部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多模式重组技术在颌面部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5例颌面骨骨折,采用6层螺旋CT容积扫描,获得原始轴位图像,并将数据传送至工作站进行容积再现(VR)、3D表面遮盖显示(SSD)、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多平面重建(MPR)等重组观察。结果:35例颌面骨骨折中,眼眶骨折7例,鼻骨3例,筛骨4例,颧骨5例,上颌骨6例,下颌骨10例,其中髁突骨折合并颞下颌关节脱位3例。结论:MSCT多模式重组成像可清晰显示骨折部位、骨折线走行方向、骨质碎裂程度及移位情况等。其中SSD显示骨折区表面状态较好,MPR可明确显示骨折处内部细节,VR和MIP可显示骨折部位的立体透明外观,为制订手术方案提供非常重要的影像学资料。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经多层螺旋CT(MSCT)扫描后CT三维重建技术在脊柱疾病康复前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5例颈椎和25例胸腰椎患者行MSCT后,用多平面重建(MPR)、表面积重建(SSD)及实时再现(VR)软件实现三维重建。结果 经重建的图像可显示颈椎后纵韧带钙化、椎间隙椎间孔狭窄、骨质增生等,胸腰椎可显示各种骨折及骨质增生、滑脱等病理改变。结论 CT三维重建技术在脊柱疾病及损伤中有独特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