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为原料,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采用溶液法制备预交联AM/AA/DMDAAC堵剂。确定最佳反应条件为:m(AM):m(AA):m(DMDAAC)=10:2:1,引发剂用量为0.12%,交联剂用量为0.06%,溶液pH为4.6,反应温度为50℃。  相似文献   

2.
景艳  张士诚  吕鑫 《油田化学》2005,22(4):354-357
所报道的注水砂岩油藏深部调剖用的流向改变剂LJ-1,为吸水膨胀型颗粒状预交联AM三元共聚物/粘土复合物,由3种共聚单体和钠粘土共同反应制成。根据吸水膨胀倍数(m/m)和吸水饱和的凝胶颗粒相对强度等级。反应混合物中单体AM、AA、MMA的质量比为4:1:0.03。单体浓度30%,粘土用量13%,引发剂用量2%,交联剂L2(有机酸铝盐)1.5%。另外还加入稳定剂(有机稀土类化合物)及增韧剂S,溶剂为水,反应温度50℃。JL-1在清水中的吸水膨胀倍数高达80;在矿化度258.6g/L、高钙镁离子含量的油田污水中,吸水膨胀倍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50℃时为40,200℃时为55;吸水饱和的JL1-颗粒均为有弹性的可变形凝胶。将200目的LJ-1在100~300mg/LHPAM溶液中配成0.5%悬浮液,测定一定体积悬浮液前后两次通过5层100目筛网的流动压差之比即韧性指数,平均值为1.17,表明LJ-1颗粒的韧性良好,不易破碎。图5表5参10。  相似文献   

3.
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耐盐高吸水树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环己烷为分散介质,山梨糖醇硬脂酸酯(Span60)为悬浮稳定剂,K2S2O8-NaHSO3氧化还原体系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为单体,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了一种高吸水树脂(SAR)。考察了单体摩尔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悬浮稳定剂用量、交联剂用量以及引发剂用量对高吸水树脂吸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单体AA与AM摩尔比7:3,反应温度55℃,反应时间4h,悬浮稳定剂占单体总量的3.5%,交联剂用量占单体总量的0.035%,引发剂用量占单体总量的3.5%时制备的高吸水树脂吸水量最高,达104mL/g以上。  相似文献   

4.
以丙烯酰胺(AM)、中和度为70%的丙烯酸(AA)和海藻酸钠(SA)为原料,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AM-AA共聚物/SA复合材料的基础上,添加淀粉和交联剂硝酸铝,采用造粒工艺制备了一种新型堵水剂AM-AA共聚物/SA复合材料小球(粒径约为3 mm),考察了SA用量、硝酸铝用量、淀粉用量和AA与AM单体的配比对堵水剂吸水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堵水剂的最佳制备条件为:1.4 mol/L AM、60 m L水、KPS用量1.0%(w)(基于单体AM和AA的质量)、SA用量6.0%(w)(基于AA,AM,SA的总质量)、硝酸铝用量0.6%(w)(基于复合材料的质量)、淀粉用量15.0%(w)(基于复合材料的质量)、n(AA)∶n(AM)=1.3、75℃、3 h。在该条件下制备的堵水剂吸水倍率最大,可达26.8 g/g,且凝胶强度好。  相似文献   

5.
以丙烯酸丁酯 ( BA)、丙烯酸乙酯 ( EA)、含氢聚甲基硅氧烷 ( PHMS)、甲基丙烯酸甲酯 ( MMA)、丙烯腈( AN)为主单体 ,丙烯酸 ( AA)等为功能单体 ,N 羟甲基丙烯酰胺 ( NMA)等为交联剂 ,采用种子乳液共聚法制备了自交联织物涂层剂。经实验确定最佳反应条件为 :m( BA) / m( EA) / m( PHMS) / m( MMA) / m( AN) =6 .8/0 .5 / 0 .7/ 1 .2 / 0 .8,AA、交联剂、乳化剂和引发剂的用量分别为单体总质量的 3%、4 %、4 %和 0 .3% ,种子和外壳的反应温度分别为 78℃和 82℃ ,反应时间分别为 4 h和 6 h。应用实验结果表明 ,乳液胶膜拉伸强度可达2 .1 3MPa,涂层织物抗静水压可达 6 .85 k Pa,透湿量 ( 2 4 h)达 5 6 1 5 g/ m2。  相似文献   

6.
AM/DMDAAC阳离子型黏土稳定剂的合成与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丙烯酰胺(AM)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为原料,制备AM/DMDAAC阳离子型黏土稳定剂,确定了是佳反应条件:n(AM)∶n(DMDAAC)=3∶2,引发剂过硫酸铵用量(以总单体质量计)为0.8%,反应温度为50℃,单体总用量为20%.对AM/DMDAAC阳离子黏土稳定剂产品的防膨性和抗盐性进行评价,结...  相似文献   

7.
以羧甲基纤维素(CMC)、蒙脱土(MMT)、丙烯酰胺(AM)为原料,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出羧甲基纤维素接枝丙烯酰胺/蒙脱土(CMC-g-AM/MMT)。考察了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等聚合工艺条件对CMC-gAM/MMT吸水倍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40℃,CMC用量为2 g的条件下,当m(MMT)∶m(CMC)为0.4∶1.0,m(AM)∶m(CMC)为8∶1,引发剂用量为1.0%(占原料的质量分数),交联剂用量为0.4%(占原料的质量分数),氢氧化钠(质量分数40%)用量为8 m L时,合成产物CMC-g-AM/MMT的吸水倍率最大,其吸蒸馏水倍率、吸盐水倍率分别为1 280,112 g/g。  相似文献   

8.
抗高温耐盐 AMPS/AM/AA 降失水剂的合成及其性能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为单体,采用新型偶氮类引发剂(V50)合成了AMPS/AM/AA三元抗高温耐盐油井水泥降失水剂,通过设计正交实验,确定了共聚物的最佳合成条件为:AMPS/AM/AA的摩尔比为45∶45∶10,聚合反应温度为60℃,单体质量百分数为9%,引发剂摩尔百分比为0.60%,反应介质pH值为8;反应时间4 h。通过红外光谱分析验证了三元共聚物的结构;采用DSC与TG证实了三元共聚物在300℃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水泥浆性能测试表明,该降失水剂能够在180℃/6.9 MPa、饱和盐水中,控制水泥浆API失水量小于100 mL。  相似文献   

9.
新型体膨型堵水剂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可溶性淀粉、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原料,硫酸高铈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通过共聚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体膨型堵水剂。研究了合成条件对产物性能的影响,确定的最优合成条件是:AA与AM质量比3∶1,淀粉用量15%,AMPS用量5%,引发剂用量0.5%,交联剂用量0.05%,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4 h。通过并联岩心流动实验评价了合成的堵剂的选择性,该堵剂优先进入水层或高渗透地层,封堵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微波辐射下丙烯酸(AA)和丙烯酰胺(AM)的水溶液聚合反应,合成了P(AA-AM)高吸水性树脂,探讨了中和度、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单体配比、微波功率、反应时间对高吸水性树脂吸水倍率的影响,与敞开体系水溶液聚合法进行了对比,并用红外光谱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丙烯酸中和度为80%,引发剂用量0.8%,交联剂用量0.02%,m(AM)∶m(AA)=1∶10,微波功率1 000 W,辐射时间60 s时,产物吸水倍率和吸盐水倍率最佳,达1 350 g/g和125 g/g。  相似文献   

11.
AMPS/AM/AMC14S三元共聚物的合成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引发聚合方法合成了AMPS/AM/AMC14S三元共聚物。对合成条件(AMPS/AM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单体纯度、单体浓度及除氧情况)进行了综合研究。研究表明,在单体总浓度10%~15%(ω)、引发剂浓度0.01%~0.02%(ω)、pH值为6时,在40℃反应8h以上可以得到转化率大于97%、特性粘数12dl/g的三元共聚物。性能评价表明,AMPS/AM/AMC14S三元共聚物耐温抗盐性较好。用AMPS/AM/AMC14S三元共聚物进行了弱凝胶调驱现场试验,取得了一定的增油降水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杨康  李文亚 《焊管》2018,41(1):15-20
为了研究冷喷涂Cu/Ni/Al复合涂层内部粒子间的结合特性,采用冷喷涂技术制备了Cu/Ni/Al复合涂层,并通过真空热处理在颗粒界面形成金属间化合物的方法来判定粒子间结合相对强弱。采用光镜、扫描电镜以及聚焦离子束对喷涂粉末、真空退火前后涂层的显微组织结构特点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冷喷涂层组织致密,气孔率低;3种粒子变形程度不同,其中Al粒子的变形程度最大,形成连续相;真空热处理后,在涂层内部结合较好的粒子界面处形成较厚的金属间化合物,且该金属间化合物层越厚表明此处粒子间结合更好;涂层中粒子间的结合方式以机械结合为主。  相似文献   

13.
在对板式蒸发器的原理、特点进行阐述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具有微纳米强化表面的板式蒸发器的研究进展,表明了微纳米强化表面在提升板式蒸发器沸腾传热性能上的巨大潜力,同时指出了板式蒸发器在目前研究中存在的困难、亟待深入研究的方向以及市场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耐温耐盐吸水性材料三元共聚物的合成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和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单体为原料,采用水溶液聚合方法合成了三元共聚物吸水材料。考察了合成条件对共聚物吸液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合成配方,即AMPS:AA:AM摩尔比为1:2:7,交联剂用量0.01%,引发剂用量0.1%,溶液pH为10。评价了该共聚物在不同介质中的吸液率和抗温抗盐性,结果表明,在160g/L高矿化度盐水中吸液48h,吸液率达57g/g;90℃高温老化14d后吸液率无变化;在220g/L盐水中吸液率也无明显变化,说明此三元共聚物具有良好的吸液率和抗温抗盐性能。  相似文献   

15.
The present status of energy consumption of ADU (Atmospheric Distillation Unit)/VDU (Vacuum Distillation Unit) in China is discussed, the major problems, such as low end temperature of heat exchange,low heater efficiency, high fuel consumption, and large consumption of water, electricity and steam are analyzed, and measures for improvement are proposed.  相似文献   

16.
在对我国保温材料的科研、生产状况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有关工业绝热工程保温设计的国标、部标的制订情况,指出了我国油田保温设计选材的趋向,即向超轻型、憎水型、复合型、组合型、涂抹型和多元化方向发展。指出了保温材料密度的发展趋势,几种复合保温结构目前已实行和可行的方案,意在使保温材料厂家更好地了解保温材料的发展趋势以及注意资金投入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三种检测及判断催化重整装置进料/产物换热器泄漏的方法及原理,并在某工业装置上加以运用的情况.其中芳烃含量法是根据产物分离罐底物料和重整汽油芳烃含量变化来判断;转化率比较法是根据特定环烷烃的转化率来判断;示踪剂法是在原料中注入苯酚,再根据产物分离罐底物料中是否存在苯酚来判断.  相似文献   

18.
AM/MAM/AA/AMPS四元共聚物的合成及性能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合成了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胺/丙烯酸/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MAM/AA/AMPS)四元共聚物,并对此共聚物的泥浆性能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AM/MAM/AA/AMPS四元共聚物具有较强的降滤失、抗温抗盐能力,适用于中原油田现场井浆。  相似文献   

19.
冷能开发及其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开发新能源方面,地热、太阳能、海洋能、风能等各种新能源相继被开发利用。而一种洁净、低成本的绿色能源-冷能,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天然冷能的利用是开辟能源利用的新途径,而工艺冷能的利用,只能算常规能源的深度利用。冷能利用有多种方法,自然冷能与工艺冷能的利用方法有所不同,自然冷能与工艺冷能的利用方法有所不同,但在冷能的开发利用过程中,需要解决的技术关键基本相同,即冷能的 聚集和储存。  相似文献   

20.
AMPS/DMAM/AM共聚物钻井液降粘剂的合成与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与丙烯酰胺和N,N-二甲基丙烯酰胺为原料,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合成了AMPS/ DMAM/AM共聚物钻井液处理剂,并对其钻井液性能进行了评价,用红外光谱和热分析研究了共聚物的结构和热稳定性。结果表明,AMPS/DMAM/AM共聚物钻井液处理剂热稳定性好,降粘和耐温抗盐能力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