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选用玫瑰、芦荟和羊奶为原料,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新型复合酸羊奶饮品及各原料的加工工艺、饮品最佳配方比例及稳定性,最终确定了该饮品的加工工艺和配方。结果表明:①玫瑰芦荟复合酸羊奶饮品的加工工艺为:鲜羊奶→过滤、消毒→加糖、菌种发酵→冷藏→添加玫瑰汁、芦荟汁、纯净水等→添加稳定剂,搅拌→灌装→灭菌→成品。②玫瑰汁的最佳提取工艺为用15倍的水在70℃提取1h。芦荟汁与水的最佳配比为1:4。③玫瑰芦荟复合酸羊奶饮品的最佳配方为:酸羊奶35%,玫瑰汁15%,芦荟汁10%,纯净水40%,白砂糖6%,稳定剂CMC-Na0.5%。  相似文献   

2.
吴进东 《饲料广角》2008,(14):37-39
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1绿汁发酵液作为天然的青贮添加剂,可以提高青贮的品质。试验选用L9(3^4)正交表设计了3因素3水平的正交方案,研究紫云英绿汁发酵液发酵条件优化模式。试验因素为原料加工方法(A)、水草比例(B)、氯化钠添加量(C)。结果表明:绿汁发酵液中氯化钠对紫云英绿汁发酵液的乳酸菌含量、青贮饲料的pH值、费氏评分、氨态氮影响显著;氯化钠最佳添加量为0.5%。原料加工方法、水草比例对上述指标影响不显著。综合得出:紫云英绿汁发酵液的适宜发酵条件模式为榨汁×水草比例2:1×0.5%氯化钠,推荐在生产中使用。  相似文献   

3.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动物选用2周龄AA肉仔鸡40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100只。2000年8月8日至8月11日为4天预饲期,在此期间,调整各组鸡,使体重等差异不显著,8月12日至9月9日为28天正试期。对照组喂基础饲料,试验1组,2组和3组分别以5%,10%和15%发酵玉米粉替代同比例基础饲料。基础饲料为玉米60%、麸皮20%、浓缩料20%。 发酵料制作:取少量面粉,与玉米面以1:40量加水拌匀,在密封且28~35℃条件下发酵3~5天出现酸香气即可。  相似文献   

4.
搅拌型菠萝汁酸奶生产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菠萝汁酸奶的加工工艺进行了优化,以鲜牛乳和菠萝汁为主要原料,添加白砂糖,经杀菌、接种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进行发酵.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定工艺参数。结果表明,菠萝汁与牛奶体积比为1:9,白砂糖加量为8%;发酵条件:接种量为3%,在43℃下发酵4h;复合稳定剂的添加量为:CMC0.1%+PGA0.1%+CaCl2 0.04%;滴定酸度为75-80°T。在此配比和工艺条件下不仅能够生产出优质的搅拌型菠萝酸奶,而且使工艺得到优化。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鲜牛乳、南瓜粉为主要原料,辅以一定的辅料,进行乳酸发酵,采用正交试验设计选择最佳配方。结果表明:以鲜乳为原料,加入1%南瓜粉,接种3%的发酵菌种(Lb:St=1:1)和1.5%的双歧杆菌菌种,在43℃,恒温条件下发酵2~3h,再置于8℃的冰箱中后发酵冷藏1O~12h,所得酸奶组织均匀,口感细腻,酸甜适度,具有南瓜特有的滋味和芳香,特别适宜于糖尿病患者食用。  相似文献   

6.
黄粉虫蛋白酸奶的加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黄粉虫的营养成分和食用价值.研究以黄粉虫、生乳为原料,采用一定的加工处理.用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分别以3%的接种量在无菌条件下接种,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黄粉虫蛋白添加量为5%,蔗糖为8%,发酵剂为铂,发酵温度42℃,发酵时间3.5h,可研制出色泽均匀、口感细腻、酸甜适宜的凝固型和搅拌型黄粉虫蛋白酸奶.  相似文献   

7.
《水禽世界》2013,(5):42-42
玉米秸秆发酵养鹅按发酵100kg秸秆饲料计算:(1)30kg玉米糠麸中加入0.2kg秸秆生物制剂,并搅拌均匀;(2)将搅拌均匀并加入生物制剂的玉米糠麸再加入到69.8kg秸秆粉中,并继续搅拌均匀;(3)拌匀后加入适量的水(加水量以用手攥滴水为宜),冬季加温水30~50℃,装入缸窖及池等,也可用塑料袋直接封严发酵;(4)发酵时间:5月中旬~10月中旬为2~3d,  相似文献   

8.
以苦瓜和大豆为原料,用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为发酵剂进行乳酸发酵,经正交实验法得出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豆乳固形物浓度6%。脱脂奶粉6%,苦瓜汁30%,蔗糖12%,发酵剂3%,在42℃条件下发酵4-5小时,可制得颜色均一、组织细腻、酸甜爽口、香味协调的苦瓜酸豆奶。  相似文献   

9.
以菊花提取液和鲜牛奶为主要原料,杀菌后接种乳酸菌进行乳酸发酵,通过单因素与正交试验确定原料的配比、发酵条件及产品的配方。结果表明,原料最佳配比为菊花提取汁20%、蔗糖8%、鲜牛奶40%;制备该乳饮料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接种量3%、发酵时间4h、温度42℃。  相似文献   

10.
新牧1号杂花苜蓿不同处理青贮效果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头年生新牧1号杂花苜蓿(Medicago varia)的第一、二、三茬为试验材料,采用鲜贮、鲜革+发酵液、半干发酵和半干+发酵液青贮方法,比较分析了新牧1号杂花苜蓿不同茬次营养变化和不同处理条件下苜蓿青贮效果。结果表明:每一茬次各种处理中,半干+发酵液青贮效果最好,其次是半干发酵组,鲜贮青贮效果最差。每一茬半干发酵组粗蛋白含量和原料草差异不大(分别相差1.54%,1.26%,0.89%),第3茬半干+发酵液组和原料草粗蛋白仅相差0.24%。表明半干+发酵液和半干发酵组能较好地保持苜蓿的营养价值。各种处理中半干+发酵液组NH3^-N最低,说明半干草添加绿汁发酵液后能有效降低NH3^-N。各种处理中,每一茬半半干发酵组NDF和ADF含量基本与原料草差异不大,半干+发畔液组和与原料差异更小。各种处理半干+发酵液组pH最低,说明绿汁发酵液能促进乳酸发酵,pH较低。半干草添加绿汁发酵液后,能有效地改善首蓿青贮的发酵品质,提高青贮饲料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