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复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手术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51例51眼复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除外牵引性视网膜脱离)行标准三通道闭合式玻璃体切除并联合巩膜外加压、眼内激光光凝、冷凝及眼内填充手术。结果术后视力提高37眼(72.55%),不变9眼(17.65%),下降5眼(9.80%)。手术并发症包括术中出血、医源裂孔、术后高眼压、低眼压和视网膜再脱离。结论玻璃体手术治疗复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疗效佳,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复杂性外伤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为了配合现代玻璃体视网膜显微手术的开展,探讨复杂性外伤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系统的护理措施,达到巩固手术疗效,促进康复的目的。方法 对37例(37只眼)复杂性外伤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进行术前术后护理。结果 35例患者视网膜平伏,2例术后视网膜裂孔经激光封闭后达到解剖复位,36例视力提高,1例视力无改变:2例出现短暂眼压升高,2例前房出血经对症处理后吸收,无其他严重并发平发生。结论 复杂性外伤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术前术后护理,尤其是术后特殊卧位的护理、预防并发症的护理和病情观察,对巩固手术疗效,促进病人康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伴有脉络膜脱离的视网膜脱离临床相关因素及治疗效果。方法对15例(15眼)合并有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除手术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均使用激素治疗。结果一次手术中,13眼达到视网膜解剖复位(87%),二次手术复位率100%。结论玻璃体切除手术是目前治疗伴有脉络膜脱离的视网膜脱离的理想方法,视网膜脱离时间、术前及术后激素的应用是影响手术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玻璃体手术治疗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伴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玻璃体手术治疗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伴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伴视网膜脱离患者25例(25眼),其中伴周边部裂孔者7例,黄斑白孔11眼。行玻璃体切除手术,联合眼内C3F8或硅油填充术,其中12例填充硅油,13例填充C3F8。结果随访3~6个月,20例术后视网膜复位,其中12例视力均不同程度提高,8例视力同术前。3例硅油取出术后和2例C3F8填充术后1个月再视网膜脱离。结论玻璃体手术联合C3F8或硅油填充术可以有效地提高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伴视网膜脱离的视网膜复位率。  相似文献   

5.
许晖  岳军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4):3795-3796
视网膜脱离是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的分离[1].视网膜脱离后色素上皮易游离、萎缩,视网膜得不到脉络膜的血液供应,如不及时治疗[2],视网膜就会变性和萎缩,视力就不易恢复.通常视网膜脱离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者90%以上都可查到裂孔,因此多称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发病的原因与年龄、遗传、高度近视、玻璃体液化等有关,继发性者是由于眼内炎症渗出、玻璃体增殖机化的牵拉和肿瘤引起,多无裂孔.视网膜脱离是常见的致盲眼底病之一,多见于40~70岁的人,好发于近视眼,近视度数越高发生视网膜脱离的危险性越大.我们通过对经手术治疗的视网膜脱离患者提供术前术后的卧位指导及相关护理,来探讨手术治疗视网膜脱离所采取的相应护理措施及对手术疗效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巩膜外垫压联合后巩膜加固术治疗高度近视后巩膜葡萄肿伴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2007年6月至2010年3月收治高度近视伴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54例,行巩膜外垫压联合后巩膜加固术治疗,观察术前术后视网膜复位情况、视力、B超、OCT、眼轴长度和屈光度的变化。结果 54例网脱眼中,41例痊愈,11例好转,2例未愈,手术成功率96.3%。结论巩膜外垫压联合后巩膜加固术治疗高度近视后巩膜葡萄肿伴视网膜脱离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3G微创玻璃体切术治疗复杂孔源性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2月-2013年10月入院的复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病人28例28眼,采用23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治疗。记录术前、术后的最佳矫正视力( BC-VA)、眼压,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一次手术视网膜复位27眼(96.4%),最终复位视网膜28眼(100%)。所有病例BCVA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手术前后BCVA≥0.1者分别为5眼(17.86%)、18眼(64.29%)。晶状体损伤2例,无医源性裂孔。术后无低眼压(〈9mmHg),脉络膜脱离及眼内炎发生。术后一过性眼内压升高3眼。结论23G微创玻璃体切除手术是治疗复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安全、有效的方法,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缝合手术切口可避免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后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0年我院100例行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患者的资料及术后护理方法。结果通过行之有效的护理,使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识有了很大程度地提高,并科学合理地掌握自我护理方法。结论积极正确有效的护理可预防术后并发症,提升手术的成功率和治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自我管理行为引导教育结合视觉感知训练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本科收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充术后患者121例,分为对照组60例和研究组61例.对照组术后给予视觉感知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自我管理行为引导教育.观察6个月后两组患者自我效能水...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眼底激光治疗视网膜病变在预防LASIK术后视网膜脱离的作用。方法对LASIK手术前发现周边视网膜病变的66例78眼行眼底激光治疗,观察15~30d后行LASIK手术,术后随访1个月、3个月、1年和最终随访。结果眼底激光治疗后视网膜病变情况稳定,1年内随访66例78眼均未发现有视网膜脱离,两年内随访发现4眼因新的视网膜裂孔出现发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原激光治疗视网膜病变部位稳定。结论LASIK术前对存在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实施眼底激光治疗能有效预防视网膜脱离发生。  相似文献   

11.
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7例67眼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经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后的疗效.结果 随访时间1~6年.视网膜复位66跟(98.5%),视力提高45眼(67.2%);一次手术视网膜复位60眼,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导致的裂孔未闭和新裂孔形成是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视力下降的原因是黄斑部病变.结论 玻璃体切割术是治疗裂孔源性视刚膜脱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姜静 《江苏医药》2012,38(18):2198-2200
目的探讨在气体辅助下532激光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选择孔源性视网膜脱离35例(35眼),分三类:(1)单纯视网膜脱离、玻璃体视网膜增殖在B级以下、其余网膜未见明显变性的8眼;(2)巩膜扣带术和玻璃体切割术后视网膜下积液较多裂孔贴附不良、因出现新裂孔网脱术后复发总18眼,上述26眼行玻璃体腔注射纯C3F8,待裂孔周围积液吸收后行眼外激光光凝(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术);(3)玻璃体切割术中直接经消毒空气行眼内激光光凝9眼。结果经过激光治疗的35眼中,原裂孔一次性封闭30眼,视网膜复位28眼;7眼重复治疗,6眼成功,1眼放弃治疗。结论气体辅助532激光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操作简便、疗效确切、费用少,易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13.
陈月仙 《江西医药》2012,47(1):91-92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是指因视网膜裂孔的形成.液化的玻璃体经裂孔进入视网膜下而引起的视网膜脱离。常需采取手术方法封闭裂孔.使视网膜复位.而手术前后采取正确的体位.将对促进视网膜的复位及视功能的恢复起到积极作用。我院自2002年至2003年共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病人70例.根据临床手术方法不同,采取多种体位护理方法.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对侧眼的发病风险及预防性治疗的意义。方法对109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对侧眼的眼底检查情况及预防性治疗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9例患者中对侧眼存在视网膜脱离者8例(8/109);出现干性裂孔者17例(17/109);各种变性47例(47/109);其中格子样变性26例(26/47)。在查出有视网膜变性的47眼中,伴高度近视者27眼(27/47)。结论视网膜脱离患者对侧眼发生视网膜变性及脱离的风险较高,伴高度近视者尤为突出。常规行对侧眼检察,并进行预防性治疗,可有效预防视网膜脱离的发生,保护视功能。  相似文献   

15.
现代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复杂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现代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用于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以及术中与术后的注意事项。方法 对56例(56眼)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根据术中情况进行膜分离、膜切除、视网膜切开、重水应用、眼内激光光凝、硅油或惰性气体眼内填充。术后根据需要及时进行视网膜光凝。随访时间3~12个月。结果 56眼术毕均获视网膜解剖复位。硅油填充眼的视网膜脱离复发率为12.20%。惰性气体填充眼的视网膜脱离复发率为33.33%。结论 现代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临床效果可靠,但在术中与术后仍有很多方面需要注意。  相似文献   

16.
激光治疗44例局限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网膜脱离严重损害患者的视功能,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近视是引起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主要原因之一.笔者采用多波长氪离子激光仪对44例由中高度近视引起的局限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进行了治疗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60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围手术期体位护理的重要性及意义。方法对60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患者在一般眼部手术护理的基础上,根据病情及手术方式的不同进行围手术期特定的体位护理。结果入院时视力手动/眼前至0.6,平均0.16;手术后视力指数/10cm至1.0,平均为0.6。结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围手术期的体位正确与否关系到手术的成败,所以应加强对视网膜围手术期的体位护理。  相似文献   

18.
孙晓梅  胡力生  江红 《北方药学》2011,8(10):115-115
目的:视网膜脱离是眼科常见的严重致盲的眼病,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硅油充填术后的病人,通过硅油的上浮力顶压和封闭视网膜裂孔,通过总结术后护理的一些措施,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网膜复位的成功率。方法:通过总结所采取的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果: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硅油充填术后的病人,需保持的体住直接关系到视网膜复位的成功率。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硅油充填术后病人的视网膜复位率,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李莉 《中国医药指南》2014,(14):194-195
目的分析玻璃体切除术和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间收治的95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观察组45例。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巩膜扣带术治疗,观察组45例患者采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中显效35例,占总数的77.78%,有效9例,占总数的20%,无效1例,占总数的2.22%,总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中显效36例,占总数的72%,有效12例,占总数的24%,无效2例,占总数的4%,总有效率为96%。两组比较χ2=0.245,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方式很多,巩膜扣带术和玻璃体切除术便是常用的类型,均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且两种手术方式比较其疗效无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20.
杜德翠 《黑龙江医药》2014,27(5):1180-1182
目的:临床实践研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治疗中23G微创高速玻璃体切除手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3月至2013年1月间收治的48例(48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病例,根据手术方式随机分为23G组与20G组,分别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案后对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观察指标。结果:术中23G组与20G组病例中各出现一例医源性视网膜裂孔;23G组病例平均手术时间为(59±13)min,而20G组病例平均手术时间为(72±18)min;术后24h,23G组出现8例巩膜切口处结膜下出血(33.33%),结膜水肿者6例(25%);20G组病例均出现结膜水肿、充血症状并伴有眼部不适或者异物感;两组病例术后log MAR视力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提升(P〈0.05),术后组间log MAR视力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证实,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疾病临床治疗中23G微创高速玻璃体切除手术具有显著疗效,术中、术后并发症率低,具备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