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9 毫秒
1.
景旗  李静 《光明中医》2023,(12):2436-2439
目的 归纳总结近3年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为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实践与研究提供思路和参考。方法 查阅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相关文献,归纳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手段及疗效。结果 汇报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最新研究成果,归纳治疗方案以及治疗效果。结论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优势独特,但缺少统一规范的治疗方法与评价标准,未形成统一规范的临床路径,仍需更严谨的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2.
针灸择期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研究现状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瑛  吴曦  胡卡明  陈晓琴 《中医杂志》2008,49(5):465-468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针灸治疗最常见的病种之一.针灸治疗该病的临床研究文献丰富,鉴于周围性面瘫具有不同分期的临床特点,我们就周围性面瘫的分期、针刺时机、神经定位以及疗效评价等问题,对近年来针灸择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现状进行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3.
目的:概述近几年来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进展。方法:分别从针刺配合灸法、中西药、理疗、刺络拔罐、推拿、穴位注射以及其他疗法等方面进行综述,总结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方法。结果: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显著。结论:针灸对于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有独特的优势以及良好的效果,但缺少治疗机理方面的研究,缺乏标准的治疗方案和疗效评价系统,应进一步规范临床研究,优化针灸处方,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针灸是被广泛认可的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最主要方法之一。徐福老师以温针灸法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瘫恢复期,疗效显著。本文将介绍周围性面瘫恢复期的病症特点以及徐老师运用温针灸的相关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5.
目的:概述近年来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研究进展。方法:对近5年来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文献进行综述,总结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方法及其疗效。结果: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效果显著。结论: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好,但缺少治疗机理方面的研究,缺乏标准的治疗方案和疗效评价系统,应进一步规范临床研究,优化针灸处方,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面瘫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现代医学将其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针灸临床治疗以周围性面瘫居多。周围性面瘫是面神经本身的病变,多由免疫力低下,细菌、病毒感染引起,以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性反应导致的面神经水肿、变性、麻痹最多见,又称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针灸在周围性面瘫临床治疗中有着广泛应用,但对于周围性面瘫治疗的针灸介入时机问题,目前学术界尚存一定争议,本次研究将7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分为急性期、静止期、恢复期三组,对各组针灸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量化评定,观察周围性面瘫患者不同时期针灸介入治疗的疗效差异,从而探讨针灸介入周围性面瘫治疗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7.
李振 《光明中医》2014,(6):1250-1251
目的:寻找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最佳时机。方法对急性期、恢复期的周围性面瘫患者分别使用针灸治疗,进行疗效观察。结果周围性面瘫急性期介入针灸治疗,疗效优于恢复期介入。结论治疗周围性面瘫介入越早疗效越好,留下后遗症的几率越小。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近几年的文献资料,对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分期治疗,辨病治疗及配合针灸的综合疗汪,以及影响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的因素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针灸是中医临床中使用较多的方法,因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减轻患者痛苦而具有较大的治疗优势。近年来,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临床上对于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时机以及刺法存在较大争议,大部分医者认为在患者急性期就应使用针刺治疗,但也有医者觉得在急性期面神经处于炎症水肿状态,临床上使用针刺会加重病情。根据临床实验,对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针刺时机以及刺法进行探索,寻找最佳针灸治疗时机与刺法,为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进一步提升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查阅了近年文献资料,从周围性面瘫的病因病机、不同针刺手法的针灸治疗、针灸治疗时常见的联合治法3个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并作简要的点评,以期为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治疗提供思路,为周围性面瘫的针灸治疗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奠定了基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33例周围性面瘫合并无症状性脑梗塞患者,观察针灸配合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针刺加艾灸配合脉络宁静脉滴注等治疗。结果 5个疗程后,痊愈18例,显效11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为100%,愈显率为87.88%。结论 针灸配合药物治疗周围性面瘫合并无症状性脑梗塞效果显著。建议临床诊治周围性面瘫时,须防同时合并无症状性脑梗塞,以免漏诊而漏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隔姜灸治疗周围型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105例患者中有10例脱落,余9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隔姜灸组31例和针刺组32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加隔姜灸治疗,隔姜灸组单用隔姜灸治疗,针刺组单用针刺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0.0%、隔姜灸组77.4%、针刺组81.3%,后两组与治疗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配合隔姜灸治疗周围型面神经麻痹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3.
凡明海 《光明中医》2012,27(4):747-748
目的观察隔姜、蒜灸配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112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采用隔姜、蒜灸配合针刺治疗,针刺组56例单用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愈显率80.4%,针刺组愈显率62.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姜、蒜灸配合针刺治疗面神经麻痹能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平衡针灸结合艾灸疗法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平衡针刺以双侧头痛穴、健侧面瘫穴、偏瘫穴为主穴,结合艾灸百会、颊车、地仓、听宫、足三里等穴位治疗52例面神经炎患者,针灸3周为1疗程,艾灸1周为1疗程,治疗3周后观察疗效。结果:52例患者中治愈21例(40.38%),显效20例(38.46%),有效6例(11.54%),无效5例(9.62%),总有效率90.38%。结论:平衡针灸结合艾灸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5.
观察:针灸治疗面瘫的疗效。方法:通过62例患者的临床治疗予以分析。结果:对各种原因引起的面瘫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以针灸为主的综合治疗可有效改善面瘫症状。  相似文献   

16.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辨证分期施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为临床常见病,针灸治疗有较好的疗效,但若治疗不当容易延长疗程或导致后遗症的发生。治疗此病应详细辨证,明确定位,分期施治,选取适当的穴位;面部操作以患者舒适,针下柔和为度,远端穴位使经气趋向病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针刺联合联合雷火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78例贝尔面瘫病者被随机分成针刺联合联合雷火灸治疗组(n=39)和单纯针刺治疗组(对照组n=39)。采用面神经功能指数(Facial Nerve Functional Index,FNFI)作为评判疗效指标。结果:治疗后第15d,治疗组中有21例(53.8%)痊愈,对照组为11例(28.2%),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治疗后第21d,治疗组36例(92.3%)和对照组22例(64.1%)痊愈(P〉0.05)。结论:针刺联合联合雷火灸治疗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疗程比单纯针刺治疗有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18.
周围性面瘫是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肌瘫痪。临床常采取针灸治疗以提高临床治愈率,减少后遗症的发生。火针是一种兼具针和灸双重作用的治疗方法,因其"简、易、廉、效"的优越之处为面瘫的治疗提供新的契机。火针疗法一方面可振奋阳气、驱除寒邪,使面部瘫痪肌肉的功能得以恢复,另一方面加速局部血液循环与新陈代谢,激发自身对坏死组织的吸收。将毫针与火针相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可协同促进面部肌肉功能恢复,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9.
罗会  罗陈  钟钊洪 《四川中医》2013,(7):132-133
目的:寻找非药物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最佳方法,提高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针灸、超短波、PNF技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80例,并同针灸药物治疗的120例进行比较。结果:针灸、超短波、PNF技术综合疗法效果明显优于针灸药物疗法,且针灸药物治疗组疗程长、部分药物副反应大。结论:采用针灸、超短波、PNF技术等综合治疗,具有方法简便、疗效显著、疗程短、患者无痛苦及易接受等特点,并避免了药物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针刺、TDP结合中频脉冲电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12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4例采用针刺、TDP结合中频脉冲电疗法。对照组64例采用传统针刺、TDP疗法。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84.4%,对照组痊愈率为70.3%;治疗组痊愈平均时间为z5.7d,对照组痊愈平均时间为32.1d,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TDP结合中频脉冲电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优于传统针刺加TDP疗法,且能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