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范宏涛  陈彩云 《新中医》2003,35(8):14-15
喉痹按病情缓急和病因不同,有急喉痹、慢喉痹之分及风热喉痹、风寒喉痹、虚火喉痹等不同证型。急喉痹当从火热论治,其病位在咽,与肺胃关系密切,病因以火热为主,故以寒凉药直折其火,临证分为风热犯肺与肺胃热盛二型辨治:慢喉痹多从虚火论治,其病机关键为肺阴不足,虚火上炎,同时或伴有气虚、血瘀征象,治以养阴清热为主。临证用药应针对主要病因,选用不同作用的药物,并注意局部的治疗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喉痹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随着中医学的发展进步,对喉痹的认识从广义之咽喉病统称发展到狭义之咽喉肿痛及不适症状,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慢性咽炎,多由于外邪侵袭,邪滞于咽,或脏腑虚损,咽喉失养,或虚火上灼所致咽部红肿疼痛,或以干燥、异物感、咽痒不适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咽部疾病.喉痹病邪以火邪多见,涉及五脏六腑,又以肺胃为主,治疗当清利咽喉.润喉清咽合剂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的院内制剂,由寒水石、竹叶、儿茶组成,具有清热泻火解毒、润喉利咽止痛之功效,主治咽干咽痛、反复口腔溃疡、干咳等肺胃热盛之喉痹,对于"虚火"喉痹亦可随症加减使用,经数十年临床验证,安全可靠,效果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借鉴.  相似文献   

3.
郑尚雪 《四川中医》1993,11(12):18-21
咽炎属中医“喉痹”范畴,是专指咽部红肿疼痛或微红咽痒不适为主症的急慢性咽病。近年来中医对本病的辨证治疗提出了不少新观点、新方法。综述如下。病因病机咽炎与多个脏腑功能失调有关,或肺肾阴虚,虚火灼液为痰,循经上犯咽喉;或阳虚寒凝,痰气阻络;或情志抑郁,气结痰凝,郁而化  相似文献   

4.
一、对咽炎的认识远在两千多年前的医藉《内经》里说:“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喉中介介如梗状,甚则咽肿喉痹”,可见古人对咽喉病已有一定的认识。黄老指出:“咽喉病既是人体内在病变的局部反应,亦能影响全身。”这种整体观的学术思想,正是中医喉科学的特点。黄老认为:上腭红肿及咽关肿痛者多属肺胃积热,或感受风邪;咽后壁干痛,干甚于痛,咽关色暗红者,多属于阴虚为患;若仅吞咽不利,似有一物梗塞,咽之不下,吐之不  相似文献   

5.
慢性咽炎属中医学喉痹范畴,与脏腑虚损、邪滞咽喉有关。治疗上扶正多从肺肾阴虚、肝肾阴虚、脾气虚弱、肾阳亏虚而论,而祛邪多从虚火、痰凝、血瘀论。笔者在临床上治疗本病时往往加祛风药,效果甚佳。  相似文献   

6.
清咽丸治疗咽炎12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咽丸治疗咽炎122例疗效观察黑龙江中医学院于万涛,唐立作,王玉滨哈尔滨汽车齿轮厂职工医院宋杰咽炎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中医称之为“喉痹”。论其病机,临床上以肺胃蕴热,痰结咽喉,或咽病日久伤阴,虚火上炎所致者为多。近年来,我们以自拟清咽丸治疗急性咽炎...  相似文献   

7.
虚火喉痹主要表现为咽中不适、微痛、干痒、异物感、灼热感以及“亢”、“喀”动作等。临床多按肺肾阴虚论治,但投以养阴清肺汤、沙参麦门冬汤、玄参甘桔汤、知柏地黄汤之类治之,常有无效者。盖咽喉乃肺胃之所系,经脉循行交会之处,与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均有密切关  相似文献   

8.
临证中咽喉部不适,包括咽部疼痛或微痛,咽干、咽痒、灼热感、异物感等,古人统称之为"喉痹"。喉痹的发生,常因气候急剧变化,起居不慎,风邪侵袭,肺卫失固;或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气滞痰凝;或久病劳伤,脏腑功能虚损,咽喉失养;或肺肾亏虚,虚火上烁咽部;或瘀血阻络,经脉不畅,咽喉失养所致。从中医基本理论入手,论及咽喉与脏腑经络的密切关系,并联系临床实践,针对不同的病因病机,给予相应的治疗方法,为临床诊治咽喉相关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喉咽本属肺胃 ,然自仲景以来便咽喉并称 ,或总称咽。肾经循喉咙 ,挟舌本 ,并不入咽。《伤寒论》310条猪肤汤证 ,本肾阴不足 ,虚火循经上炎之喉痛 ,先师亦称之为咽痛。后世或咽或喉 ,皆并称咽喉 ,或独称咽 ,沿袭已久 ,故今亦从之。按咽喉与经络而论 ,肺经过喉 ,胃经循喉 ,心脾二经挟咽而小肠经循咽 ,肾经循喉。脾本中宫己土 ,多寒多湿 ,故其经虽挟咽 ,而其病每无咽痛之证。而大肠经虽未入咽 ,然其与胃同属阳明 ,多气多血 ,多火多燥 ,相接于面。故胃肠之病每多关联 ,而大肠之病 ,倒常见咽痛之证。按咽喉之痛 ,每因于火 ,舍此则鲜之又鲜也 ,倘…  相似文献   

10.
茶疗利咽     
《中医药学刊》2012,(6):1435-1435
慢性咽炎相当于中医的"虚火喉痹",其病因病机为肺肾阴虚导致的虚火上升、咽喉失养。治宜滋养肺肾、清热化痰、润喉利咽。经验证明,正确食疗茶饮有助于恢复。山楂利咽茶:药用生山楂20g,丹参20g,夏枯草15g。加水煎30分钟后,滤取药汁,一日数次,当茶频饮。活血散结,清热利咽。适用于陵性咽炎而咽部淋巴滤泡增生明显者。  相似文献   

11.
<正> 慢性咽炎属祖国医学喉痹范畴,其发病因素和机制较为复杂,且病程长,易反复发作。近年来用中医药治疗本病取得一定疗效,综述如下。1 辨证施治慢性咽炎中医辨证不外虚实两类。虚证又分阴虚、阳虚。阴虚多是由肺肾阴虚、虚火上炎所致,治以滋阴降火;阳虚则以健脾、补肺、温肾法治疗。实证多与痰,瘀有关,从肝论治,常用疏肝理气、化痰散结、活血化瘀法治疗。如何宗德等[1]将本病分为阴虚喉痹与阳虚喉痹两种类型。阴虚型,治以滋阴清热利咽。偏肾阴虛者,方取知柏八味丸  相似文献   

12.
张德邦 《光明中医》2013,(12):2486-2487
舌强、虚火喉痹、虚火乳蛾、慢喉瘖等,均为咽喉疾患的常见病、多发病.但是,要临床治愈颇感棘手,用常法难能奏效.笔者遵从〈内经〉"病在上者,下取之……"[1]之意,在整体观指导下确定的治疗原则而制定的"上病下治" 之法,运用地黄丸(汤)等类方加减以及外用方治疗舌强2例,虚火喉痹8例,虚火乳蛾6例,慢喉瘖5例,均取得明显效果.说明"上病下治" 之法,实乃"治病求本"之法.本文所述的病症,其病位在上(舌、咽、喉),其病根在下.通过求本使问题迎刃而解,说明了中医治病的特点及优势.  相似文献   

13.
中药制剂治疗急性咽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慧  梅全喜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0):2448-2450
急性咽炎在祖国医学中属“急喉痹”范畴。多因风热邪毒侵袭咽喉,内伤于肺,相搏不去,致咽喉肿塞而痹痛;或邪热壅盛,由肺卫传里,热邪循经灼伤咽喉,使咽喉肿痛而成喉痹。临床上以咽喉疼痛,咽部红肿,咽底或有颗粒突起,喉核肿胀不明显,全身有风热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咽部急性炎症。中医认为急性咽炎多属实证热证,其病因病机多为外邪侵袭,上犯咽喉及肺胃热盛,上攻咽喉。急性咽炎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特别是在广东炎热地区发病率更高,运用中医药治疗该病,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且剂型多样,适应临床需要的特点。现将近年来中医药各种剂型对急性咽炎的治…  相似文献   

14.
罗芳 《四川中医》2011,(11):46-47
为探讨喉痹之病因病机及其论治,本文就《素问·阴阳别论》中"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展开论述。笔者认为咽喉与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均有联系,其中与脾胃二脏的生理关系最密切。咽通六腑而胃主之,浊阴由咽而下达,主地气,喉通五脏而脾主之,清阳自喉而上腾,主天气,故阴阳升降之枢在脾胃,而阴阳升降之要道在咽喉。喉痹之为病,总为阴阳升降失常所致,其治关键在于调理阴阳升降复常,而从脾胃立论是治疗喉痹的一个重要辩治方法。  相似文献   

15.
茶疗利咽     
<正>慢性咽炎相当于中医的"虚火喉痹",其病因病机为肺肾阴虚导致的虚火上升、咽喉失养。治宜滋养肺肾、清热化痰、润喉利咽。经验证明,正确食疗茶饮有助于恢复。山楂利咽茶:药用生山楂20g,丹参20g,夏枯草15g。加水煎30分钟后,滤取药汁,一日数次,当茶频饮。活血散结,清热  相似文献   

16.
虚火喉痹,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慢性咽炎。除潘诚的《喉科心法》中轻轻一笔谈及阳虚喉痹之外,历来都认为是阴虚火旺之故,常以滋肾降火、养阴润肺或滋肾润肺论治。而干祖望老师则认为临床上“真正属阴虚者,十无二三;出于脾虚者,十居八九。”干氏“从脾治喉痹”,其治愈率达89%,有效率达98%。由此可见,有必要对虚火喉痹的观念作一辨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运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咽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咽炎,因咽后壁粘膜发生慢性炎症故名,与中医的“喉痹”相类似。如《医学纲目》曰:“盖病喉痹者,必兼咽嗌痛。”所以慢性咽炎可以包括在“喉痹”范围,为喉科最常见且不易治愈的慢性病。病因与诊断祖国医学有咽喉上接口腔、下连肺胃两系;足厥阴肝经脉,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足少阴肾经脉,循喉咙,挟舌本等记载,概述  相似文献   

18.
复方丹参注射液穴注咽喉点治疗虚火喉痹47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黎鼎如  林国华 《新中医》1997,29(9):25-26
复方丹参注射液穴注咽喉点治疗虚火喉痹47例黎鼎如林国华主题词喉痹/穴位疗法虚火/穴位疗法丹参注射液/治疗应用穴位,特定虚火喉痹是指由于脏腑虚损,虚火上炎熏灼咽喉所致的咽喉病变。临床上以长期咽喉干燥,痒痛不适,咽内异物感等为特征。笔者在1992年...  相似文献   

19.
反流性咽喉炎是由于胃内容物反流到咽部,刺激损伤咽部黏膜,以致咽部不适,或有物梗之,或咽干咽痒,或干咳声嘶,或频繁清嗓的疾病。中医称之为“慢喉痹”“梅核气”“吞酸”等,有学者研究发现肝胃不和型反流性咽喉炎在临床最为常见,其病机多责之肝气郁结,中焦气机不畅,胃气上逆以泛咽喉。基于中医异病同治,证同治亦同的原则,在治疗肝胃不和型反流性咽喉炎时,抓住关键病机,从肝胃论治。治法疏肝理气,和胃利咽,方用名老中医夏度衡经验方肝胃百合汤加减。附以病例详细剖析,为反流性咽喉炎的临床中医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干祖望论虚火喉痹中的脾虚阴火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国丰 《中医杂志》1996,37(3):153-154
虚火喉痹,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慢性咽炎。历代中医除潘诚的《喉科心法》中轻轻一笔谈及阳虚喉痹之外,历来都认为是阴虚火旺之故,常以滋阴降火、养阴润喉或滋肾润肺论治。而干祖望教授则认为临床上“真正属阴虚者,十无二三;出于脾虚者,十居八九。”干氏“从脾治喉痹”其治愈率达89%,有效率达98%,因此他提出一个新的证型,即脾虚阴火证。现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