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山地公园的道路建设不仅要满足人类交通需求,更要融合生态与景观环境.从生态角度探讨了山地公园道路建设时景观环境的影响,提出了山地公园道路建设生态选线的原则.笔者认为合理地进行道路选线及设计以满足环境保护、美观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从课文<我的空中楼阁>中找出一些景物描写的方法加以赏析、揣摩.以便学生在作文中能举一反三加以运用.主要介绍的景物描写的方法有:第一、选好观察的角度,安排好描写的顺序;第二、动静结合,妙用修辞;第三、虚实相生,情景交融.  相似文献   

3.
我们可以依据建筑在景观建构上的作用,从建筑、景点和观赏主体三者的相互关系上,把千差万别的建筑环境元素概括成三种基本构成方式:甲,组景式构成;乙,点景式构成;丙,观景式构成。在实际建筑景物中,绝大多数都是以复合构成方式为形态而展现。  相似文献   

4.
景观设计必须考虑三方面的意义.首先,它必须考虑到景观的地理外在要素如地质、地貌、地形、水体、植被的造型能力,使之合乎自然形态规律并按照美的目的来建造;其次,它要考虑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目的是使景观能够有序地可持续发展,植物、水体、天空、水土都处于规律的变化之中,人与自然协调生存;然后,它还要考虑到人类社会及历史人文的要素,要探究景观的合乎时代性和文化民族地域的特征性,要保留和传承人类的历史文化.随自然而设计、以美的规律来设计、以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来设计是景观设计应有的最深刻含义.  相似文献   

5.
借助于GIS技术,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出发,以沿海的电白县为例,按照土地利用类型进行景观格局划分,并通过其指数的变化对局地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5~2009年电白县沿海滩涂沼泽面积明显增加,水域大幅度减少,其余也有一定量的增减.土地利用斑块数目增加,分维数和分离度呈增加趋势,多样性和均匀度均呈下降趋势,景观格局的空间异质性下降,优势度有所增大,破碎度增加,人类活动对景观格局的干扰程度较大.  相似文献   

6.
从城市化日益加剧、人口不断上升的现实情况出发,指出居住区景观是人与环境互动的纽带,能够很好地缓解压力,改善生活质量和提高生活品质,为市民创造和谐的生活环境.将居住区景观小品分为供休息小品、装饰性小品、结合照明的小品、展示性小品、服务性小品5种类型分别加以介绍,并且阐释了互动理论的含义,进而将景观小品与互动理论相结合,指出人与景观小品的互动过程包括3个步骤,即景观小品的自我互动、主体的自我互动、景观小品与主体之间的互动,强调这3个步骤是互动理论在景观小品中的设计精髓.在此基础上,从造型、颜色、材质、小品意义的表达、情感的寄托等角度,探讨了居住区景观小品的互动设计手法,重点在于将居住区景观小品更好地融入居民的日常生活,以期为设计师们提供一个更加合理、人性化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7.
从艺术的角度来说色彩是人类表现自我,丰富自我的一种手段,它包括固有色、光色、以及情绪色。作为城市居民来说,每天的工作与学习几乎是罗列的密不透风,在这种状态下,如何运用好我们熟知的色彩装点我们的"窝",让美妙的色彩服务于我们,让城市居民在休息之余感受自然、和谐、充满韵味的居住环境,是成功室内色彩设计所要达到的目的,也是现代人审美与个性表达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陶器的出现,标志着新石器文化的开始,标志着人类发展史上的重大进步;是人类第一次利用火将一种物质转化为另一种物质,是人类迈向文明门槛的见证。而彩陶的发明,则包含着更为复杂的人性内容和历史意义:从人性内容来说,它体现了我国原始先民的精神需求和生命哲学之观念;从历史意义来说,它说明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我国原始先民制陶的技术已经发展到很高的水平了,并且生活有了比以前较为进步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基于长沙市城市景观特色视野,将长沙市城市景观分为背景景观、轮廓景观、建筑及人文景观、园林与绿色景观4类,具体分析了各类景观的组成及其景观特色,并将其用于长沙市城市识别系统构建中.笔者在构建长沙市城市识别系统时以理念识别系统、视觉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听觉识别系统、环境识别系统5个子系统为脉络,具体分析了各子系统的组成.将理念识别系统分解为以城市中心点为中心、由自然景观带环绕、覆盖历史沉淀面的特色景观系统;通过市花、市树、吉祥物、标准色的应用组建长沙市视觉识别系统:将行为识别系统分解为娱乐之都、古城行为习俗;将听觉识别系统分解为城市街道听觉识别、自然景观听觉识别、商业景观听觉识别3部分;从生态环境的角度构建环境识别系统.笔者认为,长沙市城市识别系统的建立对其经济发展具有直接促进作用,对长沙市识别系统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0.
本文旨在讨论翻译批评标准,并在分析前人研究和借鉴奈达翻译理论和图示理论的基础上,尝试着建立了一个包含文本、译者和读者诸因素的文学翻译批评标准.这一标准是基于读者反应的批评标准.它从人类认知的角度研究读者反应,借助图式理论,在奈达的"动态对等"基础上提出"动态互动对等",指出原文读者对原文形成的图式若能与译文读者对译文形成的图式达到互动对等,那么从读者反应角度来说,译文就是好的译本.  相似文献   

11.
强调校因景观环境与学校的形象、品牌、荣誉和质量密切相关,建设高质量、高品质的大学校园景观应引起各高校的重视,而要建设一个生态良好、景观优美、充满活力和文化气息的现代高校校园,必须了解校园景观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了校园景观的特征,指出校园景观是有机生长的过程;是校园人文精神的物质栽体,能够体现大学自身的精神风貌与特色、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发挥道德教育的功能和作用;是具有社会综合功能的专用绿地,能够成为融入城市整体环境中的具有多种性质、尺度和功能的空间,其主要活动交流空间构成了城市休闲、交流场所的一部分,校园景观管理也趋于社会化.通过对高校校园景观的本质特征进行分析、阐述,以期对现代高校校园景观的建设起到良好的促进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家建设的不断发展,园林规划设计领域从城市到乡村的涵盖面越来越广.乡村是人类基本的聚居环境,乡村景观具有朴素的自然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环境意识的增强,人民生活的提高,乡村景观也在走向现代,乡村建设需要融于自然,通过对乡村景观合理规划,可以保证乡村固有的乡土风貌和文化景观得以延续并促进了我国风景园林行业更完善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身在职场,人际关系是绕不过去的一道坎;不小心得罪下属、同事、上司.客户在所难免;不管谁是谁非,得罪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让人心情不愉快.其中,得罪上司更为严重,既影响你的前程,又让你的工作处于尴尬境地.  相似文献   

14.
笔者选取了淮安市楚州区、洪泽县进行土地利用的景观格局研究,采用了景观格局指数法分析了2区域2000年相关景观格局指数.研究表明:①2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区别较大,其中洪泽县受人类干扰较少的景观类型占52.52%,而楚州区仅为14.24%,这也受客观因素制约.②2区域土地利用类型按平均斑块面积由大到小排序,楚州区为耕地>建设用地>水域>未利用地>林地;洪泽县为水域>耕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林地.③2区域景观要素类型的结构特征表明楚州区较洪译县耕地破碎度、空间导质性更大;2区域斑块数量均较多,但洪译县斑块密度更小,且其建设用地景观形状更趋于规则;两区域的水域景观差别显著;两区域林地、未利用土地景观面积所占比例相差不大,其景观形状指数差别也不大.④2区域总体景观特征表明,洪泽县景观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相对较高,优势度指数、破碎化指数相对较低.该研究总体反映了在研究区域的人类活动处于过度状态.  相似文献   

15.
为构建长江流域水污染治理协调平台,从中央和地方2个角度进行思考和改革.从国家层面上来说,构建国家水事协调管理委员会作为国家协调平台;从地方层面上来说,构建长江流域水事管理协调委员会作为长江流域协调平台.2个平台间构建良性互动机制,协调处理好全国水事管理和长江流域水事管理.  相似文献   

16.
从汞冶炼的工艺角度来看,采用沸腾焙烧炉炼汞比起高炉炼汞来说,确是一大进步。但由于高炉  相似文献   

17.
该研究以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及视觉景观环境为目的,从视觉景观的角度分析历史文化街区不同的类型和特点,提出了一种以"景观图片"为评价基础.以最佳观赏廊道、次级观赏廊道、最佳观赏面、次级观赏面、一般观赏面为5个不同等级的区域划分方式,通过对不同等级区域内的"景观图片"评价综合得出历史文化街区视觉景观污染指数的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18.
今天对历史的理解大致分为两类.即:广义历史和狭义历史.所谓广义历史就是客观事物的发展过程;狭义历史则是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过程.从狭义历史的角度出发,它的脚步揣测着整个人类社会呼吸节奏.那么可以看出历史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而中学的基础式知识教育中更不能忽略历史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1.GTL的历史和背景1.1GTL=“气转液”(天然气转化为液体燃料):●从学术的角度来说,GTL指长的液氢碳化物生产工艺链,如(Fischer-Tropsch)合成工艺;  相似文献   

20.
声部划分理论,对于声乐研究和教学来说起着重要的作用,它界定了各类型声部的特点以及每个声部的演唱曲目.遵循美声艺术声部划分价值取向标准,根据学生自身生理条件,准确划分学生声音声部,这是美声唱法教学工作中的关键性基础教学任务,笔者从实际演唱和教学的角度出发,从声音技巧角度、生理角度来论述声部划分的具体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