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以寡聚糖为诱抗剂,研究了其对黄瓜抗白粉病抗病性的诱导作用。结果显示,用寡聚糖诱抗剂在接种前处理黄瓜叶片,可以减轻黄瓜白粉病的发生,表现为菌落稀疏、变小,产孢期延迟、以及潜育期延长。寡聚糖诱抗剂最佳处理时间为接种前5~7d,持效期在10d以上。诱抗剂处理第一片真叶后可减轻上部叶片发病,上部叶片呈现较明显的抗病性反应特征。表明寡聚糖可诱导黄瓜幼苗产生对白粉病的系统获得抗病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生防腐皮镰刀菌JK-13发酵液作为诱抗剂对黄瓜抗白粉病的诱导作用.【方法】采用喷雾接种法,研究菌株JK-13不同稀释倍数发酵液诱导黄瓜幼苗对白粉菌的抗性.【结果】经菌株JK-13发酵液原液处理后,白粉病的病情指数显著低于对照,仅为19.09,且诱抗效果较为显著,为77.20%,诱导抗病持久期为11d.喷施菌株JK-13发酵液或接种白粉菌均可提高黄瓜叶片中PPO、POD、PAL酶的活性,诱导处理后接种白粉菌的植株叶片上相关酶活性均高于只诱导不接种的处理.菌株JK-13发酵液处理后POD、PPO活性于第5天达到峰值,而PAL活性则于第3天达到峰值.【结论】菌株JK-13发酵液处理可以提高防御酶的活性,显著降低病情指数,增强黄瓜幼苗对白粉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水培法,研究了K2SiO3对黄瓜(Cucumissativus L.)幼苗叶片中几丁质酶和p-1,3-葡聚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瓜易感白粉病品种ZJ02-09幼苗第2叶喷施20mmol/LK2Si03溶液之后,叶片中几丁质酶和p-1,3-葡聚糖酶活性明显升高,并诱导第3、4片叶中几丁质酶和p-1,3-葡聚糖酶活性增强,从而抵制以后白粉菌(Sphaerotheca fuliginea)的侵入。喷施20mmol/L K2SiO3溶液能安全、有效地诱导黄瓜抵抗白粉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明确茉莉酸对小麦白粉病抗性的诱导作用和对抗病相关基因的激活作用,以及抗病性变化与基因表达变化之间的相关性,探索小麦抗白粉病分子机理。[方法]以田间表现不同的代表性感白粉病小麦品种"中国春"、"濮麦9号"和"周麦18"为材料,用茉莉酸甲酯(methyljasmonate,MeJA)处理小麦幼苗叶片进行诱导,通过离体叶段培养法接种白粉菌(Blumeria graminis f.sp.tritici,Bgt)进行抗性鉴定;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叶片中PR1(PR1.1)、PR2(β,1-3葡聚糖苷酶)、PR3(几丁质酶)、PR4、PR5(类甜蛋白)、PR9(TaPERO,过氧化物酶)、PR10、TaGLP2a(类胚素蛋白)和Ta-JA2(茉莉酸甲酯诱导蛋白)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MeJA处理可以显著提高"中国春"、"濮麦9号"和"周麦18"对白粉菌的抗性水平。诱导抗性可以从MeJA处理后12~96h检测到,24h达到峰值。虽然存在一定差异,但MeJA对3个品种中除TaGLP2a外的8个抗病相关基因的表达有显著激活作用,在处理12、24或48h后达到峰值。MeJA对PR9和PR1的诱导作用最强,可达100倍,对PR2、PR4、PR5、PR3、PR10和Ta-JA2的诱导作用强,可达10-70倍;对TaGLP2a没有明显作用。茉莉酸诱导的抗病性提高与8个抗病相关基因的表达增强呈正相关。[结论]茉莉酸诱导的抗病性增强与抗病相关基因的表达增强呈正相关,茉莉酸信号传导途径在小麦抗白粉病反应中起作用,对这一途径的调控可提高小麦的白粉病抗性。  相似文献   

5.
柴胡多糖的分子量测定及单糖组成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从柴胡中提取分离柴胡精多糖(BPP2),并对其分子量和单糖组成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水提法提取柴胡精多糖(BP),用DEAE纤维素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采用GPC法测定BPP2的分子量,TLC、HPLC法对其单糖组成进行研究。[结果]BPP2的分子量约为67836,由鼠李糖(Rha)、木糖(Xyl)、阿拉伯糖(Ara)、半乳糖(Gal)和葡萄糖(Glc)5种单糖组成,其摩尔比为2.19∶1.00∶3.21∶2.27∶2.44。[结论]柴胡多糖BPP2是由5种单糖组成的纯一杂多糖,分子量为67836。  相似文献   

6.
吴华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8):4394-4396
[目的]对1株产胞外耐热木聚糖酶的链霉菌XP的产酶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其降解木聚糖的产物进行鉴定。[方法]分别对该菌摇瓶发酵产酶的培养基组成、培养基初始pH值、发酵温度、发酵时间、装液量进行了优化,并以燕麦木聚糖为底物,采用薄层层析法考察了粗酶对底物的水解产物组成。[结果]该链霉菌的液体发酵产酶的最佳培养基为:稻草3.0%,NaOH0.2%,KH2PO40.5%,(NH4)2SO40.5%,培养基起始pH值为7.5,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72h,摇床转速190r/min,250ml的三角瓶装液量为60ml。用该菌产生的胞外粗木聚糖酶酶液酶解燕麦木聚糖,降解产物主要为木二糖和木三糖,没有产生单木糖。[结论]该研究为木聚糖酶生产菌株的研发提供了一定的技术参考,酶解产物表明该酶在低聚木糖的制备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胞外表达L-天冬酰胺酶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胞外表达L-天冬酰胺酶工程菌的发酵条件。[方法]用正交试验研究培养基的组成,用单因素试验研究诱导条件以及通气量对酶产量的影响。[结果]发酵培养基采用8.0%玉米浆和1.0%甘油组成;诱导剂采用终浓度为0.5g/L的乳糖,扩大培养后10h加入,诱导时间为12h,通气量为0.83VVM。[结论]该研究为胞外表达L-天冬酰胺酶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研究生物源物质S-诱抗素(S-ABA)、有机肥和寡聚糖对黄瓜的促生与防病作用,用其不同浓度稀释液浸种、催芽与喷施处理黄瓜植株。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3种生物源物质对黄瓜种子发芽率均无显著影响;除高浓度S-诱抗素(稀释倍数≤2 500倍)对黄瓜胚根、胚芽的伸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外,其他浓度生物源物质对其均有一定促进作用。叶面喷施生物源物质,可有效提高黄瓜植株的株高、根长、鲜重和干重,促进其体内苯丙氨酸解氨酶、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等活性增加,并导致抗性相关物质含量发生变化。q RT-PCR结果表明,生物源物质喷施黄瓜植株表面48 h后,其体内抗性相关基因PAL和β-1,3-葡聚糖酶基因的表达量均明显上调。防效测定结果表明,间隔24 h,连续喷施两次生物源物质,可有效减轻黄瓜白粉病发生,S-诱抗素、有机肥和寡聚糖的防效分别达54.9%、68.4%和47.8%;与生防菌配合使用,防治效果更佳,将有机肥与拮抗放线菌5X4配合使用,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高达81.6%。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深色有隔内生真菌Ochroconis guangxiensis X22中提取和筛选对香蕉具有促生和抗枯萎病作用的诱导子,为香蕉枯萎病的诱抗剂开发打下理论基础。【方法】通过组培苗接种,评价菌株X22对香蕉枯萎病的室内防治效果;采用匀浆、热解和浸提等方法从菌株X22菌丝体中提取多糖、寡聚糖和激活蛋白3种物质,通过水培试验评价3种提取物对香蕉苗生长和生长激素含量的影响,测定3种提取物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及其对香蕉苗抗病防御酶活的影响。【结果】在无菌条件下菌株X22处理香蕉组培苗后再接种病原菌Foc4,枯萎病发生较轻,叶片颜色正常且植株相对健康粗壮,其防治效果为58.9%;多糖、寡聚糖和激活蛋白3种提取物处理香蕉苗后,多糖处理的香蕉苗株高、根长及鲜重与对照相比分别显著增加16.9%、57.8%和3.9%(P<0.05,下同),香蕉叶片IAA和GA3含量显著提高39.6%、11.8%;寡聚糖处理的香蕉苗对枯萎病防治效果最明显,对地上部分和地下球茎的防效分别为46.24%和54.73%;多糖处理香蕉苗后20 d再接种Foc4,香蕉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多酚氧化酶(PPO)含量在9 d内显著高于对照。【结论】菌株X22及其多糖和寡聚糖提取物对香蕉苗具有促生与抗病作用,可作为研制香蕉抗病诱抗剂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提取方法对佛手多糖理化性质及乙醇脱氢酶活性的影响,为改进佛手多糖生产方式和佛手多糖解酒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分别采用传统水提法、超声辅助法、微波辅助法、超声-微波协同提取法和复合酶法提取佛手多糖,探讨5种提取方法对多糖得率、糖醛酸含量、分子量、单糖组成、红外光谱和乙醇脱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水提法和超声-微波协同提取多糖得率最高,分别为(4.26±0.21)%和(4.15±0.14)%。不同方法提取的佛手多糖分子量大小存在差异,其中复合酶法提取多糖平均分子量为617.85 k D,约是水提多糖分子量的4倍。5种多糖均呈现出典型的吡喃型多糖和α型糖苷键吸收,单糖组成均以阿拉伯糖、半乳糖、葡萄糖为主。超声-微波协同提取多糖对乙醇脱氢酶激活能力最强,可达(46.58±1.76)%,而传统水提多糖抑制乙醇脱氢酶活性。[结论]超声-微波协同提取佛手多糖得率高且所需时间短,对乙醇脱氢酶激活能力强,推测乙醇脱氢酶激活能力与多糖分子量大小、半乳糖醛酸连接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植物油乳油对黄瓜白粉病的室内活性和田间防治作用。[方法]以长春密刺黄瓜苗为材料,接种田间自然发生黄瓜白粉病菌,进行室内保护试验和田间试验,观察不同植物油乳油对黄瓜白粉病菌的防治效果。[结果]棉籽油、豆油、花生油、玉米油、芝麻油和葵花油6种植物油乳油稀释至10、5ml/L对黄瓜白粉病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室内的保护效果,植物油乳油与对照药剂三唑酮乳油相当,田间防治效果植物油乳油防效多数都在60%~75%,与对照药剂三唑酮乳油稀释1ml/L的防治效果69%~70%也相当。[结论]试验结果表明,所有植物油乳油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都很显著。  相似文献   

12.
2%武夷菌素水剂防治黄瓜白粉病药效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明确2%的武夷菌素水剂在黄瓜白粉病上的防治效果。[方法]以2%武夷菌素180倍液2、60倍液3、40倍液喷雾为处理,以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为常规对照,以清水喷雾为空白对照,施药2次,每次间隔7 d,分别于药前、第1次药后7 d、第2次药后7 d、第2次药后14 d调查黄瓜白粉病的发病情况,并计算防效。[结果]2%武夷菌素水剂对黄瓜白粉病有较好的田间防治效果,可有效控制黄瓜白粉病的蔓延;2%武夷菌素水剂各处理均未对黄瓜产生药害,对黄瓜的生长发育无明显影响,且对其他病虫害或有益生物无直接影响;2%武夷菌素水剂260~340倍液喷雾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较好,且成本较低。[结论]2%武夷菌素水剂是防治黄瓜白粉病的一种有效无公害生物农药,可以在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唐宗祥  符书兰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4949-4950
[目的]将黑麦Imperial及KingⅡ所带的白粉病抗性基因定位在染色体上,为其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以2套小麦-黑麦附加系(中国春×Imperial和Holdfast×KingⅡ)为研究材料,研究黑麦Imperial及KingⅡ中白粉病抗性基因的染色体位置。[结果]中国春×Imperial的附加系6R和Holdfast×KingⅡ的附加系3R和6R对白粉病具有免疫力。这说明黑麦Imperial的白粉病抗性基因位于6R染色体上,而黑麦KingⅡ中白粉病抗性基因位于3R和6R染色体上。黑麦KingⅡ的3R染色体上的白粉病抗性基因可能是新基因,为小麦育种提供了新的白粉病抗原。这说明3R和6R染色体上的白粉病抗性基因可在小麦中表达。[结论]该研究为将黑麦白粉病抗性基因导入小麦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用棉籽饼提取物配制的杀菌剂,分别对黄瓜霜霉病( 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he ) 和小麦白粉病( Erysiphe graminis )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500倍处理1周后,对黄瓜霜霉病防治效果为55.5%;750倍和1000倍处理1周后,可以使小麦白粉病病情指数分别减少28.22%和42.01%。  相似文献   

15.
苏建坤  陆玉荣  朱锦磊  朱兆顺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6):7158-7158,7160
[目的]评价7种杀菌剂对设施黄瓜霜霉病的药效,为其生产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7种杀菌剂对江苏里下河地区设施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7种杀菌剂对黄瓜霜霉病均有一定防治效果,其中72%霜脲.锰锌和36%霜脲.百菌清防效最高且持效期长,药后5 d防效分别为90.03%和92.07%,药后10 d防效分别为75.31%和77.63%;其次为恶霜.锰锌和丙森锌。[结论]生产应用中可首选霜脲.锰锌和霜脲.百菌清,同时注意与恶霜.锰锌、百菌清、丙森锌、代森锰锌和甲霜灵等药剂交替轮换使用,以防抗药性产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藏药材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方法]以农药DDV为对照,研究水柏枝(Myricaria laxiflora)和草红花(Flos carthami)的乙醇、水提取液及其与DDV混合使用对黄瓜白粉病的预防与治疗效果。[结果]水柏枝的乙醇、水提取液分别比草红花的乙醇、水提取液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好。喷药3、6 d后,各处理的预防效果比治疗效果好得多;喷药9 d后,各处理的预防和治疗效果相差不大。水柏枝乙醇提取液及其与DDV混合使用对黄瓜白粉病的预防效果优于对照。水柏枝的乙醇、水提取液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在施药6 d后最好,施药9 d后的治疗和预防的效果均明显下降。[结论]水柏枝乙醇提取液和DDV混合使用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蔡广成  孙友武  张梦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350+3353-3350,3353
[目的]了解小麦品种的抗病性变化,筛选小麦白粉病抗源。[方法]对安徽省不同类型的136个小麦品种进行了苗期的白粉病抗性鉴定分析。[结果]被测的136个品种中,高抗品种40个,占总品种中的29.4%;中抗品种58个,占总品种的42.7%;中感品种24个,占总品种的17.6%;高感品种14个,占总数的10.3%;鉴定品种大多数为高抗和中抗,感病品种为少数;从不同类型品种上来看,淮北半冬性和淮南春性品种抗病性比淮北春性品种更强一些。[结论]此鉴定为小麦品种的抗白粉性快速筛选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筛选防治葡萄白粉病和酸腐病的药剂.[方法]研究了几种化学药剂对吐鲁番无核白葡萄白粉病和酸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2种化学药剂对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并不理想,12.5%氰菌唑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的防效只有45.05%,20%三唑酮乳油2 000倍液的防效达到60.34%;采用化学药剂加人工剪除感病、感虫的果粒、果穗的方法防治酸腐病取得较好效果,其中必备+吡虫啉组合的防效最好,达到94.31%.[结论]该研究结论为相关部门进行葡萄白粉病和酸腐病的防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王玉叶  潘艳秋  靳婷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0):4276-4279
[目的]促进小麦抗白粉病基因材料在小麦育种及生产中的应用。[方法]利用STS、SCAR和SSR标记有效检测124个小麦品种资源中Pm21、Pm30、Pm34 3个类型抗白粉病基因的分布。[结果]124份亲本材料中,7份材料含有Pm21基因(占5.65%),16份材料含有Pm30基因(占12.9%),4份材料含有Pm34基因(占3.23%);以2种抗性基因聚合形式存在的共有2种类型:其中1份材料含有Pm21+Pm30(占0.81%),1份材料含有Pm30+Pm34(占0.81%);没有发现以Pm21+Pm34 2种抗性基因聚合形式和Pm21+Pm30+Pm34 3种抗性基因聚合形式存在的类型。[结论]利用与抗白粉病基因Pm21、Pm30和Pm34连锁的特异标记对品种资源进行检测,可为小麦育种提供广谱、持久抗病的新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