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Aspen Plus软件对二甲基甲酰胺法丁二烯抽提装置的工艺流程进行了模拟,分析了溶剂进料温度、溶剂比等工艺参数对萃取分离效果、塔釜热负荷的影响。根据模拟计算结果,确定第一萃取精馏塔的溶剂进料温度为45~48℃、溶剂比为8.0~8.4,溶剂精制塔的总塔板数为20~23。  相似文献   

2.
润滑油糠醛精制-催化裂化回炼油抽提组合工艺(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以分离出析出油后的减二线抽出液为溶剂的芳烃抽提小试实验,并与以纯糠醛、润滑油糠醛精减二线抽出液为溶剂的抽提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抽提条件,以抽出液为溶剂,其抽余油及抽出油收率明显高于以纯糠醛为溶剂所得的收率,其抽余油质量在3种溶剂抽提方式中最差;以分出油后的抽出液为溶剂的抽提效果居中。尽管以抽出液为溶剂时,其抽提效果不如纯糠醛的好,但可以通过调整操作条件来保证抽余油的质量及抽出油的质量。以抽出液为溶剂,其抽出油及抽余油收率均很高,且采用抽出液溶剂时,其溶剂回收系统可与润滑油糠醛精制共用一套,由此可使设备投资及操作费用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3.
石油重质馏分油中含有多种烃结构组分,如链烷烃、环烷烃以及不同环数芳烃,采用极性溶剂萃取分离工艺可以实现不同组分的分离,但一元溶剂萃取的精制油收率低、芳烃萃取选择性较差。以减压馏分油为原料,糠醛为主溶剂,含羟基的极性调节剂PR1为副溶剂,开展一元溶剂、二元溶剂单段萃取实验,通过对主溶剂溶解度参数的调配,提升溶剂萃取分离不同烃组分的效果。结果表明,与一元溶剂相比,二元溶剂对三环及以上的芳烃萃取选择性提升率超过100%,用一种新的基团贡献法计算了6种模型分子的溶解度参数,发现各芳烃的萃取选择性随芳烃溶解度参数的增大而增大。考察了不同PR1加入量的二元溶剂萃取效果,结合二元溶剂溶解度参数变化与溶剂核磁共振氢谱(1H-NMR)化学位移变化,发现溶剂体系氢键作用的变化是溶剂萃取效果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对模拟直馏柴油芳烃抽提萃取剂进行了筛选,优化了芳烃抽提条件;考察了不同反萃剂、水/溶剂比、反萃剂/溶剂比、精馏塔塔釜温度对溶剂回收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溶剂/原料比对提高萃取选择性和芳烃脱除率均有利;升温会导致选择性下降、芳烃脱除率提高;增大水/溶剂比、反萃剂/溶剂比及精馏塔塔釜温度均有利于提高回收溶剂纯度。在溶剂/原料质量比为3.0、萃取温度为60℃的最优萃取条件下,用3-甲基环丁砜(3-SUL)对实际直馏柴油进行7级逆流萃取,抽余油中芳烃质量分数降至6.6%,芳烃脱除率达到78.2%。在温度为20℃、反萃剂/溶剂质量比为0.5、水/溶剂质量比为0.15的最优反萃取条件下,用环戊烷对溶有萃取物的富溶剂进行3级反萃取,回收溶剂中3-SUL的质量分数为99.01%。  相似文献   

5.
采用一种复合溶剂作为抽提蒸馏溶剂,试验研究了从重整生成油C6馏分中回收高纯苯的工艺过程。所述复合溶剂由环丁砜添加一种助溶剂(COS)构成。研究了助溶剂含量、溶剂比等因素对抽提蒸馏效果的影响,适宜的助溶剂含量为10-20%,溶剂比为3.8-5.0。在连续运转试验中,中试装置控制运行平稳,苯产品质量稳定合格,纯度大于99.95%,结晶点大于5.45℃,苯产品收率达到99.5%。  相似文献   

6.
2,2,6,6-四甲基-4-哌啶醇合成工艺的改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2,2,6,6-四甲基-4-哌啶酮(简称哌啶酮)为原料,研究了使用一种新混合溶剂(乙醇+异丁醇+水)在加压条件下(1MPa)合成2,2,6,6-四甲基-4-哌啶醇(以下简称哌啶醇)的方法。使用该溶剂,产品收率达95%,纯度为99%,并且溶剂费用降低2/3,溶剂可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7.
萃取精馏回收环己烷的双组分溶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研究萃取精馏分离回收环己烷的单溶剂的基础上,研究了双组分溶剂。当剂油比为7:1时,环己醇和四甘醇双组分溶剂可以将正庚烷对环己烷的相对挥发度由单溶剂时的小于1提高到1.11;将2,3—二甲基戊烷对环己烷的相对挥发度由单溶剂时的小于1.07提高到1.21。用该溶剂在小型萃取精馏实验装置上运行,结果表明,环己烷的纯度为98.5%,收率为80%。  相似文献   

8.
印尼油砂溶剂抽提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印尼油砂的组分、结构和粒径特征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从印尼油砂中分离稠油沥青适用的方法是溶剂抽提工艺。考察了三氯乙烯、甲苯、石油醚、石脑油、含极性组分的石脑油5种溶剂对抽提效果的影响,确定较佳的抽提溶剂为含极性组分的石脑油。考察了印尼油砂溶剂抽提的工艺条件,推荐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溶剂与油砂的体积比1.3:1,抽提温度50~60 ℃,抽提时间15~30 min,搅拌速率100~300 r/min。在该条件下,稠油沥青一级抽提率达85%,二级抽提率达93%。  相似文献   

9.
赵渊杰 《润滑油》1998,13(3):9-12
以新疆混合原油的减压四线馏分油及其去蜡油为原料,考察了采用苯酚-乙二醇-水复合溶剂进行溶剂精制时,提高精制油收率的可能性,并就其精制效果与苯酚-水溶剂精制做了对比。  相似文献   

10.
超临界二氧化碳压裂液体系由于黏度低,一般选用加入增稠剂的方法来克服携砂效率低的难题。硅氧烷类增稠剂具有低内聚能和良好的增黏性被广泛地选用,但是使用时需要添加助溶剂提高溶解效果。因此,选用被广泛使用的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分子模拟研究了甲醇、甲苯和环己烷等助溶剂的加入对聚二甲基硅氧烷在SCCO2体系中溶解行为的影响。基于溶剂-溶剂和溶剂-溶质的结合能、径向分布函数和内聚能密度等参数,对比分析了极性助溶剂和非极性助溶剂对聚二甲基硅氧烷在超临界二氧化碳压裂液体系中的助溶效果。分子模拟结果表明,在相同助溶剂含量下,甲醇与溶剂体系溶解度参数差值小于0.5,助溶效果优于甲苯和环己烷。结论分析认为,使用助溶剂提高PDMS在SC-CO2中溶解度的实质是CO2与PDMS聚合物分子间作用力、CO2与助溶剂分子间作用力以及PDMS聚合物与助溶剂分子间作用力的平衡。因此,当硅氧烷类增稠剂本身为非极性材料时,推荐采用甲苯作为助溶剂。若硅氧烷类材料具有一定弱极性时,采用甲醇最为适合。  相似文献   

11.
济南炼油厂气体脱硫装置将溶剂一乙醇胺更换为YXS-93新型高效选择性溶剂,其主要成分为N-甲基二乙醇胺+添加剂,解决了原工艺存在的干气质量合格率低、酸性气质量差、能耗高、溶剂消耗量大等问题,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采用某酚、环氧氯丙烷、三乙胺同时加料的方法合成了季铵盐型阳离子沥青乳化剂,对合成的轧化剂轧化沥青的性能进行了测试。重点研究了溶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该合成反应的影响,并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为甲醇和水的混合溶剂为较适宜的溶剂;最佳的反应温度为70C;反应时间4h为宜。  相似文献   

13.
中国石化燕山分公司拟将制苯装置老抽提单元改造为N-甲酰吗啉(NFM)甲苯抽提单元,提出的初步改造方案为:取消原溶剂闪蒸罐,将溶剂再生塔改为再生罐,相应调整贫溶剂换热流程。为有效脱除原料中少量苯,确保甲苯产品质量及收率最大化,利用PROII流程模拟软件对改造后NFM甲苯抽提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随溶剂比的增大,NFM对甲苯的选择性提高,对苯的选择性则有所降低,表现出一定的苯/甲苯分离选择性。模拟所得最优的操作参数为:抽提蒸馏塔(ED塔)热负荷为4.410kcal/h,溶剂比为5.4,溶剂入ED塔温度为115℃,原料入ED塔温度为110℃,甲苯塔塔釜采出物流与甲苯塔进料的质量比(B/F)为0.016,甲苯产品侧线采出位置为第9块理论板。优化条件下所得甲苯产品纯度为99.931%,收率为99.1%。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催化裂化气体脱硫装置,多年来几乎所有的装置均采用一乙醇胺作为溶剂进行湿法脱硫,大部分装置由于使用时间长,溶剂变得非常脏,但受环境保护的限制,溶剂又不能随意排放,造成溶剂失活严重,脱硫效果变差。文中介绍了一种新的脱硫剂在洛阳石化总厂气体脱硫装置中的使用情况,这种脱硫剂的商品牌号为YXS-93。新脱硫剂采用与原系统中的一乙醇胶溶剂混用,并逐步置换的方法进行使用。应用结果表明,新脱硫剂的脱硫效果良好,脱后干气中的H2S含量下降幅度大,同时该溶剂还具有对设备腐蚀较轻、性能稳定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为深入认识固定床渣油加氢-催化裂化双向组合技术溶剂芳香性与沥青质稳定性的关系,采用Flory-Huggins模型考察了沙特轻质原油常压渣油的沥青质稳定性,并用溶解度参数关联了溶剂的芳香性。结果表明,Flory-Huggins模型可用于研究渣油体系的沥青质稳定性。随着溶剂芳香性的增加,其溶解度参数增大,沥青质稳定性增强。密度较大、H/C原子比较小的溶剂具有较大的溶解度参数,对沥青质的稳定性较有利。  相似文献   

16.
大庆—黄岛减压渣油在烃类溶剂中溶解平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连续式渣油溶解度测定装置上研究了大庆-黄岛减压渣油(DHVR)与混合C4溶剂的溶剂平衡规律,结果表明,DHVR与混合C4溶剂的溶剂平衡模型遵循Flory-Huggins方程,由此计算得到了DHVR在132~142℃的混合C4溶剂中的溶解参数,外推求得25℃下的溶解度参数为24.3MPa1/2与文献值一致,温度和溶剂组成影响渣油的溶解度,温度升高,溶解度有所降低,提高溶剂的溶解度参数,有利于提高渣  相似文献   

17.
环氧丙基三乙基氯化铵中间体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详细研究了由环氧氯丙烷与三乙胺反应合成环氧丙基三乙基氮化铵沥青乳化剂中间体的各种影响因素。该反应易在有机溶剂中进行,以甲醇为溶剂时反应的转化率及环氧值普遍高于以甲醇和水为混合溶剂的数据;以异丙醇为溶剂时,环氧值介于甲醇和甲醇与水混合溶剂之间,转化率低于甲醇与水混合溶剂的数据。该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为6h、反应温度52℃;三乙胺与环氧氯丙烷的投料摩尔比为1.2。  相似文献   

18.
开发了重整油为原料,采用高效双溶剂抽提蒸馏分离纯苯及6号溶剂油的工艺,所述双溶剂是以环丁砜或N-甲酰基吗啉为主体,添加一种特殊的助溶剂构成的,所开发的工艺与传统的液一液提提相比,具有投资省,能耗低的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9.
六甲基二硅亚胺合成工艺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工艺改了进以六甲基二硅亚胺为溶剂代替惰性溶剂进行反应,省略了分馏操作,以特殊条件水洗除去氯化铵,减少了产物损失,收率提高到90%以上,质量符合工业标准。  相似文献   

20.
为降低催化柴油溶剂精制工艺副产物黑油中残存的溶剂进行了水洗实验,采用正交实验法,选取表面活性剂加入量、水洗比、水洗温度和水洗时间为考察因素,以黑油中的溶剂含量为考察指标,得出最佳水洗工艺条件为:水温90℃,稀释比0.5~1.0,表面活性剂加入量0.1%,水洗时间30min;水洗后黑油中溶剂含量可降为1.5%。利用水洗后的黑油与糠醛废油、丙烷装置半沥青调合可以调合出100^#甲道路沥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