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宗晓萌  汪永平 《华中建筑》2011,29(6):148-150
西藏窑洞式建筑主要分布在阿里地区.根据笔者对阿里窑洞的调研发现,用于居住的窑洞和用于修行的窑洞数量最为众多,并且是阿里窑洞式建筑的典型代表.该论文主要阐述和比较这两种窑洞在形式上的相似及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牛云 《新材料新装饰》2021,(4):60-60,64
文章分析了窑洞民居建筑的成因,阐述了窑洞民居建筑的艺术特色,包括窑洞民居建筑的形态与风貌、窑洞民居建筑中的艺术美,研究了窑洞民居建筑的保护传承。  相似文献   

3.
胡一鸣  王志明 《城市住宅》2022,29(2):109-111
为推动传统窑洞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通过走访调查及查阅文献,对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传统窑洞建筑的类型、建造方式、形式演变、建筑材料等进行详细的研究与分析,深入探究清水河窑洞建筑的建造体系与形制.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调查和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窑洞的优缺点,总结了改造传统窑洞的具体方法,并指出了研究窑洞建筑的方向,只有用现代科学技术,因地制宜的改造传统窑洞建筑,才能创造出富有时代气息的新窑洞建筑。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村落店头古村中的窑洞建筑是层楼式石碹窑洞的典型代表.本文选取店头古村中最具代表性的郭家别院为例,通过实地测绘及建模等方法对层楼式石碹窑洞的空间营造特色进行分析,揭示了其相互渗透、相互连通的窑洞空间特色.这些层楼式石碹窑洞无论是选址布局还是内部空间都体现出特定历史时期的功能需求.  相似文献   

6.
改变大地景观,在大城市里创造乡村景色.在现代建筑的屋顶上填土绿化,造景创造山水城市.一幅将在首都北京拟模山寨,进行造山理水、填土绿化,"移植"黄土窑洞庄园的图景,奇迹般地展现.以陕北米脂县刘家峁村姜耀祖窑洞庄园的典型窑洞院落为被移值的原型,创造出北京中华民族园内的汉族民居景区-窑洞民居.为学习研究中国优秀传统建筑文化提供实物样板,同时也是对这座优秀的"绿色建筑"杰作-优秀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扬.因其原生环境的改变,故而"移植"的方法就是一次再创作.  相似文献   

7.
从环境生态学的角度出发,研究地坑院窑洞的选址思略、构造和营建过程,以及布局形式,解析窑院建筑蕴含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的生态观,并通过分析地坑院窑洞建筑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出生态营造思想与当代建筑技术结合的窑洞建筑改进和优化措施,以促进保护和延续特殊生土建筑,改善现有居民生活环境,为当下的生态建筑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民居窑洞建筑的装饰色彩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传统民居窑洞建筑进行了色彩的分析,从窑洞的用材、门窗的装饰、建筑的外环境及建筑的形式方面进行了论述,通过窑洞民居建筑中的色彩的研究,对西北地区传统民居的继承与改造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高凌 《华中建筑》2011,29(6):164-166
文章通过对窑洞建筑的重新定位及设计,结合陕北的地形、地貌及地域特色,使之成为陕北新农村建设中的主要民居.既符合陕北人民的居住习惯,又能彰显名族特色.窑洞建筑在新农村建设中与其他建筑相比投资少,成本低节能环保、美观大方.又是陕北旅游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0.
本文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窑洞生活经历和体会以及对窑洞建筑的研究,认为发展窑洞建筑对于解决人口激增、土地锐减、能源匮乏、环境恶化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只要我们能够区别地域,自然环境,地形地貌,气候和土质条件,扬长避短,将窑洞建筑与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窑洞是陕北地区的特色建筑形式,它不仅是当地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的结晶,而且符合绿色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该文以陕北地区传统窑洞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数据分析和实地调研两种方式,提出了陕北地区传统窑洞建筑的通风设计策略,旨在探索传统窑洞建筑改造的新方式。  相似文献   

12.
黄土窑洞病害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土窑洞是目前世界上建筑面积最大的地下工程群体,研究黄土窑洞病害问题不仅具有工程背景,也有重要的人文和生态意义.基于大量的现场调查研究,归纳出了黄土窑洞病害类型,并分析了影响黄土窑洞病害的因素,进一步提出了防病害措施  相似文献   

13.
The many 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cave dwellings have long been recognized. However, among cave dwelling inhabitants in China, there is now a tendency to abandon their original caves in order to build new houses aboveground. One of the main reasons for this phenomenon is that cave dwellings are considered unsafe, usually because the cave structure has been damaged by the action of various kinds of surface and ground water. In some cases, such dwellings have collapsed. This paper explores some suitable ways of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cave dwellings through control of water. Some aspects of water control as it relates to the hydrological conditions of cave dwelling and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loess are explained. Recommendations for control of water are presented in five categories: site selection, cave structure, waterproofing and drainage, construction details, and maintenance.  相似文献   

14.
郭清平 《山西建筑》2010,36(30):24-25
以榆林南部城镇中传统窑居建筑为研究对象,通过阐述传统窑居建筑在榆林南部城镇中的概况,总结了传统窑居建筑的优势,并阐明了传统窑居建筑更新与发展的必要性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大量的实地调查及查阅相关文献,对窑洞的历史发展、贡献和文化进行简要介绍,并明确了窑洞的分类。然后在调查清楚窑洞现状的基础上,对黄土窑洞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吕燕红  季强 《山西建筑》2007,33(4):35-36
从分析传统窑居蕴含的朴素原生“绿色”思想出发,阐述了传统窑居对现代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借鉴意义,并结合现代技术和设计手法,对传统窑居进行合理的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17.
以陕西省延川县碾畔窑洞村原址作为设计对象,针对传统窑洞民居特征,设计理念强调201 1年IFLA亚太区学生设计竞赛“善待土地,人与土地的和谐共存”的主题思想,设计方案首先从居住功能上对传统窑洞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修复改善,将窑洞村作为一个相对集中的生活居住区域,融自然环境、人文历史、社区公共配套、生态景观等元素为一体、统一规划.设计方案的探索、构思、成型,成就了碾畔窑洞村的新风貌,展示了古老窑洞在当今城市化进程中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生动再现了当代人返璞归真的美好愿望和生活家园.  相似文献   

18.
能源的开发、经济的发展,使黄土高原地区特别是川道型地区小城镇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当地居民的生活内容、方式,城镇功能格局,建筑形态等都被外来的单一模式化元素同化。传统民居——窑洞在城镇更新过程中被逐渐遗弃,导致城镇历史文脉的断裂,居民地域性认知迷失,百城一面,人与环境失去最基本的和谐与共生。通过对窑洞的发展历程、生存现状及现存的各种问题的分析,探讨川道型小城镇传统民居的基于和谐理念下未来发展基本模式,提出初步的原则性对应策略。  相似文献   

19.
本文借鉴拓扑几何学原理作为窑居形态转换的媒质,对绿色窑居在功能的多适性、空间的弹性生长、空间的兼容性与长寿多适4个方面的设计对策进行了探讨,并对绿色窑居单元动态弹性空间的拓扑转换形态进行了研究,以期为专业人士与使用者协作建造绿色窑居提供适宜的参照模版。  相似文献   

20.
山西省窑洞式生态建筑的设计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史向红 《山西建筑》2005,31(16):34-35
针对窑洞建筑这一民间广泛采用的民居形式,从窑洞的防潮、安全问题,分析了窑洞生态建筑存在的问题,并围绕其展开论述,提出一些实用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