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应用射频消融法对肝肿瘤患者进行规范化治疗   总被引:34,自引:4,他引:30  
Chen MH  Yang W  Yan K  Gao W  Dai Y  Wang YB  Huo L  Zhang H  Huang XF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25):1741-1746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A)规范化治疗及综合措施对提高肝肿瘤疗效的应用价值。方法302例计476个肝脏恶性肿瘤行RFA治疗,应用规范化治疗方案及附加治疗方法,总结疗效。原发性肝癌(HCC)181例,282个癌灶,肿瘤大小平均4.2cm。肝转移癌(MLC)121例。194个癌灶,肿瘤大小平均3.9cm。根据肿瘤大小、形态及邻近膈肌、胆囊、胃肠等不同位置,采用相应的规范化方案及个体化方案相结合治疗;重视相邻重要结构区域的消融布针方法及操作技巧;应用辅助定位、局部注水、加强肿瘤血管消融等附加方法综合治疗。结果综合应用以上方法,RFA后1个月增强CT或超声造影显示肿瘤灭活率HCC为95.7%(270/282),MLC为94.8%(184/194);邻近肠管肿瘤为91.1%(51/56),邻近膈肌肿瘤为88.5%(69/78),邻近胆囊肿瘤为94.3%(49/52)。随访3—57个月,局部复发率HCC为10.3%(29/282),MLC为14.4%(28/194)。患者1年、2年、3年的生存率HCC为87.6%、67.4%、58.6%;其中50例Ⅰ-Ⅱ期肝癌的生存率分别为90.7%、85.9%、73.7%。MLC为87.4%、48.2%、25.3%。并发症占2.2%(13/583);分别为出血5例,采用局部消融、全身用药等处理措施;肠穿孔1例,对邻近肠管肿瘤采用治疗后延长禁食时间等措施进行预防。余7例为邻近脏器结构轻度损伤,无与射频治疗相关死亡。结论采用规范化RFA治疗方案及适宜的个体化治疗方案,重视附加方法的应用,有助于提高肝肿瘤灭活率;掌握主要并发症的类型及对应预防措施,是提高疗效及推广RFA治疗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射频消融治疗肝癌个体化方案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射频消融(RFA)对邻近膈肌、肠管、胆囊和肝表面等难治部位肝癌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方法采用超声引导经皮RFA治疗228例位于肝脏外周区域的非手术适应证肝癌患者,共274个病灶,其中,59个病灶邻近肠管,115个病灶邻近膈肌,54个病灶邻近胆囊,46个病灶邻近肝表面。肿瘤最大径平均(3.7±1.2)cm(1.2~7.0cm)。对不同部位肿瘤建立相应的个体化方案指导治疗,1个月后行增强CT判断肿瘤早期灭活率并定期随访。结果肿瘤早期总灭活率为91.6%;邻近肠管、膈肌、胆囊和肝表面的肿瘤早期灭活率分别为91.5%、90.4%、92.6%和93.5%,局部复发率分别为8.5%、9.6%、7.4%和6.5%。本组患者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2.3%、62.9%、53.7%。228例共计治疗358人次,较严重并发症占3.4%,包括出血2人,邻近脏器(膈肌、肠管)损伤6人,针道种植4人,共计12人次。结论对RFA易灼伤邻近肝外结构的难治性肝癌,本研究采用个体化方案策略指导治疗,获得较好的肿瘤灭活率并降低并发症,本方案拓展了肝癌RFA治疗适用范围,有助于提高RFA在肝癌综合治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经皮阻断荷瘤血供治疗富血供肝癌的可行性及应用效果.方法 经病理证实的154例非TACE适应症或TACE疗效不佳的176个富血供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分为两组,A组71例74灶行彩超确认肿瘤荷瘤血管并引导RFA首先采用2 cm~3cm高功率小灶2~3个,对荷瘤血管入口区域进行局部垒加重叠消融(PAA),在阻断荷瘤血供后按常规方法 消融肿瘤其他区域;肿瘤大小(4.3±1.1)cm.B组83例102灶按常规消融方案,即先消融肿瘤深部或临近其它脏器区域的顺序进行消融;肿瘤大小(4.1±1.0)cm.采用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行增强CT/MRI评价疗效.结果 A组PAA后8 7.8%(65灶)荷瘤血供被阻断,12.2%(9灶)血管变细;行RFA每个肿瘤平均穿刺2.76±1.12次,1个月灭活率为90.5%(67/74),6个月后复发率为17.6%(13/74).B组每个肿瘤平均穿刺3.36±1.60次,1个月灭活率为90.2%(92/102),6个月后复发率为31.4%(32/102).两组平均穿刺次数及6个月后复发率两项结果 有统计学差异(P=0.01,p=0.038).结论 经皮PAA可获得阻断肿瘤血供效果,从而提高肿瘤的灭活率,有效降低肿瘤复发,为RFA治疗血供丰富大肝癌提供了安全可行的附加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4.
《陕西医学杂志》2016,(11):1486-1488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肝细胞癌的应用价值。方法:在超声造影引导下对125例肝细胞癌患者149处病灶进行经皮下射频消融治疗,规律性随访1~60个月,观察1个月后病灶灭活率和复发率,患者总体1年、3年、5年生存率和特殊解剖部位肝细胞癌患者射频消融疗效。结果:治疗1个月后,总体病灶灭活率97.32%(145/149灶),复发率6.71%(10/149灶),>3.5cm肿瘤灭活率90.91%(50/55灶);总体1年生存率84.80%(106/125例),3年生存率60.80%(76/125例),5年生存率46.40%(58/125例);特殊解剖部位病灶临近胆囊13灶,灭活12灶,灭活率92.31%,临近膈肌24灶,灭活22例,灭活率91.67%,临近肠管12例,灭活11例,灭活率91.67%,临近大血管13例,灭活12例,灭活率92.31%。术后未发生其他严重并发症,有13例患者出现少量胸水,经相应处理后消失。结论:超声造影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肝细胞癌,有助于提高特殊解剖部位和大体积肿瘤的灭活率和降低术后并发症,增加射频消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原发性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RFA)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我科2010年1月~2011年5月HCC患者22例,共计瘤灶29个,直径为1.2~14 cm,先行TACE治疗,然后在CT引导下行RFA术。结果:22例患者中术前16例(72.7%)AFP升高,术后有12例(75%)降至正常;4例(25%)较前有所下降;肿瘤直径≤5 cm的17个病灶完全消融率为88.2%(15/17),〉5 cm的12个病灶完全消融率为33.3%(4/12)。结论:TACE联合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确切,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序贯性联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343例肝恶性肿瘤射频消融疗效及并发症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目的:总结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对肝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探讨并发症类型及处理措施.方法:对343例778个肝恶性肿瘤行582人次超声引导RFA治疗.其中原发性肝癌(HCC)212例,448个癌灶,肿瘤最大径平均4.0 cm,根据国际抗癌协会的肿瘤分期,其中63例(29.7%)为Ⅰ~Ⅱ期,149例(70.3%)为Ⅲ~Ⅳ期(含43例手术切除后复发癌).肝转移癌(MLC)131例,330个癌灶,癌灶直径平均为3.9 cm,原发灶69.5%(91例)来自胃肠道.治疗原则为消融范围超过癌周0.5~1.0 cm;对较大肝肿瘤,采用较规范的计算方案指导射频治疗.治疗中密切观察图像异常改变,监测生命体征,以便及时发现出血及周围损伤.治疗后24 h内或1个月后增强CT检查肿瘤无活性为治疗成功.随访时间为2~62个月.结果:射频治疗成功率HCC为95.5%(428/448灶),MLC为96.4%(318/330灶);局部复发率分别为8.5%(38/448灶),11.8%(39/330灶).共有138例(40.2%)由于肿瘤复发或新生而进行2~11次治疗.随访343例1年、2年和3年的生存率,HCC分别为87.7%,67.4%和56.8%,其中63例早期癌分别为92.9%,82.8%,74.5%;MLC分别为81.6%,50.8%,27.2%.本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占2.4%(14/582人次),多发生于治疗中或治疗后即刻,主要为机械性损伤、热损伤等,分别为出血5例,肠穿孔1例,邻近脏器结构损伤5例,胆汁瘘2例,皮肤烫伤1例.结论:RFA作为一种肝肿瘤的局部微创治疗方法,对早期肝癌可获得手术治疗效果;对中晚期肝癌、肝癌术后复发、肝转移癌等临床治疗困难的病例,也可提供有效而相对安全的治疗手段.重视并发症的表现并采用相应的对症处理措施,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7.
背景:分析一组失去手术及介入治疗机会的Child-Pugh-C级肝癌患者射频消融(RFA)治疗的结果,探讨其可行性。 方法:RFA治疗的295例HCC患者中,肝功能评价Child-Pugh-C级13例17灶为本研究对象;Child-Pugh平均评分10.2±0.4分(范围10-11分)。男8例,女5例。平均年龄61.6±10.9岁(42-78岁),>65岁占6例。肿瘤平均大小3.8±1.0cm (范围2.2-5.8cm),多发肿瘤占30.8%;2例为手术后复发癌。 结果:共治疗22次(1-4 次/例),平均消融3.1次/灶。RFA后1周内全部病例肝功酶升高, 9例 (69.2%) 于1-3个月内降至治疗前水平。1个月后再次Child-Pugh评分平均为10.3±0.8(范围9-11分),较RFA前无明显变化。根据1个月CT, 肿瘤坏死率为88.2% (15/17灶);5例因肝内复发新生行2-4次RFA。随访2-69个月,生存期>1年占61.5%(8/13例),>2年占23.1%(3/13例),>3年占15.4%(2/13例)。RFA后较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13.6%(3/22人次),消化道出血,肝被膜下出血各1人次,另1例肝癌浸润范围>5cm,因消融范围较大,治疗后发热、肝脓肿,2月后死于肝功能衰竭。 结论:初步结果显示,因肝功能差不宜手术及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微创RFA可提供治疗机会,取得一定疗效。但对较大肝癌应控制治疗范围,避免急性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经皮阻断肝癌血供对提高射频消融疗效的可行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经皮阻断荷瘤血供方法对射频消融治疗富血供肝癌的可行性及应用效果。方法101例非手术适应证拟行射频消融(RFA)的血供丰富肝癌患者中71例74灶行经皮射频消融阻断荷瘤动脉(PAA)后按常规方法消融肿瘤其他区域(PAA RFA组),对照组83例102灶按常规行单纯射频消融(RFA组);另30例经动脉导管化栓塞疗效不佳者行超声引导经皮穿刺荷瘤动脉栓塞(PAE)后行常规治疗(PAE RFA组),23例单纯RFA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即刻行彩超及超声造影检查观察肿瘤血供阻断状况,并在治疗后1、3、6月行增强CT/核磁共振评价RFA疗效。结果PAA后87.8%(65/74)主荷瘤血供阻断;即刻RFA治疗1月后肿瘤灭活率为90.5%(67/74),对照组为90.2%(92/102);6月后复发率分别为17.6%(13/74)和31.4%(32/102)(P=0.038);两组每个肿瘤平均消融(2.76±1.12)、(3.36±1.60)个球灶(P=0.01)。PAE后88.6%(31/35支)主荷瘤血管阻断成功;PAE RFA组RFA后1月、1年肿瘤灭活率为92.6%(25/27)、85.2%(23/2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65.2%(15/23)(P=0.030)、56.5%(13/23)(P=0.024)。结论经皮PAA和PAE阻断肿瘤血供联合RFA,可提高肿瘤的灭活率,有效降低肿瘤复发;其中PAA容易操作,为RFA治疗血供丰富大肝癌提供简便易行的附加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9.
超声造影对肝癌射频消融筛选适应证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Chen MH  Wu W  Yang W  Gao W  Dai Y  Yin SS  Huo L  Yan K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49):3491-3494
目的通过射频消融前超声造影观察肿瘤大小、数目及分布,探讨其对筛选适应证的应用价值.方法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超声科就诊的164例确诊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并符合经皮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入选标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对照研究.81例射频消融前采用SonoVue行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检查(CEUS组),83例射频消融前未行超声造影检查(对照组).男121例、女43例;年龄38~72岁,平均52.4岁.造影前两组病例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肿瘤平均直径超声造影组3.6 cm,对照组3.5 cm.治疗后采用常规超声,增强CT和/或超声造影等影像检查进行规律性随访.结果超声造影组81例造影后9例(11.1%)因发现肿瘤数目 〉5个 (5例)、范围测量〉8 cm(2例)、侵及2支大血管或肠管(2例)被确定为非射频消融适应证,余72例101灶行射频消融治疗.其中超声造影新发现≤1.7 cm 8例12灶中,5例为肝硬化及肝细胞癌治疗后随访病例,3例7个灶为肝细胞癌卫星灶.另有16灶为常规超声不能定性或误诊良性,经超声造影确认并指导射频消融治疗.两组随访6~36个月,超声造影组与对照组消融成功率分别为95.0%和89.6%(P〉0.05).对照组新生率高于超声造影组(22.9% vs 9.7%,P〈0.05).结论射频消融前超声造影有助于筛选适应证,显著减少新生转移病例.造影所获信息为早期检出微小癌灶提供了手段和依据,从而有效的提高射频消融对肝癌的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进一步优化射频消融( RFA)治疗外生性大肝细胞癌( HCC)的路径和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沾化县人民医院和北京朝阳医院西区应用RFA治疗并确诊的23例外生性大HCC。结果23例中,CT引导下经皮穿刺路径10例(43.4%),腹腔镜路径13例(56.6%)。经皮穿刺组和腹腔镜组完全消融率分别为40%(4/10)和92%(12/13)(P〈0.05),主要并发症术中肿瘤爆破、气胸和胸腔积液发生率分别为70%(7/10)和23%(3/13)(P〈0.05)。结论腹腔镜路径下RFA治疗外生性大HCC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完全消融率,是外生性大HCC首选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Marandyiofr estquudeinecsy h(a RveF) e satabblalitsiohned as th ea m rionliemal olyf invasive treatment of hepatic neoplasms·1-6 Good outcomes with low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have been identified·Although relatively safe, a broad spectrum of complications, of which the hemorrhage is the most common, has been reported along with the increasing use of RF ablation·7-9 Hence, it is absolutely essential to minimize complications and learn how to deal with them properly·The purpose of this st…  相似文献   

12.
经皮射频毁损治疗原发性肝癌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 评价射频毁损(RFA)治疗原发性肝癌(HCC)的近期疗效、安全性及并发症。方法 采用RF-2000型射频治疗仪,在B超引导下经皮治疗78例HCC患者。结果 78例患者(肝功能Child分级:A级58例,B级14例,C级6例)的110个肿块(平均直经6.1cm,1.9-13.7cm)共进行了105次治疗,平均治疗1.3次和6.3个点,平均随访9.2个月(1-16个月)。患者术后肝功能轻度损害,2周左右恢复正常。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低热。6例(7.7%)出现并发症,未发生与RFA治疗直接相关的死亡。43例(55.1%)复发,平均发生在治疗后6.1个月。多因素相关分析显示,原位复发与肿块直径呈显著正相关(P=0.0001)。无原位复发者其治疗点数与肿块直径存在线性关系(r=0.77216,P=0.0001),回归方程式为y=-1.794 1.733x。结论 RFA是一种治疗HCC安全有效的非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改良经皮微波消融术治疗肝癌的策略与方法,简化治疗过程,提高疗效.方法 用冷循环微波消融针治疗原发性肝癌92例(149个结节),平均直径(4.9±3.4)cm.采用不间断消融和环形不间断消融方式分别对直径6 cm以内及以上的瘤体进行消融治疗.瘤体直径4 cm以内,仅用微波消融.瘤体直径4 cm以上,微波消融术前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中优先消融滋养动脉,6 cm以上瘤体采用环形不间断消融策略并加用双针消融.术后定期增强CT复查评价疗效,并观察1、2、3年生存率.结果 一次性完全消融率为76.5%(114/149),二次完全消融率为86.6%(129/149),多次完全消融率为95.3%(142/149).本组患者1、2、3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4.6% (87/92)、72.9%(62/85)、61.4%(35/57).结论 单一微波消融治疗对小肝癌疗效显著;TACE+滋养动脉优先消融+双针消融的组合策略是治疗巨块型肝癌的有效方法;环形不间断消融策略能大幅减少大肝癌消融布点、简化治疗过程,有可能成为追求巨块型肝癌原位灭活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术前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与RF术后行TACE两种联合治疗方案对肝癌的疗效。方法:将接受TACE与RF联合治疗的61例不可切除性肝癌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TACE RF组,32例:另一组为RF TACE组,29例。分别将两组治疗后肿瘤缩小率、消融率、瘤周血流信号、AFP值及治疗后6个月、12个生存率进行对比。结果:两组五种指标均具有显著性差异,TACE RF组优于RF TACE组。结论:对于中晚期不可切除性肝癌患者提倡采用TACE RF联合治疗方案,即RF术前先行TACE,以增强两治疗方法之间互补性与疗效。  相似文献   

15.
肝细胞癌256例射频消融治疗5年疗效报告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北京肿瘤医院自1999年开展超声引导射频消融(RFA)以来,共治疗符合RFA治疗适应证的肝细胞癌(HCC)256例(409人次).入选标准为:(1)肿瘤最大径≤8.0 cm;(2)数目≤4个;(3)未明显侵犯周围其他重要脏器;(4)无门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广泛瘤栓;(5)凝血酶原活动度>60%,血小板≥50×109/L.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导航引导及术中导航超声造影在消融二维超声显示困难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34例患者共42个CT/MR提示但二维超声显示困难的肝癌病灶,将超声与CT/MR图像融合后,在导航引导下行射频消融,并于术中使用导航超声造影即时评价消融效果?消融术后1个月行CT/MR评价消融是否完全?【结果】 42个病灶的超声-CT/MR图像融合成功率100%(42/42),图像融合用时 5 ~ 20 min,平均8.5 min?6个病灶(6/42, 14.3%)按计划消融后导航超声造影提示消融范围不足,分别再次穿刺1 ~ 2针消融?术后1个月CT/MR提示42个病灶均消融完全?【结论】 导航能引导消融二维超声显示困难的肝癌病灶,并可辅助超声造影术中即时评价消融效果,达到完全消融病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172例肝癌射频消融治疗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Yan K  Wang YB  Chen MH  Gao W  Yang W  Dai Y  Yin SS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33):2322-2326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RFA)治疗的生存期及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以指导RFA消融治疗。方法1999至2004年172例原发性肝癌行RFA治疗,其中150例(87.2%)不能或不宜手术治疗。分析24项与生存期可能相关的因素,探讨与生存期的相关性。随访时间4~51个月,随访率94.8%(163例)。单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模型及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原发性肝癌RFA治疗后半年、1年、2年、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1.5%、77.4%、55.7%、51.2%。分析可能影响生存期的24项单因素中8项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肿瘤国际抗癌联盟(UICC)分期、初次RFA前甲胎蛋白(AFP)值、门静脉高压、肿瘤复发性、病理分级、治疗目的方案、消融安全范围。根据UICC分期标准,首发癌116例半年、1年、2年、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Ⅰ期和Ⅱ期(33例)达96.7%、92.3%、81.6%、65.3%;Ⅲ期和Ⅳ期(83例)为91.2%、76.3%、56.6%、51.4%;Ⅰ和Ⅱ期与Ⅲ和Ⅳ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复发癌56例的生存率分别为88.5%、70.2%、41.4%、24.5%,与首发癌Ⅲ和Ⅳ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生存率相关的多因素有3项,分别为:Child-Pugh分级、门脉高压、治疗目的方案。结论影响原发性肝癌RFA治疗预后的因素可分为两个方面:患者因素为肝功能Child-Pugh分级、门脉高压程度;治疗方面因素为治疗目的方案;此结果有助于指导RFA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多弹头射频治疗肝癌的近期疗效、适应证与并发症。方法 :对 45例肝癌患者行 60次射频治疗 ,通过治疗前后肿瘤大小的比较 ,患者自觉症状的改善情况和AFP值改变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5 5例次于治疗后 10天 ,3 0例次于治疗后 3 0天 ,10例次于治疗后 60天 ,进行了彩色B超及CT复查 ,10天后 70 %患者肿瘤体积缩小在2 0 %以上 ,3 0天后 80 %患者肿瘤体积缩小在 3 0 %以上 ,部分瘤体钙化或呈均质低密度区。 60天后 3例患者肿瘤体积缩小在 5 0 %以上。与术前相比全部瘤体内血供消失。 80 %患者自觉症状改善、其AFP值下降者占 5 0 % ,无手术死亡 ,术后并发症为 2 5 %。结论 :B超引导下多弹头射频治疗中晚期肝癌效果确切而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