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7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层氧综合疗法在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一组收集28例明确诊断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采用眼科常规药物治疗及高压氧综合治疗,另一组20例患者眼科常规药物治疗,将两组的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高压氧综合疗法治疗28例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发病时间100min内者,总有效率为80.5%,对视网膜中央动脉分支阻塞疗效优于主干阻塞。药物常规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20例总有效率非缺血型比缺血型较好,有效率54.8%。结论:高压氧综合治疗法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其疗效明显优于眼科常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2.
视网膜中央静脉减压术致后睫状动脉阻塞(RodriguezA,etal.ArchOphthalmol,1994;112:54)本文报告3例因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行后巩膜环切开术而导致的后睫状动脉阻塞病人。例1:男,15岁,由于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施行了左眼...  相似文献   

3.
杜建娜  刘彦慧 《护理研究》2013,27(4):351-352
视网膜动脉阻塞(retinal artery occlusion,RAO)是指视网膜中央动脉或其分支阻塞,是一种急性发作、严重损害视力的眼病。多数预后较差,其中又以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artery occlusion,CRAO)最常见。视网膜中央动脉是颈内动脉的分支,它和供应脑部的动脉一样,彼此之间无吻合支,属于终末动脉。一旦发生阻塞,血流中断,即发生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被供应区的视网膜中央动脉立即缺氧、坏死、变性。一般认为,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超过90min就会造成视网膜不可逆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明确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患者的血管阻塞部位。方法 对30例31只眼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视网膜中央动脉、眼动脉、颈动脉及颈内动脉的血流情况。结果 30例31只眼患者均测不到视网膜中央动脉的红色血流柱,血流频谱消失,28例28只眼,眼动脉血流速度在正常范围内,2例3只眼,眼动脉未见明显的红色血流柱,血流频谱消失,5例颈动脉及颈内动脉未见明显异常,23例颈动脉及颈内动脉可见动脉内膜增厚,2例可见颈动脉或颈内动脉大的斑块形成。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明确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的血管阻塞部位,辅助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5.
张晶瑶  郭丽  吴航  戴惟葭 《护理研究》2008,22(4):908-909
视例膜中央动脉是颈内动脉的分支,它和供应脑部的动脉一样,彼此之间无吻合吏属于终末动脉,一旦发生阻塞,血流中断即成为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被供应区的视网膜出现缺氧性坏死、变性,视力严重受损。2h以后,即使恢复了血液供应,视力很难恢复。因此,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是眼科的一危重急症,必须予以紧急诊治。  相似文献   

6.
高压氧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急性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CRAO)是一种眼科急症,它需要迅速恢复缺血网膜的血液灌注以避免不可逆的视力丧失。视网膜中央动脉是视网膜内层营养的唯一来源,由于它为终末动脉,分支间无吻合,一旦发生阻塞,视网膜内层血供中断,引起视网膜急性缺血,视力严重下降,是导致盲目的...  相似文献   

7.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是导致失明的眼科危急重症。自1992年3月至今,我院诊治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19例,现将救治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视网膜静脉阻塞者的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并探讨该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在静脉阻塞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9例RVO患者男性34例,女性45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20例,分支静脉阻塞59例,根据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分为缺血型及缺血型组,同时对患眼和对侧健眼的球后视网膜中央动脉行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测。  相似文献   

9.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的急救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报道了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急救和护理,阐述急救护理的措施,急救后的护理,专科护理,心理护理,认为及时的抢救和护理对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疗效有决定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静华  胡玮  傅红霞 《护理与康复》2012,11(11):1101-1102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artery occlusion,CRAO)是视网膜中央动脉的主干或分支被阻塞,发病率约为1/10 000~1/5 000[1]。视网膜中央动脉属于末梢动脉,无交通支相连,一旦发生阻塞,造成视网膜缺血坏死,视力急剧下降[2],视网膜完全缺血90min会造成不可逆的损害[3],造成永久性失明,其发病迅速,预测性差。积极采取一系列的抢救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张晶瑶  郭丽  吴航  戴惟葭 《护理研究》2008,22(10):908-909
视网膜中央动脉是颈内动脉的分支,它和供应脑部的动脉一样,彼此之间无吻合支属于终末动脉,一旦发生阻塞,血流中断即成为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被供应区的视网膜出现缺氧性坏死、变性,视力严重受损.  相似文献   

12.
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患者的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并探讨该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在静脉阻塞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9例RVO患者男性34例,女性45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20例,分支静脉阻塞59例,根据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分为缺血型及非缺血型组,同时对患眼和对侧健眼的球后视网膜中央动脉行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测。结果:患眼的视网膜中央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均低于对侧眼(P<0.0001)。缺血型与非缺血型患眼之间其血流速度无显著差异。结论:RVO对患眼的视网膜中央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明显低于对侧健眼,其间有极显著差异,说明RVO时CRA有血流动力学异常。缺血型与非缺血型组间其患眼血流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项检测在RVO分型不是可应用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为常见的视网膜血管性疾病,视网膜血流受心脏功能、大动脉循环和眼压波动的影响。如心功能不全、心动过缓、显著的心律不齐、颈动脉阻塞、大动脉炎等可使视网膜灌注不足或静脉回流受阻,成为本病的诱因。眼压的高低直接影响视网膜中央静脉回流。另外,静脉发育异常亦可诱发本病。视网膜中央静脉与视网膜中央动脉伴行,行于球后视神经鞘内,回流到眼上静脉。本研究探讨1998-2003年诊治8例10支眼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  相似文献   

14.
李怡 《护理研究》2006,20(12):3341-3341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可引起视网膜急性缺血,视力严重下降,是导致失明的眼科急症之一。中医眼科将该病列为“暴盲”范畴,常为单眼发病,多发生于老年人。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其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在临床上较少见,又是眼科急症,并且阻塞时间一旦超过90min,视力就很难恢复,给患者的精神、心理乃至整个生活造成痛苦和不便。我们通过对1例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的急救与护理,从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人文关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眼科急诊有很多,但最常见的急诊有眼外伤、急性闭角青光眼和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我院眼科2006—01/2007-12共收治眼外伤1042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472例,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96例,积累了一些急救经验,本文就眼科常见急诊及急救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患者的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并探讨该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在静脉阻塞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9例RVO患者男性34例,女性45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20例,分支静脉阻塞59例,根据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分为缺血型及...  相似文献   

18.
蝮蛇抗栓酶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秦志显作者单位:317000浙江省临海市中医院眼科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是一种突然发生的血管意外,其后果极为严重,往往造成永久性失明,是眼科急重病之一,其发病原因是由于血管运动神经功能紊乱或高血压所致的血管痉挛。发病前可有...  相似文献   

19.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是由于血液黏度增加,血栓形成,动脉痉挛,低灌注等原因造成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中断引起视网膜组织缺血缺氧变性坏死的致盲性眼病[1],能引起患眼瞬间失明,故发病后应立即抢救.法布雷病是一种溶酶体贮积症,是一种遗传病,是由于一些脂类特别是三己糖基神经酰胺无法被代谢,堆积在组织或器官中引起各种临床症状.本病就是由于代谢物堆积在视网膜动脉血管而发病.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发生率低,而法布雷病致中央动脉阻塞更罕见,2010年我院发生1例,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20.
血栓通治疗视网膜动脉阻塞59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视网膜动脉阻塞是一种急性视力下降的视网膜血管性疾病,本病一经发生,治疗效果差、过去报告的病例,发病后无光患者达17%~42%。本病的病因比较复杂,治疗比较困难。现将我院近几年来临床上所见的59例视网膜动脉阻塞,以中药血栓通为主治疗,获得了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59例59眼,右眼34例,左眼25例,其中分支动脉阻塞19例,中央动脉阻塞40例,男33例,女26例,年龄20~78岁,其中45岁以下者22例。平均年龄46.2岁。1.2临床诊断依据:,患眼视力突然下降。眼部情况:患眼前段无异常,后极部或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