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比较局部麻醉和全身麻醉用于鼻内窥镜鼻窦手术的临床效果。选取慢性鼻窦炎住院病人120例,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全身麻醉组(甲组)和局部麻醉组(乙组)。进行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比较不同麻醉方式术中出血量、术后1hVAS疼痛评分和术后腔黏膜上皮化平均时间。甲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术后1hVAS疼痛评分,甲组为6.8±0.32分,乙组为6.3±0.45分,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全身麻醉组鼻腔上皮化时间明显快于局部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慢性鼻窦炎患者,与局部麻醉比较,采用全麻手术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术后鼻腔黏膜上皮化恢复快等优点,全身麻醉是鼻内窥镜下鼻窦手术首选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
杨灵君  张涛  项海民 《临床医学》2007,27(10):52-53
目的探讨局部表面麻醉在鼻内窥镜手术术中对控制性降压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择期行鼻内窥镜手术,ASAⅠ-Ⅱ级的患者,随机分成4组,单纯全麻组(甲),全麻 表面麻醉组(乙),全麻 硝酸甘油组(丙),全麻 表面麻醉 硝酸甘油组(丁),每组各15例。记录诱导前后及术中各时段HR、MAP的变化,每30 min取最高、最低各两个值的均数作点状图。结果局部表面麻醉在鼻内窥镜手术术中可增加控制性降压的效果,使血压更易控制,并减少硝酸甘油的用量,无严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鼻内窥镜手术,全麻 局部表面麻醉是一个相对安全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3.
本院自 1999年 12月至 2 0 0 1年 1月采用鼻内窥镜手术方式为鼻疾患者手术 12 9例。麻醉方法经历局麻 ,局麻加强化 ,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 ,全麻插管并控制性降压四个阶段。现将全麻插管做鼻内窥镜手术 5 7例麻醉处理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5 7例患者中男 3 1例 ,女 2 6例。年龄  相似文献   

4.
李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9):2239-2240
目的 探讨护理配合技术在鼻内窥镜手术中的作用.方法 对267例全身麻醉下鼻内窥镜手术术前护理方法及术中护理配合的方法和要点进行总结.结果 全部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中、术后未出现出血、烦躁等并发症,术后随访患者鼻塞、脓涕消除,头痛缓解,效果满意.结论 手术中娴熟的手术护理配合技术,能有效地提高手术效果,缩短手术时间,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鼻内窥镜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控制性降压麻醉在鼻内窥镜术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要点.方法 将160例鼻内窥镜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常规组.常规组在局麻加度冷丁下手术,进行常规护理,对照组在控制性降压麻醉下行鼻内窥镜手术,除常规护理外加强循环系统的监测和管理.结果 对照组术中出血显著少于常规组(P<0.001),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常规组P<0.005,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鼻内窥镜术中应用控制性降压麻醉,能减少术中出血,提高手术疗效.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和监测,加强并发症观察及护理,是患者安全渡过手术期、预防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鼻内窥镜手术已在国内开展多年,具有视野清晰、手术微创等特点,但由于鼻窦与眼眶毗邻以及手术部位的隐蔽,发生并发症的危险性较高,而眶内并发症又是鼻内窥镜手术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我院1995年10月-2005年10月发生鼻内窥镜术后眶内并发症23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探讨鼻内窥镜手术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其护理措施。通过156例鼻内窥镜手术中17例并发症的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鼻内窥镜手术并发症与鼻腔正常结构的破坏,鼻腔鼻窦解剖结构变异,术中出血量及病程有关,对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应得当。术后护理采取对症护理,密切观察有无并发症,防止纱条松动,冷敷,半流汁、流质饮食,半卧位,及时鼻腔换药。  相似文献   

8.
探讨鼻内窥镜手术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其护理措施。通过156例鼻内窥镜手术中17例并发症的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鼻内窥镜手术并发症与鼻腔正常结构的破坏,鼻腔鼻窦解剖结构变异,术中出血量及病程有关,对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应得当。术后护理采取对症护理,密切观察有无并发症,防止纱条松动,冷敷,半流汁、流质饮食,半卧位,及时鼻腔换药。  相似文献   

9.
鼻内窥镜下儿童腺样体肥大电动吸切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及电动切割器在腺样体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经口径路内窥镜下行腺样体电动吸切术45例,观察其手术效果。结果 该组术后随访6~12个月,临床症状消失,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鼻内窥镜下行腺样体吸切术,手术直观、彻底、时间短,操作简单,创面光滑、整齐。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随着鼻内窥镜手术(FESS)的开展,鼻腔手术范围扩大,由于术野相对狭小,鼻窦相邻重要结构多,血运丰富,单纯局麻已不能满足手术的需要。全身麻醉下行鼻内窥镜手术能保证病人绝对安静、呼吸道通畅和氧供,能很好控制血压,减少出血,但操作和管理较复杂,费用较高,在贫困地区完全开展有一定困难。自2004年以来,我院共施行FESS共135例,其中强化辅助局部麻醉107例,取得了较好的麻醉效果,现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1.
鼻内窥镜手术的护理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鼻内窥镜在鼻科的广泛运用,已改变了传统手术方式,经鼻内窥镜手术可在明视下彻底清除病变组织,建立鼻腔鼻窦良好引流,又最大限度地保留正常组织结构和功能,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本院2002年3月~2003年7月采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433例鼻疾病患者,均获良好疗效。现将鼻内窥镜手术的护理配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息肉疗效。方法对73例鼻息肉患者行鼻内窥镜手术。术后随访1年。结果治愈52例,好转12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7.67%,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息肉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并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矫正术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80例鼻中隔偏曲并慢性鼻窦炎的患者行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并鼻中隔矫正术。结果:经随访6个月-2年,全部病例无术中术后并发症,治愈率98.4%。结论:从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到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具有连贯性,疗效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是建立在保留鼻及鼻窦生理功能上的,以清除鼻及鼻窦黏膜炎性病变,使病变获得彻底治愈,而手术并发症较少的手术。随着近年来手术已延伸到鼻神经外科及鼻眼相关外科领域,使原来并发症较少的优势受到冲击,随之手术并发症有所增高。本人现将如何预防鼻内窥镜手术并发症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鼻内窥镜手术中局部应用不同缩血管药物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下鼻内窥镜手术中鼻黏膜表面麻醉时,局麻药中加去氧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差异.方法 60例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鼻内窥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30例,采用利多卡因+去氧肾上腺素麻醉;对照组30例,采用利多卡因+肾上腺素麻醉.记录表面麻醉前和麻醉后1,2,3,5,10,20min时血压和心率的数值,比较并分析其变化趋势.结果 与表面麻醉前的基础值相比,两组血压在麻醉后1,2,3 min时间点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血压低于实验组(P<0.05);实验组心率在表面麻醉后1,2,3,5 min时间点上低于对照组(P<0.05).组内比较,实验组血压无明显变化(P>0.05),心率下降(P<0.05),对照组出现明显的血流动力学变化,2min时出现明显的血压下降(P<0.05),伴有心率增快(P<0.05),其中血压最大降幅大于25%.结论 全身麻醉下鼻内窥镜手术中局部表面麻醉时,局麻药中肾上腺素会引起明显短暂的血压下降,血流动力学变化大于苯肾上腺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下微波治疗鼻出血之体会。方法 鼻腔粘膜表面麻醉收缩后,在鼻内窥镜引导下寻找出血点处,采用微波治疗止血。结果 在63例接受微波治疗中51例(80.95%)1次治疗后有效,8例(12.67%)2次治疗后有效,4例(6.34%)无效。结论 鼻内窥镜下微波治疗具有止血彻底、疗效高、速度快,无气雾,明视,无禁忌证及并发症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对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术后术腔黏膜修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69例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按患者住院尾号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患者在实施手术治疗后,给予相应的抗生紊及术腔冲洗,局部采用传统的雾灵鼻进行点鼻;治疗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后,除进行常规的抗生素及术腔冲洗外,局部采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进行喷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实施手术治疗后鼻腔黏膜的修复状况.结果 两组患者实施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术后不同时间段中术腔清洁及上皮化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可有效促进患者在实施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术后黏膜修复状况的改变,提高并巩固患者实施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术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方便、安全、高效、不良反应少、依从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采用鼻内窥镜实施鼻息肉手术65例,术式包括;窦口鼻道复合体手术,鼻息肉并中鼻甲手术及功能性前组筛手术。术中,术后水出现并发症。术后全部患者恢复了正常鼻通气,术腔宽阔光滑,引流通畅。  相似文献   

19.
目的:讨论我院7年中1996例鼻内窥镜手术发生的47例并发症,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选择慢性鼻窦炎Ⅰ、Ⅱ、Ⅲ型病例经鼻内镜手术,对术中、术后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行鼻内窥镜手术1996例,发生并发症47例,并发症发生率2.35%。结论:通过总结并发症发生的教训,可以有效预防和避免出现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鼻内进路的经鼻垂体瘤手术有2种术式:经鼻中隔-蝶窦进路和新发展的鼻内窥镜下经蝶窦进路。为探讨经鼻垂体瘤手术的改进,总结4例经鼻垂体瘤手术的情况,每种术式各2例。结果显示,采用鼻内窥镜能获得较宽而明晰的术野,能变换方位;由电视监视,可获得放大的图像而不必使用显微镜;简化进入蝶鞍及关闭进路的方法;减少手术创伤及并发症的发生,加快术后恢复。应用鼻内窥镜经蝶窦进路为垂体肿瘤摘除术较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