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市66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程民 《安徽医药》2007,11(5):474-476
目的 了解ADR在我市的发生情况及其给患者造成的危害.方法 Excel电子表和手工筛选,按患者性别、年龄、因果关系评价、涉及药品种类、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及其临床表现、给药途径及涉及国家药品不良反应通报品种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因果关系评价中很可能居多,涉及ADR的药品以抗感染药物居首位,用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主要的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及其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涉及国家药品不良反应通报品种14种.结论 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慎重选择静脉滴注给药治疗,中成药的ADR不容忽视,加强对国家通报品种的监测,加快药品不良反应信息的传递,保障公众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
何洁  陈深 《海峡药学》2008,20(8):147-150
采用Excel电子表格筛选方法,按患者性别、年龄、涉及药品种类、与ADR有关的抗微生物药种类、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及其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涉及ADR的药品抗微生物药物居首位,用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主要的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及其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合肥市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引发的相关因素,促进安全、合理用药。方法合肥市2006年1月1日~2006年12月31日共收集到ADR病例报告1549份,用Excel电子表和手工方法进行分析评价。结果1549份ADR病例报告中,涉及到药品1680例。主要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及其临床表现为胃肠系统损害。涉及国家药品不良反应通报品种18种。结论应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药物及中药注射剂,注意口服给药指征,慎重选用静脉滴注给药治疗,加强对中药注射剂和国家通报品种的监测,确保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药药物不良反应/不良事件(ADR/AE)的发生情况及发生原因。方法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上报的124例中药的ADR报告,用Excel软件对患者性别、年龄、出现ADR/AE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AE累及的系统-器官等主要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药的ADR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因果关系评价中可能居多,涉及ADR的药品剂型以注射剂居首位,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主要的ADR累及系统-器官及其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应加强中药的ADR监测,重视中药临床应用的合理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原因与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医院2012年1月1日至12月14日上报的364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药品不良反应涉及的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类别、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各器官系统涉及的药品、因果关系评价、转归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静脉给药方式ADR发生率最高(51.73%);心血管系统药物引起的ADR居首(34.10%),其次为抗肿瘤药(16.76%),第3位为抗微生物药(13.00%);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损害最常见(28.71%);绝大多数发生ADR的患者能痊愈(33.24%)和好转(56.94%)。结论加强ADR监测和报告,可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我院2009例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的发生特点,提取并发现风险信号,为优化药品安全性监测模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WHO不良反应术语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药品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价表》等为标准,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对2009例有效ADR报告中患者年龄、给药途径、严重ADR涉及药物种类、ADR累及器官/系统、监测上报人员类型等数据进行分类汇总和统计分析。结果:2009例有效ADR报告中,60岁以上患者ADR的发生比例为34.15%,14岁及以下患者ADR的发生比例为7.22%;静脉滴注给药途径ADR的发生例数最高,肌肉注射给药途径ADR的发生例数最低。ADR涉及药物品种主要为心血管系统药物、抗微生物药物和抗肿瘤药物;ADR临床表现以全身性损害最为常见,其次分别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和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ADR报表上报人员以医师为主,占比为87.11%,药师上报例数最低,占比为0.99%;严重ADR主要涉及抗肿瘤药物、诊断用药(造影剂)和抗微生物药物。结论:在ADR日常监测过程中,抗感染药物、心血管药物及抗肿瘤药物是ADR监测重点药物类别,60岁以上和14岁及以下的患者是ADR监测重点人群,静脉滴注给药途径是ADR监测重点给药途径,皮肤及其附件病变是提示ADR发生的重要信号。临床ADR监测应重点关注上述影响因素,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实施个体化给药,进一步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ADR在我县的发生情况及其给患者造成的危害。方法:利用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平台报告系统Excel建立相关表格并将其作为统计分析对象,将对象的性别、年龄、职业分布、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累计系统-器官及其临床表现、转归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涉及ADR的药品抗感染药物居首位,用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主要的不良反应累计系统-器官及其临床表现为胃肠系统损害。结论: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慎重选择静脉滴注给药治疗,加快药品不良反应信息的传递,保障公众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8.
761例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赵向阳 《安徽医药》2007,11(10):959-960
目的探讨我市中药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降低其发生率。方法对2005、2006年我市上报的761例中药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因果关系评价中很可能居多,涉及ADR的中药以注射剂居首位,用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主要的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及其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中成药的ADR不容忽视,慎重选择静脉滴注给药治疗,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加快药品不良反应信息的传递,保障公众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药物不良反应12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该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以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对安全用药的重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收集该院122例ADR资料,分别按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物过敏史、药品种类、涉及系统或器官及其主要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涉及ADR的药物共有15类56种,其中抗感染药28种占50.00%;用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主要累及系统器官为皮肤及附件损害。结论 应加强专业人员的业务和素质培养,开展全方位的ADR监测工作,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抗感染药学》2016,(1):105-109
目的:分析沧州市人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原因与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2012年12月15日—2013年12月15日间上报的569例ADR报告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表格,按照引起药品不良反应患者性别、年龄、级别和给药途径、药品类别、累及器官和(或)系统及临床表现、各器官系统涉及的药品、因果关系评价、转归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静脉给药途径ADR发生率为最高(52.90%);心血管系统药物引起的ADR居首为29.17%,其次为抗肿瘤药为23.90%,再则为抗微生物药为11.42%;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损害为最常见(40.77%);绝大多数(40.07%)发生ADR的患者能痊愈和好转(51.32%)。结论:应加强ADR监测和报告,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以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淮北市2503例基本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民 《中国药房》2011,(28):2635-2638
目的:为合理使用基本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淮北市2010年1-12月收集的2 503例基本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进行分类、汇总及分析评价。结果:涉及ADR的基本药物中抗感染药物居首位,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累及系统/器官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涉及国家ADR通报品种40种。结论: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慎重选择静脉滴注给药方式。中药注射剂的ADR不容忽视,进一步加强基本药物重点监测,确保公众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HT6K 对收集的3430份不良反应报告病例,利用计算机统计等功能,按患者性别和年龄段、报告关联性评价与转归、给药途径、药物剂型、不良反应反生率较高的品种、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结合不良反应名称)等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任何年龄段的人用药后都可能发生不良反应,其年龄段以51岁~60岁居多;因果关系评价中"很可能"居多;涉及ADR剂型以注射剂居首位;用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累及器官以胃肠系统为主,占27.4%;新的和严重的ADR占报告总数的17.2%;ADR主要来自医疗机构报告,占76.7%;其次为经营企业,占19.6%.结论 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监测工作,促进合理用药,确保公众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本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调查本院2006~2009年各科室呈报的16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按照患者年龄、性别、药品的种类、给药途径、不良反应涉及系统、临床症状等进行分析;并采用国家ADR监测中心制订的药品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估方法,对ADR因果关系进行初评。结果 16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抗感染药物占49.69%,91.41%为静脉给药,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65.31%),严重程度多为一般;因果关系评价肯定9例,很可能24例,可能128例。结论本院应加大对抗感染药管理力度,减少不必要的静脉用药,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我院10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婷婷  田硕  左艳敏  郭婧 《药学实践杂志》2011,29(5):394-395,397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我院2009年4月至2010年5月收集的107例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物剂型、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 107例报告中,涉及药品69种;以抗感染药居多,占48.62%;静脉给药方式是引发ADR的重要给药途径,占81.31%;ADR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35.53%。结论临床应进行必要的用药干预和指导,加强ADR监测,以减少ADR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品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 451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51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56种,女性构成比高于男性;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96.9%);药物种类为抗感染药所占构成比最高,其次为中药制剂;损害类型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其次为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损害。严重ADR10例,多为抗菌药导致,临床表现以过敏性休克较多。结论临床应重视和加强ADR监测,规范合理用药,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6.
苏志坚  舒文琳  尤文质 《海峡药学》2011,23(10):236-238
采用回顾性分析,对我院2010年1~12月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142例有效报告.按患者的性别、年龄段分布,给药途径。发生ADR例数前十位药物,涉及的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单一用药和联合用药等项目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男性患者发生ADR多于女性。〉60岁的老年人和21~30岁的青壮年人发生率较高;发生ADR的给药途径主要以静脉滴注为主:ADR发生例数最多的是注射用双黄连,品种最多的是抗菌药物,尤以头抱菌素类和喹诺酮类为多;ADR涉及的器官或系统最常见的是皮肤及其附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2021年1月—2022年6月某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21年1月—2022年6月遵义市播州区人民医院成功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ADR 255例,回顾性分析患者性别、年龄、ADR报告类型、给药途径、发生ADR药品品种、临床表现累及器官/系统等,并进行帕累托图分析。结果 255例ADR中,男105例,女150例;年龄>60岁患者占比最高为38.04%;ADR类型以一般ADR居多,其中新的、严重ADR占比达到22.35%;给药途径中静脉滴注引发的ADR最多;引发ADR的药品以抗感染类最多;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最多。结论 医院应加强抗感染药物、静脉给药途径及中成药ADR监测,建立并逐步完善门诊患者ADR监测平台,定期开展ADR、药物警戒及相关知识培训,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及临床表现,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宜都市3年来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的224例 ADR 报告,对患者的年龄,给药途径,药物种类,ADR 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分析。结果 ADR 报告中,以≥3种药物联合使用发生 ADR 的比例最高,占60.3%;静脉滴注最易导致 ADR,占总例数85.3%;抗感染药的 ADR 居首位,占43.8%;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占41.5%。结论药品的不良反应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重视患者过敏史,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注射剂,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减少 ADR 发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西安市儿童药品不良反应(ADR)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促进儿童安全、合理用药。方法对2015年国家ADR监测系统中西安市儿童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从ADR涉及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累及器官、主要临床表现、关联性评价和转归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在965例儿童ADR中,男性多于女性(1.3∶1.0);3岁以下患儿最多(37.3%);由注射给药途径导致的ADR有674例(69.8%);由抗微生物药引起的ADR有568例(58.9%);不良反应主要累及皮肤系统(492例)和消化系统(312例)。结论必须加强在儿童用药过程中的监测和观察,尤其是在注射给药和使用抗微生物药物时,应警惕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因素,促进合理用药。方法根据2006年丽水市ADR监测中心收集的1430份报告表,按患者性别、年龄、引起ADR的药物、ADR临床表现类型、给药途径、处理结果等进行统计。结果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年龄、药物种类、给药途径等有关,不良反应涉及的药品以抗微生物药最多,以静脉给药为主,不良反应累及的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最多见。结论应加强药物的合理使用及监测,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