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王荫庭  李郁  马光  黄明东 《中国激光》1988,15(11):697-700
表面增强喇曼散射(SERS)效应,能提供吸附在金属表面上的分子结构信息,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研究SERS的诸多体系中,以电解池内经电化学氧化还原循环(ORC)处理的电极表面作为SERS活性表面,迄今仍是人们感兴趣的.本文采用典型的三电极电解池及传统的ORC处理,测量吸附在银电极上的苯甲酸的喇曼光谱.实验研究了电极预处理和溶液pH值对SERS效应的影响,与银胶和银膜上吸附苯甲酸的SERS光谱比较,本实验得到了频移为1284cm~(-1)的C-OH伸缩振动模的SERS光谱.用表面活性中心和表面碳模型可定性解释本文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测定了咪唑在甲醇溶液中吸咐在电化学粗糙后的银电极表面上的表面增强喇曼散射(SERS)光谱,及其随电位和激光照射时间的变化,同时还观察了银电极表面的结构形态,并研究了非水体系中咪唑吸附在银电极上产生SERS效应的一些机理。  相似文献   

3.
表面增强喇曼散射(SERS)光谱中物质吸附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银电极表面吸附吡啶、硫氰酸根及其共存系统的SERS光谱的实验结果,对SERS光谱中吡啶和硫氰酸根的吸附性质作了初步研究。可以认为它们化学吸附于银电极表面。  相似文献   

4.
应用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技术,对液晶5CB分子在银、金纳米粗糙电极表面的取向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液晶5CB分子在银、金电极表面具有不同的取向,揭示了液晶5CB分子与银和金的表面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不一样的,说明了液晶在基体表面的取向是由液晶分子与基体表面原子的相互作用导致的.对液晶5CB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实验特性、应用及其机理作了较全面的研究,并给出了如何应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来确定液晶分子在基体表面的取向.在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5CB在银电极表面成近似垂直取向,而在金电极表面成较复杂取向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银电极焊接是影响SrTiO3环形压敏电阻器性能的重要因素,不同的银电极浆料成分、烧结温度条件下,其性能差异很大。通过对比实验发现,影响焊接性能的主要原因是银电极与元件之间形成的非欧姆接触以及助焊剂渗入烧结电极时,电极表面产生的气孔。提出烧结电极时,采用掺杂锌粉的银浆可大幅度提高焊接性能;填充氧化锌粉末可有效阻止松香渗入及气孔产生;电极烧结温度在750℃左右焊接性能最佳,V1mA的变化率为8.822%。  相似文献   

6.
道康宁日前进一步扩展了其苯基硅光学灌封胶产品线,推出五个全新的双组份、热固化产品。新产品的可靠性得到进一步提升,并拥有更佳的银电极防腐蚀功能和针对日益严苛LED产品设计标准的更好的耐久性。道康宁OE-6662和OE-6652光学灌封胶可以更好的帮助抵御对于银的腐蚀,分别具有邵氏D64和D59的硬度等级。这两款产品具有的更好的气体屏障功能,从而可以  相似文献   

7.
使用喷墨打印技术制得了高质量的导电银电极,并制备了高性能的有机晶体管器件与简单电路。经优化的喷墨银电极表面形貌光滑、一致性好、电导率高。通过限制墨滴在打印基底上的浸润能力,可以有效减小电极间的沟道长度。基于这种高质量打印银线的短沟道有机晶体管和简单“非”门电路均展示出了很好的电学性能。  相似文献   

8.
基于电光材料的光学相控阵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瞿荣辉  叶青  董作人  方祖捷 《中国激光》2008,35(12):1861-1867
综述了基于电光材料的光学相控阵(OPA)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光学相控阵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不同电光材料(铌酸锂电光晶体,AlGaAs光波导,液晶和掺镧锫钛酸铅(PLZT)电光陶瓷)光学相控阵技术的基本构想和涉及的关键技术;着重介绍近年来基于PLZT电光陶瓷材料光学相控阵技术的发展情况以及在这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单级相控阵、级联相控阵、不同电极结构(表面电极和上下电极结构)相控阵技术等;最后简要介绍了光学相控阵技术在激光雷达等军事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液晶光学器件中液晶分子的转动由施加在ITO薄膜电极间的电场来控制,ITO晶体结构中空穴和自由电子与强激光的相互作用,使ITO薄膜电极成为液晶光学器件结构中激光损伤的薄弱环节.为探索ITO薄膜电极的激光损伤机制,使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厚度约为10nm的ITO薄膜的表面形貌进行了测量.采用多重分形理论,定量分析了薄膜表面粗糙度及微孔洞分布情况,对薄膜在脉冲宽度为10ns,能量分别为50mJ、lOOmJ、200mJ激光辐照下所获得薄膜的表面粗糙度分布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激光功率的增加,多重分形谱的谱宽△a呈增大趋势,且△f为负值,表明ITO.薄膜表面粗糙度增大并形成微孔洞缺陷.  相似文献   

10.
为了得到高可靠性、高抗弯曲性能的多层片式陶瓷电容器(MLCC),采用银、环氧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以及无水乙醇等原材料制备柔性端电极浆料。研究了固化工艺和表面处理技术对柔性端电极MLCC的电性能和可靠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柔性端电极浆料在250℃温度以上固化至少30 min,保证了树脂层良好的连接性及可镀性;电镀前采用抽真空和填充技术进行预处理,保证了柔性端电极MLCC的耐热冲击性能和抗弯曲能力。  相似文献   

11.
针对多层陶瓷电容器在电镀过程电镀锡铅效果差的问题,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分析了正常和变差样品银层的微观结构,其结果表明:电镀效果差的样品端电极银层表面出现较大面积的缺损,部分内部介质裸露,影响了后期电镀时银层的导电性,导致电镀效果变差。  相似文献   

12.
多层陶瓷电容器银/钯内电极浆料的烧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多层陶瓷电容器银/钯内电极浆料的烧结行为。热重分析(TGA)结果表明,在烧结过程中,银/钯内电极浆料发生氧化-还原反应。XRD分析表明,由于内电极浆料的氧化-还原反应,在不同的烧成温度下,银/钯内电极具有不同的合金状态。通过计算,可以初步确定内电极的银/钯合金状态和银/钯合金为银/钯比例。这些结果有助于理解多层陶瓷电容器在烧成过程中的银扩散和挥发。  相似文献   

13.
表面增强喇曼散射两种增强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在各种条件下银电极表面增强喇曼散射(SERS)的实验研究表明了“物理”和“化学”这两种增强机制的性质和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银网格透明电极的基本结构,并给出了方块电阻和透光率的理论计算。然后总结了该电极的制作方法,比较了每种方法的优缺点。我们用喷墨打印制作了一组平行线条状银电极并讨论了润湿性与线宽的关系。然后又用凹印的方法制备了正方形网格状的透明银电极,结果表明银网格透明电极在不久的将来可能取代ITO成为新一代透明电极,并可以应用在OLED、触摸屏、有机太阳能电池等器件上。  相似文献   

15.
镍内电极铌镁酸铅基MLC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随着表面组装技术的迅速发展,片式化元器件已成为主流方向,而多层片式陶瓷电容器MLC是用量最大,发展最迅速的一个品种,其结构由介质材料、内电极和端电极组成。一般MLC采用的电极材料大多为贵金属钯和银。但是随着电容量的增大,电极面积扩大后,电极材料的费用显著增加,且在电容器总成本中所占比例大幅度上升。为兼顾对大容量和低成本两方面的要求,选用低成本的贱金属镍电极取代钯和银电极是提高性能价格比的有利措施。从80年代开始,贱金属内电极MLC就成了国外许多企业的重要开发方向之一,目前已达到商品化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针对多层陶瓷电容器在电镀过程电镀锡铅效果差的问题,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分析了正常和变差样品银层的微观结构,其结果表明:电镀效果差的样品端电极银层表面出现较大面积的缺损,部分内部介质裸露,影响了后期电镀时银层的导电性,导致电镀效果变差.找出变差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采用电子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研究了叠层片式电感器(MLCI)端电极的三层结构对焊接性的影响。利用氢氟酸(HF)具有强氧化性的特点对产品端电极银层进行微蚀前处理以起到整平作用,利于镀层的生长。试验结果证明前处理酸洗工艺能够有效改善产品镀层的焊接性。使用质量分数2%的HF进行酸洗,能够有效去除端电极银镀层上的玻璃相成分(SiO2),从而使电感器镀层表面上锡覆盖率大于90%。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MLCC电极的微观结构,发现并研究了其存在的问题:端电极银底层存在较多的空洞及针孔缺陷,银底层与镍层之间结合不紧密等.这些电极微观结构反应出的问题,是降低MLCC可靠性和增加废品率的重要原因.研究结果对于生产工艺及配方的改进有着重要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9.
道康宁日前进一步扩展了其行业领先的苯基硅光学灌封胶产品线,推出五个全新的双组份、热固化产品。新产品的可靠性得到进一步提升,并拥有更佳的银电极防腐蚀功能和针对日益严苛LED产品设计标准的更好的耐久性。它们也进一步验证了道康宁公司对于固态照明的性能和可  相似文献   

20.
张超超  王建波  殷聪  张宝武  刘若男  席路  李孟瑶 《红外与激光工程》2022,51(4):20210156-1-20210156-11
光学锁相环(OPLL)根据其锁定的两束激光间是否存在频差可分为零差光学锁相环和外差光学锁相环。主要介绍了外差光学锁相环的研究进展,它是一种通过鉴频鉴相方式使激光间的频率差保持相对稳定的偏频锁定方法。相较于其他激光偏频锁定方法,光学锁相环具有结构简单、伺服频率带宽大、频率偏置范围宽、锁定准确度高等优势,在原子相干、冷原子系统、相干功率合成以及外差干涉测量等领域都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首先介绍了激光偏频锁定的主要方法及光学锁相环的特点;其次介绍了光学锁相环的基本模型,分析了光学锁相环的误差反馈过程,并按照光学锁相环实现方法的不同详细介绍了其采用的关键技术和研究进展,对近年来光学锁相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进展做了简要介绍;最后对该方法的发展路线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