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敏  冯仰柏 《首都医药》2010,17(4):39-40
目的评价蚓激酶胶囊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后遗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6例患者根据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3例。治疗组给予蚓激酶胶囊2粒(60万U),tid,加服阿司匹林75mg,po,qd;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75mg,po,qd,连用8周。观察用药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48例(90.57%),对照组总有效41例(77.36%),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结论蚓激酶胶囊能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后遗症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2.
段红利  刘骅 《首都医药》2011,(16):43-44
目的观察蚓激酶联合阿司匹林在脑梗死二级预防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20例恢复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阿司匹林肠溶片(75mg,睡前顿服)和蚓激酶肠溶胶囊(60万单位,一天3次),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只加阿司匹林(75mg,睡前顿服)。随访1年,观察脑梗死复发率和病死率及其不良反应,比较纤维蛋白原含量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并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组复发4例,复发率为7.1%;对照组复发11例,复发率19.0%,效果优于对照组,蚓激酶联合阿司匹林未增加出血风险;治疗后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改善程度较治疗前明显;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蚓激酶联合阿司匹林在脑梗死的二级预防中安全、有效,疗效优于单独用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3.
魏海霞 《首都医药》2010,17(4):47-48
目的探讨蚓激酶胶囊与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对比。方法冠心病心绞痛病人80例,其中40例用蚓激酶胶囊0.4g,po,rid。另外40例用阿司匹林片0.1g,po,qd,均连用4N。结果蚓激酶组临床有效率及心电图改善率分别为98%与55%;阿司匹林组分别为98%与53%;2组比较P均〉0.05。2组对全血黏度及血小板聚集率都有明显改善作用(P〈0.01),2组均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蚓激酶与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均较好且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蚓激酶胶囊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纤溶酶原、血流动力学、血脂水平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方法60例颈动脉斑块和纤溶酶原异常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按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蚓激酶胶囊和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对照组仅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和阿托伐他汀。2组常规治疗相同,疗程6个月。治疗前后进行纤维蛋白原(FIB)、血流动力学、血脂、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等检查。结果治疗组治疗后FIB、血小板聚集率、全血黏度、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内膜斑块与治疗前相比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治疗前后比较,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后2组间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上述指标降低程度更大。治疗期间治疗组有1例患者皮肤瘙痒,2例患者胃部不适,2组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蚓激酶胶囊有改善微循环、激活抗凝、纤溶、抑制血小板聚集、调整血脂的作用,还具有抗脂质氧化、保护血管内皮等作用,和阿托伐他汀合用,减轻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形成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杨卉  林香玉  马巧玲 《中国药业》2009,18(23):49-50
目的评价高压氧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凝、脑血流方面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5例作为治疗组,采用高压氧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在入院时及治疗后15d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监测入院时和治疗后国际正常化比值(INR)和血D-二聚体、纤维蛋白含量的变化,并以多普勒监测脑血流。对照组为既往替罗非班治疗的20例患者。结果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治疗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D-二聚体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0.05),Fg水平较高(P〈0.05),INR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流速度加快(P〈0.01或P〈0.05)。阻力指数降低(P〈0.05),对照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使用高压氧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能降低神经功能受损程度,改善重症卒中预后、血凝状态及脑供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疗效。方法:180例进展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90例给予阿司匹林片100 mg,po qd,试验组90例给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 mg,po qd,阿司匹林片100 mg,po qd。15 d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和药品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前降低(P〈0.05),且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88.9%,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两组不良发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进展型脑梗死效果显著,能显著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蚓激酶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糖尿病性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00例伴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单用氯吡格雷75mg,口服,每天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蚓激酶60万单位,空腹口服,每日3次,连用30天,观察疗效和安全性。两组分别评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测量血液流变学指标、凝血功能和血小板聚集率。结果治疗3O天后,对照组血小板聚集率降低(P〈0.05);治疗组血小板聚集率、全血高切、低切粘度、血浆比粘度、全血粘度及纤维蛋白原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血小板聚集率、全血高切、低切粘度、血浆比粘度、全血粘度及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泸〈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6%)明显高于对照组(88%)(P〈0.05)。治疗组治疗期间出现尿隐血1例,无其他不良反应。结论蚓激酶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糖尿病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蚓激酶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恢复期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5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恢复期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B组)和对照组(A组)各29例,均予瑞舒伐他汀降脂治疗10mg,qd,B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蚓激酶60万U,tid。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B组治疗12周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及甘油三酯下降均较A组更显著(P〈0.01)。结论蚓激酶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可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二级预防。  相似文献   

9.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20例,给予川芎嗪160mg+5%GS250ml或0.9%NS250ml静脉滴注,1次/d;治疗组2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mg+5%GS或0.9%NS250ml静脉滴注,2次/d,两组同时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和其他对症处理。两组在治疗前和第14天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于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为(11.25±2.67)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效率90%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失。  相似文献   

10.
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佳  江小平 《中国药师》2008,11(6):691-693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予以丁咯地尔及甘油果糖等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32例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两组在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学、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等变化。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纤维蛋白原水平下降(P〈0.05),D-二聚体升高(P〈0.05),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延长(P〈0.05),血浆粘度值明显下降(P〈0.05),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有较好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将152例患者随机按1:1配对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疏血通注射液6ml加入羟乙基淀粉40氯化钠注射液300ml中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红花注射液20ml加入羟乙基淀粉40氯化钠注射液300ml中静脉滴注,2组疗程均为14d。比较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显效率为69.74%高于对照组的5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分别为(26.42±7.62)分和(24.39±6.24)分,均低于2组治疗后的(10.12±6.81)分和(16.80±7.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流变学指标:2组均能改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小板聚集率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有较好的疗效,可提高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步长脑心通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实验室指标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步长脑心通治疗组较对照组疗效显著,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对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显著(P〈0.05)。结论;步长脑心通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和研究蚓激酶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脑循环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和平行对照的方法,把8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与蚓激酶胶囊组42例,同样接受脑梗死的基本治疗,而蚓激酶胶囊组加用蚓激酶胶囊。对2组治疗前、治疗后的脑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循环动力学参数(CVDI)等进行对比。结果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蚓激酶胶囊组治疗前(10.85±3.26)与治疗后(5.04±1.89)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10.62±3.28)与治疗后(6.12±1.7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蚓激酶胶囊组治疗有效率(90.50%)与对照组(77.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蚓激酶胶囊组病灶一侧CVDI中,脑血流量及血流速度治疗后[(4.26±1.26)ml/s;(9.98±1.82)cm/s]较治疗前[(4.13±1.46)ml/s;(7.12±1.63)cm/s]显著增加(P〈0.05),较对照组治疗后[(4.62±1.26)ml/s;(9.26±1.58)em/s]亦有显著增加(P〈0.05)。脑血管外周阻力及临界压力蚓激酶胶囊组和对照组治疗后[(1826±258)Pa.s/m1;(6.02±1.84)kPa;(1926±253)Pa.s/ml;(7.03±1.43)kPa]较治疗前[(2132±323Pa.s/ml),(7.26±1.68)kPa;(2058±278)Pa.s/ml,(7.84±1.36)kPa]明显降低(P〈0.05)。结论蚓激酶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好,能明显改善脑血流灌注,降低脑循环阻力,减少神经功能缺损,从而达到治疗脑梗死的目的,作为脑梗死的治疗药物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李丽  袁峰  李松奎  王丽莉 《医药导报》1999,18(3):177-178
目的:观察噻氯匹定治疗急性脑梗死后临床体征及各项实验检查指标的变化。方法:治疗组口服噻氯匹定250mg/d,共21天;对照组口服肠溶阿司匹林100mg/d,共21天。其余治疗两组相同。分别对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第7,14,21天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作血液流变学各项目检查。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显效率和总有效率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和出血时间均有显著变化,但治疗组更为显著,全血粘度、白细胞计数也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结论:噻氯匹定治疗脑梗死优于肠溶阿司匹林,是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15.
赵娟 《首都医药》2010,(8):39-40
目的探讨蚓激酶对凝血纤溶系统的作用。方法测定缺血性中风慢性期患者服药前后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血浆中Fib、PT、KPTT、t—PA的测定。结果患者服用2个月后(400mg,tid),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减少(P〈0.05),Fib减少(P〈0.05),KPTF延长(P〈0.05),t—PA活性明显增高,以上指标在安慰剂组无明显变化。结论蚓激酶对缺血性中风慢性期患者所起的作用与对纤溶激活、血小板聚集的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蚓激酶肠溶胶囊治疗复发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90例复发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在抗高血压、降糖、降脂、减轻脑水肿等采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阿司匹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蚓激酶肠溶胶囊。观察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比黏度、红细胞比容)、血凝( PT、TT、APTT、Fib)及指标的变化,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组血液流变学、血凝指标,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3%,7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分均有改善,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蚓激酶肠溶胶囊明显减少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且未增加出血风险,作为复发脑梗死治疗药物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三七总皂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陈熙鸣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9):1691-1692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PiNS)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PNS组和对照组,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治疗前后血清CRP变化及进行中国卒中评分(CSS)。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CR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PNS组血清CRP水平(14.8±5.3mg/L)明显低于对照组(16.5±5.9mg/L)(P〈0.05);CSS评分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NS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水平,明显改善缺损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12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2周后对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DS)、血液流变学进行比较;4周时比较两组13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4%(66/73),对照组为76.5%(39/5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NFDS评分、Barthel指数、血小板黏附率、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能够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其机制可能与改变患者血液流变学、增加脑供血有关。  相似文献   

19.
金友雨  蔡海波  洪庆 《海峡药学》2009,21(6):181-182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和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评分和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发病48h内的脑梗死患者11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治疗组给予奥扎格雷钠80rag,静脉滴注。每日1次;对照组给予肠溶阿司匹林100mg·d^-1.每日3次。口服,在此基础上,再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静脉漓注,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15d。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9.29%和69.64%(P〈0.01);NDS评分两组在治疗15d后有明显变化(P〈0.05),治疗30d后有显著变化(P〈0.01);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血液流变学均有明显变化(P〈0.05)。但治疗组尤为显著(P〈0.01)。结论奥扎格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值得临康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余汉取 《海峡药学》2009,21(3):99-101
目的探讨氯毗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相同的抗高血压、降颅压、脑细胞活化剂、阿司匹林抗凝等治疗,治疗组在以上治疗原则基础上加用氯毗格雷75mg。每天1次,连用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者血浆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并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含量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和血浆黏度均明显下降(P〈0.01或P〈0.05),且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同时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或P〈0.05).且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组治疗其间无出血和过敏反应。头颅CT复查无梗死后出血现象。结论氯毗格雷能降低血小板膜糖蛋白的表达和改善血液流变学,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脑梗死部位缺血缺氧和缺损神经功能,是一种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安全可靠的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