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调查坦克乘员在军事训练中肌疲劳发生的情况及原因,为制定正确训练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整群抽样问卷结合体检的方式,对某全训坦克部队军事训练中1 072名从事坦克专业的官兵发生肌疲劳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坦克乘员肌疲劳发生率为42.1%,其中驾驶员发生率最高,为56.4%;车长最低,为20.1%(P<0.01).肌疲劳发生部位均以腰骶部发生率最高,占48.3%;下肢最低,占8.7%(P<0.01).从事坦克专业1~3年者肌疲劳发生率最高(46.0%),>10年的最低,为32.6%(P<0.01).结论:坦克乘员肌疲劳发生率较高,与劳动强度、技术熟练程度、振动、工作姿势、季节等因素有关,应加强防护措施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参加实兵对抗演习坦克乘员肌疲劳发生情况、影响因素及血清指标的变化。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对演习中坦克乘员1121人的肌疲劳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并分析影响因素,同时观察血清指标的变化。结果坦克乘员肌疲劳发生率38.80%,其中驾驶员发生率最高为53.33%,车长最低为17.42%(P0.01)。轻度肌疲劳者占51.49%,中度占37.47%,重度占11.03%。肌疲劳以腰骶部发生率最高49.43%,下肢最低9.66%(P0.01)。7月份(52.33%)和9月份(50.48%)坦克乘员在演习中肌疲劳发生率高于5月份(20.19%)和10月份(19.35%)(P0.01)。与演习前比较1121人坦克乘员演习后血清指标均升高(P0.05),肌疲劳程度与血清指标成正相关(P0.05)。结论实兵对抗演习中坦克乘员肌疲劳发生率高,与振动、季节、演习持续时间、从事专业时间等有关。血清指标可以反映实兵对抗演习中坦克乘员肌疲劳的发生及疲劳程度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710名坦克乘员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调查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调查坦克乘员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的发生原因及流行特征,探讨预防措施。方法:以问卷结合体检的方式,对某学院710名从事坦克专业的干部战士进行调查。结果:坦克乘员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OMD)的总发病率37.2%,其中驾驶员最高,为51.2%,车长最低,为19.5%。各专业均以腰骶痛为主,车长和一炮手颈部痛、二炮手肩背痛的发病率亦较高。从事专业时间越长,发病率越高,>10年者发病率为5.9%。坦克乘员OMD发生的主要原因:工作姿势为60.2%,工作负荷为36.7%,振动为33.7%。结论:坦克乘员OMD发生率较高,应加强卫生宣教,并重视和加强防护措施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西北高寒区装甲驻军部队腰痛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腰痛在西北高寒区装甲驻军中的流行现况。方法:利用自制问卷先行横断面调查,将其中坦克乘员组1367名为研究组,非坦克乘员组1089名为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对检出患腰痛的调查对象行标准化体检、X线拍片、改变Oswestry和Roland-Morris腰痛评价表收集腰痛相关数据。结果:所有调查对象整体腰痛现患率为31.5%;坦克乘员组为41.3%,非坦克乘员组为19.2%,前者明显高于后者(y0=137.655,P〈0.001);不同类型腰痛的现患率,以及各兵龄段腰痛的现患率比较,坦克乘员组流行相对危险度均明显高于非坦克乘员组(P值均〈0.05);腰痛评价失能得分坦克乘员组高于非坦克乘员组(P值均〈0.05);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中,坦克乘员组中的变量有兵龄、训练中搬运重物、训练中被迫不良体位、吸烟。非坦克乘员组中的是兵龄、训练强度、驻地环境气候、社会心理因素进入模型。结论:该地区装甲驻军腰痛现患率与职业因素有关,应加强对坦克乘员的预防及治疗。  相似文献   

5.
某部坦克乘员夏季足癣患病情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坦克乘员夏季足癣患病情况,探讨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坦克兵某部710名官兵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和临床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夏季足癣患病情况进行调查,将所获取的资料整理分析。结果:710名坦克乘员中有足癣患者288人,患病率为40.6%。其中干部患者35人,战士患者253人,患病率分别为26、9%和43.6%,两者间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机关15人,基层273人,患病率分别为24.2%和42.1%,两者间比较也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夏季影响坦克乘员患足癣病的主要因素为长时间穿胶鞋、出足汗、治疗上存在误区和不良卫生习惯。结论:应针对夏季足癣患病的影响因素采取相应措施,以降低坦克乘员足癣患病率;要加强防治足癣措施研究。  相似文献   

6.
某部航空兵官兵疲劳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分析航空部队官兵疲劳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维疲劳量表(MFI-20)中文版和一般调查问卷对某部航空部队995例官兵进行测评。结果官兵总体疲劳检出率为14.8%。战斗机组体力疲劳、脑力疲劳及疲劳总均分分值高于直升机组(P<0.01);不同年龄段各组间体力疲劳、活动减少、疲劳总均分分值存有差异,其中31~35岁年龄组得分最高(P<0.05);士兵组动力下降分值高于军官组(P<0.01),士官组活动减少分值高于士兵组(P<0.05);飞行勤务组体力疲劳、活动减少及疲劳总均分分值均高于飞行员组(P<0.01);飞行时数≥1000h组体力疲劳、疲劳总均分分值高于飞行时数<500h组(P<0.01);受教育水平大学以上组体力疲劳、脑力疲劳、活动减少及疲劳总均分分值高于中专组及高中组(P<0.01);家庭经济较差组体力疲劳和疲劳总均分分值高于经济很好及中上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年龄与活动减少呈显著正相关(P<0.05),军衔与动力下降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活动减少呈显著正相关(P<0.05),飞行时数与体力疲劳呈显著正相关(P<0.01),教育程度与动力下降呈显著负相关(P<0.01),家庭经济状况与疲劳总均分、体力疲劳、脑力疲劳和活动减少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年龄、岗位、职务、飞行时数、受教育水平及家庭经济状况是航空部队官兵疲劳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摸清不同兵种官兵训练所致的脑震荡发生率和致伤因素、特点,有针对性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对驻某地区1999年5月-2002年5月全训步兵师、坦克旅、特种大队、武警、海军基地官兵13594人进行随机整群抽样填表,诊断由调查军医结合住院记录认定。结果:5个兵种官兵脑震荡发生率为2.77%,其中武警为3.32%,特种兵3.28%,步兵3.20%,海军最低,为1.50%(P<0.01);武警、特种兵、步兵致伤因素以例功训练、400m障碍跑为主,海军、坦克兵以碰撞伤为主;在377例脑震荡中,军龄<半年的官兵占60.%%。结论:军龄<半年的官兵是军事训练中脑震荡伤高发人群,脑震荡发生与训练科目、强度及环境有关。应采取科学施训,对入伍半年以内官兵进行倒功和40Om障碍跑训练应加强心理教育,适应环境场地,训练中要有辅助性保护措施,降低脑震荡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1%利多卡因加0.2%地卡因为对照,评价小容量0.75%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手术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剖宫产病人30例,硬膜外麻醉时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I组,n=15)和利地组(Ⅱ组,n=15),观察感觉阻滞,术中疼痛(VAS评分),术中腹壁肌松,呼吸循环变化及其他不良反应。结果:I组术前和术中感觉阻滞达T6的人数明显多于Ⅱ组(P<0.05),达到最高麻醉平面的时间I组明显长于Ⅱ组(P<0.01),术中疼痛最高评分I组明显低于Ⅱ组(P<0.05),肌松质量I组和Ⅱ组无明显差别(P>0.05),低血压,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I组明显低于Ⅱ组(P<0.01),结论:小容量0.75%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手术硬膜外麻醉的镇痛效果优于常规利地合剂硬膜外麻醉且不良反应少,但起效较慢。  相似文献   

9.
武警某部战士运动系统训练伤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为了做好武警部队军事训练伤的卫生保障工作,调查运动系统训练伤在武警部队训练中的发生特点,探讨降低训练伤的有效预防对策。方法: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训练伤诊断分类标准》,采用随机整群抽样填表调查的方式对武警某部队1986名战士运动系统训练伤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武警部队运动系统训练伤的发生率为25.3%,全训练组(29.6%),明显高于非全训组(21.1%),两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发生率与入伍时间及训练科目,训练时间,训练强度有密切关系,训练伤主要以骨关节伤(全训组41%,半训组40.7%),和软组织伤(全训组45%,半训组35.7%)为主,致伤因素主要为器械,擒敌技术,400m障碍,5km越野等。全训组在战术科目上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半训组,两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该部队训练伤发病率较高,应加强全训部队及新兵的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强化基层医务人员的医学监督职能,基层指挥员应学会合理安排军事训练,科学施训。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军事训练等级考核期间部队训练伤的发生情况和特点,为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就诊登记,定期巡诊的方法,整群调查8个建制连的男性官兵在训练考评期间训练伤的发生情况。[结果]该部队在8个月的军事训练等级考评期间训练伤发生率为23.22%;训练伤发生率随军龄的增加逐渐下降;急性创伤性损伤发生率高于慢性过劳性损伤,急性创伤性损伤中关节扭伤发生率最高(占9.47%),其次为挫伤(占2.00%)、擦伤(占1.60%)、急性腰扭伤(占0.67%)和撕脱撕裂伤(占0.26%);慢性过劳性损伤以滑膜炎发生最多(占2.54%),其次为胫骨疲劳性骨膜炎(占1.87%)、跖筋膜炎(占1.74%)、肌腱炎(占1.20%)、腰肌劳损(占1.07%)、疲劳性骨折(占0.53%)、髌骨软骨软化症(占0.27%)。损伤部位以下肢最多,占78.74%;其次为上肢、躯干和头部。下肢损伤以踝关节损伤最常见,其次为小腿、膝关节和足部。训练伤影响因素主要有训练强度过大、技术动作错误、场地不良、心里紧张、思想麻痹、有外伤史、睡眠不良、身体素质差等。伤员住院及伤休人均3.63d,其中有45.98%恢复良好。[结论]在高强度军事体能训练中,要普及训练伤防护知识,科学施训,特别要重视入伍1~2年士兵下肢急性创伤性损伤的预防。  相似文献   

11.
宁夏回、汉族中小学生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42,自引:4,他引:38  
目的:了解宁夏回,汉族中小学生伤害的现状,发生原因及危险因素。方法:2000年12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宁夏的11所中学,10所小学的6-19岁在校的7000名回,汉族中小学生一年中伤害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宁夏回,族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率为20.4%,男生明显高于女生(x2检验,P<0.01),回族学生高于汉族学生(P<0.05),前5位伤害依次为:跌伤(9.27%),碰伤(4.55%),刀割伤(2.99%),车辆伤(2.00%),及烧烫伤(1.66%),初中生伤害发生率最高为24.11%,其次为高中生22.15%,小学生最低为17.63%,对受伤原因,地点,部位,伤后处理等问题也进行了分析。结论:中小学生面临意外伤害的严峻挑战,应积极采取综合防范措施,减少发生。  相似文献   

12.
老年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期间医院感染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0  
目的:调查老年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期间医院感染状况,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临床1995年1月-1999年6月,264例老年恶性肿瘤放化疗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数据用x^2检验判断差异的显著性。结果:老年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期间医院感染发生率为54.16%,其中以肺部原发肿瘤医院感染率最高为76.81%,其次为食道癌64.86%、鼻咽癌63.41%;感染部位绝大多数为呼吸道占62.23%;单纯放疗其医院感染率较低为44.64%,放疗+化疗医院感染率较高为69.11%,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住院30d以上者感染发生率60.66%,住院30d以下者为28.30%,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老年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期间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老年普通疾病,也高于非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与原发肿瘤部位、治疗方式、住院时间长短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在校儿童健康状况的抽样调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江苏省在校儿童健康状况。方法:选择江苏省南京市苏北,苏南小学各一所,对全部在校儿童进行全面的健康状况调查。将受检儿童按照不同年龄层次分组进行常规体检,同时随机抽查三所小学部分学生进行末梢血液常规检测,测定其血红蛋白含量。结果:儿童肥胖人数在南京市苏南,苏北分别占受检人数的17.8%,10.0%及3.2%,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儿童体重不足人类在各区发生率均低。龋发病率在南京,苏南及苏北分别为45.7%,47.5%,25.9%,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儿童低血色素贫血在苏北发生率最高,Hb≤110g/L者达14.3%,南京及苏南分别为6.9%及7.5%,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城市儿童肥胖发生率高应给予高度重视;苏北农村儿童贫血发育率高应予防治;经济发达地区儿童龋齿发病率高要加强牙齿的保护。  相似文献   

14.
作者1995年以回顾性调查方法,采用问卷形式,调查泉州市区入园新生中3~4周岁幼儿510例,探讨母乳喂养在降低婴儿时期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腹泻方面的作用,结果如下。一、母乳喂养情况510例中,纯母乳喂养232例(占45.49%),部分母乳喂养239例(占46.86%),人工喂养39例(占7.65%)。二、母乳用并与上呼吸道感染及肺炎的关系母乳喂养与上呼吸道感染及肺炎发病关系密切。纯母乳喂养的发病率最低,人工喂养的发病率最高,P值wt0.01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见表1。袭1510例母乳喂养量与呼吸道感染肺炎发病的关系三、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15.
空军某部进藏演习急性高原反应特点及症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掌握驻平原某部进藏演习急性高原反应的特点,为制定高原卫勤保障提供依据。方法:对140名指战员进驻不同海拔高度进行急性高原反应症状的群体问卷调查,以症状发生率和人均积分为观察指标。结果:(1)主要症状发生率%依次为头痛(0.52)、头昏(0.38)、乏力(0.32)、胸闷(0.31)、呼吸困难(0.23)。2800m、4700m主要要状发生率和积分最高是头痛、头昏,3600m最高是失眠和头痛;无一例高原肺、脑水肿发生。(2)症状发生率、积分均以4700m最高,2800m次之,3600m最低。其中症状发生率2800m与4700相比升高不明显(P>0.05),2800m、4700m与3600m相比均明显下降(P<0.05、P<0.01);积分2800m与4700相比明显升高(P<0.01)。2800m、4700m与3600m相比均明显下降(P<0.01)。结论:症状发生率、积分指标较好地反映了急性高原反应特点和习服装况,加强高原生理心理健康教育,坚持低氧习服锻炼、严格的进藏体检与降低高原反应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272名接触丙烯腈作业女工及403及对照女工月经机能状况的调查分析发现:在现有生产条件下丙烯腈作业女工的月经机能明显受到了影响。月经异常的发生率接触组(52.57%),和对照组(19.11%)的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痛经的发生率接触组(17.65%)也明显高于对照组(5.96%)(P<0.01)。  相似文献   

17.
三城市未婚青少年重复人工流产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青少年人工流产者中重复人工流产发生的比例及影响因素。方法 从2005年7—9月,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在北京、上海和郑州市的27所医院,共调查了2295名〈25岁未婚人工流产妇女。在分析时,把其中有重复人工流产的736人作为病例组,把以前无流产史的1559人作为对照组。结果 应答者平均年龄为21.92岁,最小为15.25岁。20岁以下占17.2%。重复人工流产发生比例为32.1%。在736名重复人工流产者中,以前有1次流产者占75.3%,2次者占18.1%,3次者占4.2%,4次者有13人,5次者有4人,最高是8次(1人)。与对照组相比,在重复人工流产组中,初次同房〈18岁的比例较高(16.2%:9.4%,P〈0.01),暴露于性生活已3年及以上的比例较高(33.6%:6、6%,P〈0、01),已同居1年以上的比例较高(64.6%:23、9%,P〈0.01),有规律性生活的比例较高(48.5%:37.1%,P〈0.05),多性伴的比例较高(36.0%:15.0%,P〈0.01),被迫发生性行为的比例较高(6.0%:3.9%,P〈0.05),本次怀孕是避孕失败所致的比例较高(39.3%:31.6%,P〈0.01)和有高危流产史的比例较高(30.8%:3.1%,P〈0.01)。与对照组比.重复人工流产组在男性不支持流产,男性不参与决定及男性没有陪伴来做流产方面都有较高的比例,分别为(10.3%:5.9%,P〈0.01;30.3%:24.0%及27.5%:23.5%,P〈0.01)。结论 未婚重复人工流产比例较高,影响重复人工流产的因素主要有:初次同房年龄小、暴露于性生活的期限长、同居、规律性生活以及多性伴、被迫性行为、避孕失败和高危流产。重复流产与男性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青少年中疲劳状况的分布;分析疲劳与学习动机,创造思维能力,考试焦虑心理之间的相关性;分析不同性别及专业间疲劳检出率有无差别。方法:采用自填问卷法收集资料。调查资料用spss11.0建立数据库,用spss11.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疲劳总检出率为52.0%,疲劳在各个专业的检出率:英护为60.2%,高护为39.6%,口腔为57.1%;不同性别的检出率:男性为44.4%,女性为53.3%。男女疲劳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为1.211,P〉0.05);各专业疲劳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为10.241,P〈0.05)。疲劳与学习动机和创造思维能力的关联性分析得出两者的关联性皆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147和0.022,P〉0.05);各专业疲劳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为10.241,P〈0.05)。疲劳与学习动机和创造思维能力的关联性分析得出两者的关联性皆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147和0.022,P〉0.05);是否疲劳与考试焦虑心理分布的差异性检验得出其分布的构成有统计学意义(X^2值为34.675,P〈0.05)。结论:该校学生中疲劳分布广泛。疲劳与考试焦虑心理有相关性,而与学习动机,创造思维能力无相关性;疲劳在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不同专业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该校应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以降低疲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舰艇部队军事训练伤分布特点与干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查明海军舰艇部队特殊军事训练伤的发生率和分布特征,以及施加干预措施后军事训练伤发生率的变化。方法:以整群抽样方式选取海军某舰艇部队官兵1648人,对全年军事训练伤进行前瞻性流行病学调查;以每个参试支队各抽2艘舰艇为干预试验单位,设同期对照组和历史对照组。结果:全年军事训练伤累积发生率为14.62%,时间分布以7月份为高峰;46.53%的伤者为机电部门人员;损伤部位以下肢为主,占32.64%;受伤类型以急性创伤性损伤为主;干预试验的军事训练伤发生率为8.96%,低于同期对照组(12.21%,P<0、05)和历史对照组(14.62%,P<0.01)。结论:舰艇部队军事训练伤发生情况与其它军兵种有较大的区别。施加干预措施可显著降低舰艇部队的军事训练伤。  相似文献   

20.
怀远县中小学生伤害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制定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怀远县的15149名中上学生进行了最近1年伤害发生情况的调查。并对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顺归分析。结果 伤害发生率为39.0%,初中生伤害发生率最高(51.7%),高中生次之(42.5%),小学生最低(28.9%);男生伤害发生率高于女生(P<0.0010)学校类型,家庭住址,性别,父母化程序及职业,和谁生活在一起是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应针对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