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数学第八册行程应用题的教学,主要是在学生已学过的有关路程、速度和时间三者的基本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行程问题中有关“相向相遇”的问题。相向相遇求路程、相向相遇求时间以及相向相遇求一速度等三种情况。通过教学,要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路程,速度和时间的相依关系,提高学生解答行程应用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同时,也为以后在分数,比例等单元学习解答此类问题打下基础。但由于学生年龄尚小,对实际生活中的相遇问题缺乏了解,且空间观念薄弱,故学习这类问题时,普遍感到困难,或乱套公式,不求甚解;或张冠李戴,数量关系模糊。根据这些情况,我在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新课集锦一、明确学习目标导入法教师把该课时的教学内容“点”出来,让学生事先了解它,并集中注意力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例如在教学行程问题中“求两地距离”的问题前,教师指导学生复习速度、时间和距离三者的数量关系后,说明:刚才我们复习了行程问...  相似文献   

3.
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能力,而速算能力又是衡量学生计算能力高低的一个标准。培养学生的速算能力,应着力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过好“三关”。  相似文献   

4.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五位数以内的二至三步的四则应用题,教材的安排分三部分:一、一般应用题。例1及其练习,是求两商之差的三步复合应用题;例2及其练习是以包含除或等分除法为基本内容的三步复合应用题;例3及其练习,是求比较两积或两商的倍数关系的三步复合应用题。通过教学,使儿童理解和熟练地掌握这类应用题的解答。二、行程问题。例4、5、6和练习中的1——5题是求时间、距离和速度的应用题。这种应用题儿童在以前分别学过,这里集中复习,在于帮助儿童系统地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依关系,为学习典型行程应用题打下基础。练习中第4题,是把“距离÷时间=速度”和“速度×时间=距离”结合起来,成为归一算  相似文献   

5.
闫玲 《考试周刊》2009,(18):40-41
“学习环”是数学教学中一种非常有用和有效的教学方法,它由概念探讨、概念介绍和概念运用三个环节组成。这种方法已经被证明了在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和帮助学生建构概念方面有积极的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学习环”的教学法及其在数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以几何的核心概念“距离”为例谈数学核心概念的“单元教学设计”,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让学生切身感受数学是连贯的、数学是好玩的、数学是有用的,真正将提升关键能力、培养核心素养植根于课堂.  相似文献   

7.
孔咏梅 《教师》2013,(36):80-80
语文学习讲究对学生语感的培养,数学学习则要培养孩子对数的感知能力。本文从帮助孩子建立初步的数感;帮助幼儿理解数字的概念及意义;帮助幼儿理解数量的变化三方面探讨了为小学生搭建数感“桥梁”的方法。致力于高效数学课堂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初中数学应用题既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又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分化点,化解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1.帮助学生归纳几种常见的基本数量关系数学应用题大多来源于实际生活,都有其基本的数量关系。例如行程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式为:路程=速度×时间;工程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式为:工作总量=工效×工时;农业生产问题的数量关系为: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9~61页 教学目标: (1)学生能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学生能在开放的活动中发挥自己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过看一看、说一说、写一写等,逐步培养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和估算能力. (3)初步建立1分钟、1秒的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的习惯. 教学难、重点: 形成对时间的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秒”的具体概念,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的习惯.  相似文献   

10.
初中数学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和提升素养的基础,在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针对概念课教学中存在的轻概念、重练习现象,结合“科学记数法”一课,采用“六学”导引式教学模式进行示范教学展示,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内化能力。  相似文献   

11.
有关列车会车时间以及类似的应用题,其数量关系是行程问题的变化、发展。欲掌握列车会车时间的计算方法,首先应弄清行程问题的特点和解题规律。行程问题所研究的是速度、时间和距离三种量之间的关系,其基本数量关系式是“速度×时间=距离”。根据这个关系式,只要知道其中任意两种量,  相似文献   

12.
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帮助学生建立认识结构,发展学生的数学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何雪芳 《现代教学》2008,(7):146-147
“速度”概念的教学,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通常,教师们会结合生活事例讲解速度的含义和传授速度的单位名称,然后进行速度、路程与时间的数量关系式的总结,最后进行大量的求速度的技能训练。虽然在技能训练上教师花了大量时间,可是错误率却特别高,问题集中在学生对路程和速度的两个概念混淆不清,对速度的单位名称不能真正理解,甚至影响到以后整个行程问题的学习。  相似文献   

14.
数学的基础知识,包括数学语言、数概念、数学公式以及在这些内容中反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笔者认,对教师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如何传授些知识,而是怎样教给学生获取知识本领。一、指导学生过好数学语言关数学语言包括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就刚刚从小学升到初中的生而言,学习数学最大的障碍莫过于学符号和图形。因此,要学好数学就必先过好数学语言关。为了帮助学生尽掌握学习数学语言的方法,笔者在课教学中经常指导学生进行文字语言号语言、图形语言的“互译”,让学生不会用文字语言表述数学概念,而且还用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表示…  相似文献   

15.
数学实践强调通过直观体验帮助学生建立对数学概念的立体认知,并将数学概念与现实事物对应起来,提高对知识的运用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数学“量感”是小学阶段核心素养主要表现之一,是形成抽象能力和应用意识的经验基础。为了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量感内涵,需要教师积极运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与估测能力,以此建立更加清晰的数学概念表象。  相似文献   

16.
黄静 《学子》2013,(11):70-70
数学建模与数学教学有着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数学教学是数学建模的基础,是数学建模的初始阶段,数学建模促进了数学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的改革。而数学建模的本质是应用建立的数学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新的方式,那么,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把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当作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并在建模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引导学生自觉地用数学的方法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的能力?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研究实践,以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例2“把一张纸的4/5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为例,从“两次转译”探讨分析如何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  相似文献   

17.
学生的运算能力是学生通过学习运算规律进行运 算的一种数学基础能力,教师对学生的运算能力培养是让学生 运用简洁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同时学生的运算能力密切关 系到学生日后的数学学习,贯穿了学生数学学科的全过程。本 文通过论述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揭示数学运算能力 对学生的重要帮助与对未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正>在小学阶段,数学概念不但是小学数学知识的基本要素,而且是培养、发展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知识内容。学生对数学概念理解和掌握,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数学概念课中,作为数学教师要在新概念的引入、形成及应用巩固上下工夫,让学生轻松学习数学概念,形成正确的数学概念,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的实质,运用数学  相似文献   

19.
距离在空间上是指间隔的长度。例如,从甲地到乙地的距离是表示甲乙两地间线段长度。而路程有行程的意思,所行的路程不一定是两地间最短的路程。故小学数学教材的行程问题中,提出速度、时间、路程三量之间的关系较过去的速度、时间、距离三量  相似文献   

20.
“相遇问题”是研究行程问题中两个物体相向运动的情况,是教学中的难点。因为:(1)这类题目涉及的概念较多,如时间、地点、方向、运动结果等,并且学生也比较生疏;(2)学生对“速度和”的概念较难理解;(3)相遇问题有其结构特点和解题规律,学生必须形成特定的解题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