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金兴平  周瑾 《人民长江》1995,26(6):41-46
滑坡泥石流是丘陵山地常见的一种危害巨大的自然灾害,它常与暴雨洪水相伴随,暴雨是其触发条件,利用水文气象信息进行滑坡泥石流的动态监测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为此选定滑坡泥石流分布密度大,爆发频繁的甘肃陇南地区1976年以为发生的11次典型的滑坡泥石流,对其发生时气象条件,暴雨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总结了滑坡泥石流发生时的天气环流特性以及暴雨洪水特征,提出了利用水文气象信息进行滑坡泥石流动态监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昭通市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减灾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云 《中国水利》2009,(21):55-57
昭通是长江上游滑坡泥石流最为发育、暴发频率最高的地区之一。1990年.依托长江上游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工程(简称“长治”工程),昭通市建立了“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昭通二级站”,并有6个县10个监测点开展滑坡泥石流预警监测,有5个县开展滑坡泥石流群测群防工作。截至2007年年底,滑坡泥石流预謦系统共成功预警76起,共撤离和转移危险区群众6380人,避免直接经济损失3579.4万元,成功治理了巧家大沙坝泥石流沟,为保护预警区域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汶川地震是21世纪以来中国发生震级最大的地震。为了分析汶川震区震后地质灾害发育分布,根据三大数据库及新闻稿的数据,以滑坡和泥石流为例,从规模、烈度及时间3个方面对汶川震后9 a来地质灾害演化特征及差异性进行了初步统计分析,并预测了2018—2025年滑坡和泥石流的演化趋势。结果表明:①滑坡数量与规模呈反比,与烈度也呈反比,且滑坡主要集中在7—9月份;②泥石流规模特征较均匀,高烈度区泥石流数量大于低烈度区,且主要集中在7—9月份;③滑坡在震后初期数量较少,泥石流则在震后初期数量较多;④初步分析汶川震后滑坡和泥石流演化特征差异的原因是这2种灾害的产生条件不同;⑤预测滑坡在短期内呈震荡式衰减趋势,高峰周期为3~5 a,泥石流呈水平波动趋势,高峰周期为3~5 a。  相似文献   

4.
雷云 《人民长江》2009,40(20):59-61
昭通是长江上游滑坡泥石流最为发育、暴发频率最高的地区之一,每年都要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造成较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已成为影响昭通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因素之一。1990年,依托长江上游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工程(“长治”工程),昭通市建立了“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昭通二级站”,并先后有6个县10个监测点开展滑坡泥石流预警监测,有5个县开展滑坡泥石流群测群防工作。预警监测主要包括:滑坡预警点监测、泥石流预警监测、群测群防点监测等。至2007年底,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共成功预警76起,共撤离和转移危险区群众6 380人,避免直接经济损失3 579.4万元,成功治理了巧家大沙坝泥石流沟,为保护预警区域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5.12"地震后,灾区地质环境十分复杂,区内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发育,为泥石流发育提供了大量松散物源,在强降雨条件下,极易形成泥石流灾害,严重威胁灾区人民的生产生活[1]。通过汶川县茨里沟灾害调查评价,详细分析了该泥石流成因机制、发生频率、发展趋势和危险性程度,通过计算泥石流基本特征值,提出"以拦为主"的防治措施,使泥石流威胁区域内危险程度降低,对改善当地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防灾、减灾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2]。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6.
隆德县地质环境条件复杂,是宁夏地质灾害的易发区。基于宁夏隆德县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 查,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分析了隆德县地质灾害发育类型、发育特征、分布规律及形成条件。隆德县 发育的地质灾害主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和不稳定斜坡,其中滑坡59处、崩塌59处、泥石流17处、不稳 定斜坡170处。经分析,确立了地形地貌、地层岩性、降雨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与地质灾害发育特征、 分布规律及形成条件之间的关系,为隆德县建立地质灾害信息数据库和编制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提供 依据。  相似文献   

7.
石家庄西部太行山区是河北省主要泥石流地质灾害频发区,该区地质构造强烈、岩石破碎、节理裂隙发育、沟谷狭窄、沟床比降大.每年7~8月份是强降雨期.沟谷源头侧壁岩土体的崩塌和滑坡与洪水混合,极易形成泥石流。该文认真分析了该区泥石流发生的时空分布和形成特征,研究了泥石流灾变的物源条件和动力条件,并将该区泥石流类型定为暴雨激发-崩滑演变-沟谷型泥石流。  相似文献   

8.
谢宇 《水利天地》2015,(4):34-35,41
依据地质灾害形成发育的地质环境背景条件、发育现状、发育程度,对巴彦县地质灾害区的不同灾种易发程度,按照区域进行了划分和研究。通过对巴彦县已发生的滑坡、泥石流、土壤侵蚀等地质灾害点进行调查,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发育分布情况,通过定性定量的评价方法建立地质灾害分区防御体系,协助当地政府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所造成的生命、财产和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9.
在对大宁河流域巫溪县幅地质灾害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结合该图幅近年来地质灾害的发育情况,对巫溪县幅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和形成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研究表明:(1)巫溪县幅地质灾害发育分布与地层岩性、地形地貌、水系发育及人类工程活动等要素密切相关,尤其以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最为显著。(2)巫溪县幅地质灾害以滑坡发育数量最多,但近年来崩塌和泥石流发生的频率上升较快,其造成的危害也最为严重。(3)随着巫溪新县城的大力开发,巫溪县周边新增地质灾害将由滑坡向崩塌、泥石流转变。  相似文献   

10.
师哲  畅益峰  赵健  岑奕 《人民长江》2009,40(4):55-57
长江上游是我国著名的滑坡危险区、泥石流易发区,滑坡、泥石流具有突发性和瞬时性的特征,危害巨大。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滑坡泥石流监测预警系统(简称预警系统)监控面积达11.34万km2,是全国覆盖面最广、规模最大的山地灾害监控网络,预警系统对于有效降低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滑坡泥石流灾害程度起到积极作用。为提高预警系统管理水平,达到科学监测、预警及时、规范管理,实现监测数据和成果的远程准确上报、快速查询、分类统计,对长江上游滑坡泥石流灾害进行自动化和信息化处理,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肖家沟泥石流发育特征及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12汶川地震引起崩塌、滑坡、不稳定边坡大量发育,形成的大量固体物质堆积于山坡及沟道中,形成了巨量泥石流物源[1],震后泥石流爆发的临界降雨量大大降低,其启动和运动方式发生明显改变。泥石流活跃期可能持续10~20 a,将是影响灾区恢复重建的最大地质灾害隐患,应高度重视[2]。本文介绍了肖家沟泥石流沟发育特征并对其进行危险性评价,计算出不同频率暴雨下的输沙量,为省道303线的灾后重建以及今后的治理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王泽荣  刘彬 《四川水利》2012,(1):54-55,60
通过对苏家沟泥石流地质灾害的调查、访问,从地形条件、固体物源条件、降雨条件及滑坡——泥石流耦合作用关系等,分析苏家沟泥石流灾害的形成原因。在此基础上,对苏家沟泥石流易发程度、发生机率、活动规模、活动强度、溪沟堵塞程度、发生频率等方面进行泥石流活动危险性技术分析,判定该泥石流综合致灾能力强,并提出了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罗筱延 《人民长江》2003,34(1):50-51
金沙江下游及毕节地区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自1991年建立以来,根据长江上游水土保持委员会制定的预警工作方针,采取建立健全预警机构、依靠政府齐抓共管、全面开展群测群防预警、抓好监测预警制度建设、提高预警科技水平等5个方面的预警策略,对23次滑坡、5次泥石流灾害进行了成功预警,有效保护了9 076人,11 750万元的生命财产安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将滑坡、泥石流灾害损失降低到了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14.
浅层滑坡汇集形成的沟谷型泥石流具有突发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往往会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减少泥石流造成损失的最有效途径是尽早发现、快速识别地质灾害潜在点。以福建省浅层滑坡诱发的沟谷泥石流为研究对象,选取沟床纵比降(J)、流域面积(A)和地形综合值(T)作为沟谷泥石流的识别因子,在已有的预警方法基础上,通过分析沟谷型泥石流的地形特征,提出了快速识别浅层滑坡诱发沟谷型泥石流的指标参数模型,并采用多个地区的易发性沟谷进行了精度评估。结果表明:该模型识别的结果和实际情况吻合度高,覆盖率达89%以上;当流域满足A≥0.03 km2,J≤0.42,且T≥0.28的条件时,滑坡物质易导致沟谷泥石流的发生。所提出经验模型所需的数据是易于测量的地形参数,可简单快速地识别潜在浅层滑坡诱发的沟谷型泥石流,为泥石流预警和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1)1996年7月28日,位于燕山脚下的兴隆县东南部发生了历史罕见的大规模,群发往泥石流。在暴雨中心附近的兰旗营、三道河、蘑菇峪、半壁山等6个乡镇遭受泥石流侵袭,其中较严巨的是前3个乡。在341km2的范围内,山体发生滑坡约1000多处。其中由滑坡转化为沟谷泥石流的有100多处,滑坡上体及泥石流挟带物总量约达100万m3。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2)泥石流不同于一般洪众,就在于它含有大量的团体物质。团体物质的成分、多少及补给方式决定着泥石流的类型、性质和规模。燕山山区把石流大体可分为山坡国泥石钦和沟谷到记石流。…  相似文献   

16.
蝶子沟历史上曾多次发生泥石流,沟内发育大量滑坡、崩塌(滑)及沟道堆积物,而九绵高速恰由沟口穿过,且木座服务区设置于沟口堆积扇体上。因此,预测评价沟内泥石流爆发的危险性对九绵高速的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论述了蝶子沟泥石流的流域特征及形成条件,对蝶子沟泥石流进行危险度分析,并根据评价因子与危险范围指标的关联度建立了泥石流危险范围预测模型,进而对蝶子沟进行危险范围预测。结果表明,蝶子沟具有爆发大型泥石流的条件,危险级别为高度危险,泥石流堆积对九绵高速木座服务区构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7.
在深入分析地质灾害发育现状的基础上,研究了兰州市地质灾害的类型和发育规律。兰州市突发性地质灾害的类型主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等四种类型。滑坡类型以混合式、中层、小型黄土滑坡为主,崩塌类型以人为黄土崩塌为主。区内滑坡、崩塌呈带(片)状分布,多在特定的岩土体中,集中分布于人为活动强烈的地段,而且分布因地貌而异。兰州市泥石流以小型、沟谷型泥石流为主,其沿河岸呈线状分布,与人类工程活动相关联。地面塌陷属于开采煤矿、人防工程、采砂洞和回填不当引发形成的,造成以点状分布的地面塌陷。  相似文献   

18.
1996年7月28日,位于燕山脚下的兴隆县东南部发生了历史罕见的大规模,群发性泥石流。在暴雨中心附近的兰旗营、三道河、蘑菇峪、半壁山等6个乡镇遭受泥石流侵袭,其中较严重的是前3个乡。在341km^2的范围内,山体发生滑坡约1000多处。其中由滑坡转化为沟谷泥石泫的有100多处,滑坡土体及泥石流挟带物总量约达100万m^3。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19.
GIS在地质灾害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一个实用的地质灾害信息系统,该系统将RS和GIS引入到大型水电站水库区的环境地质应用领域,主要结合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库区环境地质调查进行,以GIS为技术手段,在基础GIS软件平台上进行二次开发,建立了以库区滑坡、泥石流为主的地质灾害信息系统,研究水库区滑坡、泥石流的空间分布、发育规律、稳定状态及可能给工程建设和移民选址带来的不利影响.系统实现了地质灾害的图形、图像、文字、数据的统一管理,结合重点滑坡应用稳定性评价的分析软件,使分析结果反映在各种专题图件上,快速、准确地输出.  相似文献   

20.
我国西南山区滑坡泥石流灾害常发,滑坡泥石流灾害体运移堆积的范围是开展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以云南省哀牢山地区水塘镇芭蕉树滑坡泥石流灾害为研究对象,利用Voellmy流体运动模型进行灾害体运移堆积全过程数值模拟反分析,获取数值模拟模型参数。利用反分析得到的模型参数建立与芭蕉树滑坡泥石流所处地质环境条件相似的戛洒镇南恩小学滑坡数值模型,进行滑坡泥石流灾害运移堆积过程模拟分析,模拟结果与野外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结论符合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