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曾国强  何锋 《建筑安全》2015,30(1):34-37
某小区边坡支护体崩塌成因,边坡垮塌后通过所采取的排桩与悬壁式加肋挡土墙进行组合支护。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湖南省内高速公路边坡的各种破坏形式进行分析,得出边坡垮塌的原因,针对不同类型的边坡垮塌提出了相应的防护措施,以供设计施工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3.
以湖北省武汉市阳逻区某商业开发项目基坑边坡垮塌事故实例为背景,分析边坡垮塌原因,判定造成边坡垮塌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水、高岭土和施工质量,根据边坡破坏临界条件进行滑带土参数反演,并对造成边坡破坏的高岭土地层因子和施工质量因子进行量化对比,得出高岭土为引起边坡破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以某高速公路养护工区土质边坡开挖过程中局部垮塌及防护处治过程为例,分析了抗滑桩支挡弱膨胀土边坡垮塌原因和机理,提出了该类边坡设计时应特别考虑防水保湿等影响因素,在边坡施工落实设计意图时,除落实边开挖边防护、分段开挖、跳槽开挖等边坡常规施工措施外,要重视膨胀土的超固结水平推力作用,必要时要采取先支挡后开挖的工艺措施,防止施工过程中的边坡垮塌和质量安全事故。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针对大兴至思南高速公路第DXTJ-9合同段高边坡二次垮塌问题,通过对坡区工程地质特征、边坡岩体性质及坡体稳定性评价最终确定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6.
某别墅位于边坡坡顶附近,陡坡坡脚为某汽车4S店钢结构厂房,该边坡长度大且高陡,坡体不稳出现局部垮塌,直接威胁到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场地边坡的工程地质特征,结合场地边坡的平面布置要求,该边坡采用格构梁结合锚索与细石混凝土联合支护体系进行永久性支护。实践证明,混凝土格构锚固体系应用于建筑近处边坡加固是可行的,且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高烈度震区岩质边坡的失稳垮塌已成为制约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的重大问题。以成兰铁路沿线大型顺层边坡控制工程为依托,针对地震荷载下顺层岩质边坡响应特性和抗滑桩控制效果,采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数值计算模型,分析了不同振幅、频率及地震波持续时间对不同厚度顺层边坡位移幅值的影响规律。并通过地震作用下有无抗滑桩的顺层岩质边坡的承载特性,分析了抗滑桩的阻滑效应。数值分析结果表明:顺层岩体边坡滑体累积位移随地震荷载振幅呈抛物线式递增,随振动时间线性递增,而随滑体厚度增加线性递减,且高频地震波对顺层边坡的影响越小。此外,双排抗滑桩在顺层岩体边坡加固中的抗震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8.
结合东北某工程膨胀土深路堑边坡垮塌实例,分析了造成边坡垮塌的原因,提出上部采用边坡防护,下部采用明洞加围护桩相结合的处理方案,并对处理方案进行对比,优化防护设计,通过现场实际测量的数据表明:对于东北膨胀性土、地质围岩较差的情况,围护桩加明洞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人工边坡排危抢险工作程序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对多个人工边坡垮塌后排危工作实施过程及效果的经验总结,探讨了人工边坡排危工作的程序、方法、要求及特点,其边坡排危经验可供制定相关技术标准参考。  相似文献   

10.
张军  史飞  陈红敏 《四川建筑》2011,(6):112-114
文章分别从构造概念和力学计算两个方面对一实际工程中的挡土墙垮塌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采用了有限单元法对边坡的土压力进行了计算,通过对比分析对垮塌原因做了较为准确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
针对山西蒲县某不稳定斜坡的发育现状、变形趋势,分析了斜坡形成原因,经过斜坡稳定性计算,提出相关治理设计措施,以确保治理后的斜坡稳定,保证坡下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2.
不同形态坡地小区规划的构思理念和总体布局有所不同,所产生的形式和风格也有较大区别,而欲为居住者塑造一个生态型居住模式的思路是一致的。本文分析了两种不同坡地生态式居住小区规划,提出了要善待坡地建构。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云和县低丘缓坡开发土方平场工程通过采用犁耕机进行松土施工,对周边建构筑物和居民等不会造成环境影响,达到环保安全的目的,为今后低丘缓坡开发项目提供一种可行性的施工方法。该文介绍了犁耕机松土的适用范围、原理、施工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及质量安全环保措施。  相似文献   

14.
基于边坡稳定性分析原理和锚杆支护计算方法,在考虑黄土结构性影响的条件下,分析论证了发生破坏的某黄土工程边坡的失稳原因。通过对边坡的稳定性分析,针对既有建筑给排水管网渗漏形成的土体增湿而造成的黄土工程边坡失稳状况,给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陈铭  吴涛  伍超 《华中建筑》2014,(9):78-82
山地居住区地形复杂,居民的出行方式主要是步行,影响居民出行方式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出行的舒适性,步行的体能消耗是影响舒适性的生理指标。该文将居民的生理因素与山地居住区步行空间的形态有机结合起来,根据运动生理学的相关理论,建立山地步行体能消耗的相关模型,总结了山地步行中坡度、速度、距离以及高差之间的关系,探讨了结合运动生理学的山地居住区步行空间形态的设计方法,并以恩施市连珠畔岛小区的步行轴线上的空间形态为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杨玉玲 《山西建筑》2011,37(12):53-54
介绍了锚索框架结构加固边坡的基本原理,分别描述了锚索锚固边坡的工作机理及框架梁加固边坡的机理,讨论了它们在边坡支护中各自发挥的作用,指出锚索、框架和边坡变形体是形成完整的支挡结构不可或缺的部分,并列举了三种锚索框架结构的计算模型,以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7.
以建于上世纪60年代前后、不成套危旧住宅为主的上海闸北区彭三小区为例,总结了城市旧住宅区平改坡、保留扩建厨卫、原地拆除重建、局部小组团拆除新建乃至小区整片拆除、整体规划改造等不同的原地改建方式以及其实践的启示,试图探索城市不成套危旧住宅区以非动迁、原地改造方式改善居民居住条件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地表水入渗环境下边坡稳定性的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自然界中,边坡的失稳(可导致滑坡)与地表水入渗补给条件下的地下水参与有关。通过理论和实践研究,地下水对边坡的作用可以概括为5个方面:(1)岩土体及结构面的软化;(2)静水压力;(3)动水压力;(4)岩土体含水量和容重的增加:(5)水.岩物理化学作用。为了解上述作用,鉴于模型试验是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有效手段,开展了边坡稳定性模型试验研究。试验中,模拟了一含软弱夹层的均质边坡模型。通过应用相似条件,得到了均质边坡稳定性与地表水入渗量历时关系曲线。在试验过程中,主要考虑了4类模型:(1)后缘裂隙充水模型:(2)前缘洪水涨退模型:(3)坡面降水模型;(4)各种补给并存模型。最后,得到了可用于边坡失稳控制的两点成果:(1)累积入渗水量与边坡变形量的关系;(2)边坡危险入渗水量。  相似文献   

19.
 边坡的动力稳定性分析一直是岩土工程领域的难点。为研究矢量和法在三维边坡动力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从三维均质边坡出发,给出了一种将矢量和法与动力有限元法相结合的三维边坡动力稳定性分析方法,并给出其具体计算过程。最后,将该方法运用到大型堆积体边坡的动力稳定性分析中。该边坡的动力分析表明,三维边坡动力响应规律受地形的影响很大,堆积体对地震波具有较好的吸收效果;在6.5级地震(峰值加速度0.2 g)作用下,稳定性计算表明,堆积体Q1与Q2的平均安全系数分别为1.47,1.23,最小安全系数分别为1.33,1.18,可认为边坡在该地震荷载下能够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20.
黄土公路阶梯状高路堑边坡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黄土公路阶梯状高路堑边坡的稳定性状,依托阎良—禹门口高速公路黄土高边坡工程,对非扰动黄土阶梯状高路堑边坡模型进行离心试验研究,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阶梯状高路堑边坡稳定性进行数值分析,深入研究黄土公路阶梯状高路堑边坡的变形发展过程、破坏特征及其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非饱和黄土阶梯状多级矮坡在发生破坏前会发生明显的侧向变形,最大水平位移发生在1/3坡高且向内平距2/3坡脚处,边坡的变形存在先垂直、后水平的特点;非扰动黄土边坡发生侧向变形时,在坡内存在很短距离的无水平应变区;黄土阶梯状多级矮坡的稳定性主要受宏观坡率的控制,高边坡的整体稳定性不受次级矮坡的影响;阶梯状多级矮坡利用黄土的直立特性,采用大于70°坡角的多级矮坡来消除降雨对坡面的冲刷,可最大限度地增加坡面的降雨入渗量,减少坡面产流,为防护边坡植物的生长创造好的立地条件。阶梯状多级矮坡是黄土地区公路路堑边坡较好的一种坡型,具有良好的工程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