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电网稳定防线实时监测与分析系统通过采集实时和未来方式的电网运行数据,将实时的稳定水平计算、短路电流计算结果与电网稳定限额、继电保护定值进行校核,以确保第一道防线的安全;通过采集安全自动装置实时数据,并模拟实际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2.
在明确电力系统安全稳定三道防线具体定位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安全稳定措施典型配置及安徽电网安全稳定控制措施配置现状,通过安徽电网2008年峰荷方式下单一故障及多种严重故障扰动的仿真计算.对安徽电网安全稳定措施适应性进行了研究.还对安徽电网发电机组同调性和振荡中心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安徽电网二、三道防线的配置原则、二、三道防线措施的协调控制关系,给出了二、三道防线之间的协调配合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满足电网运行风险"实时分析、预先调控"的安全性要求,提出计及安全稳定二、三道防线的电网运行风险评估方案,解决安全自动装置(安自装置)执行效果与电网实时运行缺乏互动的问题。该方案基于可扩展标记语言XML描述安自装置当值控制策略及定值,在线实时传送至在线动态安全评估系统。在线动态安全评估系统按启动逻辑、动作逻辑和控制设备三元素建立安自装置控制策略模型后,结合电网实时运行数据,评估安自装置当值控制策略在电网预想故障场景下能否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进一步根据599号令等有关条款,统计安自装置动作切除设备所造成的电力安全事故事件等级,实现安自装置动作后果的风险评估。该方案首次在广东电网实际应用,效果表明该方案能够计及二、三道防线安自装置当值控制策略的影响,提升在线动态安全评估结果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电力信息化》2010,(11):84-84
山西电网安全稳定实时预警协调防御系统日前成功投运。通过构建“电网实时监视-扰动识别及告警-稳定分析评估及辅助决策-实时紧急控制及安自装置离线策略校核-第三道防线校核”一体化监控平台,统一了电网全过程分析的仿真计算模型和参数,实现了电网在线安全稳定分析评估、调度操作前模拟潮流计算及暂态仿真,以及离线方式仿真计算,为电网调度、运行方式安排、网架建设提供了先进的监控及计算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5.
云南电网异步联网后,直流闭锁故障对电网频率稳定的影响将成为影响电网运行安全的主要因素。文章结合云南电网异步联网运行特性,通过电网典型运行方式分析了不同直流故障对电网频率稳定的影响,校核了电网安全防线的适应性,展现了云南异步联网后的频率稳定问题。  相似文献   

6.
文中首先总结了独立局域电网网架结构的特点,结合国家推进售电侧改革的发展趋势,分析了独立局域电网普遍存在的安全稳定问题。以某独立局域电网为例,提出了三道防线建设方案,对稳定控制系统、低频低压减载、高频切机、失步解列配置方案涉及到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阐述,并通过实时数字仿真仪(RTDS)仿真试验和离线仿真验证了方案的适用性,对在线实时稳定控制系统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最后对独立局域电网三道防线的建设原则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7.
世界范围内的多次大面积停电事故越来越引起人们对电网安全稳定的关注。对电网进行实时的稳定评估,提供紧急控制策略,实现电网安全稳定性的在线监测和预警是位于“三道防线”之前的一个重要分析工作。随着电力市场改革的深入发展,如何提高市场环境下大电网的安全性也是需要深入讨论的问题。对电网安全稳定性的在线监测和预警以及市场条件下的处理输电阻塞等两个方面内容进行研究,为大电网安全防治提供有效的研究思路和初步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受扰电压轨迹的暂态失稳判别技术的主要机理及算法实现步骤,以2014年贵州六盘水地区电网为研究平台,研究电源密集送出地区电网的安全稳定问题,揭示电网运行风险。通过对六盘水地区电网实际系统进适应性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受扰电压轨迹的暂失稳判别方法简单可靠、判别速度较快,且无需健全的广域测量环境。根据主要站点母线电压进行监测设计,提出紧急控制系统的示范应用方案,将其与传统安全稳定控制系统有效配合,并作为电力系统第二道防线的后备,保证了电网更加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9.
安徽电网动态监测预警与辅助决策系统的建设实现了从安徽电网的离线分析向动态分析的飞跃,提高了安徽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水平。介绍了安徽电网动态监测预警与辅助决策系统的结构和数据源,详细分析了安徽电网动态监测预警与辅助决策系统在电网实时动态监测、电网在线稳定计算分析、电网运行辅助决策和电网运行方式研究等功能与应用情况,并讨论了电网动态监测预警与辅助决策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韩悌  柯贤波  霍超  韩连山   《陕西电力》2020,(4):9-12,27
随着西北电网新能源的快速发展与直流外送规模持续扩大,当前多直流、高比例新能源电网应对严重扰动能力不足,电网的暂态稳定问题制约了直流外送水平和新能源消纳能力。定性分析了大功率直流冲击、高占比新能源对电网稳定性影响,从加强电网规划、强化电网安全稳定三道防线、加强新能源发电低电压穿越适应性及新技术应用等方面,提出了增强电网稳定水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针对传统农村低压电网监测的不足,介绍了一种基于ARM处理器LPC2210的电网监测系统.详细阐述了的软硬件设计.通过嵌入式ARM实行低压电网参数的实时监测,证明了该系统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数据实时性及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概述了变电站GPS在线监测系统的结构及原理,分析和总结了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运行结果表明,系统实现了对全网GPS实时监测的目标,提高了电网稳定安全运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3.
输电线路三射频物联无线网桥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输电线路电压等级与输送容量的不断提升以及电网分布范围越来越广,实时、远程监控输电线路运行状态已成为输电线路安全运行的重点工作之一。通过低廉、可靠的无线专网可以有效减少租用公用数据网的通信费用,增加通信带宽,降低数据安全风险。将视频图像和传感数据实时传输到线路监测中心后,管理人员可以在线路监测中心实现对设备的远程实时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保障输电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并且可以通过在无人机和人工巡检终端搭载无线专网模块,实现无人机和人工巡检终端设备实时视频和数据的传输。实践证明,无线专网技术的应用可以使输电线路监测系统具有实时性、大数据量传输、高质量的视频图像以及更好的稳定性,以支持输电线路运行状态感知、预警、分析、评估等工作。  相似文献   

14.
为了监测OPPC的运行温度及提供融冰参考的信息,对新的OPPC线路配置了实时温度监测系统。文章研究了各种实时温度监测技术,分析了DTS监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DTS技术提供了一种对OPPC运行温度进行精确监测的方法,该方法得到的实时温度数据可作为运行中线路载流量控制、融冰监测等的参考。该技术的应用对提高线路监测技术水平和促进电网智能化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利用动态监测增容技术提高输电线路输送容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之银  金珩 《电力建设》2007,28(12):51-54
利用动态监测增容技术, 对现有电网进行技术改造, 是实施电网技术升级、提高现有电网输送能力的有效措施。该技术由输电线路实时输送限额管理系统来实施, 系统主要由安装在导线上的多台在线导线监测装置( 监测导线温度、环境温度、日照强度) 、系统主站、无线通信网络和调度实时数据系统组成。通过在华东电网多条500, 220 kV 线路上的试运行, 证明该系统满足线路的运行条件, 符合调度运行要求, 达到了线路增容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综合防御体系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综合防御体系的框架.从一般安全理念出发,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综合防御体系可由电力系统安全保障体系(即主动安全体系)和电力系统稳定控制系统(被动安全体系)构成.电力系统安全保障体系(主动安全)是指提高电力系统安全性和可控性的措施;电力系统稳定控制体系(被动安全)是指保证电力系统受到扰动后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的措施.电力系统安全保障体系(主动安全)可分为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坚强的电网结构,为电力系统安全奠定坚实基础;第二道防线是最优的自动控制系统,提升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水平;第三道防线是安全的运行方式,保证电力系统运行在安全水平.电力系统稳定控制体系(被动安全)就是传统的电力系统安全稳定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快速切除故障元件,防止故障扩大;第二道防线是采取稳定控制措施,保持系统稳定运行;第三道防线是系统失去稳定时,防止发生大面积停电.  相似文献   

17.
计及通信信息安全预警与决策支持的停电防御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以特高压互联为骨干网的坚强智能电网的发展,以及能源互联网的兴起,传统的电力系统和通信信息系统融合已成为一种必然。通信信息系统的异常(包括自然故障和恶意攻击)给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带来的影响也已显现,而且会越来越大。因而在进行电网的停电防御时,必须计及通信信息安全的影响。文中提出了通信信息三道防线的概念,并实现了能对通信信息风险进行预警、对通信信息故障进行决策支持的通信信息安全防御系统;提出了电力和通信信息融合的电力系统停电防御架构,以及计及通信信息安全预警与决策支持的停电防御系统的实现方法。算例表明,计及通信信息及其风险后,将会提高电网停电防御系统的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可靠性及经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