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考测点导航 2002年《考试说明》第四部分现代文阅读中“分析综合”第(2)条明确规定,高考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c级。本考点包括两项要求:一是分析文章结构,二是把握文章思路。分析文章结构,即根据文体的特点,分析文章的开头、结尾,段落层次,过渡、照应的安排:  相似文献   

2.
考点指津1.文章的结构是文章内部的组织和构造,它包括线索和脉络,层次和段落,过渡和照应,开头和结尾等成分。文章的思路是指作者在写作时思维发展的线索,在文章中体现为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2.段落之间、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逻辑地位可归纳为三种:第一种是“承递”,思维纵向延展;第二种是“并列”,思维横向扩展;第三种是“总分”。文章是一个完整的逻辑结构,其中的段与段、句与句并不都处在同一层面上,往往呈现出“网络”状的结构状态。  相似文献   

3.
高中三年来,我们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了一百多篇文章,同学们平时在课外看的文章更是不计其数。文章的体裁内容不同,其结构形式也会千变万化,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文无定法”。但一般说来,文章还是有些基本结构形式的,诚如孟子所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掌握了这些基本结构形式,阅读起来就能更快地剖析结构,把握思路,理解主旨,写作起来就可避免结构松散、思路不清的毛病。因此,在总复习中,我们以教材为例子,既作为培养阅读能力的材料,又当作学习写作的范例,引导学生与作者一道思考,理解写的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要这样写。我们的具体做法是:从高中  相似文献   

4.
金杭梁 《小学语文》2009,(10):39-40
【案例】人教版六年级上册21课《老人与海鸥》教学片段师:读一篇长文章要善于理清文章的思路。我打个比方:你们从教室下楼梯、进操场、出大门左拐,拐弯进入大门口,一直走,走到我们这座礼堂,这是你从教室来到礼堂的线路,行走的线路。是不是呀?作者写文章脑子里也有一条“线路”,就是他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这就是作者写文章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考点说明 ]评价 ,就是评定所提供的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在文中所表现、流露出来的观点态度等的高低好坏。这与“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中心思想”不一样 ,也与“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不一样。一是能力层级不一样 ,“评价”与“鉴赏”都属于最高层级 ,E级 ;“分析、归纳、概括”属于“分析综合”层级 ,C级。二是虽然研究对象相同 ,都是“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但一个重在客观分析综合 ,是什么就说什么 ,一个重在主观评价优劣 ,说出优与劣、高与低。当然 ,“评价”必须以“分析综合”为基础 ,不能脱离原来文章 ,…  相似文献   

6.
[考点说明 ]结构就是思路的具体展现 ,我们阅读时只有把握住文章的结构 ,理清文章的层次 ,包括段与段之间、语段内部的层次 ,以及体现这种结构和层次的表现形式 ,才有可能真正理解文章。恢复高考以来 ,对这一考点几乎是没有停止过考查 ,而且在形式上不断变化。除了插句、层次划分等常用形式 ,还有许多变式 ,如用简答题的形式来检测 ,如通过填写图表 ,进行图文转换 ,如通过调整顺序 ,通过编写提纲 ,通过添加标点等形式 ,更有甚者 ,声色不露地考查结构层次和表现形式。[备考指导 ]1 通过研究和扫描 ,便有针对性地复习与训练。如语段内的复杂层…  相似文献   

7.
阅读文学作品,首先应注意理清文章的思路,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叶圣陶先生说得好:“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这里所说的“遵路”,也就是指明白了作者的思路就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作者思路清晰了就等于抓住了文章的“纲”。不言而喻,“纲举”才能“目张”,这样我们才能从宏观上把握文章内容,进而对那一行行文字的含义一目了然,对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或者是所寄托的思想一览无余。那么,应如何把握文章思路呢?我认为有四法可循。一、抓文章体裁特点法文章因文体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结构规律,因此我们阅读时,可以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来理清作者的写作…  相似文献   

8.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常常要引导学生给课文划分段落,分析文章的层次结构,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学到谋篇布局的技巧,思维能力得到训练。文章的层次与段落之间有何区别,本人结合教学实际谈一点拙见,供参考。层次与段落的区别,我的理解,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段落是对文章内容而言,是指文章各部分内容叙述的顺序,有“换行错路”的明显标志。两层次则是作者围绕文章中心思想考虑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也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是怎样一层一层表达的。是作者写文章时思路的顺序。某一层意思,就是作者在这部分内容中想说明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一、教学目的: 1.复习议论文观点和材料的关系的知识,重点领会议论文的思路和结构。2.继续体会议论文语言准确、严密、鲜明的特点。3.理解渗透在课文中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提高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防止“和平演变”的思想觉悟,培养实事求是、虚心倾听他人意见的作风。 二、重点、难点、考点: 1.重点:熟练掌握探求作者思路和认识文章论证结构的门道,从而总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2,难点:①明确《别了,司徒雷登》一文的思路和结构;②根据内容采用恰当的论证结构以及多种论证结构的综合运用。3.考点:①语言、文字、词语方面:如“拙劣”、“贻误”、“寒伦”的读音;“天网恢恢”、“责无旁贷”小“恢”“贷”的语素意义:“如意算盘”、“庞杂”、“冗长”的感情色彩。②句子“抽象  相似文献   

10.
叶圣陶先生说:“教学生阅读,要把课文分段,无非要学生辨明这个先后次第。”这里的“先后次第”,显然是指文章本身所体现出来的作者的思路。这是读书方法的一条重要理论。文章的思路,就是作者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一) 叶圣陶先生曾把识字写字,用字用词,辨析句子和文章结构,称为学习语文的四项基本功。“文章结构”指文章中各种材料的搭配和排列,涉及到构思选材,谋篇布局等方面。文章的条理,就是文章的思想条理,就是文章的层次。文章的条理依存于文章的结构形式之中,从结构上,就可以看出作者的思路。叶圣陶先生说,看整篇文章,要看明白作者的思路。要看它怎样开头,怎样写下去,跟着它走,并且要理解它为什么这样走。再往细处说,第二段跟第一段有什么关系,第三段跟第二段又有什么关  相似文献   

12.
古语道:“意在笔先。”写文章贵在立意。所谓立意,就是确立中心思想。立,就是确定;意,就是中心思想。我们写一篇文章,总有一个目的,通过文章,我们要告诉别人一点什么东西.就是表示自己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喜爱什么。厌恶什么。这就是写文章的目的.回答“为什么写这篇文章”的问题,这就是文章中心思想。文章的中心思想对一篇文章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文章中材料的取爵、结构的安排、表达方式的运用。都以表现中心思想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文章的过渡问题属于文章结构的范畴,文章结构,是文章内部的组织、构造。它不仅是一个写作技巧问题,也是作者的思想认识在写作方法上的反映,是作者“思路”的体现。无论哪一篇文章,它的结构总是和作者对事物的认识、理解及其思想脉络紧密相关的。作者用文字把自己的认识理解一个层次连着一个层次反映出来,表现在文章结构上便是一个段落接着一个段落。层次与层次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这种“连”和“接”,有的紧密无缝,成一条直线;有的便不那么笔直,中间有转折,有跳跃。在这些层次之间、段落之间有转折或有跳跃的地方,作者常常采取一定的办法来过渡,承上启下,使层次之间、段落之  相似文献   

14.
文章的思路是作者对客观事物观察和思维的反映,体现了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条理。思路是文章的一条主线,文章的具体内容无不紧紧围绕这一主线展开叙述。抓住思路,就抓住了文章脉络,抓住了“纲”。实践证明,认真抓住文章的思路进行课堂教学,能使学生学会读书方法,提高自学能力。思路教学抓得得力,能使语文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里谈谈我们一点不成熟的做法。  相似文献   

15.
怎样指导学生读书,培养其读书能力,使他们不但“肯读书”,而且“会读书”呢?我们在文章的篇章结构教学方面做了一点尝试。那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层次脉络,掌握文章的篇章结构,让他们沿着作者的思路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对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很有好处。  相似文献   

16.
大连市的王丽老师来信问 :小语第10册教材很强调文章条理的训练 ,那么 ,什么是文章的条理?什么是作者的思路?二者有什么关系?对小学生应从哪个年级开始强化文章条理的训练?怎样训练?教材中的《读写例话》说 :“读一篇文章 ,抓住主要内容 ,掌握中心思想还不够 ,还要看看中心思想是怎样一层一层表达出来的 ,也就是要理清文章的条理。”《教师教学用书》在有关说明里也写道 :“理清课文的条理 ,也就是把握作者的思路。”在阐述读写例话时又说 :“……还要了解文章的叙述顺序 ,看看中心是怎样一步一步表达出来的 ,即理清课文的条理。”综…  相似文献   

17.
刘新明 《新高考》2011,(3):14-15
一轮复习重视基础和积累,二轮复习则必须重视规范和技巧。在复习中,只要掌握了一些规律性的答题技巧和应试策略,就一定能在文学作品类阅读的解题上取得良好的效果。解答好文学作品类阅读题,我们首先要明确"考什么"。文学作品类阅读考点主要有六个方面:①词、句在文中的含义;②筛选、整合文中信息;③分析文章思路、结构;④归纳、概括文章要义;⑤概括文章观点态度、中心主旨;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相似文献   

18.
高三语文复习的思路历年来都被界定为“课文复习、考点梳理、综合训练”三轮,但课文复习究竟应该怎么搞,按单元,按文体,还是别的?一直众说纷纭,但有一个共识那就是教材无疑应是第一轮复习的重点,而复习什么,怎么复习、复习多久,一直困扰着我们。按单元无疑会拖长复习的时间,耗时费力,得不偿失;按文体,又会徒增混乱,且太过笼统。而且,有一个致命的缺陷不容回避,那就是低能级的“识记”可能会得到全面关注,其余“理解、分析、综合、应用、鉴赏、评价”只能够“蜻蜓点水”般一掠而过,这自然与高考对学生较高能力的要求相距甚…  相似文献   

19.
阅读,不能不理清文章的思路。思路是作者谋篇布局的思想轨迹。理清了思路,文章的“文脉”就摸住了,文章的整体结构也就了然于胸。思路的基本格式有很多种。论说文的思路格式大致分三种,一是层进式。即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递相衔接,向前推进。二是并列式,其特点是思维的横向扩展,部分与部分之间所表现的内容大体是并列的两个或几个方面。并列的内容形成对照。则为“对照式”。当属并列的形式之一。三是总分式,这是一种统属性质的关系,即先总说后分说。或者相反。  相似文献   

20.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是中考阅读理解考查的重点,也是最基本的阅读能力之一。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结构就是这种思路的具体展现。我们阅读时只有把握住文章的结构,理清文章的层次,包括段与段之间以及段落内部的层次,才能真正把握思路、理解文章,达到读懂文章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