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黄河山陕峡谷保德-克虎段高阶地砾石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野外考察发现山西黑峪口地区存在七级阶地序列,其中上覆红粘土的T6、T7阶地为晚第三纪阶地.对该区阶地上砾石的岩性和粒径进行了研究,岩性对比表明,T6、T7阶地上砾石的岩性与黄河低阶地上砾石的岩性相似,而与东西向的蔚汾河阶地岩性差别较大;上下游之间对比发现,灰岩砾石岩性由保德地区占主导地位到克虎地区退居次要地位,灰岩砾石的粒径也从上游向下游变小,说明该区晚第三纪阶地并非东西向河流形成的,而是古黄河或古南北向水系的产物.T7阶地上覆盖厚度70m以上的粉、细砂层和晚第三纪红土层,磁性地层研究表明,该层的底部时代在6.8Ma左右,T6阶地上覆红粘土的底部年龄在3.3Ma左右,山陕峡谷由北向南流的古河流在6.8Ma之前已经形成,T6阶地的形成时代与青藏运动A幕相对应.青藏运动A幕以来河流在该区下切了160m,平均下切速率约为青藏运动A幕以前平均下切速率的5倍以上.  相似文献   

2.
北京西山清水河马兰台的形成时代与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沉积学论证马兰阶地是气候阶地,关键在于进行砾石层的大筛分,马兰期砾石层9个样品和现代清水河河床16个样品大筛分的结果表明,马兰期砾石层属于冰缘气候条件下的河流沉积,根据顶部古土壤层和下部砂质粘土层的^14C测年数据,确定马兰期砾石层出露部分的堆积年代为距今30000-13000a B.P.,马兰阶地大约形成于11000a B.P..。  相似文献   

3.
青藏高原是一个正在快速隆起的地块,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对高原隆升显得尤为重要。在那陵格勒河两岸形成并保留下多级阶地,阶地阶面的宽度及阶坎的高度不一,表明新生代青藏高原隆升速率的不均一性。那陵格勒河南岸额尔滚赛拉图第四纪阶地上部砂砾石层中发现了非常典型的新构造运动证据——牵引褶皱、断层蚀变等地质现象实体,通过ESR同位素测年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初步推算青藏高原在晚更新世以来隆升速率为0.62 mm/a,4.3ka以后测区有一次构造活动,将全新世冲洪积砂砾石层逆冲推覆到晚更新世Ⅱ级阶地之上,并在全新世地层中形成保存了具指示意义的牵引褶皱和断层蚀变带。  相似文献   

4.
江北砾岩是河流砾石层在地表经胶结形成的沉积岩,长期以来地学界对其成因未有定论.本研究采用14C法对江津油溪剖面江北砾岩胶结年代进行测定,用滴定法和原子吸收光谱仪对填隙物的Fe2O3、FeO、CaO、MgO及Fe2O3/FeO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江北砾岩的胶结年代为距今1.34万~2.43万年,晚更新世晚期末次冰期的干冷气候可能是江北砾岩胶结成岩的主要原因;下部松散砾石层填隙物氧化物特征为:Fe2O3含量及Fe2O3/FeO比值较高,FeO、CaO、MgO含量较低;胶结砾岩填隙物的氧化物特征则相反.  相似文献   

5.
作者曾对马角坝地区之陈家坝——二郎庙间的梓潼河一至三级阶地砾石层开展粒组分析工作,共测六个点,砾石测量点的分布见图1。图中№1a为陈家坝附近一级阶地测量点,№1b为王家崖南面二级阶地测量点,№1c为陈家坝三级阶地测量点;№2a、№2b、№2c分别为二郎庙附近一级、二级、三级阶地测量点。兹将以上各阶地砾石层的岩相特征及岩组分析结果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成果表明:(1)宜昌附近的长江河谷共形成五级阶地。第一级属堆积阶地,组成物质为全新世灰褐色、黄褐色亚粘土、亚砂土和含砂砾石层。其余属基座阶地或石质阶地。基座上的覆盖层,第二、第三级阶地为更新世晚期红黄色、棕黄色亚粘和砾石层,第四、第五级阶地为更新世中期网纹红土和砾石层。第一级阶地固组成物质同新高温时期长江上游的特大洪水在三峡出口造成的局部性加积有关,又属气候阶地。(2)但是,宜昌以东的古老背只有四级阶地,峡内巫山却有十级。这种阶地级数的不相一致性,同峡内外地壳运动的差异性、侵蚀作用和堆积作用的差别性都有密切的关系。(3)更新世晚期,长江在三峡出口堆积了宜昌坝和西坝,全新世中期又堆积了大块石垄和葛洲坝,形成特别巨大的呈一字形雁阵式排列的山前冲积扇复合体,把长江分割成大江、二江、三江和四江。四江已或为长江故道。(4)大块石垄可能是新高温时期长江上游特大洪水来临时峡内某一河段地质地貌条件同时发生突然的大规模的异常变化造成的。(5)南津关湾道是在特定的水流、边界条件下长江自身河流运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河南黄河-洛河地区地貌结构与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河流阶地发育与地文期的理论分析了豫西黄河—洛河地区的地质背景、气候特点和古地理环境,探讨了研究区的石山、黄土和河流地貌特征。提出:1)嵩山、熊耳山和外方山发育有四级古夷平面。嵩山的垂直地貌特征表现为以嵩山为中心,呈中山、低山、丘陵和河谷平原的地貌格区。2)河洛地区三门峡孟津段黄河有四级阶地,均为基座阶地。第Ⅰ级阶地面拔河20 m,厚度2 m,上覆10 m厚黄土,其中冲积黄土厚5 m;第Ⅱ级阶地面河拔60 m,砾石层河拔40 m,厚度3 m,上覆8 m厚的冲积黄土和12 m厚的马兰黄土;第Ⅲ级阶地面河拔140 m,厚5 m,上覆20 m厚的冲积黄土和25 m厚的马兰黄土;第Ⅳ级阶地面河拔290 m,其通过黄土台塬、黄土丘陵与石质山地相连。Ⅰ—Ⅳ级阶地的基座均为Q_1三门组和Q_2陕县组地层。以最高一级阶地的出现为依据,说明本段黄河形成于晚更新世早中期,较兰州段黄河和晋陕段黄河晚。3)洛河有三级阶地,第Ⅰ级阶地面距河面5~25 m,砾石层上有8~10 m厚的冲洪积、坡积红色松散物;第Ⅱ级阶地面距河面50~65 m,砾石层上有15~20 m的洪积物覆盖;第Ⅲ级阶地面河拔95~115 m,砾石层厚20 m左右,其上覆盖5 m厚的洪积、坡积及5 m厚的马兰黄土。4)在研究颖水河谷平原(登封盆地)河流阶地地貌时,发现塑造盆地的堆积阶地有三级,距河面高程分别是300~320,370~400,450~500 m。在伊洛河下游盆地,有非常发育的河曲,是黄河中下游平原地貌长期发育和演化的产物。5)突破已有看法,认为可把范围在郑州以西、汜水镇以东,荥阳县城以北至黄河河岸的大片地区划分为残塬成因的黄土地形。  相似文献   

8.
 依据广东东部超过32条河流、55处河流阶地、至少25个14C、热释光的冲积层测龄数据等情况,可知:粤东最多有6级河流阶地,最大阶地高度70 m且靠近现代主河床分布。从上游向下游第一级阶地明显变形:龙川县黎咀镇上游为常态阶地,黎咀镇下游至博罗县园洲镇为半埋藏阶地,园洲镇下游进入东江三角洲为埋藏阶地。而且该冲积物时代有渐新趋势,反映晚更新世河源地区的构造抬升较早或速率较快,中下游地区构造逐渐稳定或下沉。粤东至少有12处较典型的剥夷面砾石层。其特怔:① 分布海拔20~210 m,与当地剥蚀台地高度相似;② 位于当地级别最高、分布面积大的河流阶地上;③ 石岩镇玉律、平陵镇、东坑镇、水唇镇、龙母镇张坊等剥夷面砾石层由昔日河流形成,其谷中谷成为今日小河(只有狭窄河床河漫滩,或许有第一级河流阶地),今昔河流发育相隔数十万年;④ 剥夷面有两个倾斜方向:流域内向河谷和向下游倾斜;总体上由南岭向南海倾斜。  相似文献   

9.
晚更新世以来北江和西江的阶地地壳运动及其生产利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北江和西江一级阶地的组成物质以上更新统为主.按地貌与沉积物的相关关系,本文对沿江第四系分层提出了若干见解.一级阶地的沿程变形,北江可分为超河漫滩阶地、半埋藏阶地和埋藏阶地三段;西江分为半埋藏阶地与埋藏阶地两段.晚更新世以来瑶山以西的坪石河段地壳上升为主;以东的乐昌河段直至珠江三角洲,在晚更新世下沉为主;自全新世以来及今后的地动趋势,韶关以北上升为主,以南下沉为主.晚更新世以来瑶山经向构造带和三连一韶关纬向断裂是活动构造带,而其它构造带没有明显活动.珠江三角洲的埋藏阶地是构造下沉和玉木冰后期海面上升共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
指出阳逻、黄冈等地的砾石层为我国东部晚新生代典型古砾石分布区之一,这套砾石层可划分为晚第三纪黄州组和早更新世阳逻组地层。 在青山、阳逻、黄州等地,发现第四纪断裂与褶曲,并对青山、阳逻、汉口三个亚区进行地壳稳定性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阶地砾石层上覆风成黄土的地层分析及其磁性地层学研究,在兰州地区墩洼山黄河阶地和五一山黄河阶地之间发现了一级新的阶地,其形成时代为1.0Ma BP,记录了兰州地区在这一时期发生的黄河强烈下切事件.对黄河第四级阶地(T4)上五一山和枣树沟两个黄土剖面的光释光(OSL)和古地磁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在兰州地区黄河T4阶地的形成时代不是以前所认为的0.6Ma BP,而是0.86Ma BP,从而解决了地貌学界对兰州地区是否存在形成时代为0.8Ma BP左右阶地的长期疑问.兰州地区黄河1.0Ma BP新阶地的发现和T4阶地形成时代的重新厘定为黄河流域的地貌演化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大青山煤田晚古生代沉积砾岩的物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青山煤田晚古生代沉积岩层中共有14个砾岩层。通过岩矿鉴定、重矿物对比分析、砾度测量及不同成分砾石含量统计、K-Ar同位素年龄分析及REE配分模式对比研究。证明晚石炭世早期及早二叠世早期砾岩主要砾石成分是石英砂岩,物源为下伏奥陶系石英砂岩;早二叠世中期砾岩主要砾石为石英岩砾石,夺为震旦纪石英岩;早二叠世晚期及晚二叠世初期砾岩的砾石成分主要为中酸性火山岩砾石,并含有一定量的太石界变质岩砾石,母岩分别  相似文献   

13.
中国西部末次冰期一次强烈的侵蚀事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越来越多的勘探资料显示中国西部主要的江河均不同程度地发育深厚覆盖层.覆盖层剖面从下往上可以分为三层:下部为冲积和冰水漂卵砾石层;中部为多成因的块(漂)卵(碎)石层,往往夹有粉细砂层或砂层透镜体;上部为冲积卵砾石层.年龄测定资料显示,谷底堆积物年龄一般在20~25 ka,中部堆积物的年龄在16~19 ka,均老于沿河分布的二级阶地.这说明,在距今25 ka前,现今存在的河床基覆界面就已形成,谷底25 ka前切割如此之深应是河流强烈侵蚀的结果,这一侵蚀期正好与末次冰期内部的间冰段对应.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上海地区约200个深孔和300个浅孔的岩性、岩相分析,把本区第四纪沉积层归纳为十二个沉积单元,并根据孢粉与微古分析资料得出与之相应的孢粉组合带及海陆相沉积。从沉积结构特征和孢粉组合特点,得出第四纪时期本区有五个寒冷期及与之相间的四个温暖期和冰后期,自早至晚分别命名为:崇明寒冷期、沪西寒冷期、沪东寒冷期、闸北寒冷期、苏州河寒冷期、根据微古和岩相等资料,发现有同温暖期和冰后期相呼应的五次不同范围的海浸,自早至晚命名为:江镇海浸、邓镇海浸、西郊海浸、曹家渡海浸和外滩海浸。在寒冷期以湖相沉积为主,在温暖期以河流相沉积为主,局部地区为海相沉积。按古气候地层划分原则,把本区第四纪地层划分为:古更新统(层12-11);早更新统(层10-0);中更新统(层8-7);晚更新统(层6-3);新更新统(层2),和全新统(层1)。  相似文献   

15.
对鸡西盆地白垩纪不同时期砾石统计结果显示: 下白垩统城子河组和穆棱组砾石主要成分为石英岩和花岗岩, 与盆地周缘露头前中生代基底主要岩性相吻合; 上白垩统猴石沟组砾石成分流纹岩、安山岩、凝灰岩增多, 出现石英砂岩和少量泥岩, 砾石很大一部分来源于下白垩统。 6个统计点的砾石主要为次棱角状到圆状, 长短轴之比集中在1~2, 粒径以小砾为主, 粒径长度符合正态分布; 沉积环境判别函数显示砾石主要属于河流(三角洲)成因。研究表明城子河组沉积时期, 盆地西部的张广才岭和盆地内的古隆起为盆地提供物源, 城子河组到穆棱组的沉积过程是一个水体不断扩大的过程; 穆棱组沉积中晚期, 盆地西部成为盆地主要物源区。晚白垩开始, 在强烈的逆冲作用下, 盆地及周缘发生区域抬升, 抬升区遭受强烈剥蚀, 为盆地提供物源, 低洼处沉积猴石沟组。  相似文献   

16.
兰州九州台黄土—古土壤系列与环境演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兰州九州台黄土剖面覆盖于兰州段黄河最高级阶地河流砾石层之上,经纬仪实测厚度为318.2m,其中风成黄土厚297.2m,底部冲积黄土厚21.0m.该剖面共由二十六个古土壤层和二十七个黄土层组成。迄今为止,它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厚的风成黄土剖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上海地区约200个深孔和300个浅孔的岩性、岩相分析,把本区第四纪沉积层归纳为十二个沉积单元,並根据孢粉与微古分析资料得出与之相应的孢粉组合带及海陆相沉积。从沉积结构特征和孢粉组合特点,得出第四纪时期本区有五个寒冷期及与之相间的四个温暖期和冰后期,自早至晚分别命名为:崇明寒冷期、沪西寒冷期、沪东寒冷期、闸北寒冷期、苏州河寒冷期、根据微古和岩相等资料,发现有同温暖期和冰后期相呼应的五次不同范围的海浸,自早至晚命名为:江镇海浸、邓镇海浸、西郊海浸、曹家渡海浸和外滩海浸。在寒冷期以湖相沉积为主,在温暖期以河流相沉积为主,局部地区为海相沉积。按古气候地层划分原则,把本区第四纪地层划分为:古更新统(层_(12-11));早更新统(层_(10-9));中更新统(层_(8-7));晚更新统(层_(6-3)),新更新统(层_2);和全新统(层_1)。  相似文献   

18.
渭河上游陇西段河流阶地的形成时代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外考察发现渭河在其上游陇西县城附近共发育了七级河流阶地,阶地都具有砾石层和河漫滩组成的二元相结构,并且上覆不同厚度的黄土地层.应用古地磁、OSL、14C和黄土-古土壤序列等定年方法,初步确定了各级阶地的形成时代.同时根据阶地的沉积特征和年代数据的分析,发现构造运动和气候变化共同控制着该区渭河阶地的形成,构造抬升为河流提供了下切空间,气候变化则控制着渭河侧蚀堆积和下切过程,河流加积作用一般发生在冰期,而下切过程发生在从冰期向间冰期转型时期.另外通过阶地形成年代和拔河高度的线性分析,得到了870ka以来该区渭河平均下切速率为0.2m/ka,与区域其他河流下切速率有所不同,可能反映了秦岭造山带更新世期间构造活动的时空差异.  相似文献   

19.
广东河谷地貌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广东河流从上游或源头区到中下游,上更新统为主的第一级阶地变形为半埋藏阶地,到三角洲再变形为埋藏阶地.阶地变形的动力:①冰后期海面回升使洋盆增荷下沉,从而牵引大陆沉降;②溯源堆积.燕山运动使先前的河流消失,所形成的向斜谷、断陷谷是最早的河谷,而横谷才是次成河并成为向斜谷、断陷谷的支流.顺着横谷方向没有红层盆地是横谷发育较晚的证据.由此判断东江形成最早,其次北江,西江最晚形成  相似文献   

20.
鄂中一些被子植物硅化木来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国内首次发现的樟科等被子植物大型硅化木化石,是来自大别山南麓,经多种营力、多次搬运而赋存于阳逻下更新统砾石层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